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及其单极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329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及其单极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及其单极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电器,它是利用线 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现有技术的接触器一般都需要装有常闭辅助触头。现有技术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通常包含外壳、触头支持件、桥形触头、触头弹簧、静触头、复位弹簧、接线端子等。桥形触头卡装在触头支持件的窗口内,依靠触头弹簧的作用而保持在适当位置并产生触头压力;触头支持件装配于外壳中间的凹槽中,由零件外周轮廓与外壳凹表面形成运动副,沿凹槽上下运动,带动桥形触头运动,同时桥形触头又沿触头支持件窗口侧壁做相对运动;复位弹簧卡装在触头支持件下端及外壳底部之间,与外部作用力一起,使触头支持件复位。现有技术的这种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结构复杂,体积大,装配繁琐,不利于接触器的小型化,且造成了材料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现有技术的一种单极交流接触器,由于体积小、结构紧凑,不易装设辅助触头模块。目前尚未发现带有辅助触头模块的单极交流接触器,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把双极交流接触器的两极中的一极经过改造而变为辅助触头从而形成一极为主触头、一极为辅助触头的异型双极接触器,异型双极接触器的辅助静触头与其接线端子通常依靠自攻螺钉锁入绝缘外壳后相互压紧形成导电连接,不符合GB14048. 1-20067. I. 2载流部件及其连接中关于“电气连接的接触压力不应通过绝缘材料(但陶瓷或性能更适宜的其它材料除外)来传递”的规定,因此属于非达标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零部件少、体积小、装配容易的特点,十分有利于接触器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及人力资源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单极交流接触器,是将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应用在单极交流接触器上,使得产品既能够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又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极为紧凑的特点,并且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及人力资源成本。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包括外壳、触头支持件、桥形触头、静触头和弹簧;外壳设有侧向开口的容纳腔,由容纳腔的顶部向下延伸设有一舌状突筋;触头支持件装入外壳的容纳腔中,触头支持件上部设一可配合舌状突筋的开口槽,开口槽的其中一槽壁配合在舌状突筋与容纳腔的侧腔壁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中,使触头支持件可沿舌状突筋作导向运动;桥形触头卡装在触头支持件的底部;弹簧弹性张顶在触头支持件的底端与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之间;静触头安装在与桥形触头对应相配合的容纳腔中。所述触头支持件的底部设有沿水平方向的卡槽,桥形触头的中部以过盈方式卡装在触头支持件的底部的卡槽中。所述桥形触头的底端的中部向下设有一凸筋,触头支持件的卡槽的底槽壁处设有用来配合所述凸筋的凹槽,桥形触头的凸筋卡置在触头支持件的卡槽的凹槽中。所述的触头支持件的底端向下设有一凸部,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处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弹簧的顶端套在所述凸部中,所述弹簧的底端嵌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的静触头上一体设有连接端子,所述静触头的连接端子伸出到外壳的外部。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外壳不设用来对触头支持件进行导向运动的凹槽,而由内腔(容纳腔)顶部的舌状突筋与侧腔壁构成前后方向的限位结构;触头支持件不设窗口,而在是底部设一沿水平方向的卡槽,桥形触头卡装在此卡槽内,位置固定,不产生相对运动;触头支持件上部设一较大的开口槽,当触头支持件卡装在外壳的舌状突筋与侧 腔壁之间后,开口槽的三个槽壁与外壳的舌状突筋、外壳的侧腔壁形成运动副及限位结构,触头支持件上下运动,带动桥形触头运动;单一弹簧推动触头支持件复位并产生触头压力;静触头自带一体式快速连接端头,不需要另外的接线端子。一种基于上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单极交流接触器,包括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基座和主触头支持件,主触头支持件装在基座内;在基座的一侧壁处设有一沿竖向的滑槽,主触头支持件上设有一卡凸,在主触头支持件装入所述基座时,主触头支持件的卡凸配合并伸出所述滑槽,且可沿所述滑槽上下运动;所述基座的一侧壁处还设有用来安装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插槽,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装于该插槽时,主触头支持件的卡凸伸到所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的开口槽内,并与开口槽的底槽壁相接触,以在主触头支持件向下运动时带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也向下运动。所述的外壳的舌状突筋的底端与触头支持件的开口槽的底槽壁之间设有可容纳所述卡凸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单极交流接触器,是现有的单极交流接触器为主体,单极交流接触器的基座内所安装的部件不变,主触头支持件的安装方式不变,但是要在主触头支持件上增设卡凸,同时,要在基座的一侧壁处开出一条滑槽,让安装在基座内的主触头支持件上的卡凸从滑槽中伸出,而且滑槽的长度要保证主触头支持件上下运动时,卡凸可以沿滑槽也上下运动,在基座上要设有用来安装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插槽,插槽的位置设在与滑槽相对应处,当常闭辅助触头模块装于该插槽时,要让主触头支持件的卡凸则好能够伸到所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的开口槽内,并与开口槽的底槽壁相接触,这样,就可以在主触头支持件向下运动时带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也向下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外壳、触头支持件、桥形触头、静触头和弹簧来构成常闭辅助触头模块;以及基于该常闭辅助触头模块来组成单极交流接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一是,采用外壳、触头支持件、桥形触头、静触头和弹簧来构成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相对于现有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减少了零部件,可以降低材料成本;二是,在触头支持件设卡槽,将桥形触头卡装在此卡槽内,使桥形触头位置固定,桥形触头与触头支持件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这样就可以采用单一弹簧来推动触头支持件复位并产生触头压力,相对于原有技术在触头支持件设窗口的方式,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并使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体积变小,装配也更容易;三是,在外壳内设有一舌状突筋,在触头支持件设一可配合舌状突筋的开口槽,利用开口槽的其中一槽壁配合在舌状突筋与容纳腔的侧腔壁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中,使触头支持件可沿舌状突筋作导向运动;相比较于原有技术在外壳设凹槽,这种结构方式有利于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体积变小,结构变得简单,装配也更加容易;四是,在静触头上一体设有连接端子,这样,可以减少连接端子的装配工序,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五是,由于采用了零部件少、体积小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来作为单极交流接触器的一个部件,通过对原有单极交流接触器基座部分和主触头支持件进行局部改造,以适应与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配合,从而使得单极交流接触器既能够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又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极为紧凑的特点,并且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及人力资源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及其单极交流接触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相对于图I为前后翻转)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外壳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的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桥形触头的构造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桥形触头与触头支持件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桥形触头、触头支持件和弹簧的配合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静触头的构造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单极交流接触器的构造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单极交流接触器的基座与主触头支持件相配合的构造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极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头支持件的构造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极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参见图I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包括外壳I、触头支持件2、桥形触头3、静触头4和弹簧5 ;外壳设有侧向开口的容纳腔11,由容纳腔11的顶部向下延伸设有一舌状突筋12 ;触头支持件2装入外壳的容纳腔11中,触头支持件2上部设一可配合舌状突筋的开口槽21,该开口槽21由三侧槽壁和一个底壁围成,开口槽21的其中一槽壁211配合在舌状突筋12与容纳腔的侧腔壁13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中,使触头支持件2可沿舌状突筋12作导向运动;桥形触头3卡装在触头支持件2的底部;弹簧5弹性张顶在触头支持件2的底端与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14之间;静触头4安装在与桥形触头3对应相配合的容纳腔11中,由于桥形触头3有两个动触点,因此,静触头4有两个,分别装在与桥形触头3的两个动触点对应配合的位置。所述触头支持件2的底部设有沿水平方向的卡槽22,桥形触头3的中部以过盈方式卡装在触头支持件的底部的卡槽22中。所述桥形触头3的底端的中部向下设有一凸筋31,触头支持件的卡槽的底槽壁处设有用来配合所述凸筋的凹槽221,桥形触头的凸筋31卡置在触头支持件的卡槽22的凹槽221 中。所述的触头支持件2的底端向下设有一凸部23,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14处设有一凹陷部141,所述弹簧5的顶端套在所述凸部23中,所述弹簧5的底端嵌在所述凹陷部 141 中。所述的静触头4上一体设有连接端子41,所述静触头的连接端子41伸出到外壳I的外部。安装时,先将桥形触头3卡装在触头支持件2的底部,利用桥形触头3的底端的凸筋31和触头支持件的卡槽的底槽壁处的凹槽221之间的相配合来实现桥形触头3与触头支持件2之间的定位和相固定;然后将桥形触头3与触头支持件2所组成的部件装入外壳的容纳腔11中,装入时,是将触头支持件2的开口槽21的其中一槽壁211插在舌状突筋12与容纳腔的侧腔壁13之间所形成的缝隙,开口槽21的另外两个槽壁的内侧面则与舌状突筋12相接触;最后,再将弹簧5弹性张顶在触头支持件2的底端与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14之间,弹簧5是利用触头支持件2的底端的凸部23和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14的凹陷部141来实现定位的;静触头4则直接固定在外壳的容纳腔11中,可以在上述弹簧5装入之后来固定静触头4,也可以在上述弹簧5装入之前的其它步骤中来固定静触头4。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外壳I不设用来对触头支持件进行导向运动的凹槽,而由内腔(容纳腔)顶部的舌状突筋12与侧腔壁13构成前后方向的限位结构;触头支持件2不设窗口,而在是底部设一沿水平方向的卡槽22,桥形触头3卡装在此卡槽22内,位置固定,不产生相对运动;触头支持件2上部设一较大的开口槽21,当触头支持件2卡装在外壳的舌状突筋12与侧腔壁13之间后,开口槽的三个槽壁与外壳的舌状突筋、外壳的侧腔壁形成运动副及限位结构,触头支持件2上下运动,带动桥形触头3运动;单一弹簧5推动触头支持件2复位并产生触头压力;静触头4自带一体式快速连接端头41,不需要另外的接线端子。参见图9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上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单极交流接触器,包括常闭辅助触头模块100、基座200和主触头支持件300,主触头支持件300装在基座200内;在基座200的一侧壁处设有一沿竖向的滑槽201,主触头支持件300上设有一卡凸301,在主触头支持件300装入所述基座200时,主触头支持件300的卡凸301配合并伸出所述滑槽201,且可沿所述滑槽201上下运动;所述基座200的一侧壁处还设有用来安装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插槽202,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100装于该插槽202时,主触头支持件的卡凸301伸到所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的开口槽21内,并与开口槽21的底壁212相接触,以在主触头支持件300向下运动时带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100的触头支持件2也向下运动。所述的外壳的舌状突筋12的底端与触头支持件2的开口槽21的底壁212之间设有可容纳所述卡凸301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单极交流接触器,是现有的单极交流接触器为主体,单极交流接触器的基座内所安装的部件不变,主触头支持件的安装方式不变,但是要在主触头支持件300上增设卡凸301,同时,要在基座200的一侧壁处开出一条滑槽201,让安装在基座200内的主触头支持件上的卡凸301从滑槽201中伸出,而且滑槽201的长度要保证主触头支持件300上下运动时,卡凸301可以沿滑槽201也上下运动,在基座200上要设有用来安装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插槽202,插槽202的位置设在与滑槽201相对应处,当常闭辅助触头模块100装于该插槽202时,要让主触头支持件的卡凸301则好能够伸到所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的开口槽21内,并与开口槽的底槽壁212相接触,这样,就可以在主触头支持件300向下运动时带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2也向下运动。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及其单极交流接触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包括外壳、触头支持件、桥形触头、静触头和弹簧;外壳设有侧向开口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由外壳的容纳腔的顶部向下延伸设有一舌状突筋;触头支持件装入外壳的容纳腔中,触头支持件上部设一可配合舌状突筋的开口槽,开口槽的其中一槽壁配合在舌状突筋与容纳腔的侧腔壁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中,使触头支持件可沿舌状突筋作导向运动;桥形触头卡装在触头支持件的底部;弹簧弹性张顶在触头支持件的底端与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之间;静触头安装在与桥形触头对应相配合的容纳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件的底部设有沿水平方向的卡槽,桥形触头的中部以过盈方式卡装在触头支持件的底部的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形触头的底端的中部向下设有一凸筋,触头支持件的卡槽的底槽壁处设有用来配合所述凸筋的凹槽,桥形触头的凸筋卡置在触头支持件的卡槽的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支持件的底端向下设有一凸部,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处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弹簧的顶端套在所述凸部中,所述弹簧的底端嵌在所述凹陷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头上一体设有连接端子,所述静触头的连接端子伸出到外壳的外部。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I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单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基座和主触头支持件,主触头支持件装在基座内;在基座的一侧壁处设有一沿竖向的滑槽,主触头支持件上设有一卡凸,在主触头支持件装入所述基座时,主触头支持件的卡凸配合并伸出所述滑槽,且可沿所述滑槽上下运动;所述基座的一侧壁处还设有用来安装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插槽,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装于该插槽时,主触头支持件的卡凸伸到所述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的开口槽内,并与开口槽的底槽壁相接触,以在主触头支持件向下运动时带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的触头支持件也向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的舌状突筋的底端与触头支持件的开口槽的底槽壁之间设有可容纳所述卡凸的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及其单极交流接触器,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包括外壳、触头支持件、桥形触头、静触头和弹簧;外壳设有一舌状突筋;触头支持件装入外壳内,触头支持件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其中一槽壁配合在舌状突筋与容纳腔的侧腔壁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中,使触头支持件可沿舌状突筋作导向运动;桥形触头卡装在触头支持件的底部;弹簧弹性张顶在触头支持件的底端与外壳的容纳腔的底腔壁之间。单极交流接触器包括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基座和主触头支持件。采用该结构后,常闭辅助触头模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零部件少、体积小、装配容易的特点,应用在单极交流接触器上,形成了体积小、重量轻、结构极为紧凑的单极交流接触器,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文档编号H01H50/54GK202513086SQ201220138490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
发明者曹永 申请人: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