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锂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锂电池模组,尤指一种能有效定位数个锂电池单体,以防止晃动,并确保使用安全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锂电池单体主要是以一壳体及放置在壳体内的电解质溶液及电芯所组成,电芯的各正极片分别以正极极耳焊接后,再同时焊接在壳体盖板的正极导电极柱的底部,而各负极片则是分别以负极极耳焊接后,再同时焊接在壳体盖板的负极导电极柱的底部。而正极导电极柱及负极导电极柱的顶部分别设有外螺纹,借以在分别螺合一螺母后,分别固定不同的导电端子。然而,上述锂电池单体仅能输出固定的电压及电流,但对于汽车之类需要大电压或大电流的动力机械而言,即需要串联或并联多个锂电池单体,并以多组连接线进行连接,而没有规划的排列及连接方式,不但会增加整体所占用的空间,且在锂电池单体的充放电过程中,当正、负极导电极柱发热时,即有可能会融化连接线的保护层,而产生短路的危险。再者,由于多个锂电池单体排列方式的不当,在任一个锂电池单体产生气爆或气胀的现象时,即有可能影响并造成其他锂电池单体的损坏。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锂电池模组能有效定位数个锂电池单体,并与正、负极导电极柱形成一定间距,以防止晃动,并确保使用安全,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数个锂电池单体分别定位,并与正、负极导电极柱形成一定间距,以使各个锂电池单体确实定位,以防止晃动,并确保使用安全的锂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让锂电池单体有效散热,以维持充放电效率的锂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依实际电压或电流需求而弹性增加或减少锂电池单体数量的锂电池模组。为达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锂电池模组包括一外壳及数个置放于外壳内的锂电池单体,该外壳包括一盖板以及一壳体。该盖板设有一正极导电极柱与一负极导电极柱;该壳体的顶端形成开口,壳体结合于盖板底端,壳体内设有第一定位区及第二定位区,第一定位区及第二定位区之间设有隔板,且第一定位区设有数个具间隔的定位板,供数个锂电池单体分别置放于第一定位区内时,隔离定位任两个锂电池单体。实施时,第一定位区内以数个定位板区隔成数个直线排列状的长方体空间,以供分别置放长方体形状的锂电池单体。实施时,第二定位区为L形凹槽,而隔板为框围于第一定位区周围的L形立板。[0011]实施时,第一定位区的任一长方体空间内设有至少一散热板,散热板的一侧固定于壳体内,散热板的另一侧抵压于锂电池单体的一侧。实施时,第二定位区位于正极导电极柱与负极导电极柱的下方。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I、本实用新型能将数个锂电池单体分别稳固定位,因此,当锂电池模组的外壳晃动时,仍可以确保使用安全。2、本实用新型的数个锂电池单体及连接线分别与正、负极导电极柱形成一定的安全间距,因此,当正、负极导电极柱发热时,不会损伤锂电池单体及连接线。3、本实用新型能在单个锂电池单体损毁时,不会造成相邻锂电池单体的损害,因
此,可以将可能的损害减至最低。4、本实用新型能让锂电池单体散热,因此,可以有效维持锂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效率,并确保使用安全。5、本实用新型能依实际电压或电流需求的不同而弹性增加或减少锂电池单体的数量,因此,在使用上相当具有弹性。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数个锂电池单体串联时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锂电池模组I 外壳2盖板21 正极导电极柱211负极导电极柱212壳体22 前板221后板222左侧板223右侧板224 底板225第一定位区23定位板231长方体空间232散热板233 散热空间234第二定位区24隔板25 锂电池单体3 正极极柱31负极极柱32导电连接板4 连接线5、5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广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锂电池模组I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外壳2及数个置放于外壳2内的锂电池单体3,其中,该外壳2包括一盖板21以及一壳体22,而任一锂电池单体3的顶端分别凸出一正极极柱31及一负极极柱32。该盖板21为底端形成开口的长方体,盖板21的顶板一侧设有正极导电极柱211与负极导电极柱212,正、负极导电极柱(211、212)分别贯穿并定位于盖板21的顶板上。该壳体22为顶端形成开口的长方体,对应结合于盖板21底端,该壳体22包括一前板221、一后板222、一左侧板223、一右侧板224及一底板225。壳体22内设有第一定位区23及第二定位区24,第一定位区23为壳体22的左侧板223、后板222及一隔板25所圈围而成的长方形凹槽,该隔板25为L形立板,第一定位区23内设有数个具间隔的定位板231及数个直线排列的长方体空间232,该等长方体空间232由该等定位板231所区隔而成,且第一定位区23的任一长方体空间232内设有两个散热板233,任一散热板233的一侧固定于壳体22的后板222上。而第二定位区24为壳体22的前板221、右侧板224及隔板25所圈围而成的L形凹槽,当壳体22与盖板21组合后,第二定位区24位于正极导电极柱211与负极导电极柱212的下方。借此,当数个长方体形状的锂电池单体3分别置放于第一定位区23内的数个长方体空间232之中,经由散热板233另一侧、隔板25及定位板231的限位,即可让任一锂电池单体3稳固定位,并经由定位板231的阻隔,将任二个相邻的锂电池单体3隔离;而由于壳体33的后板222、散热板233及锂电池单体3的一侧形成一散热空间234,当锂电池单体3因充放电而发热时,即可达到散热的效果。而如图3所示,当数个锂电池单体3同时置放于第一定位区23内时,以数个导电连接板4分别连接相邻锂电池单体3的相反极性,以使数个锂电池单体3以串联方式呈电 路连接。其中,数个直线状排列锂电池单体3的第一个锂电池单体3的负极极柱32以一组连接线5连接盖板21的负极导电极柱212,最后一个锂电池单体3的正极极柱31以另一组连接线51连接盖板21的正极导电极柱211,而二组连接线(5、51)则是定位于第二定位区24内,以与第一定位区23内的数个锂电池单体3分离。实施时,上述复数个锂电池单体3亦如依实际的电流需求不同,而以数个导电连接板4分别连接相邻锂电池单体3的相同极性,以使数个锂电池单体3以并联方式呈电路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I、本实用新型能将数个锂电池单体分别稳固定位,因此,当锂电池模组的外壳晃动时,仍可以确保使用安全。2、本实用新型的数个锂电池单体及连接线分别与正、负极导电极柱形成一定的安全间距,因此,当正、负极导电极柱发热时,不会损伤锂电池单体及连接线。3、本实用新型能在单个锂电池单体损毁时,不会造成相邻锂电池单体的损害,因此,可以将可能的损害减至最低。4、本实用新型能让锂电池单体散热,因此,可以有效维持锂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效率,并确保使用安全。5、本实用新型能依实际电压或电流需求的不同而弹性增加或减少锂电池单体的数量,因此,在使用上相当具有弹性。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发明预期目的,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防止锂电池单体晃动、有效散热以确保使用安全,且可弹性增减锂电池单体数量的锂电池模组,极具实用的价值,因而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之内,合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锂电池模组,包括一个外壳及数个置放于外壳内的锂电池单体,该外壳包括 一个盖板,设有一正极导电极柱与一负极导电极柱;以及 一个壳体,其顶端形成开口,该壳体结合于盖板底端,该壳体内设有一第一定位区及一第二定位区,第一定位区及第二定位区之间设有一隔板,且该第一定位区设有数个具间隔的定位板,所述数个锂电池单体分别置放于第一定位区内时,借助该定位板隔离定位任两个个锂电池单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区内以数个定位板区隔成数个直线排列状的长方体空间,长方体形状的锂电池单体置放于各该长方体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区为L形凹槽,而该隔板为框围于第一定位区周围的L形立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区的任一长方体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散热板,该散热板的一侧固定于壳体内,该散热板的另一侧抵压于锂电池单体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数个锂电池单体以串联方式电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数个锂电池单体以并联方式电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区位于正极导电极柱与负极导电极柱的下方。
专利摘要一种锂电池模组,包括一外壳,外壳的盖板上设有正极导电极柱与负极导电极柱,而一壳体结合于盖板的底端,壳体内设有第一定位区及第二定位区,第一定位区及第二定位区之间设有隔板,且该第二定位区位于正、负极导电极柱的下方,而该第一定位区设有数个具间隔的定位板,借以在数个锂电池单体置放于第一定位区内时,借助该定位板隔离定位任二个锂电池单体,并使数个锂电池单体与正、负极导电极柱形成一定间距,以确保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H01M2/20GK202523780SQ20122014682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黄文弘 申请人: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