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391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水冷板,尤指一种可减轻重量与达到薄型化且节省材料成本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
背景技术
现行无法以家用交流电或一般直流电随时以接线方式供应使用的场合,则需通过以加装电池的方式供应电能,最为常见为车辆、灯具、电动工具、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或热交换设备等,皆需使用电池以直接或间接辅以供应电力。而电池组在运行的过程中,其电池会进行有充放电的过程,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因电子在充填材料中运行,而造成电池本体温度上升,温度不断地上升进而超过电池工作区·间温度,其对电池本体本身供电效率与电池使用寿命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散热是相当重要的课题。而一般电池组在使用时,其散热的方式可利用有风扇进行气流循环散热,又或利用水冷装置的水流带走热量,而一般水冷装置主要是利用可搭配电池组形体的水冷板单元,请参阅图IA所示,为公知水冷板单元的立体分解图,所述水冷板单元I主要包括有一底座11及一盖板12,该底座11与盖板12皆是通过CNC加工或重力铸造成形,但利用CNC加工或重力铸造成形需使用厚度厚的板体才能完成加工,进而于底座11 一侧形成有多个分隔柱111,且于分隔柱111间形成有多个通道112。而所述盖板12同样需利用CNC加工或重力铸造成形为可罩设所述分隔柱111与底座11的形体,因此也需要利用厚度厚的板体才能完成加工,故其水冷板单元I所成形的厚度最小为20MM,故造成厚度过厚且重量过重的问题,且其产品制造成本高。再请参阅图IB所示,所述电池组2具有多个电池21,但因其水冷板单元I厚度过厚,若穿插设于各电池21间会造成电池组2体积过大的问题,所以水冷板单元I无法设置于穿插设置于各电池21间,仅能于各电池21间穿插设置铝片22并贴附所述电池21,再通过水冷板单元I贴附各铝片22的端缘,以令电池21所产生的热量藉由贴附在电池21表面的铝片22间接传热至水冷板单元1,再由水冷板单元I将其热量带走,以完成散热的目的,但其间接传热的散热效率较差,且需利用铝片22进行散热其整体的制造成本相对提高;故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缺点I.厚度过厚且重量过重;2.广品制造成本闻;3.散热效率差。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减轻重量与达到薄型化且节省材料成本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提升散热效率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
J Li ο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 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一流道结构,该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而该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三侧面及一第四侧面,该第三侧面与前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面对应盖合,而该流道结构以冲压制程成形有一第一分隔件与一第二分隔件,且其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间,并与所述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间形成通道供工作流体流动,藉此,通过冲压制程形成的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并形成的通道可有效达到薄型化并节省材料与制造成本,并组设于电池组时可有效提升散热效率。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包括一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一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三侧面及一第四侧面,该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面对应盖合;以及一流道结构,以冲压成形且形成有一第一分隔件与一第二分隔件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间,与所述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间形成通道。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所述流道结构冲压成形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该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单独设置并相互交错且同时焊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所述流道结构冲压成形所述第一分隔件,而该第二分隔件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其中之一,而该第一分隔件单独设置并同时焊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所述流道结构冲压成形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该第一分隔件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其中之一,而该第二分隔件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其中另一。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所述水冷板单元还具有一接头组,该接头组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该入水口及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通道两开口。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所述电池组具有多个电池,而该水冷板单元贴附所述电池一侧。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所述入水口连通一入水管,而该出水口连通一出水管。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所述第一侧面与第四侧面贴附所述电池。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分别延伸有多个第一延伸部与多个第二延伸部。故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I.实现薄型化且减轻重量;2.节省材料与制造成本;3.提升散热效率。
图IA为公知水冷板单元的立体组合图;图IB为公知水冷板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水冷板单元3第一板体31第一侧311第二侧312第二板体32第三侧321第四侧322流道结构33第一分隔件331第一延伸部3311第二分隔件332第二延伸部332I接头组34入水口341出水口342通道35电池组4电池 41入水管5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第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所述水冷板单元3包括一第一板体31及一第二板体32及一流道结构33及一接头组34,该第一板体31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侧311及一第二侧312,而该第二板体32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三侧321及一第四侧322,其中该第三侧321面与前述第一板体31的第二侧312面对应盖合。[0060]而该流道结构33以冲压制程方式成形,且形成有一第一分隔件331与一第二分隔件332,其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分别延伸有相互交错的多个第一延伸部3311与多个第二延伸部3321,且其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设置于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间,而于本实施例中,其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单独设置,并于成形后同时焊接于所述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再将所述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相互焊接密闭后,其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与所述第二侧312面及第三侧321面间形成通道35,该通道35组接所述接头组34,该接头组34具有一入水口 341及一出水口 342,该入水口 341及出水口 342分别连通所述通道35两开口。再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的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水冷板单元3可对应组装于一电池组4,该电池组4具有多个电池41,而电池41与电池41间具有可容置所述水冷板单元3的空间,而该水冷板单元3设置于所述空间内且两侧分别贴附于所述电池41表面,藉此,所述电池组4于相邻的电池41间同时设置有所述水冷板单元3,又该水冷板单元3的导流结构经由冲压制程所形成,无需使用CNC加工或重力铸造成形,进而达到实现薄型化且节省材料与制造成本的功效。·而各水冷板单元3经由所述接头组34的入水口 341组接连通一入水管5,而所述出水口 342组接连通一出水管6,因此,所述电池组4的电池41产生热量时,其由入水管5进入的工作流体由入水口 341进入到各水冷板单元3的通道35内,且因其水冷板单元3贴附于电池41表面,故其水冷板单元3内的工作流体可直接吸收其电池41产生的热量,以有效提升其散热效率。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结构33同样以冲压制程方式成形,且形成有所述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其中所述第一分隔件331直接冲压成形,而其第二分隔件332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31或第二板体32其中之一者,而而于本实施例中,以冲压成形于第二板体32为实施方式,而该第一分隔件331单独设置并于成形后同时焊接于所述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再将所述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相互焊接密闭后,其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与所述第二侧312面及第三侧321面间形成通道35,藉此,该水冷板单元3的导流结构经由冲压制程所形成且同时可形成有通道35,无需使用CNC加工或重力铸造成形,进而达到实现薄型化且节省材料与制造成本的功效。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结构33同样以冲压制程方式成形,且形成有所述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其中所述第一分隔件331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31或第二板体32其中之一者,而该第二分隔件332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31或第二板体32其中另一者,而该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于成形后再将所述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相互焊接密闭后,其第一分隔件331与第二分隔件332与所述第二侧312面及第三侧321面间形成通道35,藉此,该水冷板单元3的导流结构经由冲压制程所形成且同时可形成有通道35,无需使用CNC加工或重力铸造成形,进而达到实现薄型化且节省材料与制造成本的功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案的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 一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三侧面及一第四侧面,该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面对应盖合;以及 一流道结构,以冲压成形且形成有一第一分隔件与一第二分隔件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间,与所述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间形成通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冲压成形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该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单独设置并相互交错且同时焊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冲压成形所述第一分隔件,而该第二分隔件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其中之一,而该第一分隔件单独设置并同时焊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冲压成形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该第一分隔件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其中之一,而该第二分隔件冲压成形于所述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其中另一。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单元还具有一接头组,该接头组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该入水口及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通道两开口。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具有多个电池,而该水冷板单元贴附所述电池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连通一入水管,而该出水口连通一出水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四侧面贴附所述电池。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分别延伸有多个第一延伸部与多个第二延伸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电池组的水冷板单元,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一流道结构,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对应盖合,而该流道结构是以冲压制程成形并形成有一第一分隔件与一第二分隔件,且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间并形成通道,藉此,通过冲压制程形成的流道结构可达到薄型化并节省材料与制造成本,且组设于电池组时可有效提升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H01M10/50GK202678476SQ20122014941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邱子钦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