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527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尤其涉及ー种具有致动器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參照图I所示,柔性电路板连接器500通常包括有绝缘本体5、固定在绝缘本体5上的若干导电端子6以及旋转性地安装在绝缘本体5上以定位一柔性电路板的致动器7。其中每ー导电端子6均具有一固定在绝缘本体5上的固定部61及自固定部61延伸而成的弹性臂62和连接臂63。所述弹性臂62和连接臂63均在柔性电路板的插入或拔出方向上延伸。所述弹性臂62悬空设置,所述连接臂63定位在绝缘本体5的底壁上。所述致动器7设有位于弹性臂62与连接臂63之间的定位块72。所述定位块72在所述致动器7上呈 动器7呈水平状抵压至柔性电路板上,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与连接臂63紧密连接,而弹性臂62和连接臂63夹持定位块72以防止致动器7旋转。但是,如图I所示,因所述定位块72在所述致动器7上呈倾斜状设计,从而在将所述定位块72以竖直放置的状态装入弹性臂62和连接臂63之间时,倾斜设置的定位块72需要导电端子6的弹性臂62和连接臂63与定位块72配合处的上下空间较大;由此ー来,在致动器7闭合后,定位块72与导电端子6之间的有效干涉偏小,从而使得致动器7定位不够稳固。若是将致动器7以倾斜放置的状态装入,即使定位块72水平装入,如此会对致动器倾斜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且产品的装配性较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可防止方便安装且定位稳固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活动定位于绝缘本体上的致动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每ー导电端子设有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以及自固定部同向延伸的弹性臂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定位在底壁上以与ー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所述弹性臂沿绝缘本体厚度方向位于连接臂上方,所述致动器设有位于两侧以与绝缘本体旋转配合的转轴、若干供弾性臂穿过的穿槽、位于穿槽两侧的隔板以及连接相邻隔板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在所述致动器相较绝缘本体垂直放置时与所述底壁相平行,并且所述定位块包括与所述底壁平行的底面和顶面以及连接所述底面和顶面两侧缘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在所述致动器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弹性臂相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侧面设有在所述致动器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所述连接臂相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错开设置。[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顶面的相邻处,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底面的相邻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定位块整体机构呈平行四边形,并且在所述致动器相较绝缘本体垂直放置时,所述定位块沿绝缘本体厚度方向的大小小于定位块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的大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定位块还包括连接所述底面、第一侧面和第ニ侧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弧形过渡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连接臂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抵接的第一接触部以及位于第一接触部外侧以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的连接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弹性臂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 位块垂直放置时沿绝缘本体厚度方向的大小、并且小于所述定位块垂直放置时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的大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连接臂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下侧以勾持绝缘本体底壁下方的扣持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底壁沿柔性电路板插入的反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顶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自所述固定部两侧朝所述弹性臂和连接臂延伸的反方向延伸的ー对对接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定位块设置为与绝缘本体底壁平行,从而使得致动器以竖直放置的状态装配时较为方便;另ー方面,通过将所述定位块上分別与所述弹性臂和连接臂相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设置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错开设置,使得致动器旋转至水平状态后,弾性臂与连接臂对定位块的作用カ产生自锁扭矩,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中的致动器具有自锁功能,进而使得致动器将柔性电路板稳固固定在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上。

图I是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另ー角度的视图;图4是图I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是图4另ー角度的视图;图6是图I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显示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上的致动器以竖直放置的状态安装到绝缘本体上后与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的配合状态;图7是图6中致动器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的配合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0024]请參照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0用以连接ー柔性电路板(未图示)。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I、固定到绝缘本体I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和固定片3以及活动性地定位在绝缘本体I上的致动器4。请參照图4至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设有基部11、自基部11上下侧分别沿水平延伸而成的顶壁12和底壁13、以及位于基部11两侧并自基部11两侧分别同样延伸而成的臂部17。所述底壁13包括自所述基部11与所述顶壁12同向延伸的第一底壁131以及沿与第一底壁13延伸的反方向延伸的延伸壁132。由此可见,所述底壁13沿柔性电路板插入的反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顶壁12。所述绝缘本体I还设有连接顶壁12和第一底壁13两侧端的两侧壁14。所述顶壁12、第一底壁13和两侧壁14之间形成用以连接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腔15。所述顶壁12和底壁13分别设有若干前后贯穿绝缘本体I的端子收容槽16。所述延伸壁132还设有自其末端下侧凹陷的端子固持槽1321。所述基部11上与所述顶壁12上的端子收容槽16相对应的端子收容槽16向上开放设置。所述基部11还设有沿绝缘本体I宽度方向连接在各端子收容槽16之间的连杆111。所述延伸壁132沿绝缘本体I宽度方向与所述臂部17分开设置,并且所述绝缘本体I还设有位于所述基部11 与臂部17相邻的位置处并沿绝缘本体I厚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I的凹槽112,从而使得所述臂部17具有一定的弾性。所述绝缘本体I还设有自臂部17前端内侧向后凹陷以固定所述固定片3的固定槽113。所述固定片3设有抵靠在侧壁14外侧的抵靠部31、自抵靠部31后端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以固定在固定槽113内的固持部32、以及自抵靠部31下端侧向向外延伸以与ー电路板(未图示)相焊接定位的焊接片33。每一所述臂部17设有ー自其内侧底部向上凹陷的定位槽171、自臂部17末端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凹陷的导引槽172、以及侧向突伸入导引槽172靠近定位槽171的一端以将定位槽171和导引槽172隔离的挡块173。所述挡块173设有位于其ー侧、且倾斜设置以导引致动器4安装的第一导引面1731。所述挡块173上与第一导引面1731相対的另ー侧为所述定位槽171内侧壁。所述臂部17还设有位于定位槽171上方的第一挡墙1711。所述臂部17还设有位于所述导引槽172上方的第二挡墙1721以及位于所述导引槽172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挡墙1721相对设置的第三挡墙1722。所述第二挡墙1722沿绝缘本体I宽度方向向内延伸超出挡块173内側。所述第二挡墙1722和第三挡墙1723分别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引面1724。所述第三挡墙1723与所述延伸壁132沿绝缘本体I横向方向相对齐。由此可见,所述导引槽172仅向内及向下开放。请參照图4至图7所示,姆一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ー固定在基部11上的固定部21、自固定部21上下两侧分别同向向后延伸的弹性臂22和连接臂23、以及自固定部21上下两侧分别同向向前延伸的对接臂24。由此可见,所述对接臂24与所述弹性臂22和连接臂23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固定部21抵持在所述基部11上的连杆111后侧。并且其中一对接臂24设有与连杆111相干渉的倒刺241。所述对接臂24分别位于顶壁12和第一底壁131上的端子收容槽16内,并且设有突伸入所述收容腔15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突起242。所述连接臂23位于所述延伸壁132上,并设有与所述致动器4相抵接的第一接触部231、位于第一接触部231外侧以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的连接部232、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部232下侧以勾持延伸壁132下方的扣持部233。所述连接部232沿绝缘本体I厚度方向向上突伸而高于第一接触部231。所述弹性臂22沿绝缘本体I厚度方向位于弹性臂23的上方,并呈悬空状设计。所述弹性臂22上方无遮盖,从而使得弹性臂22可沿绝缘本体I厚度方向移动变形。所述扣持部233沿柔性电路板的插入方向延伸,并收容于所述延伸壁132下侧的端子固持槽1321中,从而可防止所述连接臂23被弹性臂22带动而向上移动。请參照图4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致动器4以竖直放置的状态自后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I上。所述致动器4设有位于延伸壁132上方的致动板41及自致动板41两侧延伸以与所述臂部17旋转配合的转轴42。所述致动板41设有若干供所述弹性臂22穿过的穿槽43、位于穿槽43两侧的隔板44以及连接相邻隔板44的定位块45。所述定位块45在所述致动器4相较绝缘本体I垂直放置时与绝缘本体I底壁13相平行,并且所述定位块45包括与所述底壁13平行的底面451和顶面452以及连接所述底面451和顶面452两侧缘的第一侧面453和第二侧面454。所述定位块45还包括连接所述底面451、第一侧面453和第二侧面454,以及连接所述顶面452、第一侧面453和第二侧面454的弧形过渡面 455。所述第一侧面453设有在所述致动器4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弹性臂22相抵 接的第一抵接部4531。所述第二侧面454设有在所述致动器4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所述连接臂23相抵接的第二抵接部4541。所述第一抵接部4531和第二抵接部4541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4531位于所述第一侧面453与所述顶面452的相邻处。所述第二抵接部4541位于所述第二侧面454与所述底面451的相邻处。在所述致动器4相较绝缘本体I垂直放置时,所述定位块45沿绝缘本体I厚度方向的大小小于定位块45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的大小。并且所述弹性臂22与第一接触部23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块45垂直放置时沿绝缘本体I厚度方向的大小、并且小于所述定位块45垂直放置时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的大小,从而使得致动器4可以竖直放置的状态顺利安装至弹性臂22与第一接触部231之间;而当致动器4旋转至水平状态时,弹性臂22与第一接触部231可夹持固定定位块4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45整体机构呈平行四边形。诚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45也可呈梯形或其他形状设置。在将所述致动器4以竖直放置的状态自后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I的过程中所述致动器4的致动板41下方位于延伸壁132上侧,从而防止致动器4在移动过程中向下移动;所述转轴42沿着所述第二挡墙1722和第三挡墙1723上的第二导引面1724先在所述导引槽172自后向前移动;当转轴42移动至挡块173后侧时,所述转轴42沿挡块173上的第一导引面1731继续移动,同时将臂部17向外抵持,使得臂部17向外移动直至转轴42移动超过挡块173,此时,臂部17回弹而使转轴42落入定位槽171中,并且可在定位槽171中旋转;此时,所述转轴42向上被定位槽171上侧的第一挡墙1711阻挡,左右方向被定位槽171内壁和挡块173阻挡,向下致动器4整体被延伸壁132阻挡,从而使得转轴42稳固定位在定位槽171中而不能沿各方向脱离绝缘本体I ;在此过程中,因转轴42沿上下方向被所述第二挡墙1722和第三挡墙1723阻挡,并且所述第二挡墙1722沿绝缘本体I宽度方向向内延伸超出挡块173,从而使得转轴42仅能沿柔性电路板的插入方向向前移动,而不会上下脱离绝缘本体I。总体而言,臂部17上的导引槽172可导引转轴42自臂部17末端装入定位槽171,并且所述挡块173上的第一导引面1731也可导引转轴42滑入定位槽171。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0使用吋,当柔性电路板插入弹性臂22和连接臂23之间,并向下连接连接臂23的连接部232吋,将致动器4向下旋转至水平状态;此时,所述弹性臂22向下抵持定位块45的第一抵接部4531,连接臂23的第一接触部231向上抵持定位块45的第二抵接部4541,并且因第一抵接部4531和第二抵接部4541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错开设置,进而在致动器4旋转至水平状态后,弹性臂22与连接臂23对定位块45的作用カ产生自锁扭矩,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中的致动器4具有自锁功能,进而使得致动器4将柔性电路板稳固固定在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00上。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ー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 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活动定位于绝缘本体上的致动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每ー导电端子设有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以及自固定部同向延伸的弹性臂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定位在底壁上以与ー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所述弹性臂沿绝缘本体厚度方向位于连接臂上方,所述致动器设有位于两侧以与绝缘本体旋转配合的转轴、若干供弾性臂穿过的穿槽、位于穿槽两侧的隔板以及连接相邻隔板的定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在所述致动器相较绝缘本体垂直放置时与所述底壁相平行,并且所述定位块包括与所述底壁平行的底面和顶面以及连接所述底面和顶面两侧缘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在所述致动器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弹性臂相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侧面设有在所述致动器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所述连接臂相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错开设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顶面的相邻处,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底面的相邻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整体机构呈平行四边形,并且在所述致动器相较绝缘本体垂直放置时,所述定位块沿绝缘本体厚度方向的大小小于定位块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还包括连接所述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弧形过渡面。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抵接的第一接触部以及位于第一接触部外侧以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的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块垂直放置时沿绝缘本体厚度方向的大小、并且小于所述定位块垂直放置时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的大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下侧以勾持绝缘本体底壁下方的扣持部。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沿柔性电路板插入的反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顶壁。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自所述固定部两侧朝所述弹性臂和连接臂延伸的反方向延伸的ー对对接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到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致动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以及自固定部延伸的弹性臂和连接臂。所述致动器设有位于两侧的转轴、供弹性臂穿过的穿槽、位于穿槽两侧的隔板以及连接隔板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在致动器垂直放置时与底壁相平行。所述定位块包括与底壁平行的底面和顶面以及连接底面和顶面两侧缘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在所述致动器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弹性臂相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侧面设有在所述致动器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与所述连接臂相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沿柔性电路板插入方向错开设置。
文档编号H01R4/28GK202601877SQ20122017331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刘俊贤, 孙永强 申请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