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多用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多用插座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用插座。
背景技术:
[0002]插排是插座的一种,又名多位转换器,是我们日常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家用电器与危险的供电线路的连接,插排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插座厚度比较厚、 体积大不利于携带并且不够环保。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用插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插座厚度比较厚、体积大不利于携带并且不够环保的问题。[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为为长方体插座本体,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两侧设有若干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的二极插口排列在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的两侧,所述电源的三极插口为位于所述二极插口上方的折叠式插口,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相邻的电源插口之间可以折叠。[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座本体为竹木插座本体,竹木插座本体实现了环保插座。[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座本体厚度为7 8mm,采用7 8mm的超薄设计更加便于携带和存放。[0007]工作原理首先将插座本体展开并把需要供电电器的电源接入插座口内接通电源即可,如果为三极插头则需要把三极插口展开,不使用时,将插座本体折叠好存放即可,便于携带节省存储空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多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为为长方体插座本体,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两侧设有若干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的二极插口排列在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的两侧,所述电源的三极插口为位于所述二极插口上方的折叠式插口,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相邻的电源插口之间可以折叠,使用时,首先将插座本体展开并把需要供电电器的电源接入插座口内接通电源即可,如果为三极插头则需要把三极插口展开,不使用时,将插座本体折叠好存放即可,便于携带节省存储空间。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插座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1_插座本体;2-二极插口 ;3-三极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3]如图1所示,一种多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I,所述插座本体I为为长方体插座本体,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两侧设有若干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的二极插口 2排列在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的两侧,所述电源的三极插口 3为位于所述二极插口 2上方的折叠式插口, 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相邻的电源插口之间可以折叠。[0014]所述插座本体I为竹木插座本体,竹木插座本体实现了环保插座。[0015]所述插座本体I厚度为7 8mm,采用7 8mm的超薄设计更加便于携带和存放。[0016]使用时,首先将插座本体I展开并把需要供电电器的电源接入插座口内接通电源即可,如果为三极插头则需要把三极插口 3展开,不使用时,将插座本体I折叠好存放即可, 便于携带节省存储空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为为长方体插座本体,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两侧设有若干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的二极插口排列在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的两侧,所述电源的三极插口为位于所述二极插口上方的折叠式插口,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相邻的电源插口之间可以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为竹木插座本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厚度为7 8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为为长方体插座本体,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两侧设有若干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的二极插口排列在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的两侧,所述电源的三极插口为位于所述二极插口上方的折叠式插口,所述长方体插座本体相邻的电源插口之间可以折叠,使用时,首先将插座本体展开并把需要供电电器的电源接入插座口内接通电源即可,如果为三极插头则需要把三极插口展开,不使用时,将插座本体折叠好存放即可,便于携带节省存储空间。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856003SQ2012204390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李明辉 申请人:李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