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跳式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0132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突跳式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突跳式温控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结构一般主要包括封盖和底盖,封盖和底盖封闭的空间内依序设置有双金属碟片、陶瓷杆、各自连接一接线端子的动触头和定触头,且动触头连接于弹簧片上,陶瓷杆的顶端可以推动双金属碟片,陶瓷杆的底端抵接于弹簧片,弹簧片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或者分离。由于此种温控器的陶瓷杆的长度,需要与双金属碟片的跳变范围、弹簧片的弹跳活动范围相匹配,否则,陶瓷杆的长度过于短或者过于长,都将缩短温控器的使用寿命。图1为现有技术中,检测突跳式温控器之双金属碟片a的跳变范围的示意图,双金属碟片a的位移被传感器b通过检测得到;图2为现有技术中,检测突跳式温控器之弹簧片c的弹跳活动范围,弹簧片c的位被传感器b检测得到。在温控器的组装生产中,通常采用含有测量位移的传感器的配杆机以辅助测量双金属碟片跳变范围和弹簧片的弹跳活动范围,然后人工配上相对应的陶瓷杆。这样,需要供应各种不同长度的陶瓷杆,并且在挑选陶瓷杆的时候,容易混淆;为此,业界人士积极研究对策。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配备不同长度的绝缘顶杆的突跳式温控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突跳式温控器,包括:基座,设有连接为一体的上座和下座,上座凸设于下座的上表面,且上座具有中空部;双金属碟片,位于上座上方;绝缘顶杆,穿设于中空部,绝缘顶杆的顶端可选择地将双金属碟片向上顶推;封盖,盖设于上座,设有调整部件抵接于下座,用于调整封盖的内上表面与绝缘顶杆顶面之间的距离;定接触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子和定触头,第一端子和定触头都固定于下座;动接触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下座的第二端子,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的弹簧片和固定连接于弹簧片的动触头,定触头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行程上,绝缘顶杆的底端抵接于弹簧片上。作为优选的,所述封盖包括上盖壳体和由上盖壳体的周缘向下延伸的裙形壳体,其中裙形壳体的下端缘为锯齿状,上述锯齿状的裙形壳体的下端为调整部件。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座为圆筒状,所述下座为长方体状,所述上座的外直径大于所述下座的宽度,所述封盖包括上盖壳体和由上盖壳体的周缘向下延伸的裙形壳体,裙形壳体设有二定位部,两定位部之间凹陷形成缺口,缺口的上缘为锯齿状,锯齿状的缺口的上缘为所述调整部件,所述定位部延伸至覆盖所述下座的部分侧面。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座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具有冲压形成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固定于所述定位孔。[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具有两个基座,两双金属片分别位于一基座上,每一基座上穿设有绝缘顶杆,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安装于每一基座上,所述突跳式温控器还设有一组合框架,所述组合框架同时套设于二上座,且套设于两个所述封盖上,形成双温控突跳式温控器。作为优选的,所述组合框架为镂空结构,设有卡点,以卡固于所述封盖上。作为优选的,所述突跳式温控器进一步设有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套设于所述基座上,封盖上凸设有限位部,活动支架设有滑轨,限位部嵌套于滑轨内,使得活动支架可旋转地安装于封盖上。作为优选的,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具有两个基座,两双金属片分别位于一基座上,每一基座上穿设有绝缘顶杆,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安装于每一基座上,所述封盖的数量为一,且所述封盖为连体结构,所述封盖同时套设于二上座,形成双温控突跳式温控器。作为优选的,所述突跳式温控器具有一所述基座,所述基座为连体结构,基座上包括两上座,两双金属片分别位于一上座上,形成双温控突跳式温控器。作为优选的,所述突跳式温控器进一步包括手动复位件,位于下座的下端。本实用新型的封盖上设有调整部件,用于调整封盖的内上表面和绝缘顶杆顶面的距离,这样可以对应调整具体各个温控器的双金属碟片的跳变时的活动空间,各个不同的突跳式温控器可以配备相同长度的陶瓷杆,达到双金属碟片的跳变范围、弹簧片的弹跳活动范围和绝缘顶杆的长度相匹配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有利于更好得控制精度。

图1为现有技术 中检测突跳式温控器的双金属碟片的跳变范围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检测突跳式温控器的弹簧片的弹跳活动范围;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突跳式温控器的分解图;图5为图3所示的突跳式温控器的动触头与定触头处于接触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突跳式温控器的动触头与定触头处于断开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立体图;图10为图9所示的突跳式温控器的分解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分解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分解图。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标号说明基座1、1’上座11下座13外环形支承座Ia内环形座Ib容纳空间Id定位孔Ie封盖3、3’上盖壳体3a裙形壳体3b定位部3c缺口 3d缺口的上缘3e[0035]双金属碟片2绝缘顶杆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7插入部5a、7a弹簧片8动触头9定触头6手动复位件10密封膜12活动支架11组合框架13固定支架1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至6所示,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如图3和图4所示,突跳式温控器包括一基座1、放置于基座I上的双金属碟片2、盖设于基座I上方的封盖3、穿设于基座I的绝缘顶杆4、位于基座I内的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基座I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座11和下座13,上座11的外形为圆柱形,包括外环形支承座Ia和内环形座Ib,外环形支承座Ia和内环形座Ib的边角交界地方都为圆角,内环形座Ib的环形上表面低于外环形支承座Ia的环形上表面,这样,可以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双金属碟片2的跳变不受到干涉。内环形座Ib中间形成一中空部;下座13的外形大致为长方体状,其中上座11的外环形支承座Ia的直径大于下座13的宽度,下座13凹陷形成容纳空间Id以提供动接触组件的活动空间,且中空部与容纳空间Id连通为一体,容纳空间Id两侧各有一定位孔Ie,定位孔Ie用于将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固定。双金属碟片2位于上座11上方,其直径大致等于外环形支承座Ia的外直径。双金属碟片2的中心位置的正下方设有绝缘顶杆4,绝缘顶杆4被中空部所容纳。封盖3,包括上盖壳体3a和由上盖壳体3a的周缘向下延伸的裙形壳体3b,上盖壳体3a朝向双金属碟片2的面即为封盖内上表面。裙形壳体3b对称设有二定位部3c,两定位部3c之间凹陷形成缺口 3d,缺口的上缘3e为锯齿状,锯齿状的缺口的上缘3e为所述调整部件,从图4所示的方向看,定位部3c下端已经覆盖了部分下座13的侧面。这样,由于定位部3c的横截面为弧形状,而下座13的侧面为平面,因此,封盖3卡在下座13上,不能转动。缺口的上缘3e抵持于下座13的上表面上,即封盖3面向下座13上表面的为锯齿状的尖端。定接触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子5和定触头6,定触头6固定连接于第一端子5的一端,而第一端子5固定安装于下座13 ;动接触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下座13的第二端子7,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7的弹簧片8和固定连接于弹簧片一端的动触头9。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7的形状和结构相同,为板状金属片,且均冲压形成一插入部(5a、7a),插入部(5a,7a)安置于下座13的定位孔le。弹簧片8为板状铜片或铜合金片弯折形成,包括固定臂和抵持臂。绝缘顶杆4的下端被抵持臂支撑。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7均为板状形状,位于下座13的下方,密封膜12将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7之间的间隔空间封住,防止灰尘进入容纳空间Id等。图5为突跳式温控器的动触头9与定触头6处于接触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当双金属碟片2向下拱起,使得动 触头9与定触头6处于接触状态;如图6所示,绝缘顶杆4被动地向上顶起双金属碟片2,双金属碟片2向上拱起,这样,动触头9和定触头6出于断开装态。[004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立体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I)第二实施例的突跳式温控器还设置有手动复位件10,位于下座13的下方,用于手工干预双金属片的跳变;(2)封盖3的定位部3c为裙形壳体3b的部分下端缘向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可以起到固定作用,以固定于其他物体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三个实施例还设置有一个活动支架11,活动支架11套设于基座I上,在封盖3上凸设有限位部3n,活动支架11内设有滑轨11a,限位部3n嵌套于滑轨Ila内,这样,活动支架11可以相对于封盖3进行转动,但又不能脱离封盖3。应当理解的是,所述限位部3d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数量为偶数个时,可以对称的分布。图9和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第四个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1)具有两个基座I,两双金属片2分别位于一基座I上,每一基座I上穿设有绝缘顶杆4,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安装于每一基座I上;(2)具有一组合框架13,套设于两个基座I上,且组合框架13上设有卡点13a,以便将封盖3卡于所述组合框架13上,这样,形成双温控突跳式温控器。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应用一组合框架形成多温控突跳式温控器,比如包含至少三个基座。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第五个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I)具有两个基座1,两双金属片2分别位于一基座I上,每一基座I上穿设有绝缘顶杆4,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安装于每一基座I上;(2)封盖3’为连体结构,一封盖3’可以同时套设于两上座11上,且所述突跳式温控器还包括一连体的固定支架15,固定支架15可以同时套设于两上座11上,其中,所述固定支架15包括竖直方向的支撑部分和水平方向连接部分。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第六个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只有一基座1’,一基座I’上有两个上座11,即本实施例中的基座I’为连体结构,把两个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下座结合为一体,形成双温控突跳式温控器。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所述调整部件为锯齿状的端缘,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栅栏状的端缘,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所起的作用,都是在向下压迫封盖时,封盖将压力集中于调整部件,调整部件承受下座的上表面的反作用力,容易产生变形。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封盖,当封盖受外力向下移动时,调整部件抵持于下座时,受到的压强更大,更容易变形,以使得封盖内上表面与绝缘顶杆顶面之间的距离h (如图5所示)得以缩小。本实用新型的突跳式温控器不需要配备不同长度的绝缘顶杆4,只需要向下将封盖3移动一定的距离,即可保证双金属碟片2跳变范围、弹簧片8的弹跳活动范围和绝缘顶杆4的长度是相匹配的,能够延长突跳式温控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设有连接为一体的上座和下座,上座凸设于下座的上表面,且上座具有中空部,下座设有容纳空间,中空部和容纳空间连通; 双金属片,位于上座上方; 封盖,盖设于上座,上座和封盖之间形成双金属片的跳变活动空间; 推动杆,穿设于中空部,位于双金属片的正下方; 定接触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子和定触头,第一端子和定触头都固定于下座; 动接触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下座的第二端子,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的弹簧片和固定连接于弹簧片的动触头,且容纳空间为弹簧片的弹性活动空间,定触头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行程上,推动杆的底端抵接于弹簧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的内表面依序具有平面顶盖内表面和环设于平面顶盖内表面的第一阶梯面,所述双金属片的周缘限于上座的上表面和第一阶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的内表面还设有环设于第一阶梯面的第二阶梯面,所述上座具有台阶部,所述第二阶梯面位于台阶部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形状相同,均设有向上冲压形成的固定部,所述下座的容纳空间具有定位孔,所述固定部卡固于所述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的容纳空间具有定位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通过铆钉固定于所述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触头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上,所述动触头直接固定于所述弹簧片上,所述弹簧片直接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的下缘与所述下座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绝缘密封胶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具有外环形支撑座和内环形座,外环形支撑座和内环形座之间具有环形凹槽,内环形座的上表面低于外环形支撑座的上表面,内环形座内部镂空形成所述中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绝缘的密封膜,覆盖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部分表面,使容纳空间的下方被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二引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密封于基座内部,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各自通过一引线电性引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突跳式温控器,包括基座,设有连接为一体的上座和下座,上座凸设于下座的上表面,且上座具有中空部;双金属碟片,位于上座上方;绝缘顶杆,穿设于中空部,绝缘顶杆的顶端可选择地将双金属碟片向上顶推;封盖,盖设于上座,设有调整部件抵接于下座,用于调整封盖的内上表面与绝缘顶杆顶面之间的距离;定接触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子和定触头,第一端子和定触头都固定于下座;动接触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下座的第二端子,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的弹簧片和固定连接于弹簧片的动触头,定触头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行程上,绝缘顶杆的底端抵接于弹簧片上。
文档编号H01H37/02GK202996708SQ2012206308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张金平, 冯辉才 申请人:佛山市天朋温控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