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228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
背景技术
在通信、工业、航天等领域的设备中大量使用电连接器,连接器的发展趋势向高密度、小型化、操作快捷、连接可靠方向发展。市场上常用连接器的端接形式多为压接和焊接等方式,在接触件间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对零件制造、性能要求较高。目前,现有的连接器接触件结构一般能实现连接器接触件间距为1.27mm,当需要更小间距的连接器产品时,现有的接触件结构不能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连接器接触件间距为0.318mm、连接可靠性高、适于批量生产的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包括由铜带卷制而成的弹性插针,所述弹性插针的接触部位呈瓣状或圆弧状。在本实用新型的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中,所述微间距连接器接触件的间距为 0.318mm。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通过设置弹性插针由铜带卷制而成,且弹性插针的接触部位为瓣状或圆弧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连接更可靠;并且使连接器实现接触件间距为0.318mm,节约产品空间,符合连接器小型化发展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其中,1、弹性插针;2、弹性插针的接触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包括弹性插针1,它是由铜带卷绕而成,弹性插针的接触部位2呈瓣状或圆弧状,且弹性插针的接触部位2为熔焊结构,中间呈腰鼓状凸起结构,连接可靠性高,耐振动、冲击能力强,结构简单,适于批量生产。该接触件结构使连接器实现接触件间距为0.318mm,节约产品空间,符合连接器小型化发展要求。虽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并非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调整仍受本专利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包括由铜带卷制而成的弹性插针,所述弹性插针的接触部位呈瓣状或圆弧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间距连接器接触件的间距为0.318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间距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包括由铜带卷制而成的弹性插针,所述弹性插针的接触部位呈瓣状或圆弧状。该接触件结构通过设置弹性插针由铜带卷制而成,且弹性插针的接触部位为瓣状或圆弧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连接更可靠;并且使连接器实现接触件间距为0.318mm,节约产品空间,符合连接器小型化发展要求。
文档编号H01R13/05GK203013996SQ20122067914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方庆文, 査梅蕾 申请人: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