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081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键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键盘变薄的情况下将键顶从连结机构拔去的拔去力也下降得少的键开关结构。具备将键顶(110)支承成能够相对于背板(170)接触和分离的连结机构(128),连结机构(128)具备:第1连结部件(120),其一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背板(170)的表面,并且,另一端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键顶(110)的背面;和第2连结部件(130),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部件(120)连结,并且,其一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卡合于在键顶(110)的背面设置的旋转支承部(112),另一端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背板(170)的表面,具有:凹部(131),其设于第2连结部件(130);和突起(113),其形成于旋转支承部(112),与凹部(131)卡合来限制键顶(110)从第2连结部件(130)脱离。
【专利说明】键开关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键开关结构,特别是涉及在信息处理设备、测定设备、医疗设备、个人计算机、文字处理机等的键盘中使用的键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键盘中,要求确保如下的所谓操作性:无论按下键顶的哪个部分都会使键顶在不倾斜的情况下下降。作为满足这样的要求的键开关结构,开发出了具有键顶和连结机构的键开关结构,所述连结机构设在键顶的下方,沿上下方向引导键顶(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4341733号公报)。
[0003]在上述键开关结构中,将外侧的形成为框状的连结部件和内侧的同样形成为框状的连结部件组合成X字型,从而构成了连结机构。并且,该连结机构设在键顶和背板之间。

【发明内容】

[0004]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5]可是,在键开关结构形成为上述的结构的键盘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键盘被薄型化的情况下,当使用键盘时,特别是当键按下时,如果指甲等卡挂于键顶,则键顶容易从连结机构脱离。
[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顶不易从连结机构脱离的键开关结构。
[0007]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8]本发明的方式具备键开关结构,所述键开关结构包括:连结机构,所述连结机构包括一个连结部件和另一个连结部件,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一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卡合于在键顶的背面设置的旋转支承部,通过按下所述键顶而使触点导通,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另一端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背板的表面,所述另一个连结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连结,并且,所述另一个连结部件的一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背板的表面,所述另一个连结部件的另一端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键顶的背面,所述连结机构将所述键顶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背板接触和分离;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以及被卡合部,所述被卡合部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键顶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脱离。
[0009]在上述方式中,卡合部设于一个连结部件,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卡合于键顶的背面的旋转支承部,被卡合部设于旋转支承部。并且,由于一个连结部件的卡合部卡合于旋转支承部的被卡合部,因此,即使相对于连结机构抬起键顶,键顶也不易从所述连结机构脱离。
[0010]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卡合部是形成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且所述背板侧开口的凹部,所述被卡合部是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且从所述开口嵌入到所述凹部的突起。
[0011]在上述方式中,卡合部是形成于一个连结部件且背板侧开口的凹部。另一方面,被卡合部是设于旋转支承部且嵌入于所述凹部的突起。
[0012]因此,即使相对于连结机构抬起键顶,由于突起卡挂于凹部的未开口的一侧的壁,因此键顶不易从一个连结部件脱离。
[0013]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卡合部是形成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突起,所述被卡合部是如下这样的凹部,该凹部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部,所述背板侧封闭,且供所述突起嵌入。
[0014]在上述方式中,卡合部是形成于一个连结部件的突起。另一方面,被卡合部是设于旋转支承部、背板侧封闭且供所述突起嵌入的凹部。因此,即使相对于连结机构抬起键顶,由于突起卡挂于凹部的背板侧的壁,因此键顶不易从一个连结部件脱离。
[0015]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一端侧形成有旋转销,并且,所述旋转支承部具有一对旋转支承爪,所述一对旋转支承爪在互相面对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旋转支承面,所述旋转支承面是支承所述旋转销的凹陷面,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中的所述旋转销的附近,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爪。
[0016]在上述方式中,在将一个连结部件的旋转销插入到一对旋转支承爪之间时,旋转支承爪向互相张开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旋转销支承到凹陷面上。进而,形成于旋转支承爪的突起嵌入到在一个连结部件形成的凹部。因此,仅通过将旋转销向旋转支承爪之间压入直至支承到凹陷面上,就能够将一个连结部件安装于旋转支承部。
[0017]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一端侧形成有旋转销,并且,所述旋转支承部具有一对旋转支承爪,所述一对旋转支承爪在互相面对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旋转支承面,所述旋转支承面是支承所述旋转销的凹陷面,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中的所述旋转销的附近,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爪。
[0018]在上述方式中,在将一个连结部件的旋转销插入到一对旋转支承爪之间时,旋转支承爪向互相张开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旋转销支承到凹陷面上。进而,一个连结部件的突起嵌入到旋转支承爪的凹部。因此,仅通过将旋转销向旋转支承爪之间压入直至支承到凹陷面上,就能够将一个连结部件安装于键顶背面的旋转支承部。
[0019]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旋转支承爪的与形成有所述凹陷面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槽。
[0020]在上述形态中,通过在旋转支承爪的与形成有凹陷面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槽,由此使得旋转支承爪形成为薄壁。因此,即使在键顶的上面的板厚变薄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形成旋转支承爪的部分产生缩孔等成型缺陷。
[0021]发明效果
[0022]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键顶不易从连结机构脱离的键开关结构。【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的整体结构的从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中将第I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部件组合起来构成连结机构的状态的从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的整体结构的从斜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5是在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中将第I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部件组装至键顶的背面时从下方观察的平面图。
[0028]图6A是示出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键顶的背面上的旋转支承爪及其周边的结构的平面图。
[0029]图6B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所述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第2连结部件上的旋转销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30]图7是在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中朝向旋转支承爪观察沿图6A中的平面A-A剖切键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和朝向切入部的底面观察沿图6B中的平面B-B剖切第2连结部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
[0031]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中的键顶的形成于旋转支承爪的突起和第2连结部件的凹部之间的卡合关系的俯视放大图。
[0032]图8B是示出所述卡合关系的侧视放大图。
[0033]图9A是示出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2的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键顶的背面上的旋转支承爪及其周边的结构的平面图。
[0034]图9B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所述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第2连结部件上的旋转销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35]图10是在实施方式2的键开关结构中朝向旋转支承爪观察沿图9A中的平面A-A剖切键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和朝向切入部的底面观察沿图9B中的平面B-B剖切第2连结部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
[0036]图1lA是示出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3的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键顶的背面上的旋转支承爪及其周边的结构的平面图。
[0037]图1lB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所述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第2连结部件上的旋转销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38]图12是在实施方式3的键开关结构中朝向旋转支承爪观察沿图1IA中的平面A-A剖切键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和朝向切入部的底面观察沿图1lB中的平面B-B剖切第2连结部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
[0039]图13A是示出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4的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键顶的背面上的旋转支承爪及其周边的结构的平面图。
[0040]图13B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所述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第2连结部件上的旋转销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41]图14是在实施方式4的键开关结构中朝向旋转支承爪观察沿图13A中的平面A-A剖切键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和朝向切入部的底面观察沿图13B中的平面B-B剖切第2连结部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
[0042]图15A是示出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5的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键顶的背面上的旋转支承爪及其周边的结构的平面图。
[0043]图15B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所述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第2连结部件上的旋转销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44]图16是在实施方式5的键开关结构中朝向旋转支承爪观察沿图15A中的平面A-A剖切键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和朝向切入部的底面观察沿图15B中的平面B-B剖切第2连结部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0045]图17A是示出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6的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键顶的背面上的旋转支承爪及其周边的结构的平面图。
[0046]图17B是朝向旋转支承爪观察沿图17A中的平面C-C剖切键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
[0047]图17C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所述键开关结构所具备的第2连结部件上的旋转销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48]图18是在实施方式6的键开关结构中朝向旋转支承爪观察沿图17A中的平面A-A剖切键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和朝向切入部的底面观察沿图17B中的平面B-B剖切第2连结部件得到的截面的剖视图。
[0049]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键开关结构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50]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键开关结构的整体结构的从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51]图2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7的键开关结构中将第I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部件组合起来构成连结机构的状态的从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52]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键开关结构的整体结构的从斜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53]图23是在实施方式7的键开关结构中将第I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部件组装至键顶的背面时从下方观察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1.实施方式I
[0055]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键开关结构的第I例的键开关结构100进行说明。
[0056](结构)
[0057]如图1?图4所示,键开关结构100构成为包括:键顶110 ;连结机构128,其构成为包括第I连结部件120和第2连结部件130 ;作为弹性部件的一例的橡胶圆点140 ;薄膜片160 ;以及背板170,在该背板170安装有第I保持器150和第2保持器152。在此,第I连结部件120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连结部件,第2连结部件130是本发明的一个连结部件。
[0058]背板170是金属制或硬质的树脂制等、由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和刚性的原材料形成的板材。薄膜片160构成为夹着间隔片160B粘合印刷有配线图案的上部片160A和下部片160C。此外,薄膜片160由粘合于背板170的表面的柔软的原材料形成。
[0059]如图2?图4所示,在薄膜片160,对应于第I保持器150、第2保持器152的位置而形成有孔162、164。并且,薄膜片160在使第I保持器150、第2保持器152分别从孔162、164突出的状态下被粘合于背板170上。
[0060]如图1所示,在薄膜片160的中央设有触点部166。触点部166由设于上部片160A的上部触点166A和设于下部片160C的下部触点166B构成。在该触点部166上方,在薄膜片160和键顶110之间通过粘接剂等固定有橡胶圆点140。橡胶圆点140以橡胶等为原材料而形成为大致杯状,且在上部中央具有嵌合孔142。此外,在橡胶圆点140的内表面的中央部,朝向薄膜片160突出地形成有触点按下部144。
[0061]通过按下键顶110,键顶110借助于后述的连结机构128的作用而一边保持平行一边朝向薄膜片160 (背板170)移动。进而,橡胶圆点140发生压缩变形,同时,在内部形成的触点按下部144按压薄膜片160的设有触点部166的部分。[0062]当薄膜片160的触点部166的部分被按压时,上部触点166A与下部触点166B接触而被电连接,从而作为开关成为闭合状态。
[0063]当解除对键顶110的按下时,各构成部件借助于橡胶圆点140和薄膜片160的复原力(弹性)恢复为原来的状态。进而,薄膜片160的触点部166失去接触,电接触被切断,因此,开关成为断开状态。
[0064]以下,对第I连结部件120、第2连结部件130和连结机构128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第I连结部件120和第2连结部件130成为第2连结部件130嵌入于第I连结部件120的内侧的嵌套结构。并且,由所述第I连结部件120和第2连结部件130构成了缩放(pantograph)方式的连结机构128。
[0065]如图2?图5所示,第I连结部件120是连结机构128的外侧的连结部件,且具有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的框体121、一对旋转销124、一对滑动销122和一对旋转轴126。一对旋转销124形成于框体121的一端侧,且插入于背板170的第I保持器150而被保持成能够转动。一对滑动销122形成于框体121的另一端侧,且在键顶110的背侧(与薄膜片160面对的一侧)的表面上被保持成能够沿水平方向、换而言之沿薄膜片160的面方向滑动。一对旋转轴126从框体121的中央部向内侧突出。
[0066]如图2?图5所示,第2连结部件130是连结机构128的内侧的连结部件,在第2连结部件130的中央部开设有用于避让橡胶圆点140的圆形状的避让孔136。因此,第2连结部件130也整体上形成为框体状。
[0067]第2连结部件130的一端侧的端缘在两个部位向朝向避让孔136的方向、换而言之向朝向另一端侧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互相平行的切入部139。并且,两个切入部139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内梯部135,各个切入部139的外侧的部分形成为外梯部133。
[0068]如图2?图8所示,在外梯部133和内梯部135之间、换而言之在各个切入部139的相互面对的一对侧壁面之间形成有旋转销134。并且,如后所述,第2连结部件130在旋转销134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键顶110的背面。并且,在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换而言之在切入部139的外侧的侧壁面上的旋转销134与切入部139的底面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作为本发明的卡合部的一例的凹部131。凹部131朝向下方、换而言之朝向薄膜片160(背板170 )开口,但朝向上方封闭。
[0069]另一方面,第2连结部件130的另一端侧的端缘在一个部位向朝向避让孔136的方向、换而言之向朝向一端侧的方向凹陷。并且,在所述凹陷部的相互面对的一对侧壁面之间形成有滑动销132。滑动销132插入于背板170的第2保持器152而被保持成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
[0070]如图2?图5所示,在第2连结部件130的中央部形成有供第I连结部件120的旋转轴126嵌入的轴孔138。第I连结部件120和第2连结部件130通过第I连结部件120的旋转轴126嵌入于第2连结部件130的轴孔138中而被支承成能够互相转动。
[0071]如图1?图5所示,在键顶110的背侧的面设有一对旋转支承部112和一对滑动支承部114。一对旋转支承部112将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支承成能够转动。一对滑动支承部114将第I连结部件120的滑动销122支承成能够转动且能够在水平方向(沿着键顶110的背侧的面的方向)平行移动(滑动)。
[0072]如图1?图8所示,旋转支承部112分别具有一对旋转支承爪111。在旋转支承爪Ill上的支承旋转销134的支承面上形成有旋转支承面111A,该旋转支承面IllA是具有与旋转销134的外周面一致的曲率半径的圆筒面状的凹陷面。此外,在旋转支承爪111的与在旋转销134的支承面形成有旋转支承面IllA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槽。因此,从下方观察时,旋转支承爪111具有朝向旋转支承面IllA凹陷的U字型截面、换而言之为C字型截面。
[0073]如图1?图8所示,在一对旋转支承爪111之中,在靠近滑动支承部114的旋转支承爪111、换而言之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侧壁的下端部,设有与第2连结部件130的凹部131卡合的突起113。突起113是本发明的被卡合部的一例。突起113具有朝向上方扩大的楔状的截面。
[0074]因此,在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插入于一对旋转支承爪111之间而成为被旋转支承面IlA支承的状态时,如图5、图7、图8A和图8B所示,旋转支承爪111的突起113嵌入于第2连结部件130的凹部131。
[0075]另外,如图5和图8A所示,在将第2连结部件130组装于键顶110的状态下,在旋转支承爪111的内侧的侧面和第2连结部件130的内梯部135之间,换而言之,在旋转支承爪111的内侧的侧面和第2连结部件130的切入部139的与形成有凹部131的一侧为相反侧的侧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0076](键开关结构的组装步骤)
[0077]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能够沿以下步骤来组装。首先,将第2连结部件130嵌入到第I连结部件120的内侧,并将第I连结部件120的旋转轴126嵌入到第2连结部件130的轴孔138,从而构成连结机构128。
[0078]接下来,将连结机构128中的第I连结部件120的旋转销124嵌入到背板170的第I保持器150。然后,将第2连结部件130的滑动销132嵌入到背板170的第2保持器152。
[0079]最后,将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嵌入到键顶110的旋转支承部112,同时将第I连结部件120的滑动销122嵌入到滑动支承部114。
[0080]在将旋转销134嵌入到键顶110的旋转支承部112时,旋转销134被插入到构成旋转支承部112的一对旋转支承爪111之间,且被旋转支承面IllA支承。
[0081]如前所述,在一对旋转支承爪111中的一个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面的下端部突出设置有突起113。因此,在将旋转销134插入到旋转支承爪111之间时,突起113与第2连结部件130中的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换而言之与切入部139的外侧的面发生干涉。
[0082]可是,如图5和图8A所示,在旋转支承爪111的内侧的面和第2连结部件130的内梯部135之间存在间隙。由此,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和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互相向间隔增大的方向变形。此外,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朝向互相接近的方向、换而言之朝向第2连结部件130中的内梯部135弹性变形。由此,突起113越过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
[0083]当旋转支承爪111的突起113越过外梯部133时,旋转支承爪111复位到弹性变形前的位置。由此,在旋转销134嵌入到旋转支承面IllA的同时,突起113与形成于外梯部133的凹部131卡合。
[0084](作用)[0085]如图3所示,在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中,第I连结部件120和第2连结部件130呈X字型交叉从而构成连结机构128。因此,如前所述,连结机构128在第I连结部件120的旋转销124和第2连结部件130的滑动销132处被保持于背板170。此外,连结机构128在第I连结部件120的滑动销122和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处被保持于键顶 110。
[0086]在通常状态(未按下键顶110的状态)下,橡胶圆点140对键顶110向离开薄膜片160 (背板170)的方向施力。该作用力向第I连结部件120与第2连结部件130之间的交叉角度变大的方向进行作用。
[0087]当按下键顶110时,第I连结部件120的旋转销124在背板170的第I保持器150的内部旋转。并且,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在键顶110的旋转支承部112的内侧旋转。进而,第I连结部件120的滑动销122在键顶110的滑动支承部114的内侧朝向远离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的方向水平地滑动。同时,第2连结部件130的滑动销132在背板170的第2保持器152的内部朝向远离第I连结部件120的旋转销124的方向水平地滑动。
[0088]由此,第I连结部件120和第2连结部件130整体上向交叉角度变小的方向旋转。因此,键顶110 —边保持水平状态一边朝向薄膜片160 (背板170)移动,从而使橡胶圆点140压缩变形。进而,触点按下部144按压薄膜片160的触点部166,作为开关成为闭合状态。
[0089]当使手部从键顶110离开时,键顶110—边通过连结机构128保持平行,一边借助于橡胶圆点140和连结机构128的作用而向离开薄膜片160 (背板170)的方向复位至按下前的高度。进而,触点按下部144从薄膜片160的触点部166离开,作为开关成为断开状态(参照图1)。
[0090]另一方面,在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填入于键顶110的旋转支承部112的状态下,旋转支承爪111的突起113嵌入于在外梯部133设置的凹部131。并且,如图7所示,突起113的上表面113A成为与凹部131的顶面131A面对的状态。因此,在相对于连结机构128将键顶110抬起一定程度时,突起113卡挂于凹部131的顶面131A,键顶110不会进一步抬起。因此,即使在键盘被薄型化的情况下,键顶110也不易从连结机构128、具体来说从第2连结部件130脱离。由此,在键按下时,在指甲等卡挂于键顶110的程度下,键顶110也不会脱离。
[0091]另外,如图8A所示,在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面与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因此,如图8B中带斜线的部分所示,无论是在键顶110上升时还是下降时,第2连结部件130都是在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面与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保持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键顶110的旋转支承爪111旋转。由此,能够抑制键顶110相对于连结机构128旋转。
[0092]另外,旋转支承爪111形成为U字型截面,因此是薄壁的,即使在键顶110的顶板的壁变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卡定爪的部分产生缩孔等成型缺陷。
[0093]2.实施方式2
[0094]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键开关结构的第2例的键开关结构102进行说明。
[0095](结构)[0096]在键开关结构102中,背板170、第I保持器150、第2保持器152、薄膜片160、橡胶圆点140及第I连结部件12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并且,键顶110中的滑动支承部114的结构也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
[0097]可是,如图9A、图9B和图10所示,在第2连结部件130中,凹部131形成于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上的隔着旋转销134而与切入部139的底面为相反侧的部分。换而言之,凹部131形成于切入部139的外侧的侧壁面上的比旋转销134靠端部侧的部分。并且,应嵌入于凹部131的突起113设置于键顶110的靠近外壁IlOA的一侧的旋转爪111。换而言之,突起113设于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侧壁。并且,突起113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地形成为朝向上方扩大的楔状。
[0098]在键开关结构102中,除了上述这一点之外,第2连结部件130具有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中的第2连结部件130相同的结构。
[0099](作用)
[0100]键开关结构102的组装步骤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另外,关于作用,除了下述情况之外,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在将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插入到键顶110的旋转支承爪111之间时,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由于突起113与外梯部133的相互干涉而朝向互相接近的方向、换而言之朝向第2连结部件130的内梯部135发生弹性变形。
[0101]在实施方式2的键开关结构102中,在旋转支承部112中的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设有突起113。并且,凹部131设于第2连结部件130的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因此,键开关结构102具有如下这样的特征:与实施方式I的在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设有突起113的键开关结构100相比较,用指甲抬起键顶110时的上下方向晃动更小。
[0102]3.实施方式3
[0103]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键开关结构的第3例的键开关结构104进行说明。
[0104](结构)
[0105]在键开关结构104中,背板170、第I保持器150、第2保持器152、薄膜片160、橡胶圆点140及第I连结部件12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并且,键顶
110中的滑动支承部114的结构也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
[0106]可是,如图11A、图1lB和图12所示,在第2连结部件130中,凹部131形成于内梯部135的侧面上的旋转销134与切入面139的底面之间的部分。换而言之,凹部131形成于切入部139的内侧的侧壁面上的旋转销134与切入面139的底面之间的部分。并且,应与凹部131卡合的突起113设于键顶110的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内侧的面。突起113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地形成为朝向上方扩大的楔状。
[0107]另外,在第2连结部件130组装于键顶110的状态下,在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侧面和第2连结部件130的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换而言之为切入部139的与形成有凹部131的一侧为相反侧即外侧的侧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0108]在键开关结构104中,除了上述这一点之外,第2连结部件130具有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中的第2连结部件130相同的结构。
[0109](作用)
[0110]键开关结构104的组装步骤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另外,关于作用,除了下述情况之外,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在将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插入到键顶110的旋转支承爪111之间时,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由于突起113与内梯部135的相互干涉而向朝向第2连结部件130中的外梯部133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0111]在实施方式3的键开关结构104中,在旋转支承部112中的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内侧的面设有突起113。并且,凹部131设于第2连结部件130的内梯部135的侧面。并且,内梯部135与外梯部133相比不易变形。因此,与实施方式I的在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侧面设有突起113的键开关结构100相比,实施方式3的键开关结构104的键顶110不易从连结机构128脱离。
[0112]4.实施方式4
[0113]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键开关结构的第4例的键开关结构106进行说明。
[0114]如图13A、图13B和图14所示,在键开关结构106中,凹部131形成于第2连结部件130的内梯部135的侧面上的相对于旋转销134位于与切入部139的底面为相反侧的部分。并且,应与凹部131卡合的突起113设于键顶110的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内侧的面。除了以上的结构,键开关结构106具有与实施方式3的键开关结构104相同的结构。
[0115]在实施方式4的键开关结构106中,在旋转支承部112中的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设有突起113。并且,凹部131设于第2连结部件130的内梯部135的侧面、换而言之为切入部139的内侧的侧壁面。因此,键开关结构106具有如下这样的特征:与实施方式3的在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设有突起113的键开关结构104相比较,用指甲抬起键顶110时的上下方向的晃动更小。
[0116]5.实施方式5
[0117]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键开关结构的第5例的键开关结构108进行说明。
[0118]如图15A、图15B和图16所示,键开关结构108构成为:不仅在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侧面,而且在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内侧的侧面,突出设置有突起113。
[0119]因此,在第2连结部件130中,不仅在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上的旋转销134与切入部139的底部之间,而且在内梯部135的侧面上的隔着旋转销134而与切入部139的底面为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31。
[0120]另外,如图15B所示,在切入部139的外侧的侧壁面中,设有凹部131的部分以旋转销134为边界相对于未设置凹部131的部分朝向内侧、换而言之朝向内梯部135突出。进而,在外侧的侧壁部上的设有凹部131的部分和未设置凹部131的部分之间,形成有阶梯差。
[0121]另一方面,在切入部139的内侧的侧壁面中,设有凹部131的部分以旋转销134为边界相对于未设置凹部的部分朝向外侧、换而言之朝向外梯部133突出。进而,与外侧的侧壁面同样地,在内侧的侧壁部上的设有凹部131的部分和未设置凹部131的部分之间,形成
有阶梯差。
[0122]因此,从上方观察切入部139时,第2连结部件形成为朝向外梯部133扩展的曲柄状。并且,在第2连结部件130组装于键顶110的状态下,在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以及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与设有突起113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和切入部139中的未设置凹部131的一侧的侧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在将旋转销134嵌入到旋转支承部112时,无论是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和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中的哪一个,在突起113与第2连结部件130发生干涉时,都沿着向所述间隙避让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0123]除了以上的结构,键开关结构108具有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的结构。
[0124]在实施方式5的键开关结构108中,在旋转支承部112中的键周缘侧和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都设有突起113。并且,在第2连结部件130的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和内梯部135的侧面都设有凹部131。因此,键开关结构108具有如下这样的特征:与在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和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中的任一方设有突起113的形态的键开关结构相比较,键顶110更加不易从连结机构128脱离。
[0125]6.实施方式6
[0126]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键开关结构的第6例的键开关结构109进行说明。
[0127](结构)
[0128]在键开关结构109中,背板170、第I保持器150、第2保持器152、薄膜片160、橡胶圆点140以及第I连结部件12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并且,键顶110中的滑动支承部114的结构也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
[0129]可是,如图17A、图17B和图18所示,在键开关结构109中,在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外侧的侧面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一例的凹部115。因此,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厚度dl比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厚度d2大出凹部115的深度的量。另夕卜,凹部115形成为如下这样的形态:向朝向滑动支承部114的方向敞开,换而言之朝向键中心侧敞开,但是向朝向背板170的方向即下方封闭。
[0130]另一方面,在第2连结部件130中,在外梯部133的内侧的面、换而言之在切入部139的外侧的侧壁面的隔着旋转销134而与切入部139的底面为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与旋转支承爪111的凹部115卡合的作为卡合部的一例的突起137。如图18所示,突起137形成为朝向下方扩大的楔状。
[0131]在键开关结构109中,除了上述这一点之外,第2连结部件130具有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中的第2连结部件130相同的结构(参照图17C)。
[0132](作用)
[0133]键开关结构109的组装步骤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相同。不过,在将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插入到键顶110的旋转支承爪111之间时,由于外梯部133的突起137与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相互干涉,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朝向互相接近的方向、换而言之朝向内梯部135变形,同时,外梯部133朝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
[0134]另外,如前所述,凹部115形成为向下方封闭的形态,突起137是朝向下方扩大的楔状。因此,在第2连结部件130的旋转销134被键顶110的旋转支承面IllA支承的状态下,突起137与旋转支承爪111的凹部115卡合。并且,图18所示的突起137的底面137A成为与凹部115的底面115A面对的状态。因此,在相对于连结机构128将键顶110抬起一定程度时,突起137卡挂于凹部115的底面115A,键顶110不会进一步抬起。
[0135]另外,由于设有凹部115的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厚度dl比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中的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厚度d2大,因此不易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与在将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111和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厚度设定为d2的键开关结构中使突起113从凹部131脱出所需要的拔去力相比,使突起137从凹部115脱出所需要的拔去力大。因此,与将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和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111的厚度设定为d2的键开关结构相比较,实施方式6的键开关结构的键顶110更加不易从连结机构128脱离。
[0136]7.实施方式7
[0137]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键开关结构的第7例的键开关结构200进行说明。
[0138](结构)
[0139]如图19?图22所示,键开关结构200构成为包括:键顶210 ;连结机构228,其构成为包括第I连结部件220和第2连结部件230 ;作为弹性部件的橡胶圆点240 ;薄膜片260 ;以及背板270,在该背板270安装有第I保持器250和第2保持器252。在此,第I连结部件220和第2连结部件230相当于本发明的一个连结部件和另一个连结部件。
[0140]背板270是金属制或硬质的树脂制等、由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和刚性的原材料形成的板材。另外,薄膜片260构成为夹着未图示的间隔片粘合印刷有配线图案的两张片、SP未图示的上部片和下部片,薄膜片260由粘合于背板270的表面的柔软的原材料形成。
[0141]如图20?图22所示,薄膜片260以使第I保持器250、第2保持器252分别从孔262,264突出的方式粘合在背板270上。孔262、264对应于第I保持器250、第2保持器252的位置而形成于薄膜片260。
[0142]如图19所示,在薄膜片260的中央设有触点部266。在该触点部266上方,在其与键顶210之间通过粘接剂等固定有橡胶圆点240。橡胶圆点240以橡胶等为原材料而形成为大致杯状,且在上部中央具有嵌合孔242。另外,在橡胶圆点240的内表面的中央部,朝向薄膜片260突出地形成有触点按下部244。
[0143]以下,对第I连结部件220、第2连结部件230和连结机构228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第I连结部件220和第2连结部件230成为第2连结部件230嵌入于第I连结部件220的内侧的嵌套结构。并且,由所述第I连结部件220和第2连结部件230构成了缩放方式的连结机构228。
[0144]如图20?图23所示,第I连结部件220是连结机构228的外侧的连结部件。并且,第I连结部件220具有: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的框体221 ;形成于框体221的一端侧的一对旋转销224 ;形成于框体221的另一端侧的一对滑动销222 ;和从框体221的中央部向内侧突出的一对旋转轴226。一对旋转销2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键顶210的背面(与薄膜片260、换而言之与背板270面对的一侧的面)。一对滑动销222在背板270的滑动支承部252中被保持成能够沿水平方向、换而言之沿薄膜片260的面方向滑动。
[0145]在第I连结部件220的框体221的外侧的面上的旋转销224的附近,形成有凹部227,该凹部227向朝向背板270的方向、换而言之朝向下方开口。
[0146]如图20?图23所示,第2连结部件230是连结机构228的内侧的连结部件。并且,在第2连结部件230的中央部开设有用于避让橡胶圆点240的圆形状的避让孔236。因此,第2连结部件230也整体上形成为框体状。
[0147]第2连结部件230的一端侧的端缘在两个部位向朝向避让孔236的方向、换而言之向朝向另一端侧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互相平行的切入部239。并且,两个切入部239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内梯部235,各个切入部239的外侧的部分形成为外梯部233。因此,外梯部233形成有两处,内梯部235形成有一处。
[0148]在外梯部233和内梯部235之间分别形成有旋转销234。如后所述,第2连结部件230在旋转销234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背板270的第I保持器250。
[0149]另一方面,第2连结部件230的另一端侧的端缘在一个部位沿着朝向避让孔236的方向、换而言之沿着朝向一端侧的方向凹陷。并且,在所述凹陷部的相互面对的一对侧壁面之间形成有滑动销232。如后所述,滑动销232以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于键顶210的背面。
[0150]如图20?图23所示,在第2连结部件230的中央部形成有供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轴226嵌入的轴孔238。第I连结部件220和第2连结部件230通过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轴226嵌入于第2连结部件230的轴孔238中而被支承成能够互相转动。
[0151]如图19?图23所示,在键顶210的背侧的面设有一对旋转支承部212和一对滑动支承部214。一对旋转支承部212将第I连结部件230的旋转销224支承成能够转动。一对滑动支承部214将第2连结部件230的滑动销232支承成能够转动且能够沿水平方向(沿着键顶210的背侧的面的方向)平行移动(滑动)。
[0152]如图19?图23所示,旋转支承部212分别具有一对旋转支承爪211。在旋转支承爪211的彼此对应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旋转支承面211A,该旋转支承面21IA是具有与旋转销224的外周面一致的曲率半径的圆筒面状的凹陷面。并且,旋转销224被支承于旋转支承面211A。另外,在旋转支承爪211的与形成有旋转支承面211A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槽。因此,从下方观察时,旋转支承爪211形成为朝向旋转支承面211A凹陷的U字型截面、换而言之形成为C字型截面。
[0153]在一对旋转支承爪211之中,在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211的内侧的侧壁的下端部,设有与第I连结部件220的凹部227卡合的突起213。突起213具有朝向上方扩大的楔状的截面。
[0154]因此,在将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销224插入到旋转支承爪111之间时,旋转支承爪211的突起213嵌入到第I连结部件220的凹部227。
[0155](键开关结构的组装步骤)
[0156]实施方式7的键开关结构200能够沿与实施方式I的键开关结构100同样的步骤来组装。首先,将第2连结部件230嵌入到第I连结部件220的内侧,并将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轴226嵌入到第2连结部件230的轴孔238,从而构成连结机构228。
[0157]接下来,将连结机构228中的第2连结部件230的旋转销234嵌入到背板270的第I保持器250。然后,将第I连结部件220的滑动销222嵌入到背板270的第2保持器252。
[0158]最后,将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销224嵌入到键顶210的旋转支承部212,同时将第2连结部件230的滑动销232嵌入到滑动支承部214。
[0159]在将旋转销224嵌入到键顶210的旋转支承部212时,旋转销224被插入到构成旋转支承部212的一对旋转支承爪211之间,且被嵌入到旋转支承面211A之间。在此,如前所述,由于在一对旋转支承爪211中的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211的内侧的面的下端部突出设置有突起213,因此,在将旋转销224插入到旋转支承爪211之间时,突起213与第I连结部件220的框体211的外侧的面发生干涉。进而,键中心侧的旋转支承爪211和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211互相向间隔增大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同时,键周缘侧的旋转支承爪211向互相分离的方向、换而言之向远离第I连结部件220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突起213越过框体221的外侧的面。
[0160]当旋转支承爪211的突起213越过框体221的外侧的面时,旋转支承爪211复位到弹性变形前的位置。由此,旋转销224支承到旋转支承面211A上,并且,突起213与凹部227卡合。
[0161](作用)
[0162]如图21所示,在实施方式7的键开关结构200中,第I连结部件220和第2连结部件230呈X字型交叉从而构成连结机构228。因此,连结机构228在第I连结部件220的滑动销222和第2连结部件230的旋转销234处被保持于背板170,并且,在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销224和第2连结部件230的滑动销232处被保持于键顶210。
[0163]在通常状态(未按下键顶210的状态)下,橡胶圆点240对键顶210向离开薄膜片260的方向施力。该作用力向第I连结部件220与第2连结部件230之间的交叉角度变大的方向进行作用。
[0164]当按下键顶210时,第I连结部件220的滑动销222在背板270的滑动支承部252的内部向远离第2连结部件230的旋转销234的方向滑动。另外,第2连结部件230的滑动销232在键顶210的滑动支承部214的内侧向远离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销224的方向滑动。同时,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销224在键顶210的旋转支承部212的内侧旋转。并且,第2连结部件230的旋转销234在背板270的第I保持器250的内部旋转。
[0165]由此,第I连结部件220和第2连结部件230整体上向交叉角度变小的方向旋转。因此,键顶210 —边保持水平状态一边朝向薄膜片260 (背板270)移动,从而使橡胶圆点240压缩变形。进而,触点按下部244按压薄膜片260的触点部266,作为开关成为闭合状态。
[0166]当使手部从键顶210离开时,键顶210 —边通过连结机构228保持平行,一边借助于橡胶圆点240和连结机构228的作用而向离开薄膜片260 (背板270)的方向复位至按下前的高度。进而,触点按下部244从薄膜片260的触点部266离开,作为开关成为断开状态(参照图19)。
[0167]另一方面,在第I连结部件220的旋转销224填入于键顶210的旋转支承部212的状态下,旋转支承爪211的突起213与第I连结部件220的凹部227卡合。并且,突起213的上表面成为与凹部227的顶面面对的状态。因此,在相对于连结机构228将键顶210抬起一定程度时,突起213卡挂于凹部237的顶面,键顶210不会进一步抬起。因此,即使在键盘被薄型化的情况下,键顶210也不易从连结机构228脱离。由此,在键按下时,在指甲等卡挂于键顶210的程度下,键顶210也不会脱离。
[0168]如图20?图23所示,旋转支承爪211形成为U字型截面,且形成为薄壁的。因此,即使在键顶210的顶板的壁变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卡定爪的部分产生缩孔等成型缺陷。
【权利要求】
1.一种键开关结构,其中, 所述键开关结构包括: 连结机构,所述连结机构包括一个连结部件和另一个连结部件,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一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卡合于在键顶的背面设置的旋转支承部,通过按下所述键顶而使触点导通,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另一端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背板的表面,所述另一个连结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连结,并且,所述另一个连结部件的一端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背板的表面,所述另一个连结部件的另一端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键顶的背面,所述连结机构将所述键顶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背板接触和分离;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以及 被卡合部,所述被卡合部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键顶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开关结构,其中, 所述卡合部是形成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且所述背板侧开口的凹部, 所述被卡合部是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且从所述开口嵌入到所述凹部的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开关结构,其中, 所述卡合部是形成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突起, 所述被卡合部是如下这样的凹部:该凹部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部,所述背板侧封闭,且供所述突起嵌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开关结构,其中, 在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一端侧形成有旋转销,并且, 所述旋转支承部具有一对旋转支承爪,所述一对旋转支承爪在互相面对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旋转支承面,所述旋转支承面是支承所述旋转销的凹陷面,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中的所述旋转销的附近, 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开关结构,其中, 在所述一个连结部件的一端侧形成有旋转销,并且, 所述旋转支承部具有一对旋转支承爪,所述一对旋转支承爪在互相面对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旋转支承面,所述旋转支承面是支承所述旋转销的凹陷面, 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一个连结部件中的所述旋转销的附近,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旋转支承爪。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键开关结构,其中, 在所述旋转支承爪的与形成有所述凹陷面的一侧为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槽。
【文档编号】H01H13/702GK103650087SQ201280030208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山田茂 申请人: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