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级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9862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系统级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级封装结构,属于三维集成电路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小型化、系统化、多功能等方向的持续追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征尺寸在不断缩小。但是,当IC的特征尺寸即将达到物理极限时,人们不得不去寻求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来“超越摩尔”。以2.5D.3D为代表的系统级封装技术就是人们在“超越摩尔”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3D封装是采用硅通孔技术以垂直短线方式取代传统的芯片互连线方法(无需打线绑定);2.封装是指堆叠硅片互联技术。系统级封装技术(system in package, SIP)是将一个系统或子系统的全部或大部份电子功能配置在整合型基板内,而芯片以2D、3D的方式接合到整合型基板的封装方式。SIP不仅可以组装多个芯片,还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处理器、DRAM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快闪存储器与被动元件结合电阻器和电容器、连接器、天线等,全部安装在同一基板上。利用转接板进行系统集成的2.5DIC是系统级封装技术中的先进代表。2.5DIC既是3DIC的前导技术,又可以以独立的形式与其他先进的系统级封装技术长期共存。2.5DIC是将不同的芯片置于转接板上,通过该转接板进行扇出与芯片间互联,以达到提高系统内部带宽、解决热应力失配等封装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但是,现阶段由于转接板的自身局限和组装工艺的限制,仍然有一些芯片或元器件难以集成于转接板之上。利用传统结构的转接板进行系统集成就不可避免的将这些芯片置于转接板之外,封装基板之上,这无疑增加了整个封装系统的面积,不符合系统小型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系统级封装结构,采用特殊形状的转接板解决某些芯片或元器件难以集成于转接板之上的问题,达到了封装小型化的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系统级封装结构,包括封装基板及堆叠在封装基板正面的转接板,在转接板上堆叠至少一个第一芯片;其特征是:在所述转接板的一侧设置缺口,在该缺口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芯片,第二芯片和转接板均置于封装基板的正面。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转接板的缺口边缘设置电磁屏蔽结构,电磁屏蔽结构包括若干个垂直通孔和设置在垂直通孔底部的金属垫,在垂直通孔中填充金属,垂直通孔之间由位于转接板正面和背面的正面金属连线和背面金属连线相连接。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直线形、弧形或直角状。所述垂直通孔中填充的金属为铜、钨、钛、铝或上述一种或多种的合金;所述正面金属连线、背面金属连线和金属垫的材料为铜、钨、钛、铝或上述一种或多种的合金。所述转接板通过第一焊球堆叠在封装基板的正面;所述电磁屏蔽结构通过金属垫与第一焊球电连接。所述电磁屏蔽结构通过第一焊球与封装基板背面的接地焊球电连接。所述第一芯片通过第二焊球堆叠在转接板上。所述封装基板为有机基板、陶瓷基板或金属基板。所述转接板的材料为硅或者玻璃。本发明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采用特殊形状的转接板解决某些芯片或元器件难以集成于转接板之上的问题,达到了封装小型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具有用于减小芯片间干扰的电磁屏蔽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所述转接板缺口呈弧形的封装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所述转接板缺口呈直角形的封装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封装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 图6所示:所述系统级封装结构包括第一芯片1、第二芯片2、转接板5、封装基板6、缺口 7、电磁屏蔽结构10、垂直通孔11、正面金属连线12、背面金属连线13、金属垫14、第一焊球15、第二焊球17等。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封装基板6及通过第一焊球15堆叠在封装基板6正面的转接板5,在转接板5上通过第二焊球17堆叠至少一个第一芯片1,转接板5的一侧设置缺口 7,在该缺口 7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芯片2,第二芯片2和转接板5均置于封装基板6的正面;
如图5所示,在所述转接板5的缺口 7边缘设置电磁屏蔽结构10,电磁屏蔽结构10包括若干个垂直通孔11和设置在垂直通孔11底部的金属垫14,在垂直通孔11中填充金属,填充的金属为铜、钨、钛、铝或上述一种或多种的合金,垂直通孔11之间由位于转接板5正面和背面的正面金属连线12和背面金属连线13相连接;所述正面金属连线12、背面金属连线13和金属垫14的材料为铜、钨、钛、铝或上述一种或多种的合金;
如图6所示,所述电磁屏蔽结构10通过金属垫14与第一焊球15电连接,最终电磁屏蔽结构10通过第一焊球15与封装基板6背面的接地焊球电连接;所述第一焊球15和第二焊球17为C4焊球或其他焊球,第一焊球15和第二焊球17也可以由其他电学互联方式代替;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缺口 7的形状为直线形、弧形或直角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缺口 ;所述缺口 7可以采用等离子刻蚀技术、激光刻蚀技术得到,也要以通过其他技术得到;
所述封装基板6采用有机基板、陶瓷基板或金属基板; 所述转接板5的材料为娃或者玻璃;
所述第一芯片I 一般为存储器芯片、逻辑芯片等,也可以是一般芯片;所述第二芯片2为不易置于转接板上的芯片,也可以是一般芯片;
所述电磁屏蔽结构10的垂直通孔1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辐射电磁波的波长或其他电磁屏蔽要求来决定,一般为工艺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小间距,一般为几微米至几百微米;该间距越小,对高频电磁波的屏蔽效果越好。
权利要求
1.一种系统级封装结构,包括封装基板(6)及堆叠在封装基板(6)正面的转接板(5),在转接板(5)上堆叠至少一个第一芯片(I);其特征是:在所述转接板(5)的一侧设置缺口(7),在该缺口(7)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芯片(2),第二芯片(2)和转接板(5)均置于封装基板(6)的正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转接板(5)的缺口(7)边缘设置电磁屏蔽结构(10),电磁屏蔽结构(10)包括若干个垂直通孔(11)和设置在垂直通孔(11)底部的金属垫(14),在垂直通孔(11)中填充金属,垂直通孔(11)之间由位于转接板(5)正面和背面的正面金属连线(12)和背面金属连线(13)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缺口(7)的形状为直线形、弧形或直角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垂直通孔(11)中填充的金属为铜、钨、钛、铝或上述一种或多种的合金;所述正面金属连线(12)、背面金属连线(13)和金属垫(14)的材料为铜、钨、钛、铝或上述一种或多种的合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接板(5)通过第一焊球(15)堆叠在封装基板(6)的正面;所述电磁屏蔽结构(10)通过金属垫(14)与第一焊球(15)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 统级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屏蔽结构(10)通过第一焊球(15 )与封装基板(6 )背面的接地焊球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芯片(I)通过第二焊球(17)堆叠在转接板(5)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封装基板(6)为有机基板、陶瓷基板或金属基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接板(5)的材料为硅或者玻3 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级封装结构,包括封装基板及堆叠在封装基板正面的转接板,在转接板上堆叠至少一个第一芯片;其特征是在所述转接板的一侧设置缺口,在该缺口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芯片,第二芯片和转接板均置于封装基板的正面。在所述转接板的缺口边缘设置电磁屏蔽结构,电磁屏蔽结构包括若干个垂直通孔和设置在垂直通孔底部的金属垫,在垂直通孔中填充金属,垂直通孔之间由位于转接板正面和背面的正面金属连线和背面金属连线相连接。本发明所述的系统级封装结构,采用特殊形状的转接板解决某些芯片或元器件难以集成于转接板之上的问题,达到了封装小型化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L25/065GK103151341SQ2013100793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王志, 庞诚, 于大全 申请人: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