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电源转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电源转换器,该电源转换器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无需额外地增设与控制相关的周边电路就可自行运作。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于电源转换器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不但可以增进电源转换器的整体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电源转换器的成本。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中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所有功率开关为表面贴装器件直接粘在印刷电路板的焊接面制作而成,不但使得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电路板体积小,而且还可以改善高温元件聚集之积热的问题。
【专利说明】具有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电源转换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源转换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0002]现今比较常见的电源转换器(power converter)之架构可以为顺向式(forward)或者反激式(flyback),但无论是顺向式还是反激式电源转换器,其设置在变压器之二次侧的整流电路(rectification circuit)大多都以整流二极体(rectification diode)来实施。然而,由于整流二极体在导通与关闭时会产生相当大的传导损失(conduction loss),以至于所应用的电源转换器之功率损耗(power loss)会增加,从而影响了所应用之电源转换器的整体效率。
[0003]有鉴于此,由功率开关(power switch)所组成的同步整流电路(synchronousrectification circuit, SR circuit)逐渐取代了传统顺向式或反激式电源转换器内部设置在变压器之二次侧的(二极管)整流电路。由于同步整流电路内任一功率开关导通时所造成的传导损耗较低,以至于所应用的电源转换器之功率损耗即可降低,从而增加所应用之电源转换器的整体效率。
[0004]现今同步整流电路(SR circuit)的驱动方式大致有它激式(externally-driven)与自激式(self-driven)两类。以它激式的驱动方式而言,必须于电源转换器中额外地设计一个独立的控制电路(control circuit)以产生控制信号来控制同步整流电路内每一功率开关的运作。另外,以自激式的驱动方式而言,必须在变压器之二次侧额外地增加一组辅助线圈(auxiliary winding)以产生控制信号来控制同步整流电路内每一功率开关的运作。
[0005]然而,无论是它激式还是自激式的驱动方式,都必须额外地增设与控制相关的周边电路以控制同步整流电路内每一功率开关的运作。如此一来,将使得电源转换器的成本增加。
[0006]另一方面,传统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中每一功率开关都以插入式封装(DIP)的元件类型而配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元件面上,且其三根接脚(PIN)经由在印刷电路板之元件面上的钻孔而插入至印刷电路板的焊接面,并透过熔锡焊接的方式与相关的元件(例如变压器的二次侧、储能的被动元件等)连接。在此条件下,由于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中每一功率开关在运作时会产生高温,故为避免功率开关运作过热而损毁,现今大多会在每一功率开关的背面锁上/贴上(π字型的)散热片以进行散热。由此,受所锁上/贴上之散热片的高度影响,以致使所应用之电源转换器的电路板体积变大。
[0007]除此之外,一般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中所有功率开关大多会配置在印刷电路板之元件面上的同一区域且聚集在变压器的附近。在此条件下,这么多高温元件聚集在印刷电路板的元件面上,也非常容易引发积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000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电源转换器,其无需额外地增设与控制相关的周边电路就可自行运作,可以降低所应用之电源转换器的成本。另外,由于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所有功率开关均为贴片式元件,因此所有功率开关粘着在印刷电路板的焊接面上,不但使得所应用之电源转换器的电路板体积小,并且可改善高温元件聚集之积热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其包括印刷电路板、变压器,以及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印刷电路板具有元件面与焊接面。变压器配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元件面上,且具有一次侧与第一二次侧。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包括多个直接粘着在印刷电路板之焊接面上的贴片式功率开关,且所述多个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部分连接变压器的第一二次侧。
[00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贴片式功率开关包括: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与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其中,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之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而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的控制端则耦接至一第一节点。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之第一二次侧的异名端,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耦接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而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的控制端则耦接至一第二节点。
[00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变压器还具有第二二次侧,且所述多个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部分连接变压器的第二二次侧。在此条件下,所述第二部分的贴片式功率开关包括: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与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其中,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之第二二次侧的同名端,而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的控制端则耦接至所述第一节点。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之第二二次侧的异名端,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耦接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而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的控制端则耦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00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变压器还具有第三二次侧,且所述多个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三部分连接变压器的第三二次侧。在此条件下,所述第三部分的贴片式功率开关包括: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与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其中,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之第三二次侧的同名端,而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的控制端则耦接至所述第一节点。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之第三二次侧的异名端,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耦接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而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的控制端则耦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00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点耦接至变压器之第二二次侧的异名端,而所述第二节点则耦接至变压器之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
[0014]具体地,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一输入级,用以接收一输入电压,其中,该一次侧耦接该输入级,并且反应于至少一控制信号而接收来自该输入级的该输入电压。
[001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控制信号包括一单一控制信号,该输入级为一单晶输入级,且该单晶输入级包括一第七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一次侧的同名端,其第二端耦接至一接地电位,而其控制端则用以接收该单一控制信号,其中,该一次侧的异名端用以接收该输入电压,该单一控制信号为一脉宽调变信号。
[001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该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与该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以及该第七功率开关仅依据该脉宽调变信号的致能而同步地导通;以及该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该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与该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仅依据该脉宽调变信号的禁能而同步地导通。
[001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控制信号包括一第一控制信号与一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一控制信号与该第二控制信号分别为一脉宽调变信号,该输入级为一双晶输入级,且该双晶输入级包括一第七功率开关与一第八功率开关,其第一端用以接收该输入电压,其第二端各别耦接该一次侧的异名端与同名端,而其控制端则各别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与该第二控制信号。
[001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该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与该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以及该第七功率开关与该第八功率开关仅反应于该脉宽调变信号的致能而同步地导通;以及该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该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与该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仅反应于该脉宽调变信号的禁能而同步地导通。
[001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一第一输出级、一第二输出级以及一第三输出级,第一输出级与该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该输入电压以及该一次侧与该第一二次侧的一第一圈数比而产生一第一电源;第二输出级与该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该输入电压以及该一次侧与该第二二次侧的一第二圈数比而产生一第二电源;第三输出级与该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该输入电压以及该一次侧与该第三二次侧的一第三圈数比而产生一第三电源。
[002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换器还包括一第一箝位电路、一第二箝位电路、一第三箝位电路,第一箝位电路包括一第一对背对背的稳压二极管,且跨接于该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该第一二次侧的电压进行箝位;第二箝位电路包括串接在一起的一二极体与一电容,且跨接于该第二二次侧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该第二二次侧的电压进行箝位;第三箝位电路,包括一第二对背对背的稳压二极管,且跨接于该第三二次侧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该第三二次侧的电压进行箝位。
[0021]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于电源转换器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无需额外地增设与控制相关的周边电路就可自行运作。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于电源转换器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不但可以增进电源转换器的整体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电源转换器的成本。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关联于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所有功率开关改以制作为贴片式元件而直接粘着在印刷电路板的焊接面上。如此一来,即可微化所应用之电源转换器的电路板体积,而且还可以改善高温元件聚集之积热的问题。
[0022]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的所附图式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一部分,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所附图式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之电源转换器的示意图。
[0025]图2A为图1之印刷电路板之元件面的示意图。
[0026]图2B为图1之印刷电路板之焊接面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之电源转换器的电路实施示意图。[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之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的输出级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之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的单晶输入级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之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的双晶输入级示意图。
[00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2]10:电源转换器
[0033]101:印刷电路板
[0034]IOla:印刷电路板的元件面
[0035]IOlb:印刷电路板的焊接面
[0036]103: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
[0037]301:输入级
[0038]303-1-303-3:输出级
[0039]305-1-305-3:箝位电路
[0040]T:变压器
[0041]NP:变压器的一次 侧
[0042]NS1-NS3:变压器的二次侧
[0043]Q1-Q6:贴片式功率开关
[0044]Q7-Q9:功率开关
[0045]ZD1-ZD4:稳压二极管
[0046]Dl:二极体
[0047]Cl:电容
[0048]L0:输出电感
[0049]CO:输出电容
[0050]V1-V3:电源
[0051]VIN:输入电压
[0052]CS1、CS2: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53]现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之示范性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之实例。另外,凡可能之处,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005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之电源转换器(power converter) 1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示范性实施例之电源转换器10包括:印刷电路板(print circuitboard, PCB) 101、变压器(transformer) T,以及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self-driven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circuit, self-driven SR circuit) 103。其中,印刷电路板101 具有兀件面(component side) IOla (如图 2A 所不)与焊接面(solder side) IOlb (如图2B所示)。
[0055]另一方面,图3绘示为图1之电源转换器10的电路实施示意图。请合并参照图1-图3,于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变压器T配置在印刷电路板101的元件面IOla上,且具有一次侧(primary winding) NP、第一二次侧(secondary winding) NSl、第二二次侧 NS2,以及第三二次侧NS3。
[0056]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103包括多个直接粘着在印刷电路板101之焊接面IOlb上的贴片式功率开关(SMD power switch) Q1-Q6。其中,贴片式功率开关Q1-Q6中的第一部分(例如:Q1与Q2)连接变压器T的第一二次侧NSl。更清楚来说,贴片式功率开关Ql的第一端I禹接变压器T之第一二次侧NSl的同名端(common-polarity terminal,即打点处),而贴片式功率开关Ql的控制端则耦接至节点NDl。贴片式功率开关Q2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T之第一二次侧NSl的异名端(opposite-polarity terminal,即未打点处),贴片式功率开关Q2的第二端耦接贴片式功率开关Ql的第二端,而贴片式功率开关Q2的控制端则耦接至节点ND2。
[0057]另外,贴片式功率开关Q1-Q6中的第二部分(例如:Q3与Q4)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二次侧NS2。更清楚来说,贴片式功率开关Q3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T之第二二次侧NS2的同名端,而贴片式功率开关Q3的控制端则耦接至节点NDl。贴片式功率开关Q4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T之第二二次侧NS2的异名端,贴片式功率开关Q4的第二端耦接贴片式功率开关Q3的第二端,而贴片式功率开关Q4的控制端则耦接至节点ND2。于本示范性实施例中,节点NDl可以耦接至变压器T之第二二次侧NS2的异名端,而节点ND2则耦接至变压器T之第一二次侧NSl的同名端。
[0058]再者,贴片式功率开关Q1-Q6中的第三部分(例如:Q5与Q6)连接变压器T的第三二次侧NS3。更清楚来说,贴片式功率开关Q5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T之第三二次侧NS3的同名端,而贴片式功率开关Q5的控制端则耦接至节点ND1。贴片式功率开关Q6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T之第三二次侧NS3的异名端,贴片式功率开关Q6的第二端耦接贴片式功率开关Q5的第二端,而贴片式功率开关Q6的控制端则耦接至节点ND2。由此可知,贴片式功率开关Ql、Q3与Q5系分别设置在变压器T之第一至第三二次侧NS1-NS3的低压侧(lowside)路径上。
[0059]除此之外,电源转换器10还包括:输入级(input stage) 301、输出级(outputstage) 303-1-303-3,以及箝位电路(clamping circuit) 305-1-305-3。其中,输入级 301用以接收输入电压(input voltage) VIN0而且,变压器T之一次侧NP耦接输入级301,并且反应于至少一控制信号(control signal,例如控制信号CSl与/或CS2)而接收来自输入级301的输入电压VIN (容后再详述)。
[0060]输出级303-1与贴片式功率开关Q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输入电压VIN以及变压器T之一次侧NP与第一二次侧NSl的圈数比(turns ratio, NP/NS1)而产生第一电源VI。相似地,输出级303-2与贴片式功率开关Q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输入电压VIN以及变压器T之一次侧NP与第二二次侧NS2的圈数比(NP/NS2)而产生第二电源V2。另外,输出级303-3与贴片式功率开关Q6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输入电压VIN以及变压器T之一次侧NP与第三二次侧NS3的圈数比(NP/NS3)而产生第三电源V3。
[0061 ] 于本示范性实施例中,输出级303-1-303-3皆可以为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forward-based)的输出级。在此条件下,如图4所示,输出级303_1-303_3可以各别包括输出电感(output inductor) LO与输出电容(output capacitor) CO,而电源转换器10则可以为顺向式电源转换器(forward power converter)。[0062]箝位电路305-1包括一对背对背(back-to-back)的稳压二极管(Zener diode)ZDl与ZD2,且跨接于变压器T之第一二次侧NSl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变压器T之第一二次侧NSl的电压进行箝位。更清楚来说,稳压二极管ZDl的阴极(cathode)耦接变压器T之第一二次侧NSl的同名端。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耦接变压器T之第一二次侧NSl的异名端,而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anode)则耦接稳压二极管ZDl的阳极。
[0063]箝位电路305-2包括串接在一起的二极体Dl与电容Cl,且跨接于变压器T之第二二次侧NS2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变压器T之第二二次侧NS2的电压进行箝位。更清楚来说,二极体Dl的阴极耦接变压器T之第二二次侧NS2的异名端。电容Cl的第一端耦接二极体Dl的阳极,而电容Cl的第二端则耦接变压器T3之第二二次侧NS2的同名端。
[0064]箝位电路305-3包括一对背对背的稳压二极管ZD3与ZD4,且跨接于变压器T之第三二次侧NS3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变压器T之第三二次侧NS3的电压进行箝位。更清楚来说,稳压二极管ZD3的阴极耦接变压器T之第三二次侧NS3的同名端。稳压二极管ZD4的阴极耦接变压器T之第三二次侧NS3的异名端,而稳压二极管ZD4的阳极则耦接稳压二极管ZD3的阳极。
[0065]另一方面,假设输入级301仅接收单一控制信号的条件下,例如控制信号CS1,则输入级301即为单晶输入级(single switch input stage)。在此条件下,如图5所示,输入级301可以包括功率开关Q7。其中,功率开关Q7的第一端耦接变压器T之一次侧NP的同名端,功率开关Q7的第二端稱接至接地电位(ground potential),而功率开关Q7的控制端则用以接收控制信号CS1。另外,变压器Tl之一次侧NP的异名端则用以接收输入电压VIN。
[0066]于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控制信号CSl可以为脉宽调变信号(pulse widthmodulation signal, PWM signal )。在此条件下,贴片式功率开关Q2、Q4与Q6以及功率开关Q7仅会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的致能(enable)而同步地导通(turned-on)。另外,贴片式功率开关Ql、Q3与Q5仅会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的禁能(disable)而导通。
[0067]基此,在输入级301为单晶输入级且输出级303-1-303-3为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之输出级的条件下,当贴片式功率开关Q2、Q4与Q6以及功率开关Q7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的致能而同步地导通时,先前储存在输出级303-1-303-3之输出电感LO的能量会分别向输出级303-1-303-3的输出电容CO进行充电,从而使得输出级303-1-303-3分别供应第一至第三电源V1-V3给负载(load,未绘示,例如为电脑系统,但并不限制于此)。另外,当贴片式功率开关Ql、Q3与Q5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的禁能而导通时,输出级303-1-303-3的输出电感LO会分别进行储能。如此一来,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交替地致能与禁能,具有单晶输入级的(顺向式)电源转换器10即可持续地供应第一至第三电源V1-V3给负载(电脑系统)。
[0068]另一方面,假设输入级301同时接收控制信号CSl与CS2,则输入级301即为双晶输入级(dual switch input stage)。在此条件下,如图6所示,输入级301可以包括功率开关Q8与Q9。其中,功率开关Q8与Q9的第一端用以接收输入电压VIN,功率开关Q8与Q9的第二端分别耦接变压器T之一次侧NP的异名端与同名端,而功率开关Q8与Q9的控制端则分别接收控制信号CSl与CS2。[0069]于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控制信号CSl与CS2皆可为脉宽调变信号(PWM signal)。在此条件下,贴片式功率开关Q2、Q4与Q6以及功率开关Q8与Q9仅会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与CS2的致能而同步地导通。另外,贴片式功率开关Ql、Q3与Q5仅会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与CS2的禁能而导通。
[0070]基此,在输入级301为双晶输入级且输出级301-1-301-3为以顺向式架构为基础之输出级的条件下,当贴片式功率开关Q2、Q4与Q6以及功率开关Q8与Q9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与CS2的致能而同步地导通时,先前储存在输出级303-1-303-3之输出电感LO的能量会各别向输出级303-1-303-3的输出电容CO进行充电,从而使得输出级303-1-303-3各别供应第一至第三电源V1-V3给负载(电脑系统)。另外,当功率开关Q1、Q3与Q5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与CS2的禁能而导通时,输出级303-1-303-3的输出电感LO会各别进行储能。如此一来,反应于控制信号(脉宽调变信号)CSl与CS2交替地致能与禁能,具有双晶输入级的(顺向式)电源转换器10即可持续地供应第一至第三电源V1-V3给负载(电脑系统)。
[0071]由此可知,在电源转换器10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103无需额外地增设与控制相关的周边电路就可自行运作,其完全只是反应于变压器T之第一二次侧NSl的同名端与第二二次侧NS2的异名端上的电压而运作。而且,在电源转换器10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103可以同时使用在单晶与双晶输入级的应用。如此一来,在电源转换器10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103不但可以增进电源转换器10的整体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电源转换器10的成本。
[0072]另一方面,由于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103的所有功率开关Q1-Q6改以制作为贴片式元件(SMD)而直接粘着在印刷电路板101的焊接面IOlb上。如此一来,由于贴片式功率开关Q1-Q6的体积相当小,故而可微化所应用之电源转换器10的电路板体积。
[0073]除此之外,由于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103的所有贴片式功率开关Q1-Q6是直接粘着在印刷电路板101的焊接面IOlb上,而非如传统般为采用插入式封装(DIP)的元件型式以配置在印刷电路板101的元件面IOla上。再加上,若在印刷电路板101之焊接面IOlb上独立规划出一个大范围布局金属以作为贴片式功率开关Q1-Q6之散热区域的话,则可以有效地改善高温元件聚集之积热的问题。当然,假设印刷电路板101之元件面IOla上亦设有布局金属的话,则可以透过通孔(via)的方式以在印刷电路板101之元件面IOla上再独立规划出另一大范围布局金属以作为贴片式功率开关Q1-Q6之散热区域。如此一来,则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高温元件聚集之积热的问题。
[007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电源转换器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无需额外地增设与控制相关的周边电路就可自行运作。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于电源转换器中所设置的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不但可以增进电源转换器的整体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电源转换器的成本。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关联于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的所有功率开关改以制作为贴片式元件而直接粘着在印刷电路板的焊接面上。如此一来,即可微化所应用之电源转换器的电路板体积,而且还可以改善高温元件聚集之积热的问题。
[0075]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申请专利范围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夕卜,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印刷电路板,具有一元件面与一焊接面; 一变压器,配置在该元件面上,且具有一一次侧与一第一二次侧;以及 一自激式同步整流电路,包括多个直接粘着在该焊接面上的贴片式功率开关,其中所述贴片式功率开关的一第一部分连接该第一二次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的贴片式功率开关包括: 一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控制端则耦接至一第一节点;以及 一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一二次侧的异名端,其第二端耦接该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而其控制端则耦接至一第二节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变压器还具有一第二二次侧,且所述贴片式功率开关之一第二部分连接该第二二次侧,该第二部分的贴片式功率开关包括: 一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控制端则耦接至该第一节点;以及 一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二二次侧的异名端,其第二端耦接该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而其控制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节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变压器更具有一第三二次侧,且该些贴片式功率开关之一第三部分连接该第三二次侧,该第三部分的贴片式功率开关包括: 一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三二次侧的同名端,而其控制端则耦接至该第一节点;以及 一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第三二次侧的异名端,其第二端耦接该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二端,而其控制端则耦接至该第二节点; 其中,该第一节点耦接至该第二二次侧的异名端,而该第二节点则耦接至该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输入级,用以接收一输入电压,其中,该一次侧稱接该输入级,并且反应于至少一控制信号而接收来自该输入级的该输入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控制信号包括一单一控制信号,该输入级为一单晶输入级,且该单晶输入级包括一第七功率开关,其第一端耦接该一次侧的同名端,其第二端耦接至一接地电位,而其控制端则用以接收该单一控制信号,其中,该一次侧的异名端用以接收该输入电压,该单一控制信号为一脉宽调变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该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与该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以及该第七功率开关仅依据该脉宽调变信号的致能而同步地导通;以及 该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该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与该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仅依据该脉宽调变信号的禁能而同步地导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控制信号包括一第一控制信号与一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一控制信号与该第二控制信号分别为一脉宽调变信号,该输入级为一双晶输入级,且该双晶输入级包括一第七功率开关与一第八功率开关,其第一端用以接收该输入电压,其第二端各别耦接该一次侧的异名端与同名端,而其控制端则各别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与该第二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该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与该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以及该第七功率开关与该第八功率开关仅反应于该脉宽调变信号的致能而同步地导通;以及 该第一贴片式功率开关、该第三贴片式功率开关与该第五贴片式功率开关仅反应于该脉宽调变信号的禁能而同步地导通。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输出级,与该第二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该输入电压以及该一次侧与该第一二次侧的一第一圈数比而产生一第一电源; 一第二输出级,与该第四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该输入电压以及该一次侧与该第二二次侧的一第二圈数比而产生一第二电源;以及 一第三输出级,与该第六贴片式功率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接,用以反应于该输入电压以及该一次侧与该第三二次侧的一第三圈数比而产生一第三电源。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箝位电路,包括一第一对背对背的稳压二极管,且跨接于该第一二次侧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该第一二次侧的电压进行箝位; 一第二箝位电路,包括串接在一起的一二极体与一电容,且跨接于该第二二次侧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 该第二二次侧的电压进行箝位;以及 一第三箝位电路,包括一第二对背对背的稳压二极管,且跨接于该第三二次侧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之间,用以对该第三二次侧的电压进行箝位。
【文档编号】H01L23/34GK203457062SQ201320235867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
【发明者】施永祥, 江长勋 申请人: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