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压接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7632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线压接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建设工程大截面导线压接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截面导线压接用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本实用新型包括作为基体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用于固接压接顶的平台部,所述固定架于平台部旁侧还布置有用于扶持并限位待压接导线空间位置的扶持单元,该扶持单元的扶持路径与压接顶的导线穿设路径处于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不但整体操作简便,同时在人员组织方面及压接时间方面均有所节省,具备压接工艺提升、压接作业人员节省、压接时间缩短等诸多优点,在提高工艺质量的同时,施工作业效率亦得到极大提升。
【专利说明】一种导线压接作业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建设工程大截面导线压接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截面导线压接用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全国电网大力发展,电压等级逐步升高,导线载流量也呈上升趋势,而导线载流量的增大势必会应用更多大截面导线。大截面导线受自身截面大、导线重量大的影响,在压接过程中移动相对不便,导线压接质量较难控制。在以往的导线压接过程中,通常采用落地式压接方法,压接过程需要在待压接导线两侧配备专人进行导线扶持,以免出现导线放置不水平而导致线夹压接后出现弯曲状况,造成制作成品导线工艺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即使如此,其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以往的大截面导线压接工序,其压接作业组至少需要压接组长I名、专业压接工I名和辅助工3名方可进行压接、搬运作业,其压接过程耗时较长,压接一只线夹通常需要时间约8分钟,准备及组织工期长而费时费力,压接作业组的人员劳动强度大。其次,导线进行套设线夹并进行线夹上压接管的压接操作,往往进行多道步骤方能实现完整压接,而导线在压接结束一模而需要移动压接顶以调整压接位置时,不但需要人工进行搬运操作,同时亦需要重新对该导线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其位置的精确压接要求,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很难准确实现的;由于人员在导线扶持过程中,均只靠压接人员自身视觉感官进行调整,导线压接扶持过程受人力约束影响较大,稍有不慎,导线压接后的线夹压接管就肯定会出现管体弯曲现象;而与此同时,大截面导线线夹压接管管径大,对于弯曲的压接管,在压接后无法校直,导致导线压接后工艺质量不满足规范要求,甚至将成品线夹报废。实际上,大截面导线线夹因其特殊性,价格较昂贵,一方面,在施工成本成本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从成本管理方面出发考虑,大截面导线线夹通常不允许进行大量仓储,且其订货周期长,对于一些急难险重输变电工程,二次订货将严重影响施工工期,从而对现场工作人员带来极大困扰。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易于实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可在确保甚至提升导线压接效率的同时有效保证导线压接操作的准确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包括作为基体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用于固接压接顶的平台部,所述固定架于平台部旁侧还布置有用于扶持并限位待压接导线空间位置的扶持单元,该扶持单元的扶持路径与压接顶的导线穿设路径处于同一直线上。
[0006]所述扶持单元至少包括扶持轮,所述扶持轮具备可沿铅垂方向作升降调节的位置调节单元。
[0007]所述扶持单元布置于压接顶的导线穿设方向的一侧处,所述固定架于扶持轮轴向处呈铅垂方向插接有竖杆,所述竖杆至少为两根且分置于扶持轮轮面两侧布置,扶持轮轮轴两端部分别沿其轴向向外侧顺延,并与相应竖杆杆身间构成具备铅垂方向动作的套接配合关系;所述竖杆上端处彼此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连接板板面间呈丝杆螺母配合,调节螺杆在连接板板面上方处螺纹配合有调整块,调节螺杆下端铅垂向下顺延并与扶持轮的轮轴间固接布置。
[0008]所述调节螺杆为两根且彼此平行布置,两调节螺杆所形成平面与两竖杆所形成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扶持单元还包括布置于扶持轮轮体上方处的压板,压板呈板体状且其两端分别与相应调节螺杆间构成固接配合;压板的下侧板面与扶持轮的轮槽共同构成夹持并固定待压接导线的固定组件。
[0009]所述压板在其与调节螺杆配合处均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套接于相应螺杆上且两者间呈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块包括布置于压板上板面处的上调节块和布置于压板下板面处的下调节块,所述上、下调节块互为配合构成限定和夹紧压板板体位置的夹紧组件。
[0010]调节螺杆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压板的一端板体与第一调节螺杆间构成铰接式的套接配合关系,其另一端板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调节螺杆杆身轮廓相一致的凹口,该凹口至第一调节螺杆间距与两根调节螺杆间距相等。
[0011]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用于调整平台部沿扶持单元的导线扶持方向作水平位移的调节部件;平台部底部处固接有螺母块,固定架上还布置有丝杆,丝杆两端与固定架间构成转动配合,且丝杆的螺纹段与螺母块间呈丝杆螺母配合;所述丝杆于其一端布置有便于人工转动的转动手柄。
[0012]所述平台部上布置有用于固定压接顶底部的固定螺栓;平台部还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为两个以上且其板面围合区域构成用于放置及固定压接顶的放置台;固定螺栓分别与各固定板构成螺纹配合,固定螺栓的栓头穿设方向均朝内布置。
[0013]所述固定板为沿压接顶放置位置周向均布的四个,固定螺栓数目与固定板数目一致且两者一一对应构成螺纹配合。
[0014]固定架在其底部处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I)、摒弃了传统的费时费力的人工扶持操作,通过扶持单元的设计,一方面通过机械结构本身的固定准确性,从而避免传统的人工扶持所不可避免出现的对中和压接误差的状况的产生,以提升其压接准确度,确保其成品质量;另一方面,扶持单元作为固定扶持部件,其本身即作为取代人工扶持而实现机械扶持目的,从而可有效的降低实际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构件后,不但整体操作简便,同时在人员组织方面及压接时间方面均有所节省,具备压接工艺提升、压接作业人员节省、压接时间缩短等诸多有点,在提高工艺质量的同时,施工作业效率亦得到极大提升。
[0017]2)、作为扶持单元,其本身相对于平台部的位置状态可调性必不可少;对于扶持结构的设置,此处以扶持轮搭配相应的位置调节单元来实现,实际使用时,或为通过液压部件作为其位置调节单元的动力源,或依靠外部电机带动齿轮部件实现扶持轮的位置调节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传动螺纹原理,依靠丝杆螺母传动本身的精确微距调节性能,从而实现扶持单元相较于平台部的位置移动目的,一方面,实际操作时,扶持轮的轴向约束依靠其轮轴与竖杆的配合实现,而扶持轮的铅垂方向上的动作则通过丝杆螺母配合实现,依靠丝杆螺母的微调作用,可起到精确调整扶持轮高低位置的作用,从而更能保证实际操作时扶持轮的导线扶持高度与压接顶的导线压接高度的一致性和同轴性;另一方面,扶持轮轮轴与竖杆间的套接配合,起到了引导及导向扶持轮动作方向的目的,从而确保在调节杆动作并调节扶持轮位置时,扶持轮能够可靠的沿待调节方向作指定动作,以最终确保其闻效调节性能。
[0018]3)、当然,实际进行导线引导扶持作业时,仅仅依靠扶持轮本身的轮槽就想实现对于待压接导线的定位扶持,显然的难以满足预期要求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亦考虑到上述情况,而通过采用压板部件,以实现与扶持轮的互为配合目的。实际应用时,扶持轮作为待压接导线的托撑单元,起到初步的托撑和约束导线压接方向的目的,而待压接导线的精确压接导向,则是需要压板的下板面与扶持轮的上部轮槽的配合作用来实现了。对于压板的实际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以板体状为主,当然,亦可将其下侧板面设计为更适合待压接导线外部轮廓的弧弯状,同时于压板板面上的工作面部位敷设防护垫层等,以提升压板的实际限位固定效果,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0019]4)、作为压板的导线压接调节,其压板一端处与相应调节螺杆间构成套接配合,而在上述套接配合形成后,压板即构成铰接状态,从而在摆动压板时,得以使压板的相对铰接端的另一端悬置端实现与另一处调节螺杆杆身的插接卡扣目的;这样,无论是执行取出导线还是放入导线操作,均可直接通过操作压板来空出其导线装拆路径,其操作显然极为方便快捷。而考虑到压板本身相对于待压接导线的紧固卡接目的,必然是需要某个固定部件来实现压板在机构工作时的位置稳固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调节块的构造,以其与调节螺杆间的丝杆螺母配合状态,从而实现基于压板板体的夹紧固接目的,其结构简洁方便,操作可靠性强而实现成本低廉,可适用于多种工况下运作。
[0020]5)、至于平台部的位移,则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待压接导线的压接点定位目的;在整个作业平台移动至指定目的地时,不可能平台部的固定位置刚好位于待压接导线的端头压接点处,此时可通过平台部处的丝杆螺母结构,从而实现平台部的位置微调性能;换句话说,固定架实现压接顶基于待压接导线的大范围粗略定位效果,而平台部本身的调节部件,则实现平台部上的压接顶基于待压接导线上压接点的精确定位和后期位移调整目的,最终有效实现甚至提高大截面导线压接制作工艺,确保制作成功率。
[0021]6)、平台部上的固定螺栓和固定板,作为放置和固定压接顶底部之用。在需要执行压接操作时,根据待压接导线的直径粗细,从而选用相应尺寸的压接顶,依靠固定螺栓和固定板的配合作用,最终实现该压接顶的定位和固定目的,其操作简便而易于实现,一机多用而效率高。固定螺栓的栓头穿设方向均朝内布置,也即“固定螺栓的栓头穿设方向均朝向抵紧压接顶底部外壁的方向”,从而确保平台部基于压接顶的可靠固定目的。
[0022]7)、万向轮的作用,在于解决了以往导线压接制作过程移动压接顶困难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作业平台基于待压接导线的压接点的远距离粗略移动目的,从而在降低作业强度的同时降低人工搬运时的安全风险,其装置配置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市场前景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压接顶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0027]图5为压板的结构俯视图。
[0028]图中标号与各部件对应关系如下:
[0029]a-压接顶10-平台部21-扶持轮22-竖杆23-连接板231-调整块24a -第一调节螺杆24b -第二调节螺杆25-压板26a -上调节块26b_下调节块31-螺母块32-丝杆33-转动手柄41-固定螺栓42-固定板5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组成结构及相应工作流程作以下描述:
[0031]实际应用时的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包括导线压接用液压顶(也即以液压动力作为其动力来源的压接顶a)、固定液压顶的平台部10以及位于平台部10 —侧的扶持单元构成;扶持单元上的扶持轮21实现待压接导线的扶持效果,且其本身具备铅垂方向的可调性能;平台部10实现待压接导线的最终压接操作,且其本身具备沿导线穿设方向的水平位移效果。待压接导线通过扶持轮21进行导向扶持,该导线放置于扶持轮21的轮槽上,并可通过位置调节单元根据导线放置的水平高度和压接高度来调节扶持轮21的铅垂高度,从而确保待压接导线扶持处与压接处的高度一致性。考虑到传统的待压接导线每压接一模,需要将压接顶a上的压接模具松开,移动导线至适当位置压接第二模,此处结合到大截面导线液压顶乃至整个作业的灵活移动问题,优先采取移动导线的方法进行压接位置调整;又考虑到由于大截面导线多为空心扩径导线,导线强度相对较小,导线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导线弯曲,从而导致压接制作导线弧度不自然,同时,大截面导线无法进行校正处理,固移动导线调整导线压接位置的方法有所弊端,因为将更换压接位置的调整方法转移到压接顶a上,压接顶自重216kg,移动压接顶a位置需要2?3人配合进行,在移动过程中受人员配合不周的影响,液压机钳头容易损伤导线及线夹,在移动过程中不能一次性到位,受一定位置误差的影响将造成压接管压接后弯曲,人工进行移动压接顶的方法存在影响制作工艺的风险及安全方面的风险,因此此处通过“待压接导线位置不动,而平台部10移动”的调节方式,也即在作业平台上安装压接顶a的位移调节装置(即上述的平台部10的调节部件),根据需要调整的位置实时调整液压顶位置,从而实现在待压接导线和固定架不动的状态下液压顶的精确定位压接目的,更具体则具体为如图1及图3所示的在液压顶底部钢板上安装丝杠32配套的螺母块31,丝杠32与螺母块31通过丝口进行配合转动,人员在操作侧通过摇动转动手柄33传动丝杠32进行调整液压顶,实现根据需要精确定位液压顶位置,进而确保导线压接工艺。
[0032]具体操作时,如图1、2、3所示,首先移动压接平台至指定位置,将待压接导线穿过扶持轮21并放置于压接顶a处,通过位置调节单元,使扶持轮21的扶持方向与压接顶a的压接方向等高一致,再通过压板25锁紧待压接导线,压板25的具体形状如图5所示,从而避免导线在压接过程中产生方向偏移。待压接导线在压接平台上进行压接操作,不用人工进行方向调整;一模压接结束后,进行模具与待压接导线位置调整,通过转动手柄33的转动操作带动平台部10动作,进而压接顶a移动,以实现压接顶a的位移效果和进行压接顶a的位置微距调整,实现“待压接导线不动,压接顶a位置调整”的目标,杜绝因在压接操作时移动待压接导线而出现的压接点定位偏斜状况,以确保待压接导线的精确压接目的。
[0033]本实用新型的作业平台,在有效提高压接工艺的同时,亦可有效提高导线压接作业效率,举例为证:
[0034]I)、人员方面;以往落地式压接方法作业时,压接作业组需要压接组长I名,专业压接工I名,辅助工3名方可进行压接、搬运作业;应用本作业平台进行导线压接,需压接作业组长I名,专业压接工I名,辅助工I名,在人员组织上可节省2名作业人员,人员组织方面可得到极大压缩,从而有利于施工方降低其用工成本。
[0035]2)、在压接作业效率方面;采用以往落地式导线压接方法,压接一只线夹需要时间约8分钟;采用本作业平台实现压接线夹作业,压接换模时只需摇动转动手柄33而移动压接顶a,勿需移动重量极大而位移困难的待压接导线,即可实现其精确定位压接,压接一只线夹只需5分钟。这在压接时间和压接效率方面显然均有所节省,使其具备压接工艺提升和压接时间缩短的双重有利效果,在提高工艺质量的同时,亦可提高其实际施工作业效率。
[0036]3)、人员劳动强度方面,以往导线压接过程中,扶持人员必须时刻持续扶持待压接导线,同时在压接换模时还必须采用人工移动,劳动强度大而人工误差率高;本作业平台采用机械化操作,大大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在节省施工成本的同时,也尽可能的降低了实际操作的误差率,制作成品质量可得到极大提高。
[0037]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原理通俗易懂,装置配置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工艺控制效果好,效益突出,可广泛在输变电工程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广阔。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基体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用于固接压接顶的平台部(10),所述固定架于平台部(10)旁侧还布置有用于扶持并限位待压接导线空间位置的扶持单元,该扶持单元的扶持路径与压接顶的导线穿设路径处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持单元至少包括扶持轮(21),所述扶持轮(21)具备可沿铅垂方向作升降调节的位置调节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持单元布置于压接顶的导线穿设方向的一侧处,所述固定架于扶持轮(21)轴向处呈铅垂方向插接有竖杆(22),所述竖杆(22)至少为两根且分置于扶持轮(21)轮面两侧布置,扶持轮(21)轮轴两端部分别沿其轴向向外侧顺延,并与相应竖杆(22)杆身间构成具备铅垂方向动作的套接配合关系;所述竖杆(22)上端处彼此连接有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上固定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连接板(23)板面间呈丝杆螺母配合,调节螺杆在连接板(23)板面上方处螺纹配合有调整块(231),调节螺杆下端铅垂向下顺延并与扶持轮(21)的轮轴间固接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为两根且彼此平行布置,两调节螺杆所形成平面与两竖杆(22)所形成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扶持单元还包括布置于扶持轮(21)轮体上方处的压板(25),压板(25)呈板体状且其两端分别与相应调节螺杆间构成固接配合;压板(25)的下侧板面与扶持轮(21)的轮槽共同构成夹持并固定待压接导线的固定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5)在其与调节螺杆配合处均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套接于相应螺杆上且两者间呈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块包括布置于压板(25)上板面处的上调节块(26a)和布置于压板(25)下板面处的下调节块(26b),所述上、下调节块(26a、26b)互为配合构成限定和夹紧压板(25)板体位置的夹紧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杆包括第一调节螺杆(24a)和第二调节螺杆(24b),压板(25)的一端板体与第一调节螺(24a)杆间构成铰接式的套接配合关系,其另一端板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调节螺杆(24b)杆身轮廓相一致的凹口(25a),该凹口(25a)至第一调节螺杆(24a)间距与两根调节螺杆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用于调整平台部(10)沿扶持单元的导线扶持方向作水平位移的调节部件;平台部(10)底部处固接有螺母块(31),固定架上还布置有丝杆(32),丝杆(32)两端与固定架间构成转动配合,且丝杆(32)的螺纹段与螺母块(31)间呈丝杆螺母配合;所述丝杆(32)于其一端布置有便于人工转动的转动手柄(33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部(10)上布置有用于固定压接顶底部的固定螺栓(41);平台部还设置固定板(42),固定板(42)为两个以上且其板面围合区域构成用于放置及固定压接顶的放置台;固定螺栓(41)分别与各固定板(42)构成螺纹配合,固定螺栓(41)的栓头穿设方向均朝内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2)为沿压接顶放置位置周向均布的四个,固定螺栓(31)数目与固定板(32)数目一致且两者一一对应构成螺纹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导线压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固定架在其底部处设 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50 )。
【文档编号】H01R43/048GK203589432SQ20132065967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斯辉, 黄从宽, 曹邦标, 唐杰, 胡文华, 李 杰, 周本立, 楼渊, 李云, 孙东生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