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902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按键结构,按键结构包含底板、可相对于底板移动地设置于底板上方的键帽、对应键帽设置具有按键开口的框架、设置于框架的第一磁性件以及活动板,其中键帽于按键开口中相对于底板移动;活动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键帽及第一磁性件,第二端具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该键帽接受按压力朝底板移动时,键帽驱动活动板相对于框架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远离第一磁性件;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活动板相对于框架逆向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以驱动键帽移动远离底板。
【专利说明】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磁吸式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习知按键结构通常利用弹性体提供键帽按压后上升回复的动力并藉由支撑件支撑键帽升降的稳定性。然而,随着轻薄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习知按键结构受限于弹性体的体积及支撑件的升降特性而达到了尺寸限缩的极限。
[0003]再者,如何在轻薄化的要求下还能达到使用者熟悉的按压手感亦成为现今按键结构研发的重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利用磁力而免除弹性体的设置,有效简化按键结构并能缩小按键结构的尺寸。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框架、第一磁性件及活动板。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并可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框架对应该键帽设置并具有按键开口,该键帽于该按键开口中相对于该底板移动;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框架上;活动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对应该键帽,该第二端对应该第一磁性件,该第二端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该键帽接受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驱动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转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远离该第一磁性件;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逆向转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000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活动板具有板体部,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相对于该板体部沿相同方向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活动板具有板体部,其中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为该板体部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延伸部平行抵接该键帽的底部,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延伸部,且该第二磁性件正向面对该第一磁性件。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延伸方向,该第二延伸部具有第二延伸方向,且该第一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二延伸方向。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活动板于该第二端还具有第一耦合部,该框架具有第二耦合部,该第一耦合部与该第二耦合部可转动地枢接,以形成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转动的转动轴。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开关层,该开关层设置于该底板上,其中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压抵该第一端以驱动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转动,进而使该第一端触发该开关层。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开关层,该开关层设置于该底板上,其中该第二端相对于该板体部弯折使该第二端与该板体部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压抵该第一端以驱动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转动,进而使该弯折部触发该开关层。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结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且该第一结合部及该活动件的该第一端分别靠近该键帽的相对两侧。
[00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结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且该第一结合部及该活动件分别靠近该键帽的相邻的两边。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结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可移动地连接,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结合部沿该第二结合部相对移动。
[001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结合部具有导槽,该第二结合部具有导杆,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时,该导槽相对于该导杆移动。
[001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包括第三耦合部,该第三耦合部具有第一斜面,该底板具有第四耦合部,该第四耦合部具有第二斜面,该键帽相对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斜面沿该第二斜面相对移动。
[001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
[001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可转动地枢接该第二支架以形成剪刀式支撑单元。
[002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键帽及该底板,该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键帽及该底板,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同时产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
[002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磁性件及该第二磁性件其中之一为磁铁,且其中另一为铁件;或者,该第一磁性件及该第二磁性件皆为磁铁。
[002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包含键顶及裙边,该裙边环绕该键顶朝该底板延伸,该第一端抵接该裙边底部。
[002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框架的侧边,该第一磁性件的第一表面朝向该键帽开口的中心。
[002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框架的内侧形成有容置槽,该第一磁性件容置于该容置槽中。
[0025]本发明中键帽在被按压后藉以回复至未按压状态的回复力,是透过设在框架上的第一磁性件及活动板共同提供,且活动板还可具有触发开关层的功能。本发明由于利用磁力而免除弹性体的设置,不需要安装习知按键中的橡胶弹性件,既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有效简化按键结构并能缩小按键结构的尺寸。
[002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及仰视爆炸图;
[0028]图2A及图2B分别为图1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3A及图3B分别图1A的按键结构的变化实施例;
[0030]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及仰视爆炸图;
[0031]图5A及图5B分别为图4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及仰视爆炸图;
[0033]图7A及图7B分别为图6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34]图8A及图SB分别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及仰视爆炸图;
[0035]图9A及图9B分别为图8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36]图1OA及图1OB分别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37]图1lA及图1lB分别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可应用于任何按压式输入装置,例如键盘,以达到有效降低按键高度、简化组装复杂度并能满足使用者的按压习惯。于后参考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各元件的结构及操作。
[0039]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图1B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如图1A与图1B所示,按键结构100包含底板110、键帽120、框架130、第一磁性件140以及活动板160,其中键帽120设置于底板110上方并可相对于底板110移动,且框架130对应键帽120设置并具有按键开口 132,键帽120于按键开口 132中相对于底板110移动。活动板160具有第一端161及第二端162,第一端161对应键帽,第二端162对应第一磁性件140,其中第二端162具有第二磁性件150。第一磁性件140及第二磁性件150之间可产生磁吸力,以作为键帽120受到按压后使键帽120回复到按压前位置的回复装置。进一步而言,当键帽1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移动时,键帽120驱动活动板160相对于框架130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150远离第一磁性件140 ;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活动板160相对于框架130逆向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150靠近第一磁性件140,以驱动键帽120移动远离底板110。
[0040]再者,按键结构100还包含开关层170,其中开关层170设置于底板110上,当键帽1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移动时,开关层170受到触发以致动按键结构100。在此需注意,于实施例中虽仅以单一按键结构100进行说明,但当复数个按键结构100组合成键盘时,各按键结构100的部分元件(例如底板120、框架130、开关层170)可整合成单一部件,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与组装成本的效益。
[0041]具体而言,如图1A、图1B、2A及图2B所示,第一磁性件140设置于框架130的侧边,且第一磁性件140的第一表面141朝向按键开口 132的中心。于此实施例,框架130的内侧形成有容置槽134,容置槽134提供的空间可供第一磁性件140设置其内并以第一表面141朝向按键开口 132的中心。活动板160可转动地设置于键帽120及框架130之间,并与第一磁性件140相邻或邻接,其中活动板160较佳可动地与框架130连接(于后说明)。第一磁性件140可以是磁铁,而活动板160较佳为铁板;藉此,活动板160的第二端162即可作为与第一磁性件140产生磁吸力的第二磁性件150。然而,于其他实施例,当第一磁性件140为磁铁时,活动板160可由其他非铁材质制成,而第二磁性件150可为磁铁或铁件且可藉由稱合或一体成形方式固定于活动板160的第二端162。此外,于另一实施例,第一磁性件140可为铁件,而且第二磁性件150可为磁铁且可藉由耦合或一体成形方式固定于活动板160的第二端162。
[0042]具体来说,活动板160具有板体部163 ;活动板160的第一端161及第二端162则为板体部163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其中第一端161抵接键帽120,特别是抵接键帽120的底部121下缘;第二端162的第二磁性件150则对应第一磁性件140。此外,第一端161及第二端162可再分别相对板体部163弯折,构成活动板160的曲折形态。于此实施例,第一端161及第二端162相对于板体部163沿相同方向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161a及第二延伸部162a,且第二磁性件150位于第二延伸部162a。如图1B及图2A所示,第一延伸部161a及第二延伸部162a相对于板体部163同向弯折,其中第一延伸部161a具有第一延伸方向A,第二延伸部162a具有第二延伸方向B,第二延伸方向B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A。于此实施例,第一延伸部161a及第二延伸部162a分别依第一延伸方向A及第二延伸方向B反向延伸。此外,第一延伸部161a较佳平行抵接键帽120的底部121,而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62a的第二磁性件150可面对面地对应第一磁性件140,特别是正向面对第一磁性件140朝向底板110的第一作用面142。在此需注意,类似于上述,当活动板160为铁件时,第二延伸部162a即可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磁性件150。
[0043]活动板160还具有第一耦合部162b ;第一耦合部162b较佳位于第二端162。另一方面,框架130具有第二耦合部134a,第二耦合部134a与第一耦合部162b可转动地连接。于此实施例,第二耦合部134a可形成于容置槽134,活动板160的第二端162则至少部分伸入容置槽134内并与第二耦合部134a连接。此外,第一耦合部162b与第二耦合部134a间可例如为轴孔及转轴形式的连接机构;第一耦合部162b与第二耦合部134a因此可转动地枢接,以形成活动板160相对于框架130转动的转动轴。当键帽1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移动时,键帽120压抵第一端161以驱动活动板160相对于框架130转动;换言之,第一端161朝着底板110方向移动,其中第一端161并可触发开关层170。于另一实施例,相对于板体部163弯折的第二端162与板体部163的连接处并形成弯折部164,其中当键帽1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移动时,键帽120压抵第一端161以驱动活动板160相对于框架130转动,进而使弯折部164触发开关层170。
[0044]再者,如图1A及图1B所示,键帽120具有第一结合部125,底板110具有第二结合部115,其中第一结合部125及第二结合部115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得键帽120可相对于底板110转动。具体而言,第一结合部125为自键帽120的底面122突出的转轴形式的连接机构,而第二结合部115为自底板110表面朝键帽120弯折并具有轴孔的连接机构。开关层170具有对应第二结合部115的开口 172,以使得开关层170设置于底板110上时,第二结合部115可自开口 172伸出而使轴孔套入转轴形式的第一结合部125,以达成底板110与键帽120之间可转动的连接。于此实施例,第一结合部125及第二结合部115较佳与活动板160、容置槽134、第一磁性件140位于按键结构100的相对两侧,但不以此为限。
[0045]于后参考图2A及图2B的图式说明本发明的按键结构100的操作,其中图2A为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的剖视图,而图2B为按键结构于按压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A所示,键帽120的第一结合部125可转动地连接底板110的第二结合部115,且活动板160的第一耦合部162b可转动地枢接框架130的第二稱合部134a。活动板160于第一端161的第一延伸部161a抵接于键帽120的底部121,而活动板160于第二端162的第二延伸部162a较佳与第一磁性件140之间相互抵接。换言之,第一磁性件140及第二磁性件150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得第一磁性件140的第一作用面142与第二磁性件150的第二作用面152实质直接接触,进而使键帽120维持在未按压位置。
[0046]如图2B所示,当键帽1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移动时,第二磁性件150随着键帽120移动远离第一磁性件140。当按压力释放时,如图2A所示,第一磁性件140及第二磁性件150之间的磁吸力驱动键帽120移动远离底板110。具体而言,当键帽120被按压时,按压力克服第一磁性件140及第二磁性件150之间的磁吸力,使得键帽120相对于底板110转动而使键帽120靠近第一磁性件140的侧边向下移动并带动活动板160转动,以使得第二磁性件150远离第一磁性件140。换言之,当键帽120被按压而朝底板110移动时,键帽120的底部121带动活动板160的第一端161 (即第一水平延伸部161a),而使得活动板160相对于底板110逆时针转动,进而使活动板160的第二端162 (即第二水平延伸部162b或第二磁性件150)亦逆时针转动进而远离第一磁性件140,以达到触发开关层170的操作。当按压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140及第二磁性件150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150向第一磁性件140移动,而使活动板160顺时针转动,进而使活动板160的第一端161 (即第一水平延伸部161a)向上带动键帽120的底部121以带动键帽120向上移动远离底板110并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如图2A所示)。
[0047]实际操作中,可将键帽120被按压而朝向底板110移动时,活动板160的转动方向定义为第一转动方向,将按压力释放时,活动板160的转动方向定义为第二转动方向,第二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动方向的逆向。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25及第二结合部115与活动板160、第一磁性件140位于按键结构100的相对两侧,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结合部125和第二结合部115位于按键结构100的左侧,活动板160、第一磁性件140位于按键结构100的右侧,故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第二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实际操作中,第一结合部125和第二结合部115还可以位于图示的按键结构100的右侧,活动板160、第一磁性件140则位于按键结构100的左侧,此时,则第一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第二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不以上述为限。
[0048]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各个实施例中,情况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由于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活动板的位置,以及相应的观察视角,可能会导致活动板的第一转动方向不同(即可能是顺时针方向,也可能是逆时针方向),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故本发明的内容不以下述说明及附图为限。
[0049]于其他实施例中,如3A与3B所示按键结构100a,相较于按键结构100,其第一结合部125a及第二结合部115a并未与活动板160a、容置槽134、第一磁性件140位于按键结构10a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25a及第二结合部115a与活动板160a/容置槽134/第一磁性件140位于按键结构10a相邻的两边。
[0050]于第二实施例中,如图4A及图4B所示,按键结构200包含底板210、键帽220、框架230、第一磁性件240、支撑单元280及活动板260,其中按键结构200的各元件配置与上述按键结构100的各元件类似,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底板210及键帽220之间其连接机构的设计,其中按键结构200包含支撑单元280设置于键帽220及底板210之间,以支撑键帽220相对于底板210的移动。因此,于后的说明着重在于与按键结构100不同之处,其他类似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说明。
[0051]于此实施例,支撑单元280包含第一支架282及第二支架284。第一支架282及第二支架284可转动地连接于键帽220及底板210,使得键帽220相对于底板210移动时,键帽220相对于底板210同时产生垂直位移。举例而言,第一支架282可转动地枢接第二支架284以形成剪刀式支撑单元280,但不以此为限。于此实施例,第一支架282具有轴部282a、第二支架284具有轴孔284a,轴孔284a供与第一支架282藉由轴部282a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架282的一端与键帽220的底面222的第一结合部225a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架282的另一端与底板210的第二结合部215可滑动地连接;第二支架284的一端与键帽220的底面222的第一结合部225b可滑动地连接,第二支架284的另一端与底板210的第二结合部215可转动地连接,其中该剪刀式支撑单元280的同一端中的第一支架282及第二支架284分别与键帽220及底板310连接,另一端则相反。
[0052]于后参考图5A及图5B的图式说明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操作,其中图5A为按键结构200于未按压状态的剖视图,而图5B为按键结构200于按压状态的剖视图。活动板260的第一端261 (即第一延伸部261a)较佳抵接于键帽220的底部221,而活动板260的第二端262 (即第二延伸部262a或第二磁性件250)较佳与框架230上的第一磁性件240相互抵接。藉此,第一磁性件240及第二磁性件250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得第一磁性件240及第二磁性件250实质直接接触,进而使键帽220维持在未按压位置。
[0053]如图5B所示,当键帽2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210移动时,第二磁性件250随着键帽220移动远离第一磁性件240。再者,当按压力释放时,如图5A所示,第一磁性件240及第二磁性件250之间的磁吸力驱动活动板260使键帽220移动远离底板210。具体而言,当键帽220被按压而朝底板210移动时,第一支架282朝底板顺时针转动,第二支架284朝底板210逆时针转动,并且两者相互靠拢,并使得键帽220同时产生向下的位移。另一方面,此时键帽220的底部221压抵活动板260的第一端261 (即第一水平延伸部261a),而带动活动板260相对于底板210逆时针转动,进而使活动板260的第二端262 (即第二水平延伸部262或第二磁性件262a)亦逆时针转动进而远离第一磁性件240,以致动按键结构。当按压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240及第二磁性件250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250向第一磁性件240移动,而使活动板260顺时针转动,进而使活动板260的第一端261 (即第一水平延伸部261a)向上推抵键帽220的底部221并带动第一支架282朝底板逆时针转动,第二支架284朝底板210顺时针转动,且两者相互张开,并使键帽220产生向上的位移而远离底板210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如图5A所示)。
[0054]于第三实施例中,如图6A及图6B所示,按键结构300包含底板310、键帽320、框架330、第一磁性件340、支撑单元380及活动板360,其中按键结构300的各元件配置与上述按键结构200的各元件类似,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底板310及键帽320之间其连接机构的设计。因此,于后的说明着重在于与按键结构300与按键结构200不同之处,其他类似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于此实施例,支撑单元380包含第一支架382及第二支架384,其中第一支架382及第二支架384各可转动地连接于键帽320及底板310,使得键帽320相对于底板310移动时,键帽320相对于底板310同时产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举例而言,第一支架382及第二支架384可分别为框架式的连杆结构,其中第一支架382及第二支架384较佳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减少制造成本,但不以此为限。再者,第一支架382及第二支架384于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与键帽320及底板310耦接的机构。第一支架382于相对两侧具有第一转轴部382a及第二转轴部382b,第一转轴部382a可转动地卡合于键帽320的第一轴孔部325,第二转轴部382b可转动地卡合于底板320的第二轴孔部315。第二支架384于两相对端分别具有第一转动部384a及第二转动部384b,第一转动部384a可转动地卡合于键帽320上的第一轴孔部325,第二转动部384b可转动地卡合于底板310的第二轴孔部315。
[0055]于后参考图7A及图7B的图式说明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操作,其中图7A为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的剖视图,而图7B为按键结构于按压状态的剖视图。活动板360的第一端361 (即第一延伸部361a)较佳为抵接于键帽320的底部321,而活动板360的第二端362 (即第二延伸部362a或第二磁性件350)较佳为与框架330上的第一磁性件340相互抵接。藉此,第一磁性件340及第二磁性件350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得第一磁性件340及第二磁性件350实质直接接触,进而使键帽320维持在未按压位置。
[0056]如图7B所示,当键帽3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310移动时,第二磁性件350随着键帽320移动远离第一磁性件340。再者,当按压力释放时,如图7A所示,第一磁性件340及第二磁性件350之间的磁吸力驱动键帽320移动远离底板310。具体而言,当键帽320被按压而朝底板310移动时,第一支架382及第二支架384朝底板310顺时针转动使得键帽320同时产生向下及向右的位移,即同时产生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另一方面,此时键帽320的底部321压抵活动板360的第一端361 (即第一水平延伸部361a),而带动活动板360相对于底板310逆时针转动,进而使活动板360的第二端362 (即第二水平延伸部362或第二磁性件362a)亦逆时针转动进而远离第一磁性件340,以致动按键结构。当按压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340及第二磁性件350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350向第一磁性件340移动,而使活动板360顺时针转动,进而使活动板360的第一端361 (即第一水平延伸部361a)向上推抵键帽320的底部321并带动第一支架382及第二支架384逆时针转动以使键帽320产生向上及向左的位移而远离底板310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如图7A所示)。
[0057]再者,于其他实施例,键帽及底板之间可具有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以支撑键帽相对于底板移动。如图8A及图8B所示,于第四实施例中,按键结构400包含底板410、键帽420、框架430、开关层470、第一磁性件440及活动板460,其中按键结构400的各元件配置与上述按键结构300的各元件类似,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键帽420的设计,以及底板410及键帽420之间其连接机构的设计。因此,于后的说明着重在于按键结构400与按键结构100不同之处,其他类似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于此实施例,键帽420具有键顶424及裙边422,其中裙边422环绕键顶424朝底板410延伸,且裙边422底部与活动板460抵接。
[0058]具体而言,键帽420具有第一结合部425,其中第一结合部425为具有导槽的连接机构。另有第二结合部415,其中第二结合部415可为导杆形式的连接机构,且可以一体成型或以耦接方式设置于底板410。于此实施例,藉由第二结合部415与键帽420的第一结合部425的配合,实现底板410与键帽420可相对移动地连接。开关层470具有对应第二结合部415的开口 472,以使得开关层470设置于底板410上时,第二结合部415可自开口472伸出以连接第一结合部425。在此需注意,图8A与8B虽绘示有两组连结机构,分别设置于键帽420两侧的两个第一结合部425与对应第一结合部的两个第二结合部415,但不以图式所示为限,而可依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第一结合部425及第二结合部415的设置数目。
[0059]于后参考图9A及图9B的图式说明本发明的按键结构400的操作,其中图9A为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的剖视图,而图9B为按键结构于按压状态的剖视图。如图9B所示,当键帽4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410移动时,第二磁性件450随着键帽420移动远离第一磁性件440。如图9A所示,当按压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440及第二磁性件450之间的磁吸力驱动键帽420移动远离底板410。具体而言,当键帽420被按压时,按压力克服第一磁性件440及第二磁性件450之间的磁吸力,使得键帽420藉由导杆形式的第二结合部415于第一结合部425的导槽中的移动导引而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二磁性件450远离第一磁性件440。如图9B所示,当键帽220被按压时,第二结合部415与第一结合部425相对移动;当按压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440及第二磁性件450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450向第一磁性件440移动,进而带动键帽420藉由第一结合部425沿着第二结合部415导引而向上移动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如图9A所示)。
[0060]于第五实施例中,如图1OA及图1OB所示,按键结构500包含底板510、键帽520、框架530、第一磁性件540及活动板560,其中按键结构500的各元件配置与上述按键结构400的各元件类似,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底板510及键帽520之间其连接机构的设计。因此,于后的说明着重在于与按键结构400不同之处,其他类似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于此实施例,键帽520具有第三耦合部528及第一结合部525,底板510具有第四耦合部588及第二结合部515 ;或者,第四耦合部588可另提供于板体580上。当键帽520相对于底板510移动时,第三I禹合部528相对于第四I禹合部588移动以使键帽520相对于底板510同时产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具体而言,第三稱合部528具有第一斜面528a,第四耦合部588具有第二斜面588a,当键帽520相对于底板510移动时,第一斜面528a沿第二斜面588a相对移动。另一方面,第一结合部525与第二结合部515之间可移动地连接,并作为限位的结构。举例来说,第一结合部525与第二结合部515之间可以钩状部与横杆相卡合的方式连接。
[0061]于后参考图1lA及图1lB的图式说明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操作,其中图1lA为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的剖视图,而图1lB为按键结构于按压状态的剖视图。于此实施例,如图1lA所示,活动板560的第一端561 (即第一延伸部561)较佳为抵接于键帽520的底部521,而活动板560的第二端562 (即第二延伸部562a或第二磁性件550)较佳为与框架530上的第一磁性件540相互抵接。藉此,第一磁性件540及第二磁性件550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得第一磁性件540及第二磁性件550实质直接接触,进而使键帽520维持在未按压位置。另一方面,第一结合部525与第二结合部515卡合,举例来说,维持键帽520距离底板510的高度。
[0062]如图1lB所示,当键帽52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510移动时,第二磁性件550随着键帽520移动远离第一磁性件540。再者,当按压力释放时,如图1lB所不,第一磁性件540及第二磁性件550之间的磁吸力驱动键帽520移动远离底板510。具体而言,当键帽520被按压而朝底板510移动时,第三耦合部528的第一斜面528a沿第四耦合部588的第二斜面588a朝底板510移动使得键帽520同时产生向左及向右的位移,即同时产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此时键帽520的底部521压抵活动板560的第一端561 (即第一水平延伸部561a),而带动活动板560相对于底板510的第二端562 (即第二水平延伸部562a或第二磁性件550)亦逆时针转动进而远离第一磁性件540,以致动按键结构。当按压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540及第二磁性件550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550向第一磁性件540移动,而使活动板560的第一端561 (即第一水平延伸部561a)向上推抵键帽520的底部521并藉由第一斜面528a及第二斜面588a的导引带动键帽520产生向上及向右的位移而远离底板510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如图1lA所示)。
[0063]本发明中键帽在被按压后藉以回复至未按压状态的回复力,是透过设在框架上的第一磁性件及活动板共同提供,且活动板还可具有触发开关层的功能。本发明由于利用磁力而免除弹性体的设置,不需要安装习知按键中的橡胶弹性件,既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有效简化按键结构并能缩小按键结构的尺寸。
[0064]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含: 底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并可相对于该底板移动; 框架,对应该键帽设置并具有按键开口,该键帽于该按键开口中相对于该底板移动; 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框架上;以及 活动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对应该键帽,该第二端对应该第一磁性件且该第二端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 当该键帽接受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驱动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正向转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远离该第一磁性件; 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逆向转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板具有板体部,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相对于该板体部沿相同方向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板具有板体部,其中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为该板体部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平行抵接该键帽的底部,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延伸部,且该第二磁性件正向面对该第一磁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延伸方向,该第二延伸部具有第二延伸方向,且该第一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二延伸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板于该第二端还具有第一耦合部,该框架具有第二耦合部,该第一耦合部与该第二耦合部可转动地枢接,以形成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转动的转动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开关层,该开关层设置于该底板上,其中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压抵该第一端以驱动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转动,进而使该第一端触发该开关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开关层,该开关层设置于该底板上,其中该第二端相对于该板体部弯折使该第二端与该板体部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压抵该第一端以驱动该活动板相对于该框架转动,进而使该弯折部触发该开关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结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且该第一结合部及该活动件的该第一端分别靠近该键帽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结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且该第一结合部及该活动件分别靠近该键帽的相邻的两边。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结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可移动地连接,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结合部沿该第二结合部相对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部具有导槽,该第二结合部具有导杆,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时,该导槽相对于该导杆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包括第三耦合部,该第三耦合部具有第一斜面,该底板具有第四耦合部,该第四耦合部具有第二斜面,该键帽相对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斜面沿该第二斜面相对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可转动地枢接该第二支架以形成剪刀式支撑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键帽及该底板,该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该键帽及该底板,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同时产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件及该第二磁性件其中之一为磁铁,且其中另一为铁件;或者,该第一磁性件及该第二磁性件皆为磁铁。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包含键顶及裙边,该裙边环绕该键顶朝该底板延伸,该第一端抵接该裙边底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框架的侧边,该第一磁性件的第一表面朝向该键帽开口的中心。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内侧形成有容置槽,该第一磁性件容置于该容置槽中。
【文档编号】H01H13/20GK104362021SQ201410495389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廖本辉, 陈志宏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