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948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端子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担负着圆形端子电缆顶端的圆形端子的连接的端子台,通过很少工作量将圆形端子可靠地固定。端子台(1)具有外壳(20)、接触件(50)、板簧(30)以及凸轮部件(10)。接触件(50)接纳插入外壳(20)的圆形端子(72)。板簧(30)由于凸轮部件(10)的旋转操作而推靠至接触件(50)。该接触件(50)具有台部(521)和弹簧片(522)。台部(521)具有突起(521a),该突起(521a)向着板簧(30)突出,进入插入状态的圆形端子(72)的孔(721)。此外,弹簧片(522)比台部(521)更向板簧(30)侧定位,对插入的圆形端子(72)向着台部(521)施力。
【专利说明】端子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担负终止于电缆顶端的圆形端子的连接的端子台。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广泛使用如下类型的端子台:将螺钉插入贯通圆形端子的孔,将该螺钉螺纹固定在台部的螺纹孔中。在这种类型的端子台的情况下,为了固定圆形端子,有必要将从台部完全取出状态的螺钉插入贯通圆形端子的孔,并将该螺钉拧入台部,圆形端子的装配工作量大。所以,希望有能够通过很少工作量将圆形端子可靠地固定的类型的端子台。
[0003]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住宅用配电盘的中继用地线端子,其将地线插入外壳内,通过旋转操作具有凸轮面的操作杆而将辅助部件向地线驱动,将卡止金属件压接于地线。
[0004]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端子,其通过用起子等旋转操作偏心且被轴支撑的操作凸轮,从而使导体向贯通开口的插入成为可能,通过逆向地旋转操作操作凸轮而夹持导体。
[0005]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端子装置,其通过旋转操作具有凸轮部的解锁杆而使电线向锁定弹簧的锁定孔内的插入成为可能,通过逆向地旋转操作解锁杆而夹持电线。
[0006]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66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6532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642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将上述专利文献I的公开技术适用于圆形端子的固定的情况下,在对连接至圆形端子的电缆施加拔出方向的力时,圆形端子有可能被拔出。
[0008]此外,关于上述专利文献2、3也是同样的,在为裸出电线的连接用、将其适用于圆形端子的情况下,有可能不慎地拔出。此外,专利文献2、3由于电线的插入方向与凸轮部的旋转轴方向不同,因而低厚度化是困难的。
[0009]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为提供能够通过很少工作量将圆形端子可靠地固定的低厚度化的端子台。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具备:接触件,容纳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的该圆形端子,电缆在顶端具备具有孔的圆形端子;板簧,配置于与接触件邻接的位置;以及凸轮部件,其具有旋转轴,受到旋转操作而将板簧推靠至所述接触件,旋转轴配置在与接触件夹持板簧的位置并沿圆形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上述接触件具有:台部,具有突起,该突起向着板簧突出并进入插入状态的圆形端子的孔;以及弹簧片,比该台部更向板簧侧定位,向着台部对插入的圆形端子施力。
[0011]本发明的端子台,其接触件具有带有进入圆形端子的孔的突起的台部、以及向着该台部对圆形端子施力的弹簧片,并且具有通过凸轮部件将板簧推靠至该接触件的结构。这样,在本发明的接触件中,台部的突起进入圆形端子的孔,并且板簧由凸轮部件推靠至接触件,因而即使不慎地对电缆施加拔出方向的力,也可防止圆形端子拔出。此外,仅通过使凸轮部旋转的很少工作量就将圆形端子可靠地固定。并且,由于该凸轮部的旋转轴沿圆形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因而实现低厚度化。
[0012]在此,在本发明的端子台中,优选地,接触件的台部具有面向板簧的孔,在该台部形成的突起为围绕该孔一周的形状,接触件的弹簧片是避开台部的突起而在该突起的侧面延伸的弹簧片,板簧具有切片,该切片向着接触件切出,在该板簧由凸轮部件推靠至该接触件时进入台部的由突起围绕的孔。
[0013]这样,如果板簧具备上述的切片,则更加可靠地防止圆形端子的不慎拔出。
[0014]此外,在本发明的端子台中,优选地,上述板簧具有向着凸轮部件突出的突部,上述凸轮部件在受到旋转操作而将板簧推靠至接触件时停止于越过该突部的位置,该突部阻止凸轮部件的逆向的不慎旋转。。
[0015]在这种情况下,防止了例如受到振动等造成的凸轮部件的不慎的逆向旋转,由此更加可靠地防止了圆形端子的拔出脱落。
[0016]发明的效果
通过上述本发明的端子台,可以通过很少工作量将圆形端子可靠地固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端子台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3是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的顶端部分的立体图。
[0020]图4是凸轮部件的立体图。
[0021]图5是前外壳的立体图。
[0022]图6是板簧的立体图。
[0023]图7是C形环的立体图。
[0024]图8是接触件的立体图。
[0025]图9是后外壳的立体图。
[0026]图10是显示前外壳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27]图11是沿着图10所示箭头A-A的前外壳的剖面图。
[0028]图12是显示装配后的端子台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29]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箭头B-B的端子台的剖面图。
[0030]图14是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的前端的圆形端子插入至中途时的、沿着图12所示箭头B-B的剖面图。
[0031]图15是圆形端子插入至规定位置时的、沿着图12所示箭头B-B的剖面图。
[0032]图16与图12相同,是显示端子台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33]图17是沿图16所示箭头C-C的端子台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5]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0036]该端子台I具有彼此结合的前外壳20和后外壳60。
[0037]在该图1中,显示了上下2段并排地容纳于前外壳20的总计36个凸轮部件10 (下述)的头部11。在这些头部11上形成有接纳起子的十字槽111。此外,在该前外壳20中,在各个头部11下方设置有接纳圆形端子(下述)的端子接入口 21。
[0038]图2是图1所示的端子台I的分解立体图。
[0039]在此,显示了凸轮部件10、前外壳20、板簧30、C形环40、接触件50、以及后外壳60。
[0040]图3是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的顶端部分的立体图。
[0041]该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70在电缆71的顶端具备圆形端子72。在该圆形端子72中形成有孔721。
[0042]图1、图2中所示的端子台I接纳并固定该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70的圆形端子72。
[0043]图4是凸轮部件的立体图。在此,图4(A)、图4(B)分别是从前方斜上、后方斜下观察该凸轮部件的立体图。
[0044]该凸轮部件10是作为整体具有一维延伸的形状并将该延伸方向作为旋转轴的部件。在该凸轮部件10中,设置有参考图1说明的、形成有十字槽111的头部11。在该十字槽111中插入起子(未图示),通过该起子的旋转操作,该凸轮部件10旋转。
[0045]此外,在该凸轮部件10中,在头部11的正后方设置旋转凸轮12。该旋转凸轮部12担负着以下任务:在旋转操作凸轮部件10时,将板簧30推靠至接触件50。
[0046]此外,在该凸轮部件10中,在该旋转凸轮12的后方直立设置突起13。该突起13担负着以下任务:在使该凸轮部件12旋转时,碰触前外壳20的止动件25 (下述的图10、图11),抑制凸轮部件12的这以上的旋转。
[0047]此外,在该凸轮部件10的最末尾处形成有围绕一周的围绕槽14。在该围绕槽14中嵌入C形环40,成为防止该凸轮部件10从前外壳20中拔出的结构。
[0048]图5是前外壳的立体图。在此,图5(A)、图5(B)分别是从前方斜上、后方斜下观察该前外壳的立体图。
[0049]在该前外壳20中设置有参考图1说明的端子接入口 21。在该端子接入口 21的里部,容纳从前外壳20的背面插入的接触件50,如果从端子接入口 21插入圆形端子72 (参考图3),则使该圆形端子72成为接纳接触件50的结构。细节在下面描述。
[0050]此外,在该前外壳20的各个端子接入口 21上方形成有凸轮部件接入口 22。凸轮部件10从该凸轮部件接入口 22插入前外壳20内,将凸轮部件10的头部11以如图1所示露出的状态容纳于前外壳20内。
[0051 ] 并且,在该外壳20中,在其后端部设置有与后外壳60 (参考图1、图2)结合用的多个槽23,并且在这些槽23内形成有进入后外壳60的结合孔64 (参考图9)的结合突起24。
[0052]图6是板簧的立体图。在此,图6(A)、图6(B)分别是从前方斜上、后方斜下观察该板簧的立体图。
[0053]该板簧30具有从压入前外壳20中的基部31以悬臂梁状向前方延伸、并且折弯而朝向后方的基部31延伸至中途的形状。
[0054]该板簧30在前外壳20内配置在与接触件50邻接且由该接触件50和凸轮部件10
夹持的位置。
[0055]在该板簧30中,在向前方延伸的部分具有向着接触件50切开的切片32。关于该切片32的作用将在后面描述。此外,在该板黃30中,在折弯而向着后方的基部31延伸的部分形成有珠缘33,其作为向着凸轮部件10突出的突出部分。关于该珠缘33的作用也在后面描述。
[0056]图7是C形环的立体图。
[0057]C形环40嵌入从前外壳20的凸轮部件接入口 22插入的凸轮部件10的最末尾的围绕槽14,担负着防止凸轮部件10从前外壳20拔出的任务。
[0058]图8是接触件的立体图。在此,图8(A)、图8(B)分别为从前方斜上、后方斜下观察该接触件的立体图。
[0059]该接触件50具备:第一接点部52,其位于压入前外壳20中的基部51的前方;第二接点部53,其位于基部51的后方。
[0060]第一接点部52是容纳于前外壳20中且担负着与图3所示的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70的圆形端子72的接触的部分。此外,第二接点部53是跨越地容纳于前外壳20和后外壳60中且担负着与其它设备等的接点的接触的部分,其它设备通过该端子台I (参考图1)介入与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70之间的电导通。
[0061]在此,第一接点部52具有台部521和弹簧片522。
[0062]在台部521中形成有圆环状的突起521a,其向着装配至前外壳20时的板簧30突出。该突起521a为进入插入状态的圆形端子72的孔721中(参考图3)的突起。
[0063]此外,在该台部521中具有由其突起521a围绕的孔521b。即,突起521a是围绕该孔521b—周的形状的突起。如下所述形成于板簧30的切片32 (参考图6)进入该孔521b。
[0064]此外,在该台部521的突起521a的后方,设置有由切片形成的止动件521c。插入的圆形端子的前端碰触到该止动件521c,以圆形端子72不能插入这以上的方式限制圆形端子72的插入方向的位置。
[0065]此外,构成该第一接点部52的弹簧片522比台部521更向板簧30侧(参考图13)定位,担负着向着台部521对插入的圆形端子72施力的任务。
[0066]圆形端子72由台部521和弹簧片522夹持同时插入,由弹簧片522推靠至台部521同时越过突起521a,其顶端碰触止动件521c。此时,突起521a进入圆形端子72的孔721。通过该结构赋予正插入圆形端子72的操作者咔哒感,能够意识到圆形端子72插入到规定位置。
[0067]在此,该弹簧片522形成为两股的叉状,避开台部521的突起521a而沿该突起521a的两侧延伸。由此,圆形端子72的孔721的两侧可靠地推靠至台部521。此外,通过弹簧片522的该叉状形状,将由突起521a围绕的孔521b向着板簧30开放。形成于板簧30的切片32进入该台部521的孔521b。
[0068]图9是后外壳的立体图。在此,图9 (A)、图9 (B)分别是从前方斜上、后方斜下观察后外壳的立体图。
[0069]在该后外壳60中,形成有上下两段并排的开口 61、以及形成于该后外壳60的背面并与开口 61 —对一相连的对方接触件插入口 62。接触件50的第二接点部53的一部分容纳于开口 61内。在对方接触件插入口 62中插入与以该端子台为中介的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70电连接的设备等(未图示)的对方接触件。该插入的对方接触件与该端子台I的接触件50的第二接点部53电连接。
[0070]此外,在该后外壳60中,在其上下均等地形成有多个向前方突出的结合部63,结合部63分别形成有结合孔64。这些结合部63进入设置于前外壳20的槽23。而且,设置于该槽23内的结合突起24 (参考图5)进入设置于结合部63的结合孔64,从而使前外壳20与后外壳60彼此结合。
[0071]图10是显示前外壳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72]此外,图11是前外壳的沿图10所示箭头A-A的剖面图。
[0073]在该前外壳20中,端子接入口 21上下2段地排列,在各个端子接入口 21的上部排列有凸轮部件接入口 22。在该凸轮部件接入口 22的里部,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形状的止动件25。该止动件25担负以下任务:在使凸轮部件10旋转时,以使凸轮部件10不在这以上旋转的方式限制该凸轮部件10的旋转。各个止动件25具有第一碰触面251以及第2碰触面 252。
[0074]在沿将板簧30从向接触件50的推靠解除的方向旋转凸轮部件10时,凸轮部件10的突起13碰触第一碰触面251,由此凸轮部件10停止旋转。并且,将图12所示状态的凸轮部件10的姿势称为“解除姿势”。
[0075]此外,在沿将板簧30推靠至接触件50的方向旋转凸轮部件10时,凸轮部件10的突起13碰触第二碰触面252,由此凸轮部件10停止旋转。在此,将该状态的凸轮部件10的姿势称为“推靠姿势”。
[0076]图12是显示装配后的端子台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77]此外,图13是端子台的沿着图12所示箭头B-B的剖面图。
[0078]如图12所示,若观察端子接入口 21,那么在其中可以看到设置于图8所示的接触件50的台部521的突起521a和止动件521c以及弹簧片522。凸轮部件10在该阶段处于解除姿势。
[0079]如图13所示,在该阶段中,弹簧片30处于从接触件50离开的位置,接触件50处于可接纳圆形端子72的状态。
[0080]图14是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顶端的圆形端子插入至中途时的、沿着图12所示箭头B-B的剖面图。
[0081]在该阶段中,圆形端子72插入至中途,通过该圆形端子72抬起接触件50的弹簧片 522。
[0082]图15是圆形端子插入到规定位置时的、沿着图12所示箭头B-B的剖面图。
[0083]在此,圆形端子72的顶端碰触到接触件50的台部521的止动件521c,接触件50的台部521的突起521a进入圆形端子72的孔721。这样,通过使接触件50的台部521的突起521a插入圆形端子72的孔721,从而防止圆形端子72的不慎拔出。
[0084]图16与图12相同,是显示端子台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85]此外,图17是端子台的沿图16所示箭头C-C的剖面图。
[0086]在此,凸轮部件10从图12所示的解除姿势起被旋转操作而位于推靠姿势。在该推靠姿势中,凸轮部件10的突起13碰触到前外壳20的止动件25的第2碰触面252。此夕卜,如果凸轮部件10被旋转操作直至该推靠姿势,则该凸轮部件10的旋转凸轮12越过形成于板簧30的珠缘33 (配合参考图6 (A))。凸轮部件10由于该珠缘33的存在而在从该图16所示推靠姿势向图12所示解除姿势的旋转的初期受到强阻力。所以,由于该珠缘33的存在,防止了处于推靠姿势的凸轮部件10的不慎旋转。
[0087]此外,板簧30由处于该推靠姿势的凸轮部件10的旋转凸轮12推靠至接触件50,该板簧30的切片32进入接触件50的台部521的孔521b。这点也有助于防止圆形端子72的不慎拔出。
[0088]在从该端子台I拔出圆形端子72时,将凸轮部件10从图16、图17所示的推靠姿势向图12所示的解除姿势旋转操作。于是,接触件50从板簧30的推靠解除,此外,板簧30的切片32从接触件50的台部521的孔521b拔出。这样,通过将凸轮部件10旋转操作至解除姿势,然后能够牵引电缆70而将圆形端子72从端子台I拔出。
[0089]附图标记 I端子台
10凸轮部件 11头部 12旋转凸轮 13,521a 突起 14围绕槽 20前外壳 21端子接入口 22凸轮部件接入口 23槽
25、521 c 止动件 30板簧、
31,51 基部 32切片 33珠缘(突部)
40 C形环 50接触件 52第一接点部 53第二接点部 60后外壳 61 开口 63结合部 64结合孔
70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71电缆72圆形端子111十字槽251第I碰触面252第2碰触面521台部521b,721 孔522弹簧片。
【权利要求】
1.一种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触件,其容纳带有圆形端子的电缆的该圆形端子,所述电缆在顶端具备具有孔的圆形端子; 板簧,其配置于与所述接触件邻接的位置;以及 凸轮部件,其具有旋转轴,受到旋转操作而将该板簧推靠至该接触件,所述旋转轴配置在与所述接触件夹持所述板簧的位置并沿所述圆形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 所述接触件具有: 台部,其具有突起,所述突起向着所述板簧突出并进入插入状态的所述圆形端子的孔中;以及 弹簧片,其比所述台部更向所述板簧侧定位,向着该台部对插入的所述圆形端子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件的所述台部具有面向所述板簧的孔; 形成于该台部的所述突起是围绕该孔一周的形状的突起; 所述接触件的所述弹簧片是避开所述台部的突起而在该突起的侧面延伸的弹簧片, 所述板簧具有切片,该切片向着所述接触件切出,在该板簧由所述凸轮部件推靠至该接触件时进入所述台部的由所述突起围绕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具有向着所述凸轮部件突出的突部,所述凸轮部件在受到旋转操作而将该板簧推靠至所述接触件时停止于越过该突部的位置,该突部阻止该凸轮部件的逆向的不慎旋转。
【文档编号】H01R9/16GK104518296SQ201410511283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日
【发明者】长崎泰介, 寺岛桂太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