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铜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铜芯,包括套管、水冷弯管和扁管,扁管位于套管下方,水冷弯管位于套管侧面,水冷弯管、扁管均与套管相通,扁管两端均设置堵头,堵头与扁管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水冷弯管、扁管、套管以及堵头真空钎焊为一体结构。通过在扁管两端安装与其过盈配合堵头,并通过后期一次性真空钎焊进行密封加固,简化了扁管开口端的密封工艺,确保套管、水冷弯管、扁管三者形成闭合空间,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蓄电池发热部位的冷却效果;通过将各部位真空钎焊为一体结构,制造加工简单,提高了焊接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铜芯的焊接一致性以及蓄电池的均匀一致性,也提高了整体质量。
【专利说明】铅酸蓄电池铜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铜芯,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传统新型铅酸蓄电池的极柱由铜芯及外覆包铅层构成。目前,传统铜芯由套管、水冷弯管和扁管三部分组成,在制备铜芯时,通常采用氧气一乙炔焊接方式逐步进行焊接,焊接完全靠手工完成,存在生产效率低、焊接一致性差、焊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并伴有废气污染等缺陷;而且为了使套管、水冷弯管、扁管三者形成闭合空间,需要将扁管两侧的开口端压扁并焊接封死,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因人为因素造成焊接质量问题,影响扁管两端密封性,从而影响整体铜芯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保证焊接一致性、提高整体质量且能够确保密封性能的铅酸蓄电池铜芯。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铜芯,包括套管、水冷弯管和扁管,扁管位于套管下方,水冷弯管位于套管侧面,水冷弯管、扁管均与套管相通,扁管两端均设置堵头,堵头与扁管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水冷弯管、扁管、套管以及堵头真空钎焊为一体结构。
[0005]加工时,先根据焊接部位的结构加工相应形状的焊料,并根据焊接部位的结构选用0.1-1mm厚度不等的铜合金焊料,然后将套管、水冷弯管、扁管按图纸要求固定,将焊料填充到焊接部位,零部件放入真空钎焊炉,抽取到一定真空(< 0.05Pa)后,一次钎焊完成。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07]本铅酸蓄电池铜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扁管两端安装与其过盈配合堵头,并通过后期一次性真空钎焊进行密封加固,既简化了传统铜芯加工过程中扁管开口端的密封工艺,又能够确保套管、水冷弯管、扁管三者形成闭合空间,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蓄电池发热部位的冷却效果;通过将各部位真空钎焊为一体结构,一方面,制造加工简单,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单体铜芯各部位的焊接质量,同时提高铜芯批次生产的质量一致性,提高了焊接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铜芯的焊接一致性,从而提高了蓄电池的均匀一致性,也提高了整体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0]图中:1、套管;2、水冷弯管;3、扁管;4、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0012]如图1、2所示,本铅酸蓄电池铜芯包括套管1、水冷弯管2和扁管3,扁管3位于套管I下方,水冷弯管2位于套管I侧面,水冷弯管2、扁管3均与套管I相通,扁管3两端均设置堵头4,堵头4与扁管3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水冷弯管2、扁管3、套管I以及堵头4真空钎焊为一体结构。
[0013]加工时,先根据焊接部位的结构加工相应形状的焊料,然后将套管1、水冷弯管2、扁管3按图纸要求固定组装,并根据焊接部位的结构选用0.1-1mm厚度不等的铜合金焊料,本实施例中,在水冷弯管2与套管I的接触位置放置厚度为0.1mm的焊料,在套管I与扁管3以及扁管3与堵头4的接触位置放置厚度为1_的焊料,然后将整体放入真空钎焊炉中,抽取到一定真空0.05Pa)后,一次钎焊完成。
[0014]本铜芯中,通过在扁管3两端安装与其过盈配合堵头4,并通过后期一次性真空钎焊进行密封加固,既简化了传统铜芯加工过程中扁管3开口端的密封工艺,又能够确保套管1、水冷弯管2、扁管3三者形成闭合空间,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蓄电池发热部位的冷却效果。
[0015]通过将各部位真空钎焊为一体结构,一方面,制造加工简单,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单体铜芯各部位的焊接质量,同时提高铜芯批次生产的质量一致性,提高了焊接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铜芯的焊接一致性,从而提高了蓄电池的均匀一致性,也提高了整体质量。
[0016]除上述外,根据焊接部位的结构加工相应形状的焊料,并根据焊接部位的结构选用厚度不等的焊料,能够保证铜芯真空钎焊一次性焊接完毕。
【权利要求】
1.一种铅酸蓄电池铜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I)、水冷弯管(2)和扁管(3),扁管(3)位于套管(I)下方,水冷弯管(2)位于套管(I)侧面,水冷弯管(2)、扁管(3)均与套管(1)相通,扁管(3)两端均设置堵头(4),堵头(4)与扁管(3)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水冷弯管(2)、扁管(3)、套管(I)以及堵头(4)真空钎焊为一体结构。
【文档编号】H01M2/30GK203733877SQ20142012797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付国会, 靳树峰, 陈龙霞, 艾尚卿, 刘记 申请人: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