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567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压器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电路板及铁芯组。第一导电片设有第一穿孔及二第一接脚,各第一接脚从第一导电片两端部弯折而成。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相对设置,且第二导电片设有第二穿孔及二第二接脚,各第二接脚从第二导电片两端部弯折而成。电路板设有绕组、定位部及第三穿孔。铁芯组电磁耦合第一导电片、电路板及第二导电片,并分别穿设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三穿孔。藉此可乘载高电流量,同时实现薄型化的变压器结构。
【专利说明】变压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薄型化(Low Profile)的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电器设备中常设有许多磁性元件,例如变压器、电感元件等。然而传统使用的变压器大多数采用绕线架(Bobbin)或线圈组(Coil assembly),并以绕线圈(Bobbin winding)的方式实现。此方式会导致绕窗面积(Wire winding window area)缩小,利用率下降。因此不符现今电子装置朝向体积小以及薄型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有碍于将变压器的组装其中。
[0003]为了因应电器设备薄型化发展的趋势,变压器势必缩小高度或简化结构,以降低电器设备的整体体积。然而变压器中的绕线架只有几种制式规格,要改变绕线架的外观大小不易,也使得变压器应用灵活度不佳。再者,由于变压器使用的绕线常使用单芯或多股漆包线,上述线材的形状大多为圆形,除了会限制绕线的方式外,承载电流数亦不高,因此不适于薄型化的产品应用。
[0004]有鉴于此,如何解决传统变压器结构变更不易,乘载电流数不高的问题,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乘载高电流量,同时实现薄型化的变压器结构。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
[0007]一第一导电片,设有一第一穿孔;
[0008]一第二导电片,与该第一导电片相对设置,该第二导电片设有一第二穿孔;
[0009]一电路板,与该第一导电片及该第二导电片对应叠设,该电路板设有至少一绕组、一定位部及一第三穿孔,该定位部与该第一导电片抵靠并使该第一导电片定位在该电路板上;以及
[0010]一铁芯组,电磁耦合该第一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及该电路板,该铁芯组穿设该第一穿孔、该第二穿孔以及该第三穿孔,并覆盖该第一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及该电路板。
[0011]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片更包含二第一接脚,各该第一接脚从该第一导电片两端部弯折而成,该第二导电片更包含二第二接脚,各该第二接脚从该第二导电片两端部弯折而成。
[0012]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每一该第一接脚与每一该第二接脚各自成一直线排列。
[0013]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每一该第一接脚分别包含一第一凸形端部及一第一缺角端部,每一该第二接脚分别包含一第二凸形端部及一第二缺角端部,该第二凸形端部与该第一凸形端部极性相同而重叠设置。
[0014]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定位部设于该电路板一侧为一凹槽,该凹槽供容设各该第一接脚。
[0015]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第一凸形端部及该第一缺角端部成一直线排列,该第二凸形端部及该第二缺角端部亦成一直线排列。
[0016]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电路板更包含二导电端子及二插孔,各该插孔设置于相对该定位部的另一侧,各该导电端子分别插设于该电路板的各该插孔上。
[0017]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各该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平行段及一插入段,该平行段与该插入段垂直,该平行段抵靠于该电路板上缘。
[0018]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各该导电端子在该电路板上为错位设置。
[0019]上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更包含多个绝缘膜片,各该绝缘膜片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该电路板及该铁芯组之间,其中各该绝缘膜片更设有一第四穿孔,分别与该第一穿孔、该第二穿孔及该第三穿孔相对应设置。
[0020]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采用多层板制成的电路板取代绕线架与绕线的结构,并搭配扁平铜排线圈以降低高度进而达成薄型化结构,同时提高产品利用率。在本实用新型输出电压端,电路板的凹槽容设第一导电片的接脚,并进一步与第二导电片的接脚重叠设置,可使变压器整体面积缩小,更有助于后续变压器封装/组装作业。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2为绘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尚未组装铁芯组的部分透视图;
[0025]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组装铁芯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6]图5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组装铁芯组的又一角度示意图;
[0027]图6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的剖视图。
[0028]其中,附图标记
[0029]100变压器结构
[0030]110第一导电片
[0031]112第一导电片本体
[0032]114 第一穿孔
[0033]116 第一缺口
[0034]118、120 第一端部
[0035]122、124 第一接脚
[0036]126第一凸形端部
[0037]128第一缺角端部
[0038]130电路板
[0039]132第三穿孔
[0040]134定位部
[0041]136 插孔
[0042]138贯通孔
[0043]140导电端子
[0044]142平行段
[0045]146插入段
[0046]150第二导电片
[0047]152第二导电片本体
[0048]154 第二穿孔
[0049]156 第二缺口
[0050]158、160 第二端部
[0051]162、164 第二接脚
[0052]166第二凸形端部
[0053]168第二缺角端部
[0054]200铁芯组
[0055]210 第一铁芯
[0056]212 第一芯柱
[0057]214第一容置槽
[0058]220 第二铁芯
[0059]222 第二芯柱
[0060]224第二容置槽
[0061]300绝缘膜片
[0062]310第四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63]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64]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100,包括第一导电片110、第二导电片150、电路板130及铁芯组200。在此所述的第一导电片110及第二导电片150分别为扁平铜排线圈(即单片铜材),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扁平铜排线圈具有较大的绕线视窗面积Aw,在铁芯面积Ae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需求改变铜排线圈的面积大小,因此可以承载更大的电流或输出功率AP。(AwXAe =AP, Aw为铜窗面积,Ae为铁芯面积,AP为输出功率)
[0065]第一导电片110更包含第一导电片本体112、第一穿孔114、第一缺口 116、两第一端部118、120及两第一接脚122、124。于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10形状为环形。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10也可以是矩形、多边形或其他适合形状。第一穿孔114形成于第一导电本体112中央处。两第一端部118、120平行于第一导电片本体112,并分别以第一缺口 116间隔。
[0066]各第一接脚122、124与第一导电片本体112 —体制成,第一缺口 116亦形成于两第一接脚122、124之间。各第一接脚122、124从第一导电片110两端部118、120弯折而成。进一步而言,第一接脚122是从第一端部118垂直第一导电片本体112弯折而成,其中第一凸形端部126更设于第一接脚122末端。第一接脚124则从第一端部120垂直第一导电片本体112弯折而成。第一缺角端部128则设于第一接脚124末端。如图2所示,每一第一接脚122、124成一直线排列,亦即第一凸形端部126及第一缺角端部128成一直线排列。
[0067]第二导电片150与第一导电片110相对设置,详细关系容后说明。第二导电片150更包含第二导电片本体152、第二穿孔154、第二缺口 156、两第二端部158、160及两第二接脚162、164。于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片150形状为环形。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10也可以是矩形、多边形或其他适合形状。第二穿孔154形成于第二导电本体152中央处。两第二端部158、160平行于第二导电片本体152,并分别以第二缺口 156相间隔。
[0068]各第二接脚162、164与第二导电片本体152 —体制成,第二缺口 156亦形成于两第二接脚162、164之间。各第二接脚162、164从第二导电片150两端部158、160弯折而成。进一步而言,第二接脚162是从第二端部158垂直第二导电片本体152弯折而成,其中第二凸形端部166设于第二接脚162末端。第二接脚164则从第二端部160垂直第二导电片本体152弯折而成。第二缺角端部168则设于第二接脚164末端。
[0069]如图2所示,每一第二接脚162、164成一直线排列,亦即第二凸形端部166及第二缺角端部168成一直线排列。如图3或图4所示,每一第一接脚122、124及每一第二接脚162、164各自成一直线排列。换言之,第一凸形端部126及第一缺角端部128成一直线排列,第二凸形端部166及第二缺角端部168成另一直线排列。如此有效控制变压器结构100在宽度上的尺寸(体积),不会因为各第一接脚122、124或各第二接脚162、164间错位而使体积变大。
[0070]电路板130在本实施例中设于第一导电片110及第二导电片150之间。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电路板130亦可对齐地设置于第一导电片110及第二导电片150的一侧(即上侧或下侧)。在此所述的电路板130较佳为多层电路基板。利用各电路板100中线圈及/或绕组(图未示)的特性以作为变压器结构100的初级侧,次级侧则分别为设置于电路板130上下二侧的导电片110、150。然而初级侧及次级侧并不以此为限,亦可根据需求作不同的变化设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结构100即可藉由初级侧输入电压,经磁芯组200的电磁作用后,于次级侧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
[0071]电路板130更设有第三穿孔132。第三穿孔132较佳分别与第一穿孔114及第二穿孔154相对应设置,使第一穿孔114、第二穿孔154、第三穿孔132相通,以贯穿形成一贯通孔138。如图2及图3所示,电路板130 —侧另设有定位部134,另一侧设有二插孔136。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34较佳为凹槽,供容设各第一接脚122、124。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定位部134亦可为破孔(图未绘示),供每一第一接脚122、124直接插设。因此,定位部134进一步使得第一导电片110的第一接脚122与第二导电片150的第二接脚162重叠设置,可使变压器结构100整体面积缩小,并且利用第一接脚122对第二接脚162做限位关系,使得无须在电路板上另外设置其他定位结构亦可同时对第一导电片110与第二导电片150定位,更有助于后续封装/组装作业。
[0072]如图3及图4所示,当第一导电片110与第二导电片150分别组装于电路板130两侧后,第一导电片110的第一接脚122、124与第二导电片150的第二接脚162、164成一直线排列。进一步而言,第一导电片110的第一凸形端部126与第一缺角端部128以及第二导电片150的第二凸形端部166及第二缺角端部168可排列成一直线,而有助于后续封装/组装作业。由于第一凸形端部126与第二凸形端部166极性相同因此可以彼此重叠设置,进而使第一导电片110与第二导电片150电性连接。
[0073]此外,为了变压器结构100后续封装作业,将第一凸形端部126与第二凸形端部166的外型制成相同形状,具有作业员便于辨识并进行后续作业,同时区隔第一缺角端部128及第二缺角端部168。在如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10及第二导电片150排行一列的三个接脚中,极性分别为正、负、正,但并不以此为限。
[0074]如图5及图6所示,电路板130更具有二导电端子140。各导电端子140分别插设于电路板130的插孔136中并分别具有平行段142及插入段144。平行段142与插入段144垂直,其中平行段142抵靠于电路板130上缘。如图所示,每一导电端子140错位地设置于电路板130的插孔136上,并同时作为电压输入端。各导电端子140为片状结构,但形状不受限制,用以承受较高的电流量。
[0075]如图2及图6所示,铁芯组200电磁耦合第一导电片110、第二导电片150及电路板130,并穿设或部分穿设第一穿孔112、第二穿孔152以及第三穿孔132。磁芯组200可为EE型铁芯或RM型铁芯,但不以此为限制。铁芯组200包含第一磁芯210及第二磁芯220。第一磁芯210包含第一芯柱212及第一容置槽214。第二磁芯220包含第二芯柱222及第二容置槽224。第一芯柱212及第二芯柱222穿设贯通孔138,同时覆盖第一导电片110、电路板150及第二导电片130。第一容置槽214及第二容置槽224分别容置第一导电片110及第二导电片150,如此组装而成本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100。
[0076]在此须强调的是,各导电片110、150、电路板130及铁芯组200之间分别设置有绝缘膜片300,例如聚脂薄膜(mylar),使上述各元件间相互绝缘。各绝缘膜片300中更开设有第四穿孔310,分别与第一穿孔114、第二穿孔154及第三穿孔132相对应设置。因此当铁芯组200的第一芯柱212与第二芯柱222在贯串各导电片110、150及电路板200时,需进一步贯穿各绝缘膜片300的第四穿孔310,如此组装成本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100。
[0077]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导电片,设有一第一穿孔; 一第二导电片,与该第一导电片相对设置,该第二导电片设有一第二穿孔; 一电路板,与该第一导电片及该第二导电片对应叠设,该电路板设有至少一绕组、一定位部及一第三穿孔,该定位部与该第一导电片抵靠并使该第一导电片定位在该电路板上;以及 一铁芯组,电磁耦合该第一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及该电路板,该铁芯组穿设该第一穿孔、该第二穿孔以及该第三穿孔,并覆盖该第一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及该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片更包含二第一接脚,各该第一接脚从该第一导电片两端部弯折而成,该第二导电片更包含二第二接脚,各该第二接脚从该第二导电片两端部弯折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接脚与每一该第二接脚各自成一直线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接脚分别包含一第一凸形端部及一第一缺角端部,每一该第二接脚分别包含一第二凸形端部及一第二缺角端部,该第二凸形端部与该第一凸形端部极性相同而重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设于该电路板一侧为一凹槽,该凹槽供容设各该第一接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形端部及该第一缺角端部成一直线排列,该第二凸形端部及该第二缺角端部亦成一直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更包含二导电端子及二插孔,各该插孔设置于相对该定位部的另一侧,各该导电端子分别插设于该电路板的各该插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平行段及一插入段,该平行段与该插入段垂直,该平行段抵靠于该电路板上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电端子在该电路板上为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绝缘膜片,各该绝缘膜片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该电路板及该铁芯组之间,其中各该绝缘膜片更设有一第四穿孔,分别与该第一穿孔、该第二穿孔及该第三穿孔相对应设置。
【文档编号】H01F30/06GK204204609SQ20142044065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蔡宪逸, 林柏廷, 叶昱廷, 翁奇仙 申请人: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