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电池来说,由于使用环境较为恶劣,经常会使用在潮湿、阴冷甚至降雨的环境,电池内部的零器件受潮后会较大的影响其性能,因此,必须对电池壳进行防水处理,比如电源开关,充电口这些主要电池零件与电池壳体的连接处必须设置密封胶密封,在现有的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技术中,由于防水密封胶为流动性黏液,如果打胶不到位或者工人操作不熟练,很容易发生防水密封胶流动现象,也会发生密封不彻底,密封效果不好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以提高电池的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包括:
在电池壳体内侧的器件安装孔四周设置与设备安装孔外观完全一致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内径大于器件的外径;
将器件安装在器件安装孔内,并固定;
将防水密封胶浇筑至器件安装孔四周的凸起内,并填充满;
静置或物理方式使防水密封胶凝固。
基于本发明上述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高度为3-5毫米。
基于本发明上述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内径大于器件的外径为5-10毫米。
基于本发明上述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与电池壳体一体浇筑而成,其材质与电池壳体一致。
基于本发明上述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高度不大于器件的内侧安装底座。
基于本发明上述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密封胶浇筑高度不大于所述凸起的高度。
基于本发明上述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理方式为降温方式、吹风方式、抽气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器件安装孔四周设置凸起,形成打胶池,使防水密封胶不再向外流动,防水密封胶全部集中在凸起内密封,实现防水密封胶与器件、电池外壳的缝隙达到完全密封,不会出现密封不严密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包括:
10,在电池壳体内侧的器件安装孔四周设置与设备安装孔外观完全一致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内径大于器件的外径;
20,将器件安装在器件安装孔内,并固定;
30,将防水密封胶浇筑至器件安装孔四周的凸起内,并填充满;
40,静置或物理方式使防水密封胶凝固。
所述凸起的高度为3-5毫米,3-5毫米防水密封胶的密封厚度,能够满足密封后的需求。
所述凸起的内径大于器件的外径为5-10毫米,在器件的外围设置5-10毫米的密封胶,既能符合密封效果,又能最大程度的辅助固定器件。
所述凸起与电池壳体一体浇筑而成,其材质与电池壳体一致,凸起与电池壳体一体浇筑,使凸起不会脱离电池壳体,确保了密封胶能够固定位置的密封器件。
所述凸起的高度不大于器件的内侧安装底座,使防水密封胶在浇筑时,不会影响器件的使用。
所述防水密封胶浇筑高度不大于所述凸起的高度,使防水密封胶完全凝固在凸起内,不会发生防水密封胶流出。
所述物理方式为降温方式、吹风方式、抽气方式,物理方式使防水密封胶加快凝固,快速定型。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壳体防水密封胶的打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