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形电池选向扶正一体整机。
背景技术:
方形电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9v的9号电池,其无论回收流水线还是在出厂等流水线上,均存在电池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为下一步流水线操作带来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方形电池选向扶正一体整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包括有将方形电池扶正的扶正机构,还包括有将电池正向反向选取分离的方形电池选向分离机构
所述方形电池选向分离机构包括有由多个搁置板依次枢接在一起的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上的一个搁置板的一侧设有抵靠板,抵靠板的外侧设有接近开关组;该搁置板另一侧设有第一推板以及驱动第一推板运动的第一气缸;
还包括有由多个搁置板依次枢接在一起的第二传输带,第二传输带与第一传输带并排设置,第二传输带的开始端位于设有第一气缸的第一传输带的下游侧;还包括有将方形电池推到第二传输带的第二推板以及驱动第二推板运动的第二气缸。
其中,接近开关组包括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接近开关传感器。所述抵靠板的高度小于方形电池电极边缘与方形电池底面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带的每个搁置板上设有两组扶正槽;每组扶正槽包括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槽口;所述扶正机构包括每个槽口下方设有的扶正杆以及驱动扶正杆上下运动的第三气缸;每组扶正槽对应的两个第三气缸一起连接在一个第四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上。
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间隔有一个搁置板位置。
其中,设有第二气缸的第一传输带的搁置板与相邻第二传输带的搁置板之间还设有用于使得方形电池平滑过渡的连接桥。
其中,所述每个扶正杆的自由端为圆弧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方形电池的方向选择分类到不同传输带上,为下一步的流水线提供了极大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两种电池方向在抵靠板抵靠的时候状态示意图;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传输带;11-槽口;2-第二传输带;31-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4-抵靠板;41-接近开关组;51-扶正杆;52-第三气缸;53-第四气缸;61-第一推板;62-第二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方形电池选向扶正一体整机,包括有将方形电池扶正的扶正机构,还包括有将电池正向反向选取分离的方形电池选向分离机构
所述方形电池选向分离机构包括有由多个搁置板依次枢接在一起的第一传输带1;所述第一传输带1上的一个搁置板的一侧设有抵靠板4,抵靠板4的外侧设有接近开关组41;该搁置板另一侧设有第一推板61以及驱动第一推板61运动的第一气缸31;还包括有由多个搁置板依次枢接在一起的第二传输带2,第二传输带2与第一传输带1并排设置,第二传输带2的开始端位于设有第一气缸31的第一传输带1的下游侧;还包括有将方形电池推到第二传输带2的第二推板62以及驱动第二推板62运动的第二气缸32。
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方形电池的方向选择分类到不同传输带上,为下一步的流水线提供了极大方便。
具体工作的时候为,通过第一推板61,第一气缸31推动第一推板61,将方向电池的一侧与抵靠板4相互抵靠,所述抵靠板4的高度小于方形电池电极边缘与方形电池底面的厚度。如图5,此时,方形电池不是有电极的一侧朝向抵靠板4就是尾部没有电极的一侧朝向抵靠板4,当有电极的一侧抵靠时,由于抵靠板4的高度较低,小于电极到底面的距离,因此电极会外露,此时接近开关组41会通过感应来监测是否有电极,如果有就说明电池有电极方向朝向抵靠板4一侧,否则就是相反。第一传输带1将该电池运到第二抵靠板4的一侧,第二搁置板将该方向电池统一推到第二传输带2上,这样就实现了分类,如果另外一个方向,则继续留在第一传输带1上,从而两种方向的电池被分离出来。
本实施例中,接近开关组41包括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接近开关传感器。提高传感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带1的每个搁置板上设有两组扶正槽;每组扶正槽包括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槽口11;所述扶正机构包括每个槽口11下方均设有的扶正杆51以及驱动扶正杆51上下运动的第三气缸52;每组扶正槽对应的两个第三气缸52一起连接在一个第四气缸53的动力输出端上。
在使用时,提前进行扶正,具体的,电池歪的在第一传输带1开端,扶正杆51向上抬起,第五气缸推动扶正杆51进行夹持,从而实现扶正和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之间间隔有一个搁置板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设有第二气缸32的第一传输带1的搁置板与相邻第二传输带2的搁置板之间还设有用于使得方形电池平滑过渡的连接桥。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个扶正杆51的自由端为圆弧顶。防止顶翻电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