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3460发布日期:2020-08-05 01:1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要求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耐压越来越高、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等需求,使得传统的驱动变压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产品需求。

驱动变压器一般是用在开关电源、晶闸管的触发等。它的作用其实和普通变压器是一样的,都是变压,不同的是普通变压器变压的是正弦波,而脉冲变压器变压的是有一定或可调占空比的方波(可以理解为脉冲信号)。脉冲变压器变压的信号要比电源变压器的频率高的多,一般为1k—几百khz,而普通电源变压器为50hz。这样脉冲变压器的效率就要比普通变压器高得多,体积亦可以小很多。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驱动变压器,存在以下缺点:

1、体积比较大;

2、裸式的驱动变压器耐压低;

3、直插式的驱动变压器,人工安装效率低,焊接慢等问题。

为此,需要设计一款小型贴片式驱动变压器,以克服上述这些缺点,以具有外形更小,美观、耐压高、适合贴片机使用安装速度快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包括铁氧体环、三层绝缘线、焊针、外壳和环氧树脂;

所述铁氧体环上绕制有三层绝缘线,绕制有三层绝缘线的所述铁氧体环设置在外壳内,三层绝缘线与外壳上的焊针通过焊锡焊接,外壳内浇注有环氧树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铁氧体环上绕制有两根相对独立的三层绝缘线,两根三层绝缘线对称绕制在铁氧体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根所述的三层绝缘线之间的间距为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根所述的三层绝缘线均从铁氧体环一端的头部进线,绕制后,从铁氧体环另一端的尾部出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铁氧体环及三层绝缘线均浇注在环氧树脂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采用小型贴片灌封式替代传统的驱动变压器,可以把应用电路板做的更小,产品更轻;而且,采用环氧灌封型大大增加产品抗电强度,保证使用的稳定性;采用机器贴片大大增加安装工作效率,机械化程度更高。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铁氧体环与外壳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铁氧体环上三层绝缘线的绕线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6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上焊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铁氧体环、2-三层绝缘线、3-焊针、4-外壳、5-环氧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5所示,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包括铁氧体环1、三层绝缘线2、焊针3、外壳4和环氧树脂5,所述铁氧体环1上绕制有三层绝缘线2,绕制有三层绝缘线2的所述铁氧体环1设置在外壳4内,三层绝缘线2与外壳4上的焊针3通过焊锡焊接,焊针3作为引脚连接三层绝缘线2,所述外壳4内浇注有环氧树脂5。

参见图3所示,三层绝缘线2的绕线方法为:所示铁氧体环1上绕制有两根相对独立的三层绝缘线2,两根三层绝缘线2对称绕制在铁氧体环1上,两根三层绝缘线2之间的间距为3cm,其中,两根所述的三层绝缘线2均沿图3中箭头指示方向,箭头指示方法为进线方向;绕制时,从铁氧体环1的一端进线,绕设后,从铁氧体环1的另一端出线。

参见图2所示,所述外壳4内浇注有环氧树脂5,铁氧体环1及三层绝缘线2均浇注在环氧树脂5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小型贴片灌封式的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替代传统的驱动变压器,可以把应用电路板做的更小,产品更轻;而且,采用环氧灌封型大大增加产品抗电强度,保证使用的稳定性;采用机器贴片大大增加安装工作效率,机械化程度更高。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5所示,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包括铁氧体环1、三层绝缘线2、焊针3、外壳4和环氧树脂5,所述铁氧体环1上绕制有三层绝缘线2,绕制有三层绝缘线2的所述铁氧体环1设置在外壳4内,三层绝缘线2与外壳4上的焊针3通过焊锡焊接,焊针3作为引脚连接三层绝缘线2,所述外壳4内浇注有环氧树脂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壳4的长度为13.9cm、宽度为13.1cm、高度为8cm的壳体结构,其中,外壳4底侧的焊针3伸出的高度为2cm,外壳4底部两侧的焊针3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6.6cm,焊针3底面的面积为0.4×0.6c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地,参见图6所示,所述外壳4上同一侧对称设置的焊针3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08cm,最大间距为10.16cm。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铁氧体环(1)、三层绝缘线(2)、焊针(3)、外壳(4)和环氧树脂(5);

所述铁氧体环(1)上绕制有三层绝缘线(2),绕制有三层绝缘线(2)的所述铁氧体环(1)设置在外壳(4)内,三层绝缘线(2)与外壳(4)上的焊针(3)通过焊锡焊接,外壳(4)内浇注有环氧树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氧体环(1)上绕制有两根相对独立的三层绝缘线(2),两根三层绝缘线(2)对称绕制在铁氧体环(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的三层绝缘线(2)之间的间距为3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的三层绝缘线(2)均从铁氧体环(1)一端的头部进线,绕制后,从铁氧体环(1)另一端的尾部出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氧体环(1)及三层绝缘线(2)均浇注在环氧树脂(5)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及信号隔离传输变压器,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驱动变压器的体积大、耐压低、安装效率低、焊接慢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铁氧体环、三层绝缘线、焊针、外壳和环氧树脂;所述铁氧体环上绕制有三层绝缘线,绕制有三层绝缘线的所述铁氧体环设置在外壳内,三层绝缘线与外壳上的焊针通过焊锡焊接,外壳内浇注有环氧树脂,采用小型贴片灌封式替代传统的驱动变压器,可以把应用电路板做的更小,产品更轻;而且,采用环氧灌封型大大增加产品抗电强度,保证使用的稳定性;采用机器贴片大大增加安装工作效率,机械化程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景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秦皇岛德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8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