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7198发布日期:2021-03-23 11:2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家庭电器种类的多样化以及大功率电器越来越多,家用电器的安全性也变得愈发重要。在家居用电网络布局中,每一个用电插座均具有一个最大负载功率,当所接的负载设备的运行功率超过当前插座的最大负载功率时,家用线路会出现短路或断路,严重的甚至会因为负载过大,引发火灾。目前的插头连接器大多围绕占用空间小、方便插接等目的进行设计生产,少有为用电安全去考虑。因此,一种安全性高的、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头连接器组件,亟待研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头连接器组件,能够占用插座上的相邻的插接位,避免同一插座插接过多负载电器,以避免相应的插座的负载功率过大,保证用电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插头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前端部的、用于传导电源的插接件,绝缘本体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用作占用插座上相邻的插接位的空间的挡位组件,挡位组件设置有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分别对称夹持于绝缘本体的相对的两侧部,第一挡位件活动插接或卡接绝缘本体;第二挡位件活动插接或卡接第一挡位件,或者,第二挡位件活动插接或卡接绝缘本体。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相互合拢配合,第一挡位件位于绝缘本体的上部、第二挡位件位于绝缘本体的下部,第一挡位件的底部和第二挡位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插接结构,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通过插接结构分别对称夹持于绝缘本体的上部和下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分别呈半圆形设置,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相互合拢配合形成挡位组件,挡位组件呈圆形。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挡位件的底部凹陷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插孔,第二挡位件的顶部凸起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连接插孔相对应的连接插杆,各连接插杆分别过盈连接于相应的连接插孔,第一挡位件的底部紧贴抵顶于绝缘本体的顶部、第二挡位件的顶部紧贴抵顶于绝缘本体的底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绝缘本体的前侧部整平设置,形成与插座的平面相互紧贴抵顶的插接面,插接件凸出于插接面;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分别夹持于绝缘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圆形的挡位组件,挡位组件的前侧面平齐于插接面。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分别为软质塑料所制。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挡位件的底部凸起设置有至少一根定位插杆,绝缘本体的顶部凹陷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定位插杆想对应的定位插孔,各定位插杆分别活动插设于相应的定位插孔,用于挡位组件与绝缘本体之间前后方向的定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在绝缘本体上设置挡位组件,以遮挡插座上的相邻的插接位,避免同一插座插接过多负载电器,以避免相应的插座的负载功率过大,保证用电安全;挡位组件由相互合拢配合的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组装而成,容易拆卸,免除拔出用电插头进行挡位组件的拆除,进一步提高了插头连接器组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插头,插头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前端部的、用于传导电源的插接件11,绝缘本体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用作占用插座上相邻的插接位的空间的挡位组件2,挡位组件2设置有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分别对称夹持于绝缘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部,第一挡位件21活动插接或卡接绝缘本体1;第二挡位件22活动插接或卡接第一挡位件21,或者,第二挡位件22活动插接或卡接绝缘本体1。

具体地,挡位组件2呈圆形设置,挡位组件2的边缘向外延伸,且遮挡插座的相应的相邻插接位。使用户无法在相同插座上插接更多的负载电器,从而避免同一插座插接过多负载电器,以避免相应的插座的负载功率过大,保证用电安全。

具体地,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相互合拢配合,第一挡位件21位于绝缘本体1的上部、第二挡位件22位于绝缘本体1的下部,第一挡位件21的底部和第二挡位件2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插接结构,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通过插接结构分别对称夹持于绝缘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这种设置有快速拆卸结构的挡位组件2,能够在插头连接器插接运行时进行拆卸,安装方便,免除拔出用电插头以及停止运行当前用电设备而进行挡位组件的拆除以及安装,进一步提高了插头连接器组件的便利性。

具体地,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分别呈半圆形设置,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相互合拢配合形成挡位组件2,挡位组件2呈圆形。

具体地,第一挡位件21的底部凹陷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插孔210,第二挡位件22的顶部凸起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连接插孔210相对应的连接插杆221,各连接插杆221分别过盈连接于相应的连接插孔210,第一挡位件21的底部紧贴抵顶于绝缘本体1的顶部、第二挡位件22的顶部紧贴抵顶于绝缘本体1的底部。

具体地,绝缘本体1的前侧部整平设置,形成与插座的平面相互紧贴抵顶的插接面,插接件11凸出于插接面;绝缘本体1的后侧段设置有连接负载电器的连接线12,连接线12与插接件11相连接。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分别夹持于绝缘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圆形的挡位组件2,挡位组件2的前侧面平齐于插接面。

具体地,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分别为软质塑料所制。

具体地,第一挡位件21的底部凸起设置有至少一根定位插杆211,绝缘本体1的顶部凹陷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定位插杆211想对应的定位插孔10,各定位插杆211分别活动插设于相应的定位插孔10,用于挡位组件2与绝缘本体1之间前后方向的定位。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插头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前端部的、用于传导电源的插接件(11),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用作占用插座上相邻的插接位的空间的挡位组件(2),挡位组件(2)设置有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分别对称夹持于绝缘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部,第一挡位件(21)活动插接或卡接绝缘本体(1);第二挡位件(22)活动插接或卡接第一挡位件(21),或者,第二挡位件(22)活动插接或卡接绝缘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位件(21)和所述第二挡位件(22)相互合拢配合,第一挡位件(21)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部、第二挡位件(22)位于绝缘本体(1)的下部,第一挡位件(21)的底部和第二挡位件(2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插接结构,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通过插接结构分别对称夹持于绝缘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位件(21)和所述第二挡位件(22)分别呈半圆形设置,第一挡位件(21)和第二挡位件(22)相互合拢配合形成所述挡位组件(2),挡位组件(2)呈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位件(21)的底部凹陷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插孔(210),所述第二挡位件(22)的顶部凸起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连接插孔(210)相对应的连接插杆(221),各连接插杆(221)分别过盈连接于相应的连接插孔(210),第一挡位件(21)的底部紧贴抵顶于绝缘本体(1)的顶部、第二挡位件(22)的顶部紧贴抵顶于绝缘本体(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侧部整平设置,形成与插座的平面相互紧贴抵顶的插接面,所述插接件(11)凸出于插接面;

所述第一挡位件(21)和所述第二挡位件(22)分别夹持于绝缘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圆形的挡位组件(2),挡位组件(2)的前侧面平齐于插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位件(21)和所述第二挡位件(22)分别为软质塑料所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位件(21)的底部凸起设置有至少一根定位插杆(211),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部凹陷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定位插杆(211)想对应的定位插孔(10),各定位插杆(211)分别活动插设于相应的定位插孔(10),用于所述挡位组件(2)与绝缘本体(1)之间前后方向的定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插头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前端部的、用于传导电源的插接件,绝缘本体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用作占用插座上相邻的插接位的空间的挡位组件,挡位组件设置有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第一挡位件和第二挡位件分别对称夹持于绝缘本体的相对的两侧部,第一挡位件活动插接或卡接绝缘本体;第二挡位件活动插接或卡接第一挡位件,或者,第二挡位件活动插接或卡接绝缘本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电源插头连接器组件能够避免相应的插座插接过多负载电器,避免负载过度,确保用电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晏肆龙;陈峰;宴进义;文拥民;张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万桉达五金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