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3167发布日期:2021-05-28 11:0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蓄电池一般都是并排放置在空间内,而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剧烈的颠簸,蓄电池相互之间会发生剧烈的碰撞,加速老化,其内部结构也会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位于外壳内,所述内胆的底部与外壳之间设有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若干减震球,各减震球依次并排设置,两个相邻的减震球之间相互抵靠,所述减震球的顶端与内胆的底部抵靠,所述减震球的底端与外壳抵靠,所述减震球中空设置;

所述内胆的两侧设有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内胆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壳连接,两个弹簧分别位于内胆外侧的上下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为塑料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球为橡胶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结构简单,设计精巧,通过减震单元的各减震球之间的相互弹性阻尼支撑,能够对内胆实现较好的减震作用,通过缓冲单元的弹簧设置,能够减少内胆水平方向的剧烈碰撞,从而对内胆实现全方位的减震缓冲,减少剧烈撞击带来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内胆,3.减震球,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包括外壳1和内胆2,所述内胆2位于外壳1内,所述内胆2的底部与外壳1之间设有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若干减震球3,各减震球3依次并排设置,两个相邻的减震球3之间相互抵靠,所述减震球3的顶端与内胆2的底部抵靠,所述减震球3的底端与外壳1抵靠,所述减震球3中空设置;

所述内胆2的两侧设有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内胆2连接,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外壳1连接,两个弹簧4分别位于内胆2外侧的上下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4为塑料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球3为橡胶球。

实际上,由减震球3组成的减震单元主要是起到对内胆2竖直方向上的减震,在内胆2上下震动时,减震球2就会发生形变,则各个减震球3之间就会发生相互挤压的现象,实现反弹,对内胆2起到有效的支撑,起到阻尼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结构简单,设计精巧,通过减震单元的各减震球3之间的相互弹性阻尼支撑,能够对内胆2实现较好的减震作用,通过缓冲单元的弹簧4设置,能够减少内胆2水平方向的剧烈碰撞,从而对内胆2实现全方位的减震缓冲,减少剧烈撞击带来的损伤。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位于外壳内,所述内胆的底部与外壳之间设有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若干减震球,各减震球依次并排设置,两个相邻的减震球之间相互抵靠,所述减震球的顶端与内胆的底部抵靠,所述减震球的底端与外壳抵靠,所述减震球中空设置;

所述内胆的两侧设有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内胆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壳连接,两个弹簧分别位于内胆外侧的上下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塑料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为橡胶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位于外壳内,所述内胆的底部与外壳之间设有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若干减震球,各减震球依次并排设置,两个相邻的减震球之间相互抵靠,所述减震球的顶端与内胆的底部抵靠,所述减震球的底端与外壳抵靠,所述减震球中空设置,该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蓄电池结构简单,设计精巧,通过减震单元的各减震球之间的相互弹性阻尼支撑,能够对内胆实现较好的减震作用,通过缓冲单元的弹簧设置,能够减少内胆水平方向的剧烈碰撞,从而对内胆实现全方位的减震缓冲,减少剧烈撞击带来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钱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双龙电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0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