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池盖板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2512发布日期:2021-09-25 10:4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池盖板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电池盖板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芯结构件在各种平台上的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标准的vda结构,meb平台的结构以匹配各种车型的设计需求。
3.在电池外形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件设计及组装工艺一般变化不大,故能量密度、容量的提升有限,过流能力、散热能力无法进一步提升,且高容量、高功率不能同时兼具,若电池有高功率要求,极耳需要很大的过流能力,这就导致电池极耳的宽度、层数的设计增加,极耳的层数增加,极耳过厚,会给传统的超声焊接带来困难,可能出现虚焊或超声焊接后震碎极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电池盖板组装结构,在电池外形不变的基础上,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过流能力、散热能力,使电池既具备高容量又具备高功率能力。
5.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结构是:新型电池盖板组装结构,包括盖板、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正极超声焊接片、负极超声焊接片和卷芯,卷芯的两侧极耳与正极超声焊接片、负极超声焊接片分别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在一起,盖板底部的极柱与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分别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在一起,卷芯的极耳弯折后通过激光焊接将正极超声焊接片与正极连接片连接,负极超声焊接片与负极连接片连接。
6.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盖板组装结构的设计,使得电池可以两边出极耳,在相同电池外形的情况下,设计更多的极耳层数及更宽的极耳厚度,且不增加超声焊接的负担,工艺有保障,满足电池更大的过流能力要求,可以在高功率的条件下工作。两侧只有极耳折弯的高度,这种折弯方式损失的体积较传统的上端两侧出极耳的折弯高度损失的体积更少,电池内部有更大的空间,电池可以做更高的容量,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7.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9.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10.图3是所述卷芯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所述盖板与正、负极连接片焊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13.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14.如图1、图2所示的新型电池盖板组装结构,包括盖板1、正极连接片2、负极连接片6、正极超声焊接片3、负极超声焊接片5和卷芯4,如图3所示,卷芯4的两侧极耳与正极超声焊接片3、负极超声焊接片5分别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在一起,如图4所示,盖板1底部的极柱与正极连接片2、负极连接片6分别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在一起,卷芯4的极耳弯折后通过激光焊接将正极超声焊接片3与正极连接片2连接,负极超声焊接片5与负极连接片6连接。
15.当采用四卷芯时,可以用两个正、负极连接片分别进行超声焊接及极耳折弯,然后再焊接到正、负极连接片上,这样可以在极耳层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极耳宽度,进一步增加过流能力。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盖板组装结构的设计,使得电池可以两边出极耳,在相同电池外形的情况下,设计更多的极耳层数及更宽的极耳厚度,且不增加超声焊接的负担,工艺有保障,满足电池更大的过流能力要求,可以在高功率的条件下工作。两侧只有极耳折弯的高度,这种折弯方式损失的体积较传统的上端两侧出极耳的折弯高度损失的体积更少,电池内部有更大的空间,电池可以做更高的容量,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采用此种结构及组装方法可以让发热的极耳直接与壳体接触,加快电池的散热,减少电池发热风险,可以在更大电流工作的情况下而不发热引发热失控。
17.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池盖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正极超声焊接片、负极超声焊接片和卷芯,卷芯的两侧极耳与正极超声焊接片、负极超声焊接片分别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在一起,盖板底部的极柱与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分别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在一起,卷芯的极耳弯折后通过激光焊接将正极超声焊接片与正极连接片连接,负极超声焊接片与负极连接片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池盖板组装结构,包括盖板、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正极超声焊接片、负极超声焊接片和卷芯,卷芯的极耳与正、负极超声焊接片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在一起,盖板底部与正、负极连接片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在一起,卷芯的极耳弯折后通过激光焊接将正、负极超声焊接片与正、负极连接片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工艺上具备量产的可实现性,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可以设计更高的容量,满足更大的功率要求。满足更大的功率要求。满足更大的功率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发礼 王皓鹤 刘升 王广 刘强 蒋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3
技术公布日:2021/9/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