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火星塞地极之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之点火装置。
目前市售的火星塞均由国外进口,品种较多,型式各异,但其组成部分结构相同,均由中央电极(5′)、地极(4′)、螺纹体(3′)、瓷体(2′)、螺母(1′)等元件组成,关键在于地极(4′)的形状结构有平板式的(图1)、开有通孔的(图2)、开有三角形开口的(图3),它们共同的缺陷是火星塞与汽化石油气接触面积小,点火燃烧效率低,使石油气无法彻底燃烧爆炸,降低了爆炸推力,使发动机马力无法发挥,且容易积存残油,引起二次余爆,增加了噪音和空气污染,造成上述缺陷的原因在于火星塞地极与中央电极(阳极)末端板面皆为平面且平行并列,当高压电流由中央电极(5′)放电与地极(4′)产生火花(7′)时,该火花得由中央电极(5′)末端尖端处或中心处向地极(4′)最近处跳动,只能烧起燃烧室一侧的石油气,使地极背面下方及旁边之石油气无法瞬间爆炸燃烧,燃烧速度较慢,降低了爆炸推力,使发动机马力得不到发挥,且容易积存残油,不仅会造成二次余爆,增加噪音污染,而且由于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之有毒气体量提高,形成空气污染,并加速积碳(6′)速度(见图4-6),其结果产生点火不正常,必须经常清除才能继续使用,故在使用上增加不少麻烦。
本实用新型之任务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火星塞地极,以利扩大燃烧面积而快速燃烧爆炸,降低有毒气体排放,减轻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
实现本实用新型任务的构思在于由中央电极(阳极)、地极(阴极)、螺母、瓷体、螺纹体构成的结构基础上,对地极进行改进,以求扩大燃烧面积,获得快速燃烧爆炸,故在地极板面中端开设贯通的沟槽,以消除放电点火产生的火花受地极板面的阻碍,使石油气在瞬间全方位爆炸燃烧,达到消除二次余爆和空气污染的目的。
该火星塞地极之改进结构带来下列优点①由于在地极上开设贯通的沟槽,使火花产生幅射状射出,增强了火花强度,加快燃烧速度,扩大爆炸推力;②增加燃烧面积,使石油气燃烧完全,减少废气有毒气体产生;③燃烧爆炸时产生的碳灰可经地极沟槽幅射状排除,降低积炭速率,减少使用时清除积碳的麻烦;④延长使用寿命。
。
图1为对比技术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比技术2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比技术3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对比技术1燃烧室工作状态图。
图5为对比技术2燃烧室工作状态图。
图6为对比技术3燃烧室工作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8的A向视图(内窄外宽的三角形沟槽)。
图10为图8的B向视图(内窄外宽的三角形沟槽)。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室工作状态图。
根据给出的附图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火星塞地极之改进结构(参见图7-11),包括一中央电极(5′)贯穿于绝缘瓷体(2)并外露,顶部的螺母(1)固定在中央电极的上端,螺纹体(3)固定连接在绝缘瓷体(2)底端上,从螺纹体周边延伸的地极(4)呈弯折状与中央电极(5)末端面平行,并形成一间隙隔开,在地板(4)板面中端加工一贯通的沟槽(6),该沟槽(6)可以是内窄外宽或内宽外窄呈三角形状,或内、外等宽,其组成沟槽(6)的两边可以是平面或弧面。
当中央电极(5)经由高压发火线圈流入高压电流时,与地极(4)产生火花并向地极跳动,穿过沟槽(8)形成幅射状的火花(7)射出,增强了火花强度,加快燃烧速度,扩大爆炸推力推动活塞快速运动,进而带动曲轴旋转并产生回转惯性力,提高了输出扭矩,同时,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气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火星塞地极之改进结构,包含一贯穿于绝缘瓷体(2)并外露的中央电极(阳极)(5),顶部的螺母(1)固定在中央电极(5)上端,螺纹体(3)固定在绝缘瓷体(2)底端上,从螺纹体周边延伸的地极(4)呈弯折状与中央电极(5)末端面平行,并形成一间隙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极(4)在其板面中端设有贯通的沟槽(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星塞地极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6)可以是内窄外宽或内宽外窄的三角形沟槽,或内、外等宽的沟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星塞地极之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组成沟槽(6)的两边可以是平面或弧面。
专利摘要一种火星塞地极之改进结构,由贯穿于绝缘瓷体并外露的中央电极、固定在中央电极上端的螺母、固定在绝缘瓷体底端的螺纹体、从螺纹体周边延伸呈弯折状的构成,地极上设有贯通的沟槽,当高压电流通过时,电极产生点火,爆炸火花藉地极沟槽喷射成辐射状火花跳动,穿射于地极背后之燃烧室,以便快速扩大燃烧面积,完成汽化油气快速完全燃烧爆炸,降低残油积存及有毒气体形成,减少空气污染。
文档编号H01T13/20GK2186459SQ9323575
公开日1994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2日
发明者张燕锡 申请人:宁波金欧厨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