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端子压接在被覆线端部用的电线处理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线处理装置,已知例如特公平5-78883号公报或实开平3-95519号公报等公开的电线处理装置。这些电线处理装置,在结构上是将长的被覆线按规定长度切断、将该被切断的被覆线的两端部的被覆部剥去、并将端子压接在剥去该被覆部后的电线的两端部。
为了说明这种电线处理装置的一般结构,则如图25所示,备有测长装置1,它具有将被覆线W按规定尺寸间歇送出的测长辊,在该测长装置1的电线给进方向的下游侧,备有作为夹持被覆线W的夹线机构的前侧线夹2(以下称F线夹)和后侧线夹3(以下称R线夹)。用来进行被覆线W的切断处理、被覆剥离处理的切断机构4配置在F线夹2和R线夹3之间。另外,前侧端子压接机构5配置在F线夹2的侧面,而后侧端子压接机构6配置在R线夹3的侧面,还配置有将由上述F线夹2和R线夹3所夹持的被覆线W输送到各自对应的端子压接机构5和端子压接机构6位置的输送机构7、8。在靠近上述后侧端子压接机构6的位置配置着电线排出机构9。
谈到被覆线W的处理动作,首先,由上述测长机构1向各线夹2、3送入规定尺寸的被覆线W,由各线夹2、3将被覆线W夹住。而在该状态下,被覆线W给进方向的前端部(图25中的下端部)在前一次电线处理工序中已进行过被覆部的剥离及端子10的压接。
在该状态下,由切断机构4在F线夹2和R线夹3的中间位置进行被覆线W的切断及该被切断后的端部的被覆部剥离处理。然后,进行将端子10压接在该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该压接操作是先将夹持着被覆线W的F线夹2移动到前侧端子压接机构5的位置,同时将夹持着被覆线W的R线夹3移动到后侧端子压接机构6的位置(参照虚线)。
在该状态下,在前侧端子压接机构5和后侧端子压接机构6上进行将端子10压接在该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在这之后,将夹持着被覆线W的F线夹2返回初始位置(以实线表示的位置),另一方面,R线夹3在将被覆线W交接给电线排出机构9之后,返回到没有夹持被覆线W的初始位置(以实线表示的位置)。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即可顺序地按规定长度制造出将端子10在两端部进行压接处理后的被覆线W。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电线处理装置中,在进行了将端子10压接在该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后,当F线夹2和R线夹3返回初始位置时,F线夹2侧在紧接压接操作之后就可以开始返回初始位置的动作,但在R线夹3侧,在进行压接操作后必须将被覆线W交接给电线排出机构9,没有完成交接操作就不能开始返回初始位置的动作。因此,F线夹2要比R线夹3先回到初始位置,F线夹2在R线夹3返回初始位置之前必须等待,如果R线夹3还没有回到初始位置,将造成不能转移到下一次工序的状态。这样,在R线夹3侧,由于在端子10的压接操作后必须进行将被覆线W交接给电线排出机构9的操作,所以谋求缩短电线处理时间的意图就受到限制。
鉴于这一点,如果使后侧端子压接机构6的将端子10压接在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和从R线夹3到电线排出机构9的被覆线W的交接操作同时进行,则能使R线夹3在紧接压接操作之后就能进行返回初始位置的动作,因而便能达到缩短电线处理时间的目的。现有一种可升降移动的R线夹3结构,就是如上所述的电线处理装置的一种型式。
即,如图26所示,在将R线夹3所夹持的被覆线W向后侧端子压接机构6的压接头6a移动(图26中为上下方向的移动)的结构中,当R线夹3移动到与后侧端子压接机构6相对的位置时,为避免由该R线夹3夹持的被覆线W与端子10相互触碰,在结构上使R线夹3夹持的被覆线W的高度位于端子10的配置高度的上方。
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在压接端子10时使被覆线W发生折弯,使R线夹3下降并在将被覆线W移动到端子10的配置位置后,再进行端子10的压接,然后,使R线夹3上升返回原来的位置。
在进行这种操作的电线处理装置中,如上所述,如果使后侧端子压接机构6的将端子10压接在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和从R线夹3到电线排出机构9的被覆线W的交接操作同时进行,则可以考虑使电线排出机构9的位置与R线夹3的下降位置相对应,在R线夹3到达下降位置进行规定的压接操作的同时将被覆线W交接给电线排出机7。
但是,在采用这种构成方式时,由于被覆线W与电线排出机构9作相对上下移动,所以若想使电线排出机构9能够可靠地夹持住被覆线W,就必须使被覆线W暂时在下降位置停留规定的时间。
即,当被覆线W不在下降位置停留、或其停留时间很短时,电线排出机构9就有可能不能夹持住被覆线W的规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被覆线W就不能从装置排出,或有可能导致被覆线W折弯造成不合格产品。此外,若象上述使被覆线W暂时在下降位置停留规定时间,则又将相应地导致作业时间的延长。
另外,如采用实开平3-95519号公报公开的装置,则其结构如图27所示,在由前侧端子压接机构5将端子10压接在由F线夹2夹持的被覆线W端部时,使测长装置1的一对测长辊11暂时解除弹性压紧,然后,在端子压接机构5进行压接操作时,F线夹2以在测长装置1侧摆动自如地支承着的F线夹2的基端侧为中心同步地向下摆动,在该状态下进行端子10的压接。
如采用这种装置,则因压接端子10时总是在一对测长辊11不弹性压紧的状态,所以在F线夹2摆动时能够防止发生被覆线W的拉伸或弯曲,但必须另外设计使一对测长辊11能进行接触及脱离动作的接触脱离装置,同时还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因而存在导致结构复杂化的缺点。
另外,在使测长辊11暂时分开而进行端子10的压接后,使测长辊11再次弹性压紧时,在F线夹2与测长辊9之间被覆线W将发生挠曲,这就造成了在下一次测长工序中所测长度发生偏差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谋求电线处理时间缩短化、并能有效地防止电线拉伸或弯曲、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发生测长长度偏差的电线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电线处理装置备有测长装置,用于将被覆线W按规定尺寸间歇送出;第1夹线机构及第2夹线机构,依次配置在该测长装置给进方向的下游侧,并可灵活松开夹持被覆线;切断机构,配置在位于上述两个夹线机构之间,并用于对由上述各夹线机构所夹持的被覆线进行切断处理和被覆剥离处理;第1端子压接机构及第2端子压接机构,分别对应于上述各夹线机构的侧面配置,并用于将端子压接在进行了被覆剥离处理的被覆线端部;第1输送机构及第2输送机构,用于将分别由第1夹线机构及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夹持的被覆线输送到其各自对应的第1端子压接机构及第2端子压接机构的位置;及具有接线夹的电线排出机构,用于从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接受由第2端子压接机构压上端子的被覆线;在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时,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可以升降移动,在该电线处理装置中设有同步移动装置,在上述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时,用于使上述接线夹随同上述第2夹线机构夹线部的升降移动作同步升降移动,同时,在上述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为了能由上述接线夹夹住被覆线,使该接线夹的位置与被覆线的位置一致。
另外,上述同步移动装置备有与电线排出机构的接线夹整体设置的第1移动构件及与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整体设置、同时靠近上述第1移动机构配置的第2移动构件,随同上述第2端子压接机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第2夹线机构的升降移动,第2移动构件与第1移动构件接触,使上述接线夹随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的升降移动作同步移动。
上述第2移动构件还可以设定在相对于上述第1移动构件仅有少许间隔的位置。
另外,上述测长装置备有为了送出上述被覆线可以利用与其灵活接触与脱离的方式弹性接触的测长辊,上述第1输送机构备有在水平面内移动的水平移动部,上述测长辊及第1夹线机构安装在以可在上下方向灵活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水平移动部侧的摆动构件上,为了在上述第1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时使第1夹线机构升降,设有与上述摆动构件啮合以使摆动构件上下摆动的同步摆动装置。
还可备有使上述摆动构件上升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构件。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电线处理装置备有测长装置,它具有将被覆线按规定尺寸间歇送出的一对测长辊;夹线机构,配置在该测长装置给进方向的下游侧,并可灵活松开夹持的被覆线;切断机构,用于对由该夹线机构所夹持的被覆线进行切断处理和被覆剥离处理;端子压接机构,对应于上述夹线机构的侧面配置,用于将端子压接在经过被覆剥离处理的被覆线端部;输送机构,用于将由上述夹线机构夹持的被覆线输送到端子压接机构位置;在上述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上述夹线机构的夹线部可以升降移动,该电线处理装置也可以这样构成,即上述输送机构备有在水平面内移动的水平移动部,上述一对测长辊及夹线机构安装在以可在上下方向灵活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水平移动部侧的摆动构件上,为了在上述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时使夹线机构升降,设有与上述摆动构件啮合以使摆动构件作上下摆动的同步摆动装置。
另外,还可备有使上述摆动构件上升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构件。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简略说明图。
图2是测长装置及F线夹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切断机构部分的斜视图。
图4是切断机构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V-V向视图。
图6是切断机构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向视图。
图8是切断机构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向视图。
图10是切断机构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XI向视图。
图12是切断机构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端子压接开始前的R线夹及电线排出机的说明图。
图14是图13的XIV向视图。
图15是表示R线夹的电线夹持解除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压接端子时的与图14相当的图。
图17是电线排出机的正视图。
图18是电线排出机的俯视图。
图19是电线排出机的侧视图。
图20是端子压接结束时与图14相当的图。
图21是第1实施例的时间图。
图22是现有例的时间图。
图23是第2实施例的与图14相当的图。
图24是第3实施例的与图14相当的图。
图25是现有例的简略说明图。
图26是现有例的R线夹的升降动作说明图。
图27是现有例的F线夹的摆动动作说明图。
实施发明用的最佳实施例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电线处理装置20的整个系统的说明图,该电线处理装置20,与以往相同备有用于将被覆线W按规定尺寸间歇送出的测长装置21;及配置在该测长装置21电线给进方向的下游侧、以可灵活松开的方式夹持从该测长装置21送出的被覆线W的第1夹线机构22(以下称F线夹)和第2夹线机构23(以下称R线夹)。
另外,用来进行被覆线W的切断处理、被覆剥离处理的切断机构24配置在F线夹22和R线夹23之间。此外,作为第1端子压接机构的前侧端子压接机25配置在F线夹22一侧,而作为第2端子压接机构的后侧端子压接机26配置在R线夹23一侧。还配置有将由上述F线夹22和R线夹23所夹持的被覆线W输送到各自对应的端子压接机构25、26位置的第1输送机构27及第2输送机构28。在靠近该后侧端子压接机26的位置配置着作为电线排出机构的电线排出机29。
如图2所示,上述测长装置21具有测长装置本体31;作为摆动构件的摆动支承体33,在其一端通过支轴32安装在测长装置本体31上,可围绕与电线给进路线X(参照图1)正交的横轴灵活转动;及隔着电线给进路线X上下配置的一对给进部34a、34b。
在下方侧的给进部34a上,对应于电线给进路线X的下方,在摆动支承体33上装有分别可灵活转动的皮带轮35a及测长辊36a,同时在上述皮带轮35a与固定在测长辊36a上的图中省略的皮带轮之间挂有传动带37a。
另一方面,在上方侧的给进部34b上备有摆动臂38,在摆动臂38的两端部分别装有可灵活转动的皮带轮35b及测长辊36b,同时在上述皮带轮35b与固定在测长辊36b上的图中省略的皮带轮之间挂有传动带37b。
皮带轮35b的转动轴可灵活转动的安装在摆动支承体33上,摆动臂38以该转动轴为支点摆动,从而使上方侧的测长辊36b升降,借以构成从电线给进路线X的上方侧与下方侧的测长辊36a接触或离开的结构。此外,在两测长辊36a、35b的两转动轴之间挂接着拉簧39,利用该拉簧39的弹力构成使两测长辊36a、36b处于相互弹性接触的状态。
另外,上述皮带轮35a、35b借助于图中省略的安装在摆动支承体33上的转动驱动装置,彼此反方向转动。在皮带轮35a、35b的转动驱动下,通过传动带37a、37b使两个测长辊36a、36b相互反方向转动。
测长装置本体31安装在作为水平移动部的水平移动板41上,该水平移动部41借助于第1输送机构27在水平面内按2维方向移动。即,可在图1中箭头P、Q所示的前后方向及箭头R、S所示的左右方向灵活移动操作。
在上述F线夹22上形成可使被覆线W穿过的电线穿通孔43,在F线夹22的下部形成与电线穿通孔43连通的凹部44。在凹槽部44内装有可在与电线给进路线X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灵活进退的线夹爪45。此外,与线夹爪45对应地配置一个气缸46,通过气缸安装构件47安装在摆动支承体33侧。而上述线夹爪45安装在气缸46的活塞杆46a的前端。
通过该气缸46的驱动使线夹爪45产生进退动作,以线夹爪45和电线穿通孔43的内圆周面对穿过电线穿通孔43内的被覆线W进行夹紧或松开的操作,并由此构成夹持被覆线W的夹线部。
另外,在摆动支承体33的F线夹22一侧的下端部与水平移动板41之间,配置由将摆动支承体33向上推顶的螺旋弹簧等构成的返回构件49,由于摆动支承体33以可灵活接触和脱离的方式与安装在测长装置31本体上的止动件50接触,从而使电线穿通孔43的长度方向沿着电线给进路线X。
在摆动支承体33的F线夹22一侧的端部下端,安装着沿电线给进方向(箭头P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将线夹引下用的啮合板51。
在上述端子压接机25上,如图2所示,设有与由F线夹22夹持的被覆线W的下游侧端部对应的压接头53,同时在该压接头53的上方位置设有压接冲模54,压接冲模54由图中省略的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升降动作。
在端子压接机25的下部还安装着可在与电线给进路线X正交的平面内灵活转动的转动板55,同时在该转动板55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向外伸出的偏心轴56,该偏心轴56在转动板55的转动中心一侧偏心配置,且可与上述摆动支承体33的啮合板51灵活地啮合或脱开。
转动板55通过图中省略的曲柄机构等动力传动机构与压接冲头54联动联接,使转动板55随压接冲模54的升降动作同步转动。在这种情况下,设定成在压接冲模54的上升位置时使偏心轴56位于上方位置(实线位置),而在压接冲模54的下降位置时使偏心轴56位于下方位置(虚线位置)。
以下,说明其动作。如上述压接冲模54开始下降,则转动板55随其下降同步地转动,使偏心轴56向下方转动。因此,偏心轴56与摆动支承体33的啮合板51啮合,使摆动支承体33克服返回构件49的作用力而向下方摆动,从而将由F线夹22夹持的被覆线W的端部定位在放置在压接头53上的端子(图中省略)上。这时,压接冲模54的下降完成,将被覆线W的经过剥皮处理的端部夹在压接冲模54与压接头53之间,并将端子57(参照图3)压接在被覆线W的端部。
在这之后,压接冲模54上升使偏心轴56向上方转动。因此,解除了偏心轴56对啮合板51向下的推压力,通过返回构件49的作用力,将摆动支承体33向上顶推,上升恢复到与止动件50接触的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随着该转动板55的转动,通过偏心轴56、啮合板51使摆动支承体33围绕支轴32上下摆动,从而由啮合板51、转动板55、偏心轴56等构成使摆动支承体33上下摆动的同步摆动装置。
如图3所示,上述切断装置24备有一对切刀58,该一对切刀58沿上下方向可灵活移动地分别支承在隔着电线给进路线X位于上下位置的图中省略的切断器本体上。两切刀58由图中省略的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各切刀58在彼此相对的横向中夹位置形成用来切断被覆线W的切断刃部58a,在其两侧位置上分别形成用于剥去被覆线W的被覆部的剥皮刃部58b。
由测长装置21送出的被覆线W,由两个线夹22、23夹持在初始位置,在该状态下进行切断机构24的各切刀58的闭合动作,并如图4和图5所示,在切刀58的全闭状态下将被覆线W切断。
然后,进行切刀58的打开动作直到全开状态,在该状态下使F线夹22和R线夹23进行彼此反向的横向移动动作(箭头R、S方向),如图6和图7所示,分别移动到与各切刀58的剥皮刃部58b对应的位置时停止(被覆剥离位置)。
接着,如图8和图9所示,使F线夹22和R线夹23彼此在前后方向(箭头P、Q方向)上移动操作与被覆线W的剥皮长度相应的距离(切入位置)。
然后,进行各切刀58的闭合动作,并如图10和图11所示,闭合到各切刀58稍微打开的状态,使各切刀58的剥皮刃部58b呈吃入被覆线W的被覆部Wa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12所示,使F线夹22和R线夹23彼此在与上述相反的前后方向(箭头P、Q方向)上分别移动操作,进行被覆线W端部的被覆部Wa的剥离处理,直到露出规定长度的芯线部Wb的状态(剥离位置)。这时,由切断机构24切断处理后的被覆线W的端部在被拖拉的同时进行被覆部的剥离处理。
上述R线夹23也和F线夹22一样,借助于第2输送机构28在图1中的实线所示初始位置和以虚线所示的与后侧端子压接机26相对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即可在图1的箭头P、Q所示前后方向及箭头R、S所示左右方向上灵活移动操作。
如图13和图14所示,R线夹23的线夹本体61,通过升降机构63支承在备有第2输送机构28的导轨62上,借助于图中省略的驱动源的驱动,沿着导轨62在上述初始位置和端子压接位置之间与升降机构63整体地水平移动(图1的箭头R、S方向)。
另外,在线夹本体61的下端部,设置一个外伸的L型臂形构件61a,与后文所述的压接冲模64联动的联接杆65的一端以可灵活接触或离开的方式接触在该臂形构件61a的水平部61b上。上述联接杆65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由一个沿水平方向外伸的支轴65a支承,并能以该支轴65a为中心转动。
在该联接杆65的一端(图14的右侧端),在进行压接操作时,与下降的压接冲模64机械联动,随着该压接冲模64的下降,按图14中的箭头N所示的方向转动。
而在该联接杆65的另一端(图14的左侧端),由沿水平方向外伸的支轴65c可灵活转动地支承着一个小轮65b,该小轮65b的外周面以可灵活接触或离开的方式接触在上述臂形构件61a的水平部61b上。因此,当随着压接冲模64的下降进行压接操作时,通过联接杆65的转动(箭头N方向),从上述小轮65b对臂形构件61a施加向下方的作用力,进而施加将线夹本体61向下推压的作用力。
上述升降机构63备有以可沿导轨62灵活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导轨62的下端部的支承架63a及从在该支承架63a上形成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63b穿过的升降杆63c。此外,该升降杆63c的上端部通过L型架63d与线夹本体61连接,同时螺旋弹簧63e呈压缩状安装在该L型架63d和上述支承架63a之间。
随着上述端子压接操作,在上述线夹本体61上施加向下方的作用力后,随着该线夹本体61的下降,升降杆63c也下降,由于L型架63d与支承架63a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螺旋弹簧被压缩。
在上述线夹本体61的上下方向的略靠中间位置,设有水平板部61c,在该水平部61c的下端面安装着气缸67。而且,该气缸67的活塞杆67a从水平板部61c的上表面可灵活进退地伸出。在上述水平板部61c上表面的一个侧端,有一与线夹本体61整体形成的夹线爪支承板61d,作为上下一对夹线部的夹线爪68、69可灵活转动地支承在该夹线爪支承板61d上。
该夹线爪68、69略成L型,形成彼此对称的形状,其各基端部通过在水平方向外伸的支轴68a、69a可灵活转动地支承在上述夹线爪支承板61d上。在如图14所示的转动位置上,各自的电线夹持面68b、69b彼此靠近,将被覆线W夹持在该电线夹持面68b、69b之间。
在该上下一对夹线爪68、69中的下侧夹线爪69上,形成一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孔69c,从上述活塞杆67a的上端部向水平方向突出设置的啮合销67b以穿过的形式与该长孔69c啮合。另外,上侧夹线爪68的在支轴68a的下侧部分和下侧夹线爪69的在支轴69a的上侧部分,相互间可灵活相对转动地联接在一起。
各夹线爪68、69在上述气缸67的驱动下随着活塞杆67a的进退移动,在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各电线夹持面68b、69b彼此靠近的电线夹持位置和如图15所示的彼此张开后分离的张开状态位置之间转动。
另外,如图14所示,压接在被覆线W端部的端子57被放置在端子压接机26的压接头71上,该位置设定在由在没有受到向下方的作用力的状态下的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夹持着的被覆线W的位置的下侧。这样设定的原因是为了在线夹本体61从初始位置到端子压接位置移动时避免被覆线W碰到端子57。
因此,在进行将端子57压接在被覆线W的前端部的操作时,如图16所示,联接杆65随着压接冲模64的下降而转动,从而使线夹本体61下降,被覆线W也随之下降到与压接头71上的端子57接触的状态,并由压接冲模64进行端子57的压接。
在与线夹本体61的上述夹线爪68、69的配置位置相反一侧的位置上,还配置有作为第2移动构件的联接杆73。该联接杆73由支轴73b支承,而该支轴73b在从线夹本体61的上端部延伸的延长部73a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外伸。
上述电线排出机29从R线夹23接受在由该R线夹23夹持的状态下压接了端子57后的被覆线W,并将其排出到装置20的外部。如图17至图19所示,该电线排出机29备有排出机本体80,电线夹持机构部81以可沿水平方向灵活滑动移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排出机本体80上。
在上述排出机本体80上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导轨80a,电线夹持机构部81可以沿着该导轨80a在水平方向滑动移动。
另外,在图17中上述排出机本体80的左侧端部,配置具有垂直方向驱动轴82a的伺服电动机82,该伺服电动机82的驱动轴82a穿过排出机本体80并延伸到该排出机本体80的下侧,在其前端部安装有第1皮带轮83。具有上下方向的转动轴84的第2皮带轮85配置在该第1皮带轮83的侧面。在第1皮带轮83和第2皮带轮85之间挂有传动带86。
在上述转动轴84的位于排出机本体80的上侧配置有第3皮带轮87,同时在图17中上述排出机本体80的右侧端部,配置着沿垂直方向驱动轴88所支承的第4皮带轮89。在第3皮带轮87和第4皮带轮89之间挂有传动带90。
另外,设在上述电线夹持机构部81的上端的联接架81a联结在该传动带90上,在伺服电动机82的驱动下,由各皮带轮83、85、87、89的转动使传动带86、90移行,由此使电线夹持机构部81沿着上述导轨80a沿水平方向滑动移动。通过该滑动移动,电线夹持机构部81在从上述R线夹23接受被覆线W的电线接受位置(图17实线位置)和将该被覆线W排出到装置20外部的电线排出位置(图17虚线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上述电线夹持机构部81备有电线夹持机构部本体92及升降构件93,上述联接架81a安装在电线夹持机构部本体92的上端部。而在电线夹持机构部本体92的下端部安装有从图19示出的侧视图看呈梯形的支承架92a,在该支承架92a的下沿备有沿水平方向外伸的水平板部92b。而且在该水平板部92b上形成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92c。
穿过在上述支承架92a的水平板部92b上形成的开口92c的升降杆93a的上端部通过L型架93b与上述升降构件93联接,螺旋弹簧93c呈压缩状安装在该L型架93b和上述支承架92a的水平板部92b之间。
当上述升降构件93上作用有向下方的作用力时,随着升降构件93的下降,升降杆93a也下降,L型架93d与上述支承架92a的水平板部92b之间的间隔随之变小,所以螺旋弹簧28c被压缩。
另外,在上述升降构件93的下端部配置一个具有可沿水平方向灵活进退的活塞杆95a的气缸95。电线夹持部96安装在该气缸95的活塞杆95a的前端部。
该电线夹持部96备有一个具有可向下方灵活进退的活塞杆97a的气缸97,作为夹持被覆线W用的接线夹的夹线爪98、99设置在该气缸97的活塞杆97a的前端部,使其能随着气缸97的驱动灵活开闭。在各夹线爪98、99的闭合状态下,由该夹线爪98、99将被覆线W夹紧。
另外,在上述升降构件93的气缸95的下端面通过L型架101配置有作为第1移动构件的同样是L型的引下杆102,该引下杆102备有沿水平方向外伸的水平部102a。该水平部102a上表面的高度位置设定在比设在上述R线夹23上的联接杆73的下端高度位置稍低的下方,因此在将R线夹23移动到与该电线夹持机构部81相对的位置、以便将被覆线W交接给电线排出机29的状态下,联接杆73位于与引下杆102的水平部102a仅有少许间隔的正上方(参照图14)。
另外,在该状态下,R线夹23的电线夹持高度位置与电线夹持机构部81的夹线爪98、99的高度位置近似一致。即,R线夹23的电线夹持高度位置与电线夹持机构部81的夹线爪98、99的高度位置,设定为与R线夹23下降使联接杆73与引下杆102的水平部102a接触的状态一致。
其次,说明由后侧端子压接机26进行的端子57的压接操作及从R线夹23到电线排出机29的电线交接操作。
首先,在R线夹23处于夹持被覆线W后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在由切断部24进行的被覆线切断处理和被覆剥离处理结束后,R线夹23沿着导轨62移动,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到与后侧端子压接机26相对的端子压接位置。即,从图13中实线所示的位置移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为避免被覆线W和端子57相互触碰,使被覆线W的高度位置位于端子57的配置高度的上方(参照图14)。这时,设在上述R线夹23上的联接杆73位于设在电线排出机29的升降构件93上的引下杆102的水平部102a的正上方(参照图14)。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联接杆73与引下杆102不接触,所以没有不必要的力作用在电线排出机29上,升降构件93的位置保持在规定的电线接受位置。
接着,从该状态下转移到端子57的压接操作。该操作如图16所示,随着压接冲模64的下降,联接杆65沿箭头N的方向转动,使设在联接杆65上的小轮65b与臂形构件61a的水平部61b接触,通过向下方推压该水平部61b,将R线夹23引下。这时,在升降构件93上,随着L型架63d的下降,螺旋弹簧63e被压缩。
在该R线夹23被引下的动作时,设在R线夹23的线夹本体61上的联接杆73下降,从而使该联接杆73与设在电线夹持机构部81的升降构件93上的引下杆102的水平部102a的上表面接触,并将该引下杆102向下方推压。因此,升降构件93一面压缩螺旋弹簧93c,一面下降。即,通过上述联接杆73与引下杆102的水平部102a接触,使升降构件93随R线夹23的下降同步地下降。
这样,在联接杆73与引下杆102接触的状态下,由于R线夹23的电线夹持高度位置与电线夹持机构部81的夹线爪98、99的电线夹持高度位置一致,所以当该R线夹23及升降构件93下降移动时,如该升降构件93的气缸97驱动,使夹线爪98、99向夹持电线的方转动,则将达到能够由该夹线爪98、99夹持住被覆线W的规定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借助于升降构件93所备有的气缸95的驱动,使电线夹持部96前进到图19中以虚线示出的电线接受位置。
然后,如图16所示,在R线夹23到达升降的下端位置的状态下,各夹线爪68、69所夹持的被覆线W的前端部位于端子57的内部,在该状态下由压接冲模64将端子57压接在被覆线W的前端部。而在进行该端子57压接操作的同时,如驱动该升降构件93的气缸97使夹线爪98、99向夹持电线的方转动,则由该夹线爪98、99夹持住被覆线W的规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变成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与电线排出机29的夹线爪98、99同时夹持被覆线W的状态。
紧接上述操作之后,如图20所示,压接冲模64上升,R线夹23和升降构件93也随之因受到在各螺旋弹簧63e、93c的弹顶力的作用而上升,返回到原来位置。当该R线夹23和升降构件93上升移动时,如图15所示,活塞杆67a因受到R线夹23的气缸67的驱动而后退,使各夹线爪68、69向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解除对被覆线W的夹持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变成只由电线排出机29的夹线爪98、99夹持被覆线W的状态,从而完成了被覆线W从R线夹23到电线排出机29的交接。这时,通过升降构件93的气缸97的驱动,使电线夹持部96从图19中以虚线示出的电线接受位置返回到以实线示出的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由上述联接杆73、螺旋弹簧93c、引下杆102等构成了当端子压接机26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时使电线夹持部96的夹线爪98、99随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的升降移动作同步升降移动的同步移动装置。
按照这种方式,在完成了被覆线W的交接、R线夹23及升降构件93同时到达上升位置后,R线夹23沿着导轨62从端子压接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另一方面,伺服电动机82驱动,使传动带86、90移行,电线夹持机构部81随之在排出机本体80上沿着导轨80a从电线接受位置滑动移动到电线排出位置。
移动到该电线排出位置的电线夹持机构部81在将完成处理的被覆线W排出到装置20之外后,在伺服电动机82的与上述反向的驱动下,再次回到电线接受位置。通过顺序地反复进行这种动作,可以从电线排出机29连续将完成端子57的压接处理的被覆线W排出。
以下,参照图21所示的时间图说明该电线处理装置20的整个处理操作。
即,在发出操作开始指令时,F线夹22及R线夹23位于初始位置,各线夹22、23处在不夹持被覆线W的张开位置。在该状态下,由测长装置21送入被覆线W,在其送出量达到规定尺寸时,使测长装置21的被覆线W的送入动作停止(时刻t1)。这时应适当设定测长装置21的被覆线W送出量。
在这之后,各线夹22、23变成闭合位置,将被覆线W夹住(时刻t2)。接着,切断机构24的各切刀58全闭,将被覆线W切断(时刻t3)。
然后,各切刀58全开(时刻t4),F线夹22和R线夹23彼此反方向横向移动,位于被覆部剥离位置(时刻t5~t6)。接着,F线夹22和R线夹23彼此反方向前后移动,使被覆线W位于切入位置(时刻t6~t7)。
在各线夹22、23夹持的被覆线W位于切入位置后,使各切刀58进行闭合动作,直到少许打开的位置,使各切刀58呈吃入被覆线W的被覆部Wa的状态(时刻t8)。在该状态下,使F线夹22和R线夹23彼此反方向前后移动,位于剥皮位置,进行被覆部Wa的剥离处理(时刻t9)。
接着,使各切刀58进行张开动作,直到全开位置,将夹持着经过被覆剥离处理的被覆线W的F线夹22及R线夹23移动到各自对应的端子压接位置(时刻t10~t11)。在各线夹22、23到达端子压接位置后,各端子压接机25、26的压接冲模54、64下降,在该端子压接机26的压接冲模64下降时,电线排出机29的夹线爪98、99进行闭合动作(时刻t11~t12)。
然后,各端子压接机25、26的压接冲模54、64上升,在该端子压接机26的压接冲模64上升时,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进行张开动作(时刻t12~t13)。这时,将完成端子57的压接处理后的被覆线W从R线夹23交接到电线排出机29侧。
在这之后,使各线夹22、23进行横向动作,返回初始位置(时刻t13~t15)。这时,电线排出机29从电线接受位置移动到电线排出位置(时刻t13~t14),在该电线排出位置,电线排出机29的夹线爪98、99进行张开动作,解除对被覆线W的夹持(时刻t14~t15)。而由F线夹23对被覆线W的夹持也被解除(时刻t14~t15)。
然后,测长装置21驱动,再次送入规定尺寸的被覆线W(时刻t15~t16)。这时,F线夹22及R线夹23进行前后动作,返回初始位置(时刻t17~t18),电线排出机29从电线排出位置返回电线接受位置(时刻t15~t16)。
该F线夹22及R线夹23进行前后动作向初始位置返回,也可在由测长装置21送入规定尺寸的被覆线W的操作结束之前进行。
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即可将完成端子57压接处理后的被覆线W顺序从电线排出机29排出。
图22示出与本实施例对应的现有例的时间图,除了在端子57的压接处理后采用的将由R线夹23夹持的被覆线W交接给电线排出机29的方式之外,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
如上所述,如采用本实施例的电线处理装置20,则在进行将端子压接在由升降的R线夹23夹持的被覆线W的末端的操作时,使电线排出机29的升降构件93升降,因该升降构件93与R线夹23相互之间不发生相对的移动,所以该升降构件93与被覆线W相互之间也不发生相对的移动,因而能由该升降构件93的夹线爪98、99顺利地夹持在被覆线W的规定位置,而且将端子57向被覆线W端部压接的操作和将被覆线W从R线夹23交接给电线排出机29的操作能够同时进行,所以能实现电线处理时间的缩短化,并能提高被覆线W交接操作的可靠性。
即,在象现有那样的升降构件93与被覆线W发生相对移动的结构中,为了使升降构件93的夹线爪98、99顺利地夹持在被覆线W的规定位置,必须使R线夹23暂时停止动作,但如按照本实施例,则没有必要这样做,如图21和图22的时间图所示,R线夹23返回初始位置的动作与F线夹22返回初始位置的动作能够同步进行,因而能相应地缩短该R线夹23的动作时间,可在缩短整个作业时间的同时,使电线排出机29能以将被覆线W夹持在规定位置。
另外,随着在端子压接机26进行的端子57的压接操作时的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的升降动作,联接杆73与引下杆102接触,使升降构件93的夹线爪98、99同步地升降动作,所以电线排出机29的夹线爪98、99的移动可在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的升降移动的驱动力下进行,由于不需要用于升降驱动夹线爪98、99的驱动源,所以使作为装置20整体的结构得到简化。
此外,因联接杆73与引下杆102的水平部102a之间设定为仅有少许间隔的位置,所以没有不必要的作用力施加在引下杆102一侧,能以有效地防止夹线爪98、99侧的误动作。
另外,由升降构件93的夹线爪98、99夹持被覆线W的动作,无需在R线夹23升降动作的下端位置进行,只要在由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夹持着被覆线W的状态下升降构件93与R线夹23同步地升降,就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开始夹持动作,所以具有能确保使该升降构件93的夹线爪98、99的控制动作的灵活度加大的优点。
再有,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夹持被覆线W的状态的解除动作,只要在由升降构件93的夹线爪98、99夹持着被覆线W的状态下升降构件93与R线夹23同步地升降,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解除夹持状态,所以具有也能确保使该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的控制动作的灵活度加大的优点。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由电线排出机29的夹线爪98、99夹持被覆线W的动作,和由R线夹23的夹线爪68、69夹持被覆线W的解除动作,是在R线夹23升降动作的下端位置进行的,但对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制。
另外,在由端子压接机25将端子57压接在由F线夹22夹持的被覆线W端部时,摆动支承体33随压接冲模54的下降同步地向下方摆动,使由摆动支承体33支承着的被覆线W呈夹持状的测长辊36a、36b及F线夹23在结构上整体地倾斜,所以虽然由两测长辊36a、36b夹持着被覆线W,但在进行上述压接处理时,在测长辊36a、36b和F线夹23之间不会产生很强的拉力。因此,能有效地防止被覆线W的拉伸或弯曲,而在压接处理中,因两测长辊36a、36b夹持着被覆线W,所以还能有效地防止在下一次工序中测出的长度发生偏差。
再有,由于不需要进行测长辊36a、36b的接触和离开的操作,所以无须另外设计象现有那样的用来进行接触离开操作的接触离开操作装置,也不需要对其进行控制,所以可实现结构的简化。
另外,与现有的只是F线夹23摆动的情况相比,采用的是测长辊36a、36b和线夹23整体地绕支轴32摆动的结构,从摆动中心到端子57压接位置的距离变长,所以能使因摆动造成的被覆线W的倾斜角度减小,因而使被覆线W端部相对于压接头53上的端子57的供给姿态变得更为良好,具有可获得良好的压接处理状态的优点。
图23示出第2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电线处理装置2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所以在本例中只说明与第1实施例不同点。
在电线处理装置20中,L型架64b安装在支承着压接冲模64的滑动件64a上,该L型架64b的水平部64c向电线排出机29侧外伸。而在该L型架64b的水平部64c的前端部配置有由沿水平方向外伸的支轴73b支承着的联接杆73。
另一方面,电线排出机29在升降构件93与上述压接冲模64相对的面上,安装着一个引下架105。该引下架105,在其上端部形成沿水平方向外伸的水平部105a,该水平部105a的高度位置设定在比联接杆73的下表面稍低的下侧。
因此,在进行将端子57压接到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时,随着压接冲模64的下降,联接杆73下降,从而使该联接杆73与引下架105的水平部105a接触,使电线排出机29的升降构件93向下方移动。这时,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同,随着压接冲模64的下降,联接杆65转动,使R线夹23也下降。
如上所述,在本例的结构中,随着压接冲模64的下降,R线夹23的升降与升降构件93的升降也能同步进行,所以将端子57压接到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与从R线夹23到电线排出机构9的被覆线W的交接操作能够同时进行,因而能在缩短电线处理时间的同时,使电线排出机29夹持在被覆线W的规定位置。
图24示出第3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电线处理装置2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所以在本例中只说明与第1实施例不同点。
在电线处理装置20中,在电线排出机29的升降构件93的与上述压接冲模64相对的面上,安装着一个引下杆107。该引下杆107的上端部通过支架108安装在升降构件93上,而下端部延长到比R线夹23的线夹本体61的配置高度位置低的下方。该引下杆107与安装在R线夹23的线夹本体61下面的引下杆109同样地形成L型的水平部107a。安装在该升降构件93的引下杆107的水平部107a的高度位置,设定为与上述安装在R线夹23的引下杆109的水平部109a的高度位置一致,并设定在与联接杆65相对的位置。
因此,在进行将端子57压接到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时,随着压接冲模64的下降,联接杆65转动,从而使配置在该联接杆65前端部的小轮65b与各引下杆107、109的水平部107a、109a接触,使R线夹23与电线排出机29的升降构件93同时向下方移动。如上所述,在本例的结构中,随着压接冲模64的下降,R线夹23的升降与升降构件93的升降也能同步进行,所以将端子57压接到被覆线W端部的操作与从R线夹23到电线排出机构29的被覆线W的交接操作能够同时进行,因而能在缩短电线处理时间的同时,使电线排出机29夹持在被覆线W的规定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线处理装置,它备有测长装置,用于将被覆线W按规定尺寸间歇送出;第1夹线机构及第2夹线机构,依次配置在该测长装置的电线给进方向的下游侧,可灵活松开夹持的被覆线;切断机构,配置在位于上述两个夹线机构之间,用于对由上述各夹线机构所夹持的被覆线进行切断处理和被覆剥离处理;第1端子压接机构及第2端子压接机构,分别对应于上述各夹线机构的侧面配置,并用于将端子压接在经过被覆剥离处理的被覆线端部;第1输送机构及第2输送机构,分别用于将第1夹线机构及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所夹持的被覆线输送到其各自对应的第1端子压接机构及第2端子压接机构的位置上;及具有接线夹的电线排出机构,用于从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接受由第2端子压接机构压上端子的被覆线;在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可以升降移动,该电线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同步移动装置,在上述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用于使上述接线夹随同上述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的升降移动作同步升降移动,同时,在上述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时,为了能使上述接线夹夹住被覆线,使该接线夹的位置与被覆线的位置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移动装置备有与电线排出机构的接线夹整体设置的第1移动构件及与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整体设置、同时又靠近上述第1移动机构配置的第2移动构件,随着在上述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上述第2夹线机构的升降移动,第2移动构件与第1移动构件接触,使上述接线夹随同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的升降移动同步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2移动构件设定在相对于上述第1移动构件仅有少许间隔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测长装置备有为了送出上述被覆线可以利用与其灵活接触与脱离的方式作弹性接触的一对测长辊,上述第1输送机构备有在水平面内移动的水平移动部,上述测长辊及第1夹线机构安装在以可沿上下方向灵活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水平移动部侧的摆动构件上,为了在上述第1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使第1夹线机构升降,设有与上述摆动构件啮合以使摆动构件上下摆动的同步摆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使上述摆动构件上升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构件。
6.一种电线处理装置,它备有测长装置,具有将被覆线按规定尺寸间歇送出的一对测长辊;夹线机构,配置在该测长装置给进方向的下游侧,可灵活松开所夹持的被覆线;切断机构,用于对由该夹线机构所夹持的被覆线进行切断处理和被覆剥离处理;端子压接机构,对应于上述夹线机构的侧面配置,用于将端子压接在进行过被覆剥离处理的被覆线端部;输送机构,用于将由上述夹线机构夹持的被覆线输送到端子压接机构的位置上;在上述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上述夹线机构的夹线部可以升降移动,该电线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输送机构备有在水平面内移动的水平移动部,上述一对测长辊及夹线机构安装在以可沿上下方向灵活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水平移动部侧的摆动构件上,为了在上述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使夹线机构升降,设有与上述摆动构件啮合以使摆动构件上下摆动的同步摆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使上述摆动构件上升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电线处理装置备有测长装置、第1夹线机构和第2夹线机构、切断机构、第1端子压接机构及第2端子压接机构、第1输送机构及第2输送机构、及电线排出机构,其特征是设有同步移动装置,在上述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用于使电线排出机构的接线夹随同上述第2夹线机构的夹线部的升降移动作同步升降移动,同时,在上述第2端子压接机构进行端子压接操作期间,为了能使上述接线夹夹住被覆线,使该接线夹的位置与被覆线的位置一致。
文档编号H01B13/00GK1147317SQ95192843
公开日1997年4月9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30日
发明者浅野隆弘, 池知正弘, 佐藤伸雄, 矢野哲也, 森本大辅 申请人: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