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插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115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极插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多极插头的配对连接器使用的多极插孔。
图7中示出了以往在音响设备等上使用的以多极插孔作为配对连接器的多极插头P的主要部分。图中例举的多极插头P为3极插头,备有3个电极111、112、113的轴部110在具有电绝缘性的主体100上伸出,在该轴部110上,3个电极111、112、113中间相隔着绝缘环121、122沿轴部110的轴向并排排列。而且,一般地说,轴部110的直径D如为3.5mm的插头,其长度L约为14mm,其中,最靠根部的电极111的长度L1约为4.5mm,中间部的电极112的长度L2约为2.5mm,前端部113的长度L3约在4.5mm左右。而在轴部110的直径D为2.5mm的小型插头的情况下,其基准长度L为11mm左右。
另一方面,如图7中的插头P所示,在作为多个电极在其主体上沿轴向并排排列的多极插头的配对连接器使用的多极插孔中,在该插孔的主体内必须沿插头的插入方向并排设置与该插头的各个电极相对应的多个电极。
可是,近来在音响设备或者汽车导向设备等中,在将多极插头插入设置在设备侧的多极插孔时或拔出时,推荐的作法是尽可能减小插入或拔出所需要的空间。
但是,如图7中说明的现有的插头100所示,设在轴上的多个电极沿轴向并排排列,如果增加极数,轴部的长度也就要相应地加长,所以缩短插头的轴部长度以减小插入多极插孔所需要的空间的作法就受到限制。因此,在作为这种多极插头的配对连接器使用的多极插孔中,如果增加极数,则插头插入方向的长度也要加长,所以缩短其长度也受到限制。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是通过将多个电极沿着假想的同心圆排列而提供一种即使极数增加也无需使插头插入方向的长度加长的多极插孔。
本发明指的是在插孔主体上沿着假想的同心圆设有环形凹槽及位于该环形凹槽中心的中心凹槽,同时在环形凹槽及中心凹槽内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电极,配置在环形凹槽内的电极具有多个,分别偏向于环形凹槽的内周表面及外周表面设置。
如采用该结构,则即使极数增加也无需使电极部分的长度加长。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形态的多极插孔的内部结构的垂直剖面图。
图2是表示该插孔内部结构的其他部分的垂直剖面图。
图3是该插孔的仰视图。
图4是多极插头的纵剖面图。
图5是该插头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多极插头和多极插孔的连接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以现有的多极插孔作为配对连接器的多极插头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J 多极插孔6 中心电极(电极)7 第1电极(电极)8 第2电极(电极)9 主体93 环形凹槽94 中心凹槽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形态的多极插孔J的内部结构的垂直剖面图,图2是表示该插孔J内部结构的其他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3是该插孔J的仰视图。
该多极插孔J是3极式的,具有3种电极6、7、8,这些电极6、7、8组装在电绝缘性良好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9内。在图中例举的多极插孔J中,主体9由主体主部91及盖92构成,在主体的主部91上沿着假想的同心圆设有1个环形凹槽93及位于该环形凹槽93中心的中心凹槽94。
在该多极插孔J中,所谓上述3种电极指的是配置在中心凹槽94内的中心电极6、偏向环形凹槽93的内周部配置的1个第1电极7、及偏向环形凹槽93的外周部配置的2个第2电极8,8。中心电极6备有用弹簧材料构成的相对的一对接点61,与后文所述的多极插头P的针电极1相对应。而且,设在中心电极6上的端子62从盖92的背面伸出。第1电极7在其用弹簧材料形成的冲切片72的前端部备有接点71,该接点71与后文所述的多极插头P的第1套筒电极2相对应。该第1电极7组装在主体主部91内的方法是,将其压入在主体主部91上形成的沟部95内,且将设在该第1电极7上的联结爪73钩挂在该主体主部91上。而第1电极7的端子74从盖92的背面侧伸出。第2电极8在其用弹簧材料形成的蛇行状冲切片82的前端部备有接点81,该接点81与后文所述的多极插头P的第2套筒电极3相对应。该第2电极8组装在主体主部91内的方法是,将其压入在主体主部91上形成的沟部96内,且将设在该第2电极8上的联结爪(图中未示出)钩挂在该主体主部91上。而第2电极8的端子84从盖92的背面侧伸出。该第2电极8共有一对,配置在相隔180°的位置上。
这样构成的多极插孔J,其第1电极7及第2电极8沿着假想的同心圆分别偏向于环形凹槽的内周表面及外周表面设置,而中心电极6设置在中心凹槽94内,所以与这些电极沿插头插入方向并排排列的现有的多极插孔相比,插头插入方向的长度变短。
图4是以本发明的多极插孔J作为配对连接器的多极插头P的纵剖面图。图5是该插头P的正视图。
该多极插头P是3极式的,具有3个电极1、2、3,这些电极1、2、3突出设置在电绝缘性良好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4上。在图中例举的多极插头P中,主体4由圆筒形的第1绝缘体41、配置在其周围的圆筒形的第2绝缘体42、及把手盖43构成,在把手盖43上设有与其联成一体的在与电极1、2、3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伸出的头部44。而且,在头部44上形成使其具有挠性的多条凹沟45,在形成这些凹沟45的部位成为薄壁。
所谓上述3个电极指的是针电极1、由圆筒体构成的第1套筒电极2、及由圆筒体构成的第2套筒电极3。针电极1备有与球形头部11邻接的细颈部12,根部13以压入形式固定在上述第1绝缘体41的中心。第1套筒电极2以压入形式固定在上述第1绝缘体41与第2绝缘体42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而第2套筒电极3以压入形式固定在上述第2绝缘体42与把手盖43之间形成的间隙内。第1套筒电极2重叠在第2绝缘体42的内周表面上,第2套筒电极3重叠在第2绝缘体的外周表面上。因此,第1套筒电极2和第2套筒电极3由第2绝缘体42支承,构成了这种不容易变形的抗变形性优良的结构。针电极1、第1套筒电极2、及第2套筒电极3相互之间按同心状配置,而且,将2个套筒电极2、3的前端21、31配置在同一齐平位置,将针电极1的前端(头部11的顶部)配置在不从套筒电极2、3的前端21、31伸出的位置。
在针电极1的后端部和2个套筒电极2、3的各后端部分别设有端子部14、22、32,在这些端子部14、22、32上焊接着各导线51、52、53的导体。54、55、56表示焊接部位。上述各导线51、52、53作为1根电线5从上述把手盖43的头部44穿入。
在该实施形态中,说明了3极式的多极插孔,但本发明也可构成4极或4极以上的多极插孔。即,只需按同心状设置数目与极数相对应的环形凹槽,即可构成任意极数的多极插孔。
在图6中用剖面图示出了将以上说明的多极插头P与多极插孔J连接后的结构。在该图中清楚地示出,多极插头P插入多极插孔J的中心凹槽94后,中心电极6的一对接点6弹性地嵌入连接在其针电极1的细颈部12上,由于该一对接点61将球形头部11嵌住,所以可防止多极插头P脱出。多极插头P的第1套筒电极2及第2套筒电极3插入多极插孔J的环形凹槽93内,图中未示出的第1电极7的接点71与第1套筒电极2弹性连接,第2电极8的接点81与第2套筒电极3弹性连接。
在将多极插头P插入多极插孔J的过程中,多极插头P的针电极1的头部11将多极插孔J的中心电极6的一对接点61顶开,在头部11刚钻过一对接点61之后该接点61就嵌入细颈部12,所以这时可得到一种″咔嗒″的感觉。
如采用本发明,在插孔主体上沿着假想的同心圆设有环形凹槽及位于该环形凹槽中心的中心凹槽,同时在环形凹槽及中心凹槽内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电极,配置在环形凹槽内的电极具有多个,分别偏向于环形凹槽的内周表面及外周表面设置,所以即使极数增加也无需使电极部分的长度加长。因此,可减小在音响设备或者汽车导向设备等上的设置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极插孔,其特征在于在插孔主体上沿着假想的同心圆设有环形凹槽及位于该环形凹槽中心的中心凹槽,同时在环形凹槽及中心凹槽内分别各不相同地配置电极,配置在环形凹槽内的电极具有多个,分别偏向于环形凹槽的内周表面及外周表面设置。
全文摘要
在多极插孔电极中,能做到即使极数增加,其电极部分也无需加长。在插孔主体9上沿着假想的同心圆设有环形凹槽93及位于该环形凹槽93中心的中心凹槽94,同时在环形凹槽93及中心凹槽94内分别各不相同地配置电极6、7、8,配置在环形凹槽93内的电极7、8,分别偏向于环形凹槽93的内周表面及外周表面设置。
文档编号H01R24/00GK1146648SQ96102319
公开日1997年4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25日
发明者北谷晴美, 松本弘次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