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油泵引接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8560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潜油泵引接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这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
现有的潜油泵引接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内护套、纤维布垫层、不锈钢带铠装组成,其绝缘层多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单层结构,内护套多是铅护套或丁氰复合物为材料的护套。潜油泵引接电缆安装于油泵系统地层温度最高处,接近电泵,电泵工作发热,以及电力电缆与引接电缆连接时,其截面减小致使引接电缆的自身发热,这三种温度迭加,使引接电缆要求有较高的绝缘耐温等级,现有的潜油泵引接电缆耐温低,一般在130度以下,使用时会早期老化及绝缘下降。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该电缆,采用特殊材料的组合绝缘层和内护套,可长期耐205度高温,且绝缘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潜油泵引接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内护套、纤维布垫层、不锈钢带铠装组成,绝缘层是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作外绝缘、聚酰亚胺F46薄膜作内绝缘的组合绝缘层。内护套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挤包护套。该引接电缆工作温度等级为C级,允许长期在205度的温度下工作,且绝缘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该潜油泵引接电缆,采用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作外绝缘、聚酰亚胺F46薄膜作内绝缘的组合绝缘层结构,内护套采用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挤包护套,显著增强了其耐温性和绝缘性。


图1是潜油泵引接电缆的剖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潜油泵引接电缆,由导体1、绝缘层7、内护套4、纤维布垫层5、不锈钢带铠装6组成,绝缘层7是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作外绝缘3、聚酰亚胺F46薄膜作内绝缘2的组合绝缘层。内护套4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挤包护套。该产品工艺流程是铜杆→拉线→退火→绕包聚酰亚胺F46薄膜→高频烧结→挤包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外绝缘→检测→挤包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内护套→绕包垫层→不锈钢带铠装→成品检测→包装入库。制造时,聚酰亚胺F46薄膜内绝缘2与导体1连续烧结的牢度、挤包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外绝缘3与聚酰亚胺F46薄膜内绝缘2粘结的牢度是技术关键。该潜油泵引接电缆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和绝缘性。
权利要求1.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内护套、纤维布垫层、不锈钢带铠装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层是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作外绝缘、聚酰亚胺F46薄膜作内绝缘的组合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泵引接电缆,其特征在于内护套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挤包护套。
专利摘要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内护套、纤维布垫层、不锈钢带铠装组成,绝缘层是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作外绝缘、聚酰亚胺F46薄膜作内绝缘的组合绝缘层。内护套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挤包护套。该潜油泵引接电缆可长期耐205度高温、绝缘性能好。
文档编号H01B7/02GK2315635SQ9724505
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4日
发明者尚吉勇, 尚兴军, 尚利华 申请人:东营市万达电缆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