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同轴线缆的使用比较多见,但是由于应用场合不同需要在不同形式的接头之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使可以在不同形式的接头之间进行转换。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包括一端相连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包括第一金属外壳,第一金属外壳内设置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设在第一中心导体与第一金属外壳之间;第二接口包括第二金属外壳,第二金属外壳内设置的第二中心导体和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设在第二中心导体与第二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和第二金属外壳导通,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二中心导体导通,所述第一接口还包括第一金属螺套,第一金属螺套旋在第一金属外壳尾端;第一金属螺套内设有金属触头,金属触头与第一金属螺套之间还设有橡胶圈,所述第一金属螺套内壁和金属触头外壁分别设有相应的挡圈,所述橡胶圈设在第一金属螺套内壁上的挡圈和金属触头外壁上的挡圈之间。
[0005]所述第一金属螺套是外六角螺套。
[0006]第二接口上还设有第二金属螺套,第二金属螺套旋在第二金属外壳尾端。所述第二金属螺套与第二金属外壳之间设有金属卡环;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外壁和第二金属螺套内壁分别设有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金属卡环设在两环形凹槽内。
[0007]本发明的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可实现两种型号接口的转换,避免了传统的局限性。由于对于第一接口上的外六角螺套,一般该种螺套是用于外径较大的线缆,通过橡胶圈的设置,使转换器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述,本发明的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包括一端相连的同轴线缆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第一接口包括第一金属外壳,以及第一金属外壳内设置的第一中心导体2和第一绝缘体3 ;第一绝缘体3设在第一中心导体2与第一金属外壳之间;第二接口包括第二金属外壳,以及第二金属外壳内设置的第二中心导体I和第二绝缘体4 ;第二绝缘体4设在第二中心导体I与第二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和第二金属外壳导通,第一中心导体2和第二中心导体I导通。所述第一接口还包括第一金属螺套7,第一金属螺套7旋在第一金属外壳尾端;第一金属螺套7内设有金属触头6,金属触头6与第一金属螺套7之间还设有橡胶圈12,所述第一金属螺套7内壁和金属触头6外壁分别设有相应的挡圈,所述橡胶圈设在第一金属螺套内壁上的挡圈5和金属触头外壁上的挡圈11之间。所述第一金属螺套7是外六角螺套。第二接口上还设有第二金属螺套8,第二金属螺套8旋在第二金属外壳尾端。所述第二金属螺套8与第二金属外壳之间设有金属卡环10 ;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外壁和第二金属螺套内壁分别设有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金属卡10环设在两环形凹槽内。
【主权项】
1.一种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包括一端相连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口包括第一金属外壳,第一金属外壳内设置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设在第一中心导体与第一金属外壳之间;第二接口包括第二金属外壳,第二金属外壳内设置的第二中心导体和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设在第二中心导体与第二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和第二金属外壳导通,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二中心导体导通,所述第一接口还包括第一金属螺套,第一金属螺套旋在第一金属外壳尾端;第一金属螺套内设有金属触头,金属触头与第一金属螺套之间还设有橡胶圈,所述第一金属螺套内壁和金属触头外壁分别设有相应的挡圈,所述橡胶圈设在第一金属螺套内壁上的挡圈和金属触头外壁上的挡圈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螺套是外六角螺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接口上设有第二金属螺套,第二金属螺套旋在第二金属外壳尾端;所述第二金属螺套与第二金属外壳之间设有金属卡环;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外壁和第二金属螺套内壁分别设有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金属卡环设在两环形凹槽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包括一端相连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包括第一金属外壳,以及第一金属外壳内设置的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设在第一中心导体与第一金属外壳之间;第二接口包括第二金属外壳,以及第二金属外壳内设置的第二中心导体和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设在第二中心导体与第二金属外壳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和第二金属外壳导通,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二中心导体导通;所述第一接口还包括第一金属螺套,第一金属螺套旋在第一金属外壳尾端;第一金属螺套内设有金属触头,金属触头与第一金属螺套之间还设有橡胶圈。本发明的同轴线缆接口转换器实现了两种型号接口的转换,避免了传统的局限性。
【IPC分类】H01R31/06, H01R13/622, H01R24/38
【公开号】CN104953423
【申请号】CN201410115892
【发明人】颜菲
【申请人】颜菲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