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芯以及使用磁芯的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磁芯,其具有由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经由晶界连接而成的组织,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含有Al、Cr以及Si,在连接相邻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的晶界上,形成至少含有Fe、Al、Cr以及Si的氧化物层(30),并且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相比,以质量比计,氧化物层(30)含有更多的Al,并且具有第1区域(30a)和第2区域(30b),在第1区域(30a),Al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Fe、Cr和Si的各自的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高,在第2区域(30b),Fe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Al、Cr和Si的各自的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高,第1区域(30a)位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一侧。
【专利说明】
磁芯以及使用磁芯的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所构成的磁芯、以及在所述磁芯上实施卷 线而形成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0002] -直以来,在家电设备、工业设备、车辆等各种各样的用途中,使用着电感器、变压 器、扼流器等线圈部件。线圈部件由磁芯和在该磁芯的周围卷绕的线圈构成。作为该磁芯, 广泛利用着磁性特性、形状自由度、价格优异的铁氧体(f err i te)磁芯。
[0003]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等的电源装置向小型化的推进,对小型、低高度且大电流下 也能够使用的线圈部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相比于铁氧体,更趋向采用使用了饱和磁通密 度更高的金属系磁性粉末的磁芯。作为金属系磁性粉末,例如,可使用纯Fe、Fe_Si系、Fe-Al-Si系、Fe-Cr-Si系等的Fe基磁性合金粒子。
[0004] 对于Fe基磁性合金的饱和磁通密度而言,例如,可为IT以上,对于使用了所述Fe基 磁性合金的磁芯而言,即使小型化也具有优异的叠加特性。另一方面,所述磁芯由于大量地 含有Fe而易于生锈,另外,由于比电阻小、涡电流损耗大,因此,在应用于超过IOOkHz的高频 时,认为如果不使用树脂、玻璃等绝缘物来包覆合金粒子,则难以使用。因此,由于Fe基磁性 合金粒子通过前述绝缘物进行结合,因而磁芯的强度受到绝缘物强度的影响,与铁氧体磁 芯相比,有时强度较差。
[0005] 作为在不对合金粒子进行玻璃包覆等绝缘处理的情况下改善比电阻和强度的方 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磁芯,其是通过以Fe为主要成分的氧化物使Si为3.0~ 7.0%、C为0.02%以下、其余为Fe的Fe-Si合金粉末粒子相互结合而成。在该文献中,通过将 Fe-Si合金粉末粒子形成成型体,并将其在加热水蒸汽中保持在500°C至600 °C的温度范围, 使铁与水蒸气反应,从而形成Fe-Si合金粉末粒子相互结合的氧化膜。前述氧化膜的表面具 有厚的Fe 3O4的层,在其内侧具有混合Fe2O3、硅酸铁、S i02的层。氧化膜均由比电阻高的物质 所构成,因而可提高磁芯的比电阻,另外,还可确保强度。
[0006]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磁芯,其是在氧化性环境中对具有IOOnm以下的 表面氧化被膜的以Fe、A1和Si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粉末进行热处理,由此,使压缩成型时表面 氧化被膜发生破裂的地方进一步形成氧化铝的氧化层,从而确保合金粉末间的绝缘状态, 使涡电流损耗减少。
[0007]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磁芯,其是将由含有Fe和Si、以及作为比Fe更易 于氧化的金属元素的Cr或Al的软磁性合金的粒子群所构成的成型体在400°C至900°C进行 热处理,使粒子之间通过由前述热处理所形成的氧化层而相互结合,从而使比电阻成为IX 10-3Ω .Cm(IXK)-1Q ·π〇以上、3点弯曲断裂应力成为 1.0kgf/mm2(9.8MPa)以上。
[0008] 另外,在引用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磁性体,其是将由质量百分数为1.0~30.0%的 Cr、1.0~8.0 %的Al并且剩余部分实质上为Fe所形成的Fe-Cr-Al系磁性粉末在800°C以上 的氧化性环境进行加热处理,从而使含有质量百分数为20%以上的氧化铝的氧化皮膜在表 面自我生成,进而,在真空腔室内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将加热处理后的粉末进行固化成型 而成。该磁性体可用于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等的交流磁场中。
[0009] 现有技术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00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 -114637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11563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 - 249774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 - 2204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6] 对以往的使用了金属系磁性粉末(软磁性合金粒子)的磁芯而言,其与铁氧体磁芯 相比,饱和磁通密度较高,因此,即使使磁芯小型化也能获得优异的叠加特性。但是,在专利 文献1中的磁芯的比电阻仅为160μΩ .Cmajxnr6Q ·πι)左右。另外,如果长时间与空气 接触,则合金粉末粒子被氧化而生锈,因此,需要实施树脂包覆等的防锈处理。
[0017] 对于专利文献2中的磁芯而言,使用表面具有氧化被膜(绝缘层)的合金粉末来进 行制造,但是,并没有公开该氧化被膜是何种氧化被膜,也没有公开合金粉末之间以何种方 式结合。另外,考虑到氧化铝的氧化层通过结合而连接的部分(颈部)也是极受限的,因而推 测无法期待磁芯强度的升高。
[0018] 对于专利文献3中的磁芯而言,通过实施例记载的热处理条件,虽然可以得到能直 接在磁芯的表面形成电极的超过IX IO3 Ω ·πι的优异的比电阻,但是,断裂应力尚未达到 lOOMPa,与铁氧体磁芯具有相同程度的强度。通过提高热处理温度并将其设定为1000 tC,断 裂应力上升为20kgf/mm 2(196MPa),但是,比电阻显著降低为2Χ102Ω ·〇ιι(2Ω ·π〇,从而无 法获得高比电阻以及超过铁氧体磁芯的强度。另外,在盐水喷雾试验中,需要优异的防锈性 能,即使作为引用文献2、引用文献3中的磁芯,有时也需要进一步改善防锈处理。
[0019] 在专利文献4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放电等离子烧结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很长的处 理时间。而且,加热处理后的磁性粉末容易凝集,需要实施粉碎工序,因而工序变得繁琐。在 实施例中示出了电阻通过氧化皮膜而上升约2.5倍,但是,无论是否存在氧化皮膜,电阻值 本身仅为几 πιΩ左右,不能满足在高频用途中的使用、在磁芯的表面直接形成电极的情况。
[0020]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芯以及使用该磁芯的线圈部件,所述磁芯 的比电阻、强度、防锈性能优越,易于进行成型和热处理,而且生产率优越。
[0021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22]如下所述,能够通过本发明来实现上述目的。即,本发明的磁芯具有由Fe基软磁性 合金粒子经由晶界连接而成的组织,其特征在于,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含有Al、Cr和 Si,在连接相邻的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晶界上,形成至少含有Fe、AUCr以及Si的氧 化物层,并且与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相比,以质量比计,前述氧化物层含有更多的Al, 并且具有第丨区域和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Al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Fe、Cr 和Si的各自的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高,在所述第2区域,Fe相对于Fe、Cr、Al和Si 之和的比率比41、0和31的各自的相对于?6、0^1和31之和的比率高,并且前述第1区域位 于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一侧。
[0023] 在本发明的磁芯中,优选前述晶界具备:前述第1区域夹持前述第2区域、或者前述 第1区域包裹前述第2区域的部分。
[0024] 在本发明的磁芯中,优选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含有3质量%以上且10质量% 以下的Al、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Cr、0.05质量%以上且1质量%以下的Si。另外, 前述磁芯的占积率优选是80~90%。
[0025] 另外,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本发明的磁芯,并在该磁芯上实 施有绕线。
[0026] 发明的效果
[0027]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比电阻、强度、防锈优异、容易进行成型和热处理并且 生产率优异的磁芯、以及使用了该磁芯的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表不本发明的磁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外观图。
[0029]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磁芯具有的组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大气中、退火温度750 °C)的磁芯的截面的SEM照片。 [0031]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大气中、退火温度750°C)的磁芯的截面的(a)SEM照 片、(b)表示Fe的分布的映射图(mapping figue)、(c)表示Al的分布的映射图、以及(d)表示 〇的分布的映射图。
[0032]图5是比较例(大气中、退火温度500°C)的磁芯的截面的SEM照片。
[0033]图6是比较例(大气中、退火温度500°C )的磁芯的截面的(a) SEM照片、(b)表示Fe的 分布的映射图、(c)表不Al的分布的映射图、以及(d)表不0的分布的映射图。
[0034]图7是其他比较例(大气中、退火温度900 °C)的磁芯的截面的SEM照片。
[0035]图8是其他比较例(大气中、退火温度900°C)的磁芯的截面的(a)SEM照片、(b)表示 Fe的分布的映射图、(c)表不Al的分布的映射图、以及(d)表不0的分布的映射图。
[0036]图9(a)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大气中、退火温度750°C)的磁芯的截面的晶界 进行观察的TEM照片、(b)在其他视野中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大气中、退火温度750 °C)的 磁芯的截面的晶界进行观察的TEM照片。
[0037]图10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大气中、退火温度900°C)的磁芯的截面的晶界进 行观察的TEM照片。
[0038]图1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大气中、退火温度750°C)的磁芯的线圈 部件的直流叠加特性的图。
[0039]图12是其他比较例(N2中、退火温度750 °C)的磁芯的截面的SEM照片。
[0040]图13是其他比较例(N2中、退火温度750°C )的磁芯的截面的(a) SEM照片、(b)表示 Fe的分布的映射图、(c)表不Al的分布的映射图、以及(d)表不0的分布的映射图。
[00411图14是对其他比较例(N2中、退火温度750 °C)的磁芯的截面的晶界进行观察的TEM 照片。
[0042]图15是对其他实施例(大气中、SiO.94质量%、退火温度750°C)的磁芯的截面的晶 界进行观察的TEM照片。
[0043] 图16是参考例的磁芯的截面的SEM照片。
[0044]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的一个实例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对本发明的磁芯以及线圈部件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 不受此限制。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磁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外观图。图2是用于说明该磁芯中 的微小区域的组织的示意图,所述微小区域的组织包含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两粒子间的 晶界。
[0046]前述磁芯1具有含AUCr和Si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经由晶界连接而成的组织。 在连接相邻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之间的晶界上形成有至少含Fe、Al、Cr和Si的氧化物 层30。氧化物层30,以质量比计,比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含有更多的Al,并且具有如图2所 示的第1区域30a和第2区域30b。第1区域30a,是Al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Fe、Cr 和Si的各自的比率高的区域。第2区域30b,是Fe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Al、Cr和 Si的各自的比率高的区域。
[0047]与Fe相比,作为构成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的非铁金属的Al、Cr和Si与0的亲和力 更大。如果将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压缩成型成规定的形状,并在含氧的环境中、在规定的 温度条件下对成型体进行退火,则会形成对〇亲和力大的这些非铁金属和Fe的氧化物,从而 包覆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的表面,进而对粒子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前述形成的氧化物 层30相比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以质量比计,含有更多的A1。进一步详细观察,发现该 氧化物层30具有相比于Fe、Cr、Si而言Al更浓化的第1区域30a、以及相比于前述非铁金属而 言Fe更浓化的第2区域30b,而且,第1区域30a位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侧,并且该氧化 物层30能够以第1区域30a夹持第2区域30b、或者第1区域30a包裹第2区域30b的方式形成。 在图2所示的晶界中,第1区域30a夹持第2区域30b。
[0048]如上所述,该氧化物层30是通过热处理使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与氧反应并生长 而成的,通过超越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的自然氧化的氧化反应而形成。在图2的例子中, 在磁芯1中的包含两粒子间的晶界的微小区域,第1区域30a形成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 与氧化物层30的界面侧,第2区域30b形成于氧化物层30的内侧。另外,Al的比率相对较高的 第1区域30a沿着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与氧化物层30的界面延伸,并与该界面相接。另一 方面,Fe的比率相对较高的第2区域30b从两侧由第1区域30a所夹持,因而与Fe基软磁性合 金粒子20与氧化物层30的界面相离,不与该界面相接。由此,第1区域30a形成于氧化物层30 的厚度方向的端部,第2区域30b形成于氧化物层3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另外,虽未图示, 但是,在磁芯1中的包含两粒子间的晶界的微小区域中,还存在第1区域30a包裹第2区域30b 周围的形态。优选磁芯整体呈现这样的晶界结构,但是,可以局部为仅第1区域30a,或者存 在其他形态。
[0049]对于Fe和非铁金属的氧化物而言,与金属单体的情况相比,电阻升高。通过使含有 Fe、A1和Cr等的氧化物层30介在于分散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之间,能够使该氧化物层 30作为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之间的绝缘层而发挥作用。进而,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之 间通过可表现Al、Fe的浓化的特定氧化物层30而相互结合,由此,比电阻、磁芯强度、防锈性 能优异。比电阻优选为1Χ1〇 3Ω ·πι以上。压环强度优选为IOOMPa以上,更优选120MPa以上。 此外,只要在磁芯所需的各特性得以满足的范围内,局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之间就可 以相互连接。
[0050]对于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中所使用的含AUCr和Si的Fe基软磁性合金而言, 在构成软磁性合金的各成分中,Fe作为含有率最高的主要成分,且含有作为副成分的Al、 Cr Ai13Si有时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而包含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中。另外,Fe基软磁性 合金粒子20可以含有C、Mn、P、S、0、Ni、N等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即,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20 含有Al、Cr和Si,剩余部分可以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
[00511 Fe是构成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主要元素,其对Fe基软磁性合金的饱和磁通密度 等磁特性、强度等机械特性产生影响。出于与其他非铁金属的平衡的考虑,Fe基软磁性合金 粒子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上的Fe,由此,能够获得饱和磁通密度高的软磁性合金。
[0052] 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优选含有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Al。与Fe以及其他 非铁金属相比,Al与0的亲和力更大。因此,大气中的0、后文中被称作粘结剂的有机物中所 含的〇会优先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表面附近的Al结合,从而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表 面生成作为含Al氧化物的化学上稳定的Al 2〇3、与其他非铁金属的复合氧化物等。通过要侵 入至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内的0与Al之间的反应,不断地产生含Al的氧化物,因而可防止0 侵入至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内,从而抑制杂质(0)浓度的增加,由此,能够防止Fe基软磁性 合金的磁特性的劣化。另外,由于含Al的氧化物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稳定性,因而可在Fe 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表面形成Al的氧化物的层,由此,能够提高粒子间的绝缘性,从而减少 磁芯的涡电流损耗。进而,由于合金中含有Al,因而合金自身的比电阻升高。如果Al的组成 量低于3质量%,则有时Al的氧化物的形成能力不充分,可能导致粒子间的绝缘性、防锈效 果降低。另外,如果Al的组成量超过10质量%,则Fe量减少,有时导致饱和磁通密度、初始磁 导率的下降,或者矫顽力的增加等,无法获得所期望的磁特性。
[0053] 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优选含有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Cr Xr与0的亲和力 大,亲和力次于Al,与Al同样地与氧结合,生成化学上稳定的Cr2〇3、与其他非铁金属的复合 氧化物等。另一方面,由于Al优先形成氧化物,因而所形成的氧化物中的Cr量相比于Al而言 易于变少。含Cr的氧化物的耐腐蚀性、稳定性优异,因而能够提高粒子间的绝缘性,从而降 低磁芯的涡电流损耗。如果Cr的组成量低于3质量%,则氧化物的形成有时不充分,可能导 致粒子间的绝缘、防锈效果下降。另一方面,如果Cr的组成量超过10质量%,则Fe量减少,有 时导致饱和磁通密度、初始磁导率的下降,或者矫顽力的增加等,无法获得所期望的磁特 性。
[0054]在通常的Fe基合金的精炼工序中,为除去作为杂质的氧0,通常使用Si作为脱氧 剂。所添加的Si作为氧化物而分离,在精炼工序中被除去,但是,在多数情况下,Si的一部分 残留,并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而包含在合金中,可达0.5质量%左右。另外,根据使用的原料 的不同,有时包含在合金中的比率达1质量%左右。可以使用纯度高的原料、并通过真空熔 炼等进行精炼,但是,将Si设为不足0.05质量%,则缺乏批量生产性,从成本的方面考虑不 优选。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将Si量设为0.05质量%~1质量%。对于该Si量的范围而言, 不仅包括Si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而存在的情况(通常为0.5质量%以下),还包括少量添加 Si的情况。通过将Si量设在该范围内,能够在获得高比电阻和高压环强度的同时,提高初始 磁导率,并且减少磁芯损耗。初始磁导率优选为40以上,磁芯损耗Pcv优选为750kW/m 3以下 (励磁磁通密度:30mT、频率:300kHz)。
[0055] 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中的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含量分别优选:MnSl质量%、C 彡0.05质量%、〇彡0.5质量%、Ni彡0.5质量%、N彡0.1质量% KO .02质量%、S彡0.02质 量%。
[0056] 作为由具有如上组成的Fe基软磁性合金来制作合金粒子的方法,优选雾化法(水 雾化法、气雾化法等),其能高效地制造具有累计粒度分布中的中值粒径d50为1~100μπι范 围的平均粒径的微细粒子,特别优选容易得到小粒径的粒子的水雾化法。由于平均粒径小, 磁芯的强度提高,从而可减少涡电流损耗,改善磁芯损耗。对于上述中值粒径d50,更优选30 μπι以下,进而优选20μπι以下。另一方面,当平均粒径较小时,磁导率易于降低,因而中值粒径 d50优选为5μηι以上。
[0057] 根据水雾化法,使以成为所规定的合金组成的方式而称量的原材料原料通过高频 加热炉进行熔融,或者,使以成为合金组成的方式而预先制造的合金锭通过高频加热炉进 行溶融,从而制成熔融金属(下面,称作"恪液"),通过使熔液撞击在高速高压条件下喷射的 水,在进行细化的同时冷却而获得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
[0058] 在通过水雾化法所得到的软磁性合金粒子(下面,有时称为"水雾化粉")的表面, 含有作为Al的氧化物的Al2O 3的自然氧化被膜以约5~20nm的厚度形成岛状或膜状。该岛状 是指Al的氧化物散布于合金粒子的表面的状态。自然氧化被膜还可以含有Fe的氧化物(下 面,有时也记作"Fe-0")。
[0059] 如果在合金粒子的表面形成自然氧化被膜,则可获得防锈效果,因此,能够在截至 Fe基软磁性合金进行热处理的期间内,防止不必要的氧化。另外,还能够在大气中对Fe基软 磁性合金粒子进行保管。另一方面,如果氧化被膜变厚,则有时软磁性合金粒子变硬,导致 成型性受到阻碍。例如,水雾化之后的水雾化粉处于被水润湿的状态,因而在需要进行干燥 的情况下,优选将干燥温度(例如,干燥炉内的温度)设为150 °C以下。
[0060] 所得到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粒径具有分布,在填充至成型模具时,粒径大的 粒子之间容易形成大的空隙,因而填充率不会升高,压缩成型时的成型体密度趋于下降。因 此,优选对所得到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进行分级,并除去粒径大的粒子。作为分级的方 法,优选使用筛分分级等方法。
[0061] 对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优选通过有机粘结剂使多个粒子粘结、并进行造粒以 制成颗粒。使用通过造粒所得到的颗粒能够提高压缩成型时模具内的流动性、填充性。在进 行加压成型时,有机粘结剂可使颗粒之间相互粘结,对成型体赋予可承受成型后的操作、加 工的强度。对于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乙烯醇、丙 稀酸树脂等各种有机粘结剂。对于粘结剂的添加量,可以设定成能够充分地遍布Fe基软磁 性合金粒子间、充分确保成型体强度的量,但是,如果所述添加量过多,则密度、强度趋于降 低。对于粘结剂的添加量而言,例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优选设为 0.2~10重量份。
[0062] 作为造粒方法,例如,能够采用转动造粒、喷雾干燥造粒等湿式造粒方法。其中,优 选使用喷雾干燥机进行的喷雾干燥造粒,通过所述喷雾干燥造粒,所得到的颗粒的状态接 近球形,另外,暴露在加热空气中的时间短,能够获得大量的颗粒。对于所得到的颗粒而言, 优选堆积密度为1.5~2.5g/cc、颗粒平均直径(d50)为60~150μπι。通过以此方式构成的由 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所形成的颗粒,不仅成型时的流动性优异,而且粒子间难以形成空隙, 在模具内的填充性增加,因此,形成高密度的成型体,从而得到磁导率高的磁芯。在使用喷 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造粒时,为不破坏退火前的氧化被膜,优选将后述浆料的pH的上限 控制在9.0。
[0063] 另外,为了使加压成型时的粉末与成型模具之间的摩擦降低,优选添加硬脂酸、硬 脂酸盐等润滑材料。对于润滑材料的添加量而言,相对于100重量份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 子,优选设为〇. 1~2.0重量份。
[0064] 对于上述颗粒,可使用成型模具来加压成型成规定的形状。成型后的Fe基软磁性 合金粒子经由粘结剂、自然氧化被膜而相互形成点接触和面接触,局部经由空隙而彼此邻 接。在加压成型中,可使用油压机、伺服冲压机等压力机。通过软磁性合金粒子的形状、颗粒 的形状、它们的平均粒径的选择、粘结剂和润滑材料的效果,能够改善模具内的颗粒的流动 性。另外,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即使在IGPa以下的低成型压力下进行成型时,也能够获 得充分高的成型密度,以及成型体的压环强度。通过在这样的低压条件下进行成型,能够减 少形成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表面的含Al的自然氧化被膜的破坏,使成型体变得更难以生 锈。作为成型密度,优选5.7 X 103kg/m3以上,更优选5.95 X 103kg/m3以上,但是,通过前述Fe 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即使在低压条件下进行成型,也能够容易地获得良好的成型密度。对于 成型体的压环强度,优选3MPa以上。成型可以是室温成型,另外,根据粘结剂的材质,也可采 用温成型,即,在粘结剂没有消失的程度下将颗粒加热至粘结剂软化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 近进行成型。
[0065]对于所得到的成型体,实施热处理(退火)以缓和在压缩成型时所导入的应力变 形,从而获得良好的磁特性。在该退火中,在使前述粘结剂消失的同时,形成包覆在Fe基软 磁性合金粒子20的表面且连接相邻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氧化物层30。
[0066]退火能够在大气中、或氧与非活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中等的存在氧的环境中进行。 另外,还能够在水蒸气与非活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中等水蒸气存在的环境中进行退火,但是, 在这些环境中,在大气中进行热处理较简便,因此优选。
[0067]另外,经过热处理的磁芯中的占积率优选在80~9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2~ 9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在减轻设备的成本负荷的同时,提高占积率,改善磁特性。
[0068] 退火后,如果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EDX: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谱))来观察磁芯 的截面并检测各构成元素的分布,则可观察到Al在形成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间的晶界的 氧化物层30中浓化。如果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对该磁芯的截面进行观察,氧化物层30有时是如图2所示的呈现多层的层状组 织的层构成,有时则不会清楚地观察到层构成。如果进一步进行详细的组成分析(TEM-EDX: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透身才型 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谱)),通过基于退火进行的热处理所形成的形氧化物层,含有Fe、 Al、Cr和Si。而且,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附近,Al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Fe 的比率、Cr的比率和Si的比率中的任何一个都高(该区域相当于"第1区域")。但是,在Fe基 软磁性合金粒子的两个粒子间的中间部、由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所围绕的区域(三相点 部),同样存在Fe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Al的比率、Cr的比率和Si的比率中的任 何一个都高的部分(该区域相当于"第2区域")。三相点部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间的间隔 比两个粒子间的间隔大,其中,不仅第2区域广泛存在,有时还存在空隙。
[0069] 对于退火温度而言,从缓和成型体的应力变形、并且形成前述氧化物层的观点出 发,优选设定成使成型体达到600°C以上的温度。如果低于600°C,则应力变形的去除、氧化 物层的形成不充分,有时无法获得所期望的强度、比电阻。另一方面,如果退火温度超过850 °C,由于氧化物层局部消失、变质等,导致绝缘性下降,或烧结显著进行,从而导致Fe基软磁 性合金粒子之间直接接触,粒子之间局部连接的部分(颈部)增加,由此,有时会产生导致比 电阻下降、磁芯的涡电流损耗增加等的有害影响。此外,如果能够得到所期望的比电阻、磁 芯损耗,则容许在局部形成颈部。从这些观点出发,退火温度优选为650~830°C。退火温度 的保持时间,可根据磁芯的大小、处理量、特性偏差的容许范围等进行适当设定,但是,优选 0.5~3小时。
[0070] 退火后的两个粒子间的氧化物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IOOnm以下。该氧化物层的平 均厚度是指:通过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在放大倍数为60万倍以上的条件下对磁芯的截 面进行观察,在观察视野内,在已确认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截面的轮廓的部分,对Fe基软 磁性合金粒子间最接近的部分的厚度(最小厚度)与最远离的部分的厚度(最大厚度)进行 测定,作为它们的算术平均值而算出的厚度。如果氧化物层的厚度大,则Fe基软磁性合金粒 子间的间隔变宽,导致磁导率下降、磁滞损耗增加,另外,有时,含有非磁性氧化物的氧化物 层所占的比例增加,导致饱和磁通密度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氧化物层的厚度小,有时由于 流过氧化物层的隧道电流而导致涡电流损耗增大,因此,氧化物层的平均厚度优选IOnm以 上。氧化物层的平均厚度更优选30~80nm。
[0071] 另外,在基于SEM观测到的磁芯的放大1000倍的截面观察图像中,最大粒径为40μπι 以上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存在比率优选为1%以下。对于该存在比率而言,可通过如下 百分率进行表示,即,在观察视野下,测定四面被晶界所包围的合金粒子的整体数目Kl、以 及其中的最大粒径为40M1以上的合金粒子数目K2,求出K2除以Kl而得到的百分率。此外,以 最大粒径为Iym以上的合金粒子作为对象,对Kl和K2进行测定。通过使构成磁芯的Fe基软磁 性合金粒子更加微细,可改善高频特性。
[0072]由退火所形成的氧化物层是由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自行生成的,因而合金粒子与 退火前相比变小。另外,氧化物层是以填埋合金粒子间的空隙的方式形成,因此,退火后的 磁芯是由成型体略微收缩而成的。
[0073]对于线圈部件而言,可使用如上述的磁芯、并通过在该磁芯上实施有绕线的方式 来获得。即,能够通过上述磁芯以及卷绕导线而成的线圈来构成线圈部件。线圈可以通过在 磁芯上直接卷绕导线来构成,还可以通过在由耐热性树脂所构成的筒管上卷绕导线来构 成。对于线圈部件而言,例如,可作为扼流器或电感器、电抗器、变压器等使用。另外,在磁芯 的表面,可通过镀敷、烧结(焼含付疗)等的方法来形成用于连接线圈端部的电极。
[0074] 实施例
[0075]下面,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76] (I)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准备
[0077]首先,使用纯度超过99.9 %的Fe、A1、Cr和Si的各原材料原料制造锭。此外,在本实 施例中,为控制Si的杂质水平而使用了高纯度原料。将制作的锭通过高频感应炉进行熔融, 并通过水雾化法制成粉末,从而得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对作为锭中所含杂质的C、Mn、P 和S的含量进行了确认,均低于0.05质量%。另外,通过俄歇电子能谱(JAMP-7830F,日本电 子制造)对形成于合金粒子表面的自然氧化被膜进行鉴定。将结果示于表1中。在表1中,同 时示出对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进行组成分析的结果。对于各分析值而言,Al是通过ICP发光 分析法、Cr是通过容量法、Si是通过吸光光度法而分别分析得到的值。
[0078]另外,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LA-920,堀场制作所制造),获得 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平均粒径(中值粒径d50)。此外,对合金编号9而言,其具有与合金 编号1相同的合金组成,并且实施了热处理,所述热处理是将合金粒子在大气中以900°C温 度保持1小时。
[0079]表 1
[0081] 形成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表面的自然氧化被膜,被确认了其主要成分为Al2O3, 其他成分为Fe-O、Si氧化物(下面,有时也记作"Si-0")。
[0082] 对于所得到的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使用干燥炉在温度120°C进行1小时的干 燥。接着,使用440目(mesh)(孔径32μπι)的筛对所得到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进行分级,从 而得到通过所述筛孔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
[0083] (2)造粒
[0084] 造粒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0085] A.造粒方法1
[0086]在搅拌粉碎机中,相对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100重量份,添加作为粘结剂的PVA (POVAL PVA-205;固体部分10%;可乐丽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夕夕P)制造)2.5重量份,并进 行混合。混合后,在120°C温度干燥10小时,并将干燥后的混合粉末过筛而获得了颗粒。将过 筛后的颗粒的平均粒径d50设在60~80μπι的范围内。
[0087] B ·造粒方法2
[0088]在搅拌装置的容器中加入软磁性合金粒子、作为粘结剂的PVA(P0VAL PVA-205;固 体部分10%,可乐丽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夕7 P)制造)以及作为溶剂的离子交换水,进行搅 拌混合而制成泥浆(浆料)。浆料浓度为80质量%。相对于前述软磁性合金粒子100重量份, 将粘结剂设为7.5重量份。通过喷雾干燥机在装置内部将所述浆料进行喷雾,通过温度调节 成240Γ的热风使浆料瞬间干燥,从装置下部回收形成粒状的颗粒。为了除去所得到的颗粒 中的粗大颗粒,使所得到的颗粒通过60目(孔径250μπι)的筛,与造粒方法1同样地将过筛后 的颗粒的平均粒径设定在60~80μπι的范围内。颗粒的平均粒径根据由筛分法所测定的粒度 分布来求出。
[0089] 对于通过各造粒方法所得到的颗粒100重量份,分别以0.4重量份的比例添加硬脂 酸锌,通过容器旋转摇摆式粉末混合器进行混合,从而获得成型用的颗粒。
[0090] (3)成型
[0091] 将所得到的颗粒送至模具内,使用油压机在室温进行加压成型。成型压力设为 0 · 74GPa。所得到的成型体是内径Φ 7 · 8mm、外径Φ 13 · 5mm、厚度4.3mm的环形的环状体。此 外,磁芯并不限于环状体等简单的形状,而是能成型成各种形状的磁芯。上述成型体的尺寸 为代表尺寸,根据给粉量、压力偏差、颗粒性状等而存在偏差。
[0092] (4)退火(热处理)
[0093] 将环状的成型体设置在电炉内,以2°C/分钟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高至退火温度 500~900°C,在退火温度保持1~4小时,然后冷却电炉,从而得到磁芯。另外,在氧分压不同 的多个环境条件下进行退火。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对在造粒时所添加的粘结剂等有机物进 行分解,进行在450°C温度保持1小时的脱脂工序,以防止碳的残留。所得到的磁芯的代表尺 寸为内径Φ 7.7mm、外径Φ 13.4mm、厚度4.3mm。
[0094] (5)机械特性、磁特性、电特性的评价
[0095] 对成型体和磁芯的各特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0096] A.密度(成型体密度dg、退火后密度ds)
[0097] 对于制造的圆环状的成型体和磁芯,根据它们的尺寸和质量,通过体积重量法计 算密度(kg/m3),分别作为成型体密度dg、退火后密度ds。
[0098] Β·占积率Pf (相对密度)
[0099] 用算出的退火后密度ds除以软磁性合金的真密度,从而计算磁芯的占积率(相对 密度)[%]。
[0100] C.比电阻p
[0101]将圆板状的磁芯设为被测量物,在其相对向的两平面上涂布导电性粘合剂,干燥、 固化后,将被测量物设置在电极之间。使用电阻测定装置(8340A,ADC公司(株式会社工一宁 Y-シ一)制造)施加50V的直流电压,从而测定电阻值R(Q )。对被测量物的平面的面积A (m2)和厚度t(m)进行测定,并通过下式计算比电阻ρ( Ω · m)。
[0102]比电阻ρ( Ω · m) =RX (A/t)
[0103] 磁芯的代表尺寸是外径Φ 13.5mm、厚度4mm。
[0104] D.压环强度〇『
[0105]基于JIS Z2507,将环状体磁芯作为被测量物,将被测量物配置在拉伸压缩试验机 (万能试验机AG-I(才一h^y7AG-l),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平面板(定盤)间以使 负荷方向为径向,在环状体磁芯的径向施加负荷,测定破坏时的最大负荷P(N),并通过下式 求出压环强度〇r(MPa)。
[0106]压环强度 〇r(MPa)=PX(D-d)/(IXd2)
[0107] [D:磁芯的外径(mm)、d:磁芯的厚度〔内外径差的1/2〕(mm)、I:磁芯的高度(mm)]
[0108] E ·磁芯损耗Pcv
[0109] 将环状体磁芯作为被测量物,将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分别卷绕15匝,使用岩通计 测株式会社制造的B-H分析仪SY-8232,在最大磁通密度30mT、频率50kHz~500kHz的条件 下,在室温测定磁芯损耗?(^(1^/111 3)。
[0110] F.初始磁导率μL
[0111] 将环状体磁芯作为被测量物,将导线缠绕30匝,通过LCR表(4284Α,安捷伦科技有 限公司卜·于夕y 口-株式会社)制造)在室温以频率IOOkHz测定电感,并通过 下式根据得到的电感来求出初始磁导率。
[0112] 初始磁导率 yi = (leXL)/(yQXAeXN2)
[0113] (le:磁路长度,L:试样的电感(H),μ〇:真空的磁导率= 4jtX1〇-7(H/m),Ae:磁芯的 截面积,N:线圈的匝数)
[0114] G.增量磁导率μ△和直流叠加特性
[0115] 将环状体磁芯设为被测量物,将导线缠绕30匝,制成线圈部件,在通过直流施加装 置(42841Α:惠普公司(匕二一 力一 K社)制造)施加达20000A/m的直流磁场的状态 下,通过LCR表(4284A,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卜·于夕y 口'2-株式会社)制造)在 室温以频率IOOkHz测定电感L。根据所得到的电感,与前述初始磁导率μL同样地求出增量磁 导率μΔ〇
[0116] Η.氧化物层的厚度、构成、组成以及结晶结构
[0117]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在放大倍数为60万倍以上的条件下对磁芯的截面进 行观察,在观察视野内,在已确认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两个粒子的截面的轮廓的部分,测 定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间的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通过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来求出氧化 物层的平均厚度。此外,氧化物层的平均厚度根据测定位置的不同而有偏差,因此,优选在 晶界三相点间的中间部附近进行测定。另外,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EDX)对氧化物层 的各构成元素的分布进行检测,并基于TEM/EDX进行的组成的定量分析对氧化物层的组成 进行检测。进而,通过纳米束衍射(NBD)对结晶结构进行鉴定。
[0118] I.最大粒径为40μπι以上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存在比率以及最大粒径的平均 值
[0119] 在通过SEM观察的磁芯的1000倍的截面观察图像中,在观察视野下,对四面被晶界 所围绕的合金粒子的整体数目Kl、以及其中最大粒径为40μπι以上的合金粒子数目K2进行测 定,求出Κ2除以Kl的百分率的值作为存在比率。各合金粒子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由于成型 时的变形,还存在椭球形的形状。另外,在进行截面观察时,基本上所有的粒子露出中心以 外的部分的截面,因而难以得到正确的粒径。因此,在一个合金粒子中,将连结合金粒子的 外延的2点的直线达到最长时的长度作为合金粒子的最大粒径。退火时,当多个粒子连接而 形成颈部时,将连接的多个合金粒子视作一个合金粒子。另外,读取观察视野内存在的合金 粒子的最大粒径,针对其中最大的20个合金粒子计算个数平均,作为最大粒径的平均值。
[0120] J.防锈评价
[0121] 基于JIS Ζ2371(2000),使用5%NaCl水溶液,在35°C、24小时的条件下使磁芯暴 露,进行盐水喷雾试验。
[0122] (实施例1~4和比较例1、2)
[0123] 在500~900°C之间改变退火温度而制造磁芯。在这些磁芯中,使用表1中合金编号 1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Fe-4.92A1-3.89Cr-0.20Si)。通过前述造粒方法1将合金粒子进 行造粒后,填充至模具内,设定成型压力为0.74GPa以进行压缩成型。成型体的压环强度为 11~16MPa,且获得IOMPa以上的强度。进而,设定退火温度为500~900°C、保持时间为1小 时,在大气中对成型体进行热处理,从而获得磁芯。在对所得到的磁芯的比电阻、压环强度 等各特性进行评价的同时,通过SEM和TEM进行组织观察并进行氧化物层的组成分析。将结 果不于表2~4以及图3~10中。
[0124] 表2
[0128] 实施例1~4中的磁芯是将由Fe基软磁性合金的组成(质量%) SFe-4.92Al_ 3.89Cr-0.20Si的合金粒子所形成的成型体在大气中以600~800°C温度进行退火而成的磁 芯。比较例1、2中的磁芯是在大气中分别以500°C、90(TC温度对成型体进行退火而成的磁 芯。压环强度相对于退火温度单调增加。在600~800°C的退火温度,比电阻升高,但是,在 9 0 0 °C的退火温度则急剧下降。在实施例1~4中,在频率3 0 0 k H z条件下,磁芯损耗均为 750kW/m3以下。对于比较例2中的磁芯而言,磁芯损耗显著增加,无法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 定出正确的结果,因此,在表3中表示成对于各实施例中的磁芯而言,压环强度为151~ 30710^,得到显著超过12010^的强度,在所有的磁芯中都获得1\10 3〇.!!1以上的比电阻。
[0129] 在对这些磁芯的截面进行观察的同时,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EDX)对各构 成元素的分布进行检测。图3是实施例3(退火温度750°C)的截面观察照片,图5是比较例I (退火温度500°C)的截面观察照片,图7是比较例2(退火温度900°C)的截面观察照片。在截 面观察照片中,亮度高的部分是软磁性合金粒子,低的部分是晶界部或空隙部。
[0130] 对于500 °C退火的比较例1的磁芯而言,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间的晶界薄,在由Fe 基软磁性合金粒子所包围的区域(三相点部)等中观察到空隙。如果退火温度升高至750°C, 则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间的晶界略微变粗(实施例3)。进而,如果退火温度升高至900°C,则 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间的晶界的厚度增加,并且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间以穿破晶界的方式 连接而成的颈部增加(比较例2)。认为在比较例2的磁芯中,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间形成 大量的颈部,导致比电阻下降的同时,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内的涡电流的路径变长,由于涡 电流损耗的增加而导致磁芯损耗显著增加。
[0131] 图4、6和8是表示磁芯截面的SEM照片与对应视野下的元素分布的映射图。图4(a) ~(d)分别是在750°C进行了退火的实施例3的SEM照片、表不Fe的分布的映射图、表不Al的 分布的映射图、表示〇的分布的映射图。图6(a)~(d)分别是在500°C温度进行了退火的比较 例1的SEM照片、表不Fe的分布的映射图、表不A1的分布的映射图、表不0的分布的映射图。图 8(a)~(d)分别是在900°C温度进行了退火的比较例2的SEM照片、表示Fe的分布的映射图、 表示Al的分布的映射图、表示0的分布的映射图。Si、Cr从晶粒内至晶界都未显现明显的浓 度分布,因而省略其映射图。
[0132] 在映射图中,色调越明亮就表示对象元素越多。对于在750°C温度进行了退火的磁 芯(实施例3)、在900°C温度进行了退火的磁芯(比较例2)而言,Al的浓度在Fe基软磁性合金 粒子的表面变高,并且退火温度越高,Al在晶界的浓化就越显著。另外,可知在Fe基软磁性 合金粒子的表面(晶界)存在大量的〇,并形成有氧化物,以及,各Fe基软磁性材料合金粒子 之间通过层状的氧化物而相互结合。另一方面,对于在500°C进行了退火的磁芯(比较例1) 而言,并没有观察到如实施例3、比较例2所示的Al的明显的浓化。
[0133] 图9(a)是观察在750°C进行了退火的磁芯(实施例3)的截面的TEM照片。图10是观 察在900°C进行了退火的磁芯(比较例2)的截面的TEM照片。在TEM照片中,在上下方向上贯 穿(横断)的带状部为晶界,处于经由晶界而相邻的位置、亮度比所述晶界低的部分为Fe基 软磁性合金粒子。在观察视野下对晶界的平均厚度进行评价,实施例3中,平均厚度为60nm, 在比较例2中,平均厚度为116.5nm。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同样地,根据观察在600°C 进行了退火的磁芯(实施例1)的截面的TEM照片来对晶界的厚度进行评价时,平均厚度为 38.Onm〇
[0134] 图9(a)所示的在750°C进行了退火的磁芯(实施例3)中,在晶界的中央部(氧化物 层的中央部)以及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附近,确认了色调不同的部分。对于Fe基软磁性合 金粒子的附近,即距离作为截面的轮廓而显现的合金粒子的表面约5nm的位置(第1分析点、 标记1)、晶界的中央部位(第2分析点、标记2)、以及合金粒子内(标记3),以直径Inm的区域 进行组成分析。将基于TEM/EDX进行的晶界的氧化物层的组成的定量分析结果示于表4。此 外,没有赋予标记号的数据是在其他视野下的分析结果。
[0135] 表4
[0137] 在晶界,除了构成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Fe、Al、Cr、Si以外还确认到了0。另外,还 确认了来自于作为润滑剂而添加的硬脂酸锌的Zn。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在第1分析点, Al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Fe、Cr和Si的各自的比率高(第1区域),在第2分析点, Fe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Al、Cr和Si的各自的比率高(第2区域)。
[0138] 虽然表4中未示出,但是,实施例2、4也与此相同,在第1分析点,Al相对于Fe、Cr、Al 和Si之和的比率比Fe、Cr和Si的各自的比率高(第1区域),在第2分析点,Fe相对于Fe、Cr、Al 和Si之和的比率比Al、Cr和Si的各自的比率高(第2区域)。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中,如图10 和表4所示,Al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Fe、Cr和Si的各自的比率高,而与晶界的 分析位置无关。认为这种氧化物层的构成的差异会对比电阻产生影响。
[0139] 图9(B)是在750°C进行了退火的磁芯(实施例3)的截面在其他视野中的TEM照片, 左侧表示NBD图谱。在晶界的中央部(氧化物层的中央部)、以及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附近 确认到色调不同的部分。对于在所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附近,即作为截面的轮廓而显 现的合金粒子的表面附近的第1分析点(标记3)、晶界的中央部位的第2分析点(标记1、2), 以直径Inm的区域进行组成分析,同时通过纳米束衍射对结晶结构进行鉴定。纳米束衍射的 区域为直径Inm~3nm。将基于TEM/EDX进行的晶界的氧化物层的组成的定量分析和结晶结 构的鉴定结果示于表5中。
[0140] 表5
[0142] 在晶界确认到了Fe、A1、Cr、Si和0。另外,还确认了来自于作为润滑剂而添加的硬 脂酸锌的Zn。在第1分析点,Al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Fe、Cr和Si的各自的比率 高(第1区域)。在第2分析点,Fe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Al、Cr和Si的各自的比率 高(第2区域)。如图9(B)所示的晶界具有第1区域包裹第2区域的部分,第2区域形成岛状。
[0143] 另外,如果观察衍射图谱,可见在第1分析点(NBD图谱/点(spot)3)形成了非晶质 状的组织。在标记部确认到了推测为晕环Q、口一夕'')的图案,但是也确认到了其他的 点。这是因为无法明确:判断为非晶质状的组织是结晶化不充分并且含有微细结晶粒子的 组织,还是虽然全部为非晶质,但由于存在于分析试样的厚度方向的区域的影响而确认到 其他点。另一方面,第2分析点(NBD图谱/点1,2)能用Fe(bcc)进行指数标记(指数〇疗),因 而认为形成金属。如此,在第1分析点和第2分析点形成明显不同的结晶结构,在Fe相对于 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AKCr和Si的各自的比率高的第2区域,有时包含被认为是Fe (bcc)的部分。
[0144] 使用实施例3的磁芯与铁氧体磁芯来对直流叠加特性进行比较。图11中示出电感 与直流置加电流之间的关系。铁氧体磁芯使用日立金属株式会社制造的Ni系铁氧体(材质: NL30S),外形尺寸是将内径Φ 8mm、外径Φ 14mm、厚度5mm的环状磁芯2等分而成的尺寸,在其 磁路的2个位置分别设置0.5mm的磁隙。在实施例3的磁芯中不设置磁隙。对于实施例3的磁 芯而言,与铁氧体磁芯相比,在大直流叠加电流的条件下,电感的下降受到抑制,直流叠加 特性优异。
[0145] (比较例3)
[0146] 设定退火环境SN2环境以制作磁芯。在这些磁芯中,使用了表1中的合金编号1的 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Fe-4.92A1-3.89Cr-0.20Si)。通过前述造粒方法1将合金粒子进行造 粒后,填充至模具内,设定成型压力为〇.74GPa以进行压缩成型。进而,在N 2环境中,设定退 火温度为750°C、保持时间为1小时,对成型体进行热处理,从而获得磁芯。在对所得到的磁 芯的比电阻、压环强度等各特性进行评价的同时,通过SEM和TEM进行组织观察以及氧化物 层的组成分析。将结果示于表6~8和图12、13中。在表中,增量磁导率W表示在施加强度为 10000A/m的直流磁场的情况下的值。在后面的评价中也如此。
[0147] 表6
[0151] 对于在N2环境进行退火的磁芯(比较例3),压环强度低,为102MPa,比电阻为短路 状态,磁芯损耗在频率300kHz时显著超过750kW/m 3。
[0152] 在对磁芯的截面进行观察的同时,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EDX)对各构成元 素的分布进行检测。图12是比较例3(N 2环境)的截面观察照片。
[0153] 图13是表示与磁芯截面的SEM照片对应的视野下的元素分布的映射图。图13(a)~ (d)分别是在他环境进行退火的比较例3的SEM照片、表示Fe的分布的映射图、表示Al的分布 的映射图、表不〇的分布的映射图。
[0154] 对于在N2环境进行了退火的比较例3的磁芯,Al的浓度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 表面变高。另外,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表面(晶界)存在大量的0,并形成有氧化物。认为 该〇来自于粘结剂中的〇、存在于他气体中的微量的0、或者作为合金中的杂质的0等。
[0155] 图14是观察在^环境下进行了退火的磁芯(比较例3)的截面的TEM照片。在TEM照 片中,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带状部为晶界,处于经由晶界而相邻的位置、亮度比晶界低的部 分为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但是,晶界(的氧化物层)与合金粒子之间的界面不清晰。观察视 野中的晶界的平均厚度约为24.2nm。通过上述方法对第1分析点和第2分析点进行组成的定 量分析,将结果示于表8中。
[0156] 表8
[0158] 在晶界确认到?6)1、〇、3丨、0和叱在第1分析点^6相对于?6、〇^1和3丨之和的比 率比41、0和31的各自的比率高,在第2分析点41相对于?6、0^1和31之和的比率比?6、0 和Si的各自的比率高,形成与前述实施例1、3不同的组成分布。认为这种构成上的差异会影 响比电阻、压环强度的差。
[0159] (实施例5~9)
[0160] 制作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中Si的组成量不同的磁芯。在这些磁芯中,使用表1中的 合金编号2~6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通过前述造粒方法1将合金粒子进行造粒后,填充至 模具内,设定成型压力为〇.74GPa以进行压缩成型,在大气中,设定退火温度为750°C、保持 时间为1小时,通过热处理而得到磁芯。对所得到的磁芯的比电阻、压环强度等各特性进行 评价。将结果示于表9、10中。
[0161] 表9
[0165] 如果增加Fe基软磁性合金中Si的量,则比电阻与压环强度下降,但是,即使如此, 各实施例中的磁芯也获得了高比电阻和显著超过120MPa的强度。
[0166] 在对这些磁芯的截面进行观察的同时,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EDX)对各构 成元素的分布进行测定。由于Si的量的差异,无法确认Al的浓化具有显著差异。
[0167] 图15是观察Si的量为0.94质量%的磁芯(实施例9)的截面的TEM照片。带状部是晶 界,处于经由晶界而相邻的位置、亮度比晶界低的部分为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根据上述方 法,对于晶界的第1分析点(标记1)、第2分析点(标记2、标记3)以及合金粒子内(标记4)进行 组成分析,将结果示于表11中。
[0168]表11
[0170]对于实施例9(合金粒子中的Si量为0.94质量%)的磁芯而言,在晶界的中央部(氧 化物层的中央部)存在相比于其他实施例而言Cr更浓化的部分。虽然未示于表11中,但是, 在实施例5~8的组成分析中,在氧化物层中确认了与实施例1、3相同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 [0 171](实施例 1〇、11)
[0172] 改变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Cr和Al的组成量来制作磁芯。在这些磁芯中,使用表1 中的合金编号7、8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通过前述造粒方法1将合金粒子进行造粒后,填 充至模具内,设定成型压力为〇.74GPa以进行压缩成型,在大气中,设定退火温度为750°C、 保持时间为1小时,通过热处理而得到磁芯。对所得到的磁芯的比电阻、压环强度等各特性 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2和表13中。
[0173] 表12
[0177]在实施例10的磁芯中,Cr的量增大至8质量%,该磁芯与实施例3的磁芯相比,虽然 比电阻下降,但是,仍然获得了 1Χ1〇3Ω ·πι以上的比电阻和显著超过120MPa的强度。另外, 在实施例11的磁芯中,Al的量增大至8质量%,该磁芯与实施例3的磁芯相比,比电阻增大, 并且获得了显著超过120MPa的强度。在对磁芯的截面进行观察的同时,使用扫描型电子显 微镜(SEM/EDX)对各构成元素的分布进行检测。对于所有磁芯而言,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 的表面,Al的浓度升高,另外,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表面(晶界)存在大量的0,并形成有 氧化物。在对它们的组成分析中,也在氧化物层确认了与实施例1、3相同的第1区域和第2区 域。
[0178] (参考例1)
[0179] 通过在电炉内进行的、在900°C温度保持1小时的热处理,形成表面附着氧化被膜 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并使用该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来制造磁芯。此外,热处理后的Fe基 软磁性合金粒子固化成块状,在成型工序前需要进行粉碎。在所述磁芯中,使用了表1中的 合金编号9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Fe-4.92A1-3.89Cr-0.20Si)。通过前述造粒方法1将合 金粒子进行造粒后,填充至模具内,设定成型压力为〇. 74GPa以进行压缩成型,在大气中,设 定退火温度为750°C、保持时间为1小时,通过热处理获得磁芯。对所得到的磁芯的比电阻、 压环强度等各特性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4和表15中。
[0180] 表14
[0184] 在预先进行了热处理的上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中,在成型压力为0.74MPa的条 件下,成型密度没有上升,因此,初始磁导率显著下降。另外,磁芯损耗差,无法在与实施例3 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进而,退火前后的密度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变化,因此,可认为没有 如本发明所述的通过退火而由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自行生成氧化物层。退火后的磁芯强度 差,在进行初始磁导率的测定时,由卷线时的应力而产生裂纹、缺损。另外,退火后的磁芯的 占积率低于60%,不能用于实际应用中。
[0185] (参考例2)
[0186] 使用合金编号9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并采用专利文献4所示的放电等离子烧结 来制造磁芯。将热处理、破碎后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在不添加粘结剂的情况下填充至石 墨模具,然后放入腔室内,在压力为50MPa、加热温度为900°C、保持时间为5分钟的条件下进 行放电等离子烧结。图16是观察进行了放电等离子烧结的磁芯的截面的TEM照片。图中,所 得到的磁芯是由观察为呈亮色的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以及填埋于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之 间并观察为呈相对暗色的Fe氧化物所形成。然而,由于不具有磁性的Fe氧化物成为主体,因 而作为磁性体的性能极度下降。另外,确认了该制造方法不仅制造工序繁琐,而且在使用微 细的雾化粉时无法直接使用。
[0187] (比较例4)
[0188] 使用含有4.5质量%的&、3.5质量%的3丨、并且剩余部分为Fe的Fe-Cr-Si系的Fe 基软磁性合金粒子来制作磁芯。在该合金粒子中,使用了爱普生混合公司(工 夕只株式会社)制造的PF-20F。通过前述造粒方法1将合金粒子进行造粒后,填充至模具内, 设定成型压力为〇.91GPa以进行压缩成型,在大气中,设定退火温度为700°C、保持时间为1 小时,通过热处理而获得磁芯。对所得到的磁芯的比电阻、压环强度等各特征进行评价。将 结果不于表16和表17中。
[0189] 表 16
[0193] 在对该磁芯的截面进行观察的同时,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EDX)检测各构 成元素的分布。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的表面,Cr浓度变高,另外,在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 的表面(晶界)存在大量的0,并形成有氧化物。另外,比电阻低,压环强度与铁氧体磁芯的程 度相同。
[0194] 对于实施例3和比较例4的磁芯,基于JIS Z2371(2000),使用5%的NaCl水溶液在 温度35°C的条件下进行盐水喷雾试验,并进行耐腐蚀性评价。在经过24小时以后的状态下, 与比较例4的磁芯相比,实施例3的磁芯表现良好的耐腐蚀性,并且没有生锈,防锈效果优 异。相对于此,比较例4的磁芯发生明显的腐蚀,耐腐蚀性不充分。
[0195](实施例12)
[0196] 图17是使用方形锷形状的磁芯的线圈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对于磁芯1而言,在一对 锷部50a、50b之间具有形成一体的胴部60,并且在所述形状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同样的合 金和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在其中一个锷部50a的一个面上形成2个端子电极70。磁芯1的比电 阻高,为IlXlO 3Q ·πι,在磁芯1的表面直接印刷银导体膏,并进行烧结,从而形成端子电极 70。胴部60周围配置有卷绕漆包线而成的绕线80,省略图示。绕线80的两端部通过热压分别 与各个端子电极70连接,从而制成扼流线圈等的面安装型的线圈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的面 安装型的线圈部件中,将形成端子电极70的锷部面作为电路基板上的安装面。
[0197] 如上所述,由于比电阻高,因而即使不使用用于绝缘的树脂壳体(也被称作筒管), 也能够直接将导线铺设于磁芯,并且能够将连接绕线的端子电极70形成在磁芯的表面,因 此,线圈部件小型化。另外,在将线圈部件的安装高度抑制在低处的同时,能够获得稳定的 安装性。在将导线缠绕在磁芯的胴部60的周围时,即使外力作用在锷部50a、50b或胴部60, 由于磁芯1的强度高,因此,也能够制成不容易破坏的线圈部件。
[0198] 附图符号的说明
[0199] 1 磁芯;
[0200] 20 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
[0201] 30氧化物层;
[0202] 30a氧化物层的第1区域;
[0203] 30b氧化物层的第2区域。
【主权项】
1. 一种磁芯,其具有由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经由晶界连接而成的组织,其特征在于, 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含有Al、Cr以及Si,在连接相邻的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 的晶界上,形成至少含有Fe、Al、Cr以及Si的氧化物层, 与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相比,以质量比计,前述氧化物层含有更多的Al,并且,前 述氧化物层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在该第1区域,Al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比 Fe、Cr和Si的各自的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高,在该第2区域,Fe相对于Fe、Cr、Al 和Si之和的比率比Al、Cr和Si的各自的相对于Fe、Cr、Al和Si之和的比率高, 前述第1区域位于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一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芯,其中, 前述晶界具备:前述第1区域夹持前述第2区域、或者前述第1区域包裹前述第2区域的 部分。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芯,其中, 前述磁芯的占积率为80~90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芯,其中, 前述Fe基软磁性合金粒子含有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Al、3质量%以上且10质 量%以下的Cr、0.05质量%以上且1质量%以下的Si。5. -种线圈部件,其中, 其使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芯,并且在该磁芯上实施有绕线。
【文档编号】H01F27/255GK105917422SQ201580004538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4日
【发明人】野口伸, 西村和则, 三原敏男
【申请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