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安全插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生活中的电源插座,该插座由普通的插座内部安装一个微动开关以反向连接线路和钢片启动的方式构成,插座连接电源时需区分零火线,微动开关通过钻孔安装在零线插孔背面,其触发头对准零线插孔内的导电簧片,当插头插入时由插头上的钢片将微动开关启动,连接导线时零线连接零线插孔的导电簧片,火线连接零线插孔背面的微动开关,由微动开关控制的电源连接另一个火线插孔的导电簧片。当导电的异物插入火线插孔内时,由于零线插孔内的微动开关没有启动,这时火线插孔内没有电源,当导电体插入零线插孔内时由于零线本身并不带电,所以不会导致触电。
【专利说明】
防触电安全插座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活中的电源插座。
技术背景
[0002]由于小孩子非常爱模仿,当他们看到大人插插头时就有可能会拿各种异物往插座的插孔里插,此时如果插入的是小刀、铁丝等导电体就会有触电的危险,市场上现有的防触电插座其作用是在插孔内部安装一个挡板,这种机械性的装置经常使用很容易失灵,导致插头插入困难或者损坏,这使很多人不愿意选择这种插座,而没有挡板的普通插座又没有防触电的性能,这种普通的插座容易给儿童带来触电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触电安全插座,该插座由普通的插座内部安装一个微动开关以反向连接线路和钢片启动的方式构成,输入插座的电源需区分零火线,微动开关安装在零线插孔背面,其触发头对准零线插孔内的导电簧片,当插头插入时由插头上的钢片将微动开关启动,微动开关控制的电源为另一个火线插孔的电源,当导电的异物插入火线插孔内时,由于零线插孔内的微动开关没有启动,这时火线插孔内没有电源,当导电体插入零线插孔内时由于零线本身并不带电,所以不会导致触电。
【具体实施方式】
[0004]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5]微动开关为大功率轻触式开关,微动开关可在工厂生产插座时一次成型安装,也可在后期安装,后期安装微动开关时需在插座背面零线插孔的位置上钻孔,将微动开关的触发头穿过小孔装入导电簧片的下方,位置刚好和导电簧片接触而不影响触发头正常的运动,将微动开关用螺丝或强力胶固定在插座背面,当插头插入时由插头上的钢片将微动开关启动,微动开关控制的电源为另一个插孔的火线,其启动后被控制的电源接通,插座连接电源时需区分零火线,连接导线时零线连接零线插孔的导电簧片,火线连接零线插孔背面的微动开关,由微动开关控制的电源连接另一个火线插孔的导电簧片,带地线的三孔插座安装微动开关时,微动开关可安装在地线插孔或零线插孔内,其控制的电源为火线插孔的电源。
[0006]插板在使用中如误将导电体插入火线插孔内时,由于零线插孔内的微动开关没有启动,由微动开关控制的火线插孔的电源没有导通,此时火线插孔内的导电簧片没有电压,当导电体误插入零线插孔内时,由于零线为回路电源,本身并没有电压,所以单一插入任何一个插孔都不会导致触电,即使零线没有有效的接地而零线插孔插入导电体时会感觉到微弱的回路电压,但这种电压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这即可以给小孩子带来警惕,只有当插头插入插座后零火线连接,微动开关启动时电源才被接通,由于微动开关的触发头安装在导电簧片内,而导电簧片对异物的插入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所以当小孩子向插孔内插入异物时不一定会启动微动开关,只有在零火线插孔同时插入异物,并将微动开关启动时接触到火线插孔的导电异物才会导致触电,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由于有微动开关的保护,所以能防止小孩子因误将导电体插入插孔而发生的触电事故。
【主权项】
1.一种防触电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插座由普通的插座内部安装一个微动开关,以反向连接线路和钢片启动的方式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微动开关为大功率轻触式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的安装方式,其特征在于;微动开关可由后期安装和工厂一次成型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的后期安装方式,其特征在于;后期安装微动开关时需在插座背面零线插孔的位置上钻孔,将微动开关的触发头穿过小孔装入导电簧片的下方,位置刚好和导电簧片接触而不影响触发头正常的运动,将微动开关用螺丝或强力胶固定在插座背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钢片启动的方式,其特征在于;当插头插入时由插头上的钢片将微动开关启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连接线路,其特征在于;微动开关控制的电源为另一个插孔的火线,输入插座的电源需区分零火线,连接导线时零线连接零线插孔的导电簧片,火线连接零线插孔背面的微动开关,由微动开关控制的电源连接另一个火线插孔的导电簧片,带地线的三孔插座安装微动开关时,微动开关可安装在地线插孔或零线插孔内,其控制的电源为火线插孔的电源。
【文档编号】H01R13/70GK106025653SQ20161047812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王明中
【申请人】王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