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缠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6374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感缠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卷绕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缠绕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采用二次逆变的交流电源中,为提高电流过零的速度,需要具有互感的滤波电抗器,而电感绕组的缠绕结构采用的为传统的缠绕结构,存在互感系数低、散热性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感缠绕结构,解决现有电感绕组互感系数低、散热性差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电感缠绕结构,包括由两层玻包线卷绕构成的绕组结构,两层玻包线为位于外层的外层玻包线和位于内层的内层玻包线,所述的电感缠绕结构包括第一绕组部、第二绕组部和连接线部,第一绕组部由两层玻包线沿同一卷绕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卷绕形成,第一绕组部的两层玻包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绕组部的最外端具有外层玻包线接线端A和内层玻包线接线端A,第二绕组部通过卷绕与第一绕组部相连的两层玻包线而形成,并且该与第一绕组部相连的两层玻包线沿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同的卷绕方向从内向外依次卷绕形成,第二绕组部的两层玻包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绕组部的最外端具有外层玻包线接线端B和内层玻包线接线端B,第一绕组部所处的平面和第二绕组部所述的平面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连接线部位于第一绕组部与第二绕组部之间并将第一绕组部与第二绕组部进行连接。
[0006]上述电感缠绕结构具有分别由外层玻包线和内层玻包线构成的两个绕组,且两个绕组并联绕制,提高了绕组间的互感系数;采用盘式绕组,且第二绕组部和第一绕组部间具有一定间隙,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具有经济性。
[0007]构成电感缠绕结构的外层玻包线和内层玻包线均为连续的一根玻包线。
[0008]所述的外层玻包线和内层玻包线为扁平形玻包线。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绕组采用玻包线,保证了外层玻包线构成的绕组和内层玻包线构成的绕组间的绝缘性能,两个绕组并联绕制,提高了绕组间的互感系数;采用盘式绕组,且第二绕组部和第一绕组部间具有一定间隙,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具有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5]1-外层玻包线,2-内层玻包线,3-第一绕组部,4-第二绕组部,5-连接线部,6_外层玻包线接线端A,7-内层玻包线接线端A,8-外层玻包线接线端B,9-内层玻包线接线端B,10-构件一,11-构件二,12-构件三,13-构件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电感缠绕结构,包括由两层玻包线卷绕构成的绕组结构,两层玻包线为位于外层的外层玻包线1和位于内层的内层玻包线2,所述的电感缠绕结构包括第一绕组部3、第二绕组部4和连接线部5,第一绕组部3由两层玻包线沿同一卷绕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卷绕形成,第一绕组部3的两层玻包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绕组部3的最外端具有外层玻包线接线端A6和内层玻包线接线端A7,第二绕组部4通过卷绕与第一绕组部3相连的两层玻包线而形成,由于第一绕组部3为从外向内卷绕,故构成第二绕组部4的玻包线从卷绕至第一绕组部3最里层的两层玻包线引出,并且该与第一绕组部3相连的两层玻包线沿与所述第一绕组部3相同的卷绕方向从内向外依次卷绕形成,第二绕组部4的两层玻包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绕组部4的最外端具有外层玻包线接线端B8和内层玻包线接线端B9,第一绕组部3所处的平面和第二绕组部4所述的平面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连接线部5位于第一绕组部3与第二绕组部4之间并将第一绕组部3与第二绕组部4进行连接。
[0019]上述电感缠绕结构具有分别由外层玻包线1和内层玻包线2构成的两个绕组,且两个绕组并联绕制,提高了绕组间的互感系数;采用盘式绕组,且第二绕组部4和第一绕组部3间具有一定间隙,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具有经济性。
[0020]构成电感缠绕结构的外层玻包线1和内层玻包线2均为连续的一根玻包线。
[0021]所述的外层玻包线1和内层玻包线2为扁平形玻包线。
[0022]实施例2:
[0023]本实施例为一电感装配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含四个具有实施例1所述的缠绕结构并并排排列的构件,沿从左到右分别为构件一 10、构件二 11、构件三12和构件四13,构件一10的外层玻包线接线端A6、构件二 11的外层玻包线接线端A6、构件三12的内层玻包线接线端B9和构件四13的内层玻包线接线端B9通过导体连接条连接;构件一 10的内层玻包线接线端A7、构件二 11的内层玻包线接线端A7、构件三12的外层玻包线接线端B8和构件四13的外层玻包线接线端B8通过导体连接条连接,构件一 10、构件二 11的外层玻包线接线端B8和内层玻包线接线端B9、以及构件三12、构件四13的外层玻包线接线端A6和内层玻包线接线端A7成为连接外接线的接线部。该电感装配结构共形成四盘绕组,采用串联后再并联的方式,在满足互感性能的条件下,具有更佳的加工方便性。
[002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感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层玻包线卷绕构成的绕组结构,两层玻包线为位于外层的外层玻包线(1)和位于内层的内层玻包线(2),所述的电感缠绕结构包括第一绕组部(3)、第二绕组部(4)和连接线部(5),第一绕组部(3)由两层玻包线沿同一卷绕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卷绕形成,第一绕组部(3 )的两层玻包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绕组部(3)的最外端具有外层玻包线接线端A (6)和内层玻包线接线端A (7),第二绕组部(4)通过卷绕与第一绕组部(3)相连的两层玻包线而形成,并且该与第一绕组部(3)相连的两层玻包线沿与所述第一绕组部(3)相同的卷绕方向从内向外依次卷绕形成,第二绕组部(4)的两层玻包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绕组部(4)的最外端具有外层玻包线接线端B (8)和内层玻包线(2)接线端B,第一绕组部(3)所处的平面和第二绕组部(4)所述的平面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连接线部(5)位于第一绕组部(3)与第二绕组部(4)之间并将第一绕组部(3)与第二绕组部(4)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电感缠绕结构的外层玻包线(1)和内层玻包线(2)均为连续的一根玻包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玻包线(1)和内层玻包线(2)为扁平形玻包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感缠绕结构,包括由两层玻包线卷绕构成的绕组结构,电感缠绕结构包括第一绕组部、第二绕组部和连接线部,第一绕组部由两层玻包线沿同一卷绕方向从外向内依次卷绕形成,第二绕组部通过卷绕与第一绕组部相连的两层玻包线而形成,并且该与第一绕组部相连的两层玻包线沿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同的卷绕方向从内向外依次卷绕形成,第一绕组部与第二绕组部通过连接线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个绕组并联绕制,提高了绕组间的互感系数;采用盘式绕组,且第二绕组部和第一绕组部间具有一定间隙,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IPC分类】H01F41/066, H01F27/30
【公开号】CN205016354
【申请号】CN201520814486
【发明人】张海均, 袁荣勤, 王洪
【申请人】成都华远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