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0002]继电器主要是通过触点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电路控制,继电器在轨道车辆控制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轨道车辆(包含动车组,电力机车,地铁车辆等)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要适应振动、高温、低温、潮湿以及油、盐、水等侵蚀性恶劣环境,并且需要具有寿命长、高可靠、体积小、低功耗、具有强电磁兼容性、阻燃性、响应速度快等性能。继电器一旦故障,立即会引起列车的控制系统部分功能的瘫痪,甚至会引起整个列车不能正常运行。
[0003]继电器的常见故障是继电器粘连,继电器粘连是指继电器的触点粘住,断不开,继电器粘连的原因可能是受冲击负载作用,在闭合和断开继电器瞬间会产生电弧,电弧对触点进行烧蚀,导致继电保护回路动作冲击大,产生触点粘连现象,影响了正常的继电器闭合和断开,造成继电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粘连导致继电器失效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
[0006]N个电感线圈、2N个内部触点和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两个外部触点和两个控制端,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0007]所述N个电感线圈串联,所述N个电感线圈串联后与所述两个控制端连接,每个电感线圈用于控制两个内部触点的断开或闭合,所述两个控制端用于对所述N个电感线圈通电;
[0008]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其中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一触点组件,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另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二触点组件,所述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并联后与所述两个外部触点连接,所述两个外部触点和负载连接。
[0009]可选的,N个取值为2。
[0010]可选的,所述N个电感线圈的电感相同。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包括N个串联的线圈,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每个线圈控制两个内部触点的断开和闭合,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其中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一触点组件,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另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二触点组件,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并联后与两个外部触点连接,当其中一个电感线圈断电后其控制的内部触点粘连时,由于N个电感线圈串联,其他电感线圈也断电,相应的控制对应的内部触点断开,由于同一触点组件内部的串联关系,粘连的内部触点也会断开,从而能够保证继电器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继电器主要是通过触点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电路控制,继电器在轨道车辆控制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地铁车辆的信号传递、车门状态、气制动状态、司机台激活、牵引控制等都是由继电器实现。由于继电器的使用数量众多,继电器的状态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情况,继电器在控制电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继电器的可靠性、保证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是轨道车辆研究的重要问题。继电器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粘连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粘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N个电感线圈、2N个内部触点和外壳,外壳上设置有两个外部触点和两个控制端,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0014]其中,N个电感线圈串联,N个电感线圈串联后与外壳上的两个控制端连接,每个电感线圈用于控制两个内部触点的断开或闭合,两个控制端用于对N个电感线圈通电;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其中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一触点组件,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另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二触点组件,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并联后与两个外部触点连接,两个外部触点用于和负载连接。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N的取值为2,即有两个电感线圈L1和L2,共有4个内部触点Kl、K2、K3和K4,电感线圈L1和L2串联后的两个接线端与外壳上的外部控制端3、4连接,电感线圈L1用于控制内部触点K1和K2的断开或闭合,电感线圈L2用于控制内部触点K3和K4的断开或闭合,内部触点K1和K3串联形成第一触点组件,内部触点K2和K4串联形成第二触点组件,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并联,并联后形成的两个接线端与外壳上的两个外部触点1、2连接。
[0016]外部控制端3、4用于和电源连接,通过控制端3、4向电感线圈L1和L2通电,当电感线圈L1和L2通电后,电感线圈L1和L2中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电磁效应会产生磁场,如果内部触点K1-K4为常开触点,那么在磁场的作用下,内部触点K1-K4会关闭,如果内部触点K1-K4为常闭触点,那么在磁场的作用下,内部触点K1-K4会断开。相应的,如果通过外部控制端3、4对电磁线圈L1和L2断电,对于常开的内部触点K1-K4会断开,对于常闭的内部触点K1-K4会闭合。
[0017]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都和外部触点1、2连接,外部触点
1、2和负载连接,通过外部触点1、2的闭合和断开可以控制负载的通电和断电,外部触点1、2的闭合和断开随内部触点K1-K4的断开变化,当内部触点K1-K4断开时,外部触点1、2和负载也断开,负载断电,当内部触点K1-K4闭合时,外部触点和负载连接,负载通电。
[0018]图1所示继电器中,若内部触点K1发生粘连,即电感线圈L1断电但K1无法断开时,由于电感线圈L1和L2串联,在电感线圈L1断电的同时电感线圈L2也断电,电感线圈L2控制内部触点K3和K4断开,由于内部触点K3和K1串联,在内部触点K3断开后,内部触点K1也会随K3的断开而断开,从而达到分断的目的,保证继电器能够正常工作。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同理任何一个内部触点粘连,都可以通过其他电感线圈控制与粘连的内部触点串联的内部触点断开,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继电器的粘连故障。当然,即使发生两个内部触点粘连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继电器也能够断开继电器。
[0019]如图1所示继电器,两组触点组件并联后与外部触点1、2连接,可以降低每组触点组件上流过的电流,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粘连的问题。另外,该继电器还可以提高继电器的耐压等级,由于内部触点K1和K3串联,内部触点K2和K4串联,串联的分压作用可以两倍的提高继电器的耐压等级。假设只有电感线圈L1,那么内部触点K1和K2的耐压电压为1000V,如果有两个电感线圈L1和L2,由于每个内部触点K1和K3串联,假设K1和K3的耐压电压都为1000V,那么继电器的耐压电压就为2000V。同理,电感线圈的个数越多,那么继电器的耐压电压就会越大,相应的,每组触点组件上的电流就越小。
[0020]图1所示例子中以N的取值为2为例进行说明,当然,N还可以取更大的值,随着N值的增大,继电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会越低,当然,N值的增大,也会导致继电器的体积、成本增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N的取值。
[0021 ] 本实施例中,并不对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和类型进行限制,按照磁体性质分类电感线圈可以划分为:空芯线圈、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铜芯线圈等,按照绕线结构分类电感线圈可以划分为:单层线圈、多层线圈、蜂房式线圈、密绕式线圈、间绕式线圈等。本实施例中,N个线圈可以采用相同的线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线圈,相同线圈的电感也相同。
[0022]本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N个串联的线圈,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每个线圈控制两个内部触点的断开和闭合,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其中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一触点组件,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另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二触点组件,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并联后与两个外部触点连接,当其中一个电感线圈断电后其控制的内部触点粘连时,由于N个电感线圈串联,其他电感线圈也断电,相应的控制对应的内部触点断开,由于同一触点组件内部的串联关系,粘连的内部触点也会断开,从而能够保证继电器正常工作。
[00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N个电感线圈、2N个内部触点和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两个外部触点和两个控制端,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N个电感线圈串联,所述N个电感线圈串联后与所述两个控制端连接,每个电感线圈用于控制两个内部触点的断开或闭合,所述两个控制端用于对所述N个电感线圈通电;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其中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一触点组件,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另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二触点组件,所述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并联后与所述两个外部触点连接,所述两个外部触点和负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N个取值为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电感线圈的电感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N个电感线圈、2N个内部触点和外壳,外壳上设置有两个外部触点和两个控制端,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每个线圈控制两个内部触点的断开和闭合,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其中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一触点组件,每个电感线圈控制的另一个内部触点串联后形成第二触点组件,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并联后与两个外部触点连接,当其中一个电感线圈断电后其控制的内部触点粘连时,由于N个电感线圈串联,其他电感线圈也断电,相应的控制对应的内部触点断开,由于同一触点组件内部的串联关系,粘连的内部触点也会断开,从而能够保证继电器正常工作。
【IPC分类】H01H47/02
【公开号】CN205069515
【申请号】CN201520859504
【发明人】赵国平, 王延超
【申请人】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