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无线充电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上,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目前的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线圈一般都是设置在保护壳上,然后通过接头再与电子设备连接,一般都是采用触点式连接,如图1所示,这种连接方式具有不稳定性,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会导致接触不良,而且这种触点式无线充电连接方式不能满足众多手机所要求的性能标准。再例如,市面上现有一种背夹电源,其主要结构是在电子设备保护壳上设置一个备用移动电源,备用移动电源的输出口即公端与背夹电源包胶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上,然后将手机插入保护壳,同时,公端插入充电接口,如图3所示,这种方式,灵活性小,手机套上背夹电源后,如果需要单独给手机传输数据的时候,需要将背夹电源取下,非常麻烦,有一些结构也采用线材连接方式,但是线材是固定在FPC板连接电路主板,这种连接方式线材固定、易被拉扯而断裂,如图4所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尤其应用于无线充电或者背夹电源与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一种结构,设备内部完全采用线材连接,可以改变现有技术触点式连接方式不可靠以及接头位置固定不变的技术缺陷,而且应用于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时,实现可插、可拔,灵活多变,方便使用。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包括本体和接头,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功能部,接头与功能部线型连接并可相对于壳体不可分离地插拔,接头插入状态时,与壳体形成完整结构。
[0005]优选地,所述接头包括插头部、连接部、滑动部和限制部,壳体上设置有限定孔、插孔和与连接部形状相同的空槽,其中,上述滑动部穿过限定孔,限制部与滑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设置在壳体内部,滑动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与插头部固定连接,插头部的设置方向与滑动部同向,所述功能部引出的排线穿过限制部并在滑动部内延伸至连接部与插头部连接,接头插入壳体内时,插头部穿过插孔插入手机接口,连接部与壳体形成完整结构。
[0006]优选地,所述滑动部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内部带通孔,以便于线材穿过滑动部与插头部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部、滑动部和限制部采用软性塑料制成,所述排线穿过滑动部与插头部包胶部分形成连接部。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若干防滑条,便于接头的插拔。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变现有技术的插头与功能部的触点式连接方式,以及改变插头位置固定不变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可插、可拔、方便使用、灵活多变得电子设备连接结构,主要应用于手机无线充电的配套电子设备或者背夹电池上,完全采用线材的连接方式,安全可靠、接触性能永远不变,能够通过手机配件要求认证,用时,手机置于本发明壳体内部,接头插入壳体,插头插入手机,此时,接头与本体形成完整结构,外形美观,不用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充当手机保护角色,拔出时,线材不裸露、不垂挂,美观大方,而且由于限定部的存在,不会拉扯到线材,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连接部、滑动部和限制部采用软性塑料制成,接头可以弯曲变形,有利于插入手机、垂挂时的状态,连接部设有防滑条,插拔更迅捷。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无线充电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2]图3为现有背夹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现有无线充电接收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图4中的俯视图。
[0016]图7为图6中A-A面剖视图。
[0017]图8为本实用新型拔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本实用新型拔出时的俯视图。
[0019]图10为图9中A-A面剖视图。
[002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有的手机无线充电保护套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1、与手机和功能部连接的接头2以及功能部12,使用时,接头2上的插头部21插入手机的接口内,然后接头2下端部分滑入壳体11下方,触片接触功能部12的触片,通过触片之间的夹紧作用而接通,这种方式为触点式,由于触点式的连接方式具有其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接触不良、容易发生氧化腐蚀等现象,并有短路危险存在。
[0022]还有一种结构手机无线充电保护套的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线材连接,但是线材是固定连接的在FPC板12a上,这种结构线材在拉扯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断裂,而线材一旦断裂,则保护套就报废,维修起来非常麻烦。
[0023]现有的背夹电源采用的结构如图3所示,插头固定在背夹电源的壳体11上,使用时,将手机滑入背夹电源壳体11内,然后插头部21插入手机接口进而充电,但是这种结构,插头固定不变,其灵活性非常低,而且插头一直插在接口内,如果需要给手机传输数据的时候,则需要取下背夹电源才能另外给手机接上数据线,非常麻烦。
[002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特提供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如图5、图6和图9所示所示,包括本体1和接头2,本体1包括壳体11和功能部12,接头2与功能部12线型连接并可相对于壳体11不可分离地插拔,插入时,接头2与壳体11能够形成一体结构。
[0025]特别地,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接头2包括插头部21、连接部22、滑动部23和限制部24,在壳体11上与连接部22对应处设置有与连接部22形状相同的空槽13,同时在与接头2的插头部21和滑动部23相对应处分别设置有插孔14和限定孔15,滑动部23穿过限定孔15并在限定孔15内滑动,为了限定滑动部23的滑动范围,在滑动部23靠近壳体11的一端部设置了上述限制部24,滑动部2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22与插头部21连接。
[0026]安装时,将排线25连接本体1的功能部12,然后穿过限制部24从而引入滑动部23,排线25在连接部22处与插头部21连接。
[0027]使用时,使用时,如图5-7所示,手机至于壳体11内,将连接部22推入壳体11内,此时,滑动部23在限定孔15内平移滑动,插头部21插入手机接口,连接部22与壳体11形成了完整的一体,外形美观,而且完全采用线材连接,安全可靠,杜绝了接触不良的后果,拔出时,如图7-9所示,滑动部23在限定孔15内平稳滑出,限制部24抵住限定孔15内侧,此时,接头2限定滑动、停止拔出,排线25在拉动的过程中不会被拉扯,从而有效增加了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保证连接正常。
[0028]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滑动部23采用长方体结构,为了便于排线25穿过滑动部,长方体内部设置通孔,以便于排线25穿过滑动部23与插头部21连接。
[0029]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接头2整体除插头部21之外,其他部分均采用塑料制成,最好采用软性塑料,这样一来有效增加接头2的弯曲程度,而且也有利于排线25在与插头部21的包胶。
[0030]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1所示,在连接部22设置有若干防滑条26,最好设置在连接部22的上下两个端面上,这样有利于接头2的插拔作用。
[00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包括本体(1)和接头(2),所述本体(1)包括壳体(11)和功能部(12),其特征在于,接头(2)与功能部(12)线型连接并可相对于壳体(11)不可分离地插拔,接头(2)插入状态时,与壳体(11)形成完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2)包括插头部(21)、连接部(22)、滑动部(23)和限制部(24),壳体(11)上设置有限定孔(15)、插孔(14)和与连接部(22)形状相同的空槽(13),其中,上述滑动部(23)穿过限定孔(15),限制部(24)与滑动部(23)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设置在壳体(11)内部,滑动部(2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22)与插头部(21)固定连接,插头部(21)的设置方向与滑动部(23)同向,所述功能部(12)引出的排线(25)穿过限制部(24)并在滑动部(23)内延伸至连接部(22)与插头部(21)连接,接头(2)插入壳体(11)内时,插头部(21)穿过插孔(14)插入手机接口,连接部(22)与壳体(11)形成完整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3)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内部带通孔,以便于排线(25)穿过滑动部(23)与插头部(2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滑动部(23)和限制部(24)采用软性塑料制成,所述排线(25)穿过滑动部(23)与插头部(21)包胶部分形成连接部(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设置有若干防滑条(26),便于接头(2)的插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包括本体和接头,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功能部,接头与功能部线型连接并可相对于壳体不可分离地插拔,接头插入状态时,与壳体形成完整结构。本实用新型内部完全采用线材连接,可以改变现有技术触点式连接方式不可靠以及接头位置固定不变的技术缺陷,而且应用于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时,实现可插、可拔,灵活多变,方便使用。
【IPC分类】H01R13/502
【公开号】CN205141240
【申请号】CN201520945300
【发明人】朱伟豪
【申请人】深圳迪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