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车用动力电池包的箱体与箱盖之间单纯的采用螺钉连接,密封性较差,或者在箱体与箱盖之间设有一橡胶垫,虽然可增加箱体与箱盖之间的密封性,但一旦橡胶垫破损,在橡胶垫破损处就比较容易出现进水进灰尘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为钣金件,所述箱体的上部外侧面设有一圈外沿,所述外沿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箱盖的底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与箱盖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外沿、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翻边、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上均设有与螺钉配合的通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沿采用满焊的形式焊接在所述箱体的上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径比螺钉上的螺纹外径大0.2-0.7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沿与所述箱体的焊接处设有密封胶。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螺钉的配合处设有密封胶。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箱体的外沿上设有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在箱盖的翻边上设有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箱体的外沿与箱盖的翻边上设有通孔,使箱体与箱盖通过螺钉锁紧,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两层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形成箱体与箱盖之间的第一道密封结构,且密封圈单面带胶,则安装时先将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粘贴在外沿上,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粘贴在翻边上,然后在箱体与箱盖安装和拆卸时,无需增加安装、拆卸、校正密封圈的动作,操作快速便捷;外沿设在箱体的外侧面,箱体的从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的上表面至箱体上表面的外侧面与箱盖的内侧面贴合,形成箱体与箱盖之间的第二道密封结构,双密封圈密封,双重密封,密封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与箱盖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的A局部放大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盖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与箱盖配合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7]标号说明:
[0018]1、箱体;2、箱盖;3、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4、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
[0019]11、外沿;12、通孔;
[0020]21、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2]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箱体的上部外侧面焊接一圈的外沿,箱盖的内侧面与箱体的外侧面贴合,箱盖上设有翻边,外沿与翻边之间设有两层的密封圈,双重密封加双密封圈密封,密封效果更强。
[0023]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包括箱体I和箱盖2,所述箱体I为钣金件,所述箱体I的上部外侧面设有一圈外沿11,所述外沿11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箱体I的上表面;所述箱盖2的底部设有翻边21,所述翻边21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 ;所述箱体I的外侧面与箱盖2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外沿11、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翻边21、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上均设有与螺钉配合的通孔12。
[0024]进一步的,所述外沿11采用满焊的形式焊接在所述箱体I的上部。
[0025]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外沿11采用满焊的形式焊接在所述箱体I的上部,保证外沿11与箱体I外侧面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从外沿11与箱体I外侧面之间的缝隙渗入,密封性能好。
[0026]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2的直径比螺钉上的螺纹外径大0.2-0.7mm。
[0027]由上述描述可知,螺钉穿设所述通孔12后与螺母拧紧将箱体I与箱盖2锁紧固定,通孔12的直径比螺钉上的螺纹外径大0.2-0.7mm,保证螺钉与通孔12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可防止因为通孔12过大引起的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和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在通孔12处发生破裂,保证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和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的使用寿命。
[00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与所述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与所述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保证并加强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与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0030]进一步的,所述外沿11与所述箱体I的焊接处设有密封胶。
[0031]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外沿11与所述箱体I的焊接处设有密封胶,保证并加强外沿11与箱体I的外侧面之间的密封性。
[0032]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2与螺钉的配合处设有密封胶。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通孔12与螺钉的配合处设有密封胶,保证并加强螺钉与通孔12之间的密封性。
[0034]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0035]—种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包括箱体I和箱盖2,所述箱体I为钣金件,所述箱体I的上部外侧面采用满焊的形式焊接有一圈外沿11,所述外沿11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箱体I的上表面;所述箱盖2的底部设有翻边21,所述翻边21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 ;所述箱体I的外侧面与箱盖2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外沿11、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翻边21、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上均设有与螺钉配合的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直径比螺钉上的螺纹外径大0.2-0.7mm。
[0036]安装时,先将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粘贴在外沿11的上表面,将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粘贴在翻边21的下表面,再将箱盖2的内侧面与箱体I的外侧面贴合,最后将螺钉穿过通孔12并与螺母螺接拧紧将箱体I与箱盖2固定连接。
[0037]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003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打入密封胶部分: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与所述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所述外沿11与所述箱体I的焊接处设有密封胶,所述通孔12与螺钉的配合处设有密封胶,从而增强箱体I与箱盖2之间密封性和连接稳固性。
[0039]安装时,将箱体I与箱盖2用螺钉固定连接后,将密封胶依次打入外沿11与箱体I焊接处,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与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连接处,以及螺钉与通孔12配合处。
[00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通过满焊的形式保证外沿11与箱体I的外侧面之间的密封性;通过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和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保证外沿11与翻边21之间的密封性,以及箱体I与箱盖2之间安装和拆卸的便利性;通过箱体I外侧面与箱盖2内侧面之间贴合保证箱体I外侧面与箱体I内侧面之间的密封性;通过通孔12与螺钉之间双边0.2-0.7mm的间隙保证通孔12与螺钉之间的密封性以及单面带胶密封圈在通孔12处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外沿11与箱体I外侧面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在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3和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在螺钉与通孔1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来提高箱体I与箱盖2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密封结构稳固,性能稳定,密封性能强,可以达到IP7级密封,使用寿命长。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和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钣金件,所述箱体的上部外侧面设有一圈外沿,所述外沿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箱盖的底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与箱盖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外沿、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翻边、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上均设有与螺钉配合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沿采用满焊的形式焊接在所述箱体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比螺钉上的螺纹外径大0.2-0.7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沿与所述箱体的焊接处设有密封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螺钉的配合处设有密封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包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为钣金件,所述箱体的上部外侧面设有一圈外沿,所述外沿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所述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箱盖的底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所述箱体的外侧面与箱盖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外沿、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翻边、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上均设有与螺钉配合的通孔。通过外沿与翻边之间的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与第二单面带胶密封圈,以及箱体的第一单面带胶密封圈上表面以上的外侧面与箱盖的内侧面的配合,实现电池包的密封,密封性能好。
【IPC分类】H01M2/04, H01M2/08, H01M2/10
【公开号】CN205211808
【申请号】CN201520896555
【发明人】苏育明, 陈美华, 朱继涛
【申请人】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慧通天下新能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