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通风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6946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的通风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通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的通风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大规模蓄电池储能系统主要是利用蓄电池作为后备能源,蓄电池工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高温问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受使用环境的温度影响很大,温度越高蓄电池寿命越短,一般在50度以上性能就要打折扣,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0003]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需要让电池使用温度保持在O?40°C左右,通常的做法是将空调主机和电池放置在方型的集装箱内,采用空调直吹的方式进行通风降温。但是对于大规模的电池储能系统,电池数目众多,传统的空调直吹式的通风降温方式降温不均,会导致降温效果不好,甚至出现局部热量短时间内无法排出的现象,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池的通风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解决了现有蓄电池储能系统降温不均,降温效果不好,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蓄电池的通风系统,包括:用以容纳蓄电池的结构体和风冷装置;蓄电池以蓄电池组为单元沿所述结构体的四周侧壁层叠布置,所述结构体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结构体的各进风口与所述风冷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结构体的出风口与所述风冷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结构体的各进风口朝向所述结构体的中心位置。
[0008]优选地,所述结构体的进风口设置于上、下相邻两层蓄电池组的中间,并且与所述蓄电池组之间留有空隙。
[0009 ]优选地,所述结构体呈圆柱体状。
[0010]优选地,所述结构体的各进风口在所述结构体上均匀分布。
[0011]可选地,所述结构体的进风口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电池组的宽度,所述长方形的宽度不大于上下相邻两层电池组之间的空隙高度。
[0012]可选地,所述风冷装置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结构体中央部位的上方。
[0013]可选地,所述风冷装置为空调。
[001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蓄电池储能系统,包括: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通风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在用以容纳蓄电池的结构体的四周侧壁上布设多个进风口,在结构体的上部设置出风口,蓄电池组沿结构体的四周侧壁层叠布设,结构体四周侧壁上的进风口与风冷装置的出风口连通,风冷装置吹出的冷风从结构体四周侧壁的各进风口进入,自各蓄电池组的间隙通过,然后自结构体上部的出风口排出,这种四周侧壁进风上出风的通风方式,能实现高效的降温效果,并且降温均匀性也比较好。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通风系统的俯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通风系统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通风系统的内部通风的流向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结构体,11-进风口,20-蓄电池组,30-风冷装置的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
[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电池通风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以容纳蓄电池的结构体10和风冷装置(图中未示出);蓄电池以蓄电池组20为单元沿结构体10的四周侧壁层叠布置,结构体10的四周侧壁上布设有多个进风口 11,结构体10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结构体10的各进风口 11与风冷装置的出风口连通,结构体的出风口与风冷装置的进风口 30连通。
[0025]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体10用以容纳蓄电池,具体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箱体、壳体、房屋、集装箱等。结构体10的四周侧壁上布设多个进风口 11,结构体10的上部,优选结构体10的顶部,设置出风口,出风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蓄电池先组成蓄电池组,然后沿结构体10的四周侧壁层叠布置,围成一圈,且蓄电池距离四周侧壁保持一定距离,这样风冷装置(例如可以为空调)吹出的冷风从结构体10四周侧壁的各进风口 11进入,自各蓄电池组20的后部吹向蓄电池,从各蓄电池组20的上下、左右的间隙通过,然后自结构体10上部的出风口排出,随后进入风冷装置的进风口 30,整个结构体内形成侧进风上出风的通风方式,能实现高效的降温效果,并且降温均匀性也比较好。
[0026]其中,结构体10上的各进风口11朝向结构体10的中心位置。风冷装置吹出的冷风从结构体10的各进风口 11进入,自各蓄电池组20的间隙通过,然后自结构体10中心向上从上部的出风口排出,有助于提高降温效果及降温均匀性。
[0027]为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其中结构体的进风口11设置于上、下相邻两层蓄电池组20的中间,并且结构体的进风口 11与蓄电池组20之间留有空隙。结构体的进风口 11对应位于上下两个蓄电池组20的中间,并且其与蓄电池之间留有空隙,以形成对蓄电池组上下表面的侧吹,加强蓄电池的散热。
[0028]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其中结构体10的进风口的横截面优选设置为长方形,长方形的短边与蓄电池组排列的高度方向一致,长方形的长度不大于电池组20的宽度,长方形的宽度不大于上下电池组20之间的空隙高度,优选为该空隙高度的1/2。
[0029]如图1、2所示,其中结构体10优选为圆柱体状,结构体的各进风口11在结构体10上均匀分布,进风均匀;蓄电池组20优选排列成中空的圆柱体状,更便于实现各电池组的均匀降温。
[0030]为了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均匀降温,风冷装置的进风口30位于结构体10的中央部位的上方,形成散热风道。
[003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系统,风道采用侧进风上出风的方式,侧进风口(即位于结构体侧壁上的进风口)设计在上下电池组的后部,侧进风口的空调冷风朝圆柱体电池组堆放中心吹,再从上下相邻两层电池组之间的空隙吹过,蓄电池表面的过风面积大,且能够强化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内部风道循环,提高了降温的均匀性和降温效果;各出风口的风自四周侧壁朝结构体中央部位的上方吹,能实现高效的降温效果,同时实现各电池组的均匀降温,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采用圆柱体形的蓄电池组摆放方式,能提高通风降温的效率,能节省空调的能耗,而且还有利于电池组的均匀降温,解决现有通风系统电池组局部过热导致电池组寿命下降的问题。
[003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蓄电池储能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该蓄电池储能系统由于采用上述的通风系统,能够使冷风能很好地对蓄电池进行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空调直吹进行降温而导致的降温不均,降温效果差的问题,蓄电池储能系统运行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0033]为了便于清楚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相似项进行类别区分,该第一、第二字样并不在数量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只是对一种优选的方式的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想到的显而易见的相似变形或相关扩展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蓄电池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容纳蓄电池的结构体和风冷装置; 蓄电池以蓄电池组为单元沿所述结构体的四周侧壁层叠布置,所述结构体的四周侧壁上布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结构体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结构体的各进风口与所述风冷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结构体的出风口与所述风冷装置的进风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的各进风口朝向所述结构体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的进风口设置于上、下相邻两层蓄电池组的中间,并且与所述蓄电池组之间留有空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呈圆柱体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的各进风口在所述结构体上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的进风口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所述长方形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电池组的宽度,所述长方形的宽度不大于上下相邻两层电池组之间的空隙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结构体中央部位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为空调。9.一种蓄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的通风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涉及散热通风领域,解决了现有蓄电池储能系统降温不均,降温效果不好,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通风系统,包括:用以容纳蓄电池的结构体和风冷装置;蓄电池以蓄电池组为单元沿所述结构体的四周侧壁层叠布置,所述结构体的四周侧壁上布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结构体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结构体的各进风口与所述风冷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结构体的出风口与所述风冷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IPC分类】H01M2/10, H01M10/627, H01M10/6556, H01M10/6563, H01M10/613
【公开号】CN205248337
【申请号】CN201521095324
【发明人】王正林, 姚树茂, 武海滨
【申请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