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u”型绝缘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3912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u”型绝缘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力电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U”型绝缘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
【背景技术】
[0002]高压电力电容器是无功补偿的主要设备,作用是补偿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从而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和设备利用率,因此高压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压电力电容器由芯子、箱壳及出线端等部分构成。芯子则由若干个元件、紧固件和绝缘件经过压装构成。
[0003]现有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由聚丙烯薄膜和极板卷制而成,缺点是高压电力电容器绝缘较为薄弱,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极板边缘电场强度过大并且分布不均匀,容易产生局部放电,导致元件击穿或箱壳鼓肚事故的发生,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的隐串
■/Ql、O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U”型绝缘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U”型绝缘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由高压极板,低压极板,聚丙烯薄膜及“U”型绝缘纸组成;所述高压极板和低压极板中间设有两层聚丙烯薄膜;所述高压极板和低压极板一端均长于聚丙烯薄膜边缘,另一端均折边;所述高压极板折边处和低压极板折边处各覆盖“U”型绝缘纸。
[0006]所述高压极板和低压极板均为铝箔材质,且尺寸一致。
[0007]所述“U”型绝缘纸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质,其长度与极板折边长度一致,其厚度为极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0008]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U”型绝缘纸能阻碍高压电力电容器极板边缘的局部放电,从而降低极板边缘最大电场强度,改善了极板边缘的电场分布,降低了温升,提高了元件的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电力电容器芯子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叠放主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叠放俯视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叠放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压电力电容器芯子由若干个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I)在连接片(2)采用串并联的方式连接,然后用湿水性牛皮纸胶带(3)粘贴而成。
[0015]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由高压极板(4),低压极板(5),聚丙烯薄膜(6)和“U”型绝缘纸(7)组成;所述高压极板(4)和低压极板(5)中间设有两层聚丙烯薄膜(6);所述高压极板(4)和低压极板(5) —端均长于聚丙烯薄膜(6)边缘,另一端均折边;所述高压极板(4)折边处和低压极板(5)折边处各覆盖“U”型绝缘纸(7)。
[0016]所述高压极板(4)和低压极板(5)均为铝箔材质,且尺寸一致。
[0017]所述“U”型绝缘纸(7)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质,其长度与极板折边长度一致,其厚度为极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0018]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限于所描述的实例。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含“U”型绝缘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由高压极板(4),低压极板(5),聚丙烯薄膜(6)和“U”型绝缘纸(7)组成;所述高压极板(4)和低压极板(5)中间设有两层聚丙烯薄膜(6);所述高压极板(4)和低压极板(5) —端均长于聚丙烯薄膜(6)边缘,另一端均折边;所述高压极板(4)折边处和低压极板(5)折边处各覆盖“U”型绝缘纸(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极板(4)和低压极板(5)均为铝箔材质,且尺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绝缘纸(7)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质,其长度与极板折边长度一致,其厚度为极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U”型绝缘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由高压极板(4),低压极板(5),聚丙烯薄膜(6)和“U”型绝缘纸(7)组成;所述高压极板(4)和低压极板(5)中间设有两层聚丙烯薄膜(6);所述高压极板(4)和低压极板(5)一端均长于聚丙烯薄膜(6)边缘,另一端均折边;所述高压极板(4)折边处和低压极板(5)折边处各覆盖“U”型绝缘纸(7)。本实用新型最终降低高压电力电容器极板边缘最大电场强度,改善了极板边缘的电场分布,减小局部放电,降低了温升,提高了元件的热稳定性。
【IPC分类】H01G4/002
【公开号】CN205376300
【申请号】CN201620068355
【发明人】梁艳萍, 李加星, 汪冬梅
【申请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