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5693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插座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有一插座外壳、一胶芯座、一插座接地端子以及一接地件,该胶芯座设置于该插座外壳内且具有一第一侧,该插座接地端子包覆于该胶芯座内,该接地件设置于该胶芯座之该第一侧上且位于该胶芯座与该插座外壳之间。一连接结构选择性地设置于该接地件或该插座接地端子上,该连接结构穿过该胶芯座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连接该接地件与该插座接地端子,以使该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插座接地端子。
【专利说明】
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适用于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埠且能减少电磁干扰或射频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脑及周边设备产业的发展,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已成为电脑与周边设备的沟通及资料传输的重要介面之一。随着社会发展,更高讯号速率传输实为一种趋势,用于传输更高速率之电连接器之开发更是目前时代之需要。尤其随着电子装置薄型化之趋势,更导致电连接器之薄型化。为同时兼顾电连接器之薄型化与高速化之需求,导致电连接器之端子间以及相互插接之电连接器之间更容易产生高频讯号干扰与电磁干扰,进而影响USB插座电连接器以及插头电连接器间高频传输性能或是高速传输性能,从而可能影响耦接于USB连接器插座以及插头的电子元件(例如手机、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数位电视等)正常工作。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USB插座电连接器的屏蔽设计可以同时兼顾电连接器之薄型化、高速化、耐用性、坚固性之需求,并减少因薄型化与高速化所产生之高频讯号干扰与电磁干扰已成为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通用串列汇流排连接埠且能减少讯号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有一胶芯座、一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一第二外壳以及一第一接地件,该胶芯座设置于该插座外壳内且具有一第一侧,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包覆于该胶芯座内,该第二外壳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胶芯座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该第一接地件设置于该胶芯座之该第一侧上且位于该胶芯座与该第二外壳之间,该第一接地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一接地件且接触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以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连接结构为一突起或一弹臂,且该第一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一接地件一体成型。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且接触于该第一接地件,以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连接结构为一端子折弯结构,且该第一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一体成型。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胶芯座具有相反于该第一侧之一第二侧,且该插座电连接器另包含有一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以及一第二接地件,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包覆于该胶芯座内且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相对,该第二接地件设置于该胶芯座之该第二侧上且位于该胶芯座与该第二外壳之间,该第二接地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二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二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二接地件且接触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以使该第二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其中该第二连接结构为一突起或一弹臂,且该第二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二接地件一体成型。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包含有一第二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且接触于该第二接地件,以使该第二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其中该第二连接结构为一端子折弯结构,且该第二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二插座头接地端子一体成型。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插座电连接器另包含有一第一组讯号端子、一第二组讯号端子以及一屏蔽件,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呈并排排列,该第二组讯号端子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呈并排排列,该屏蔽件设置于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之间,该屏蔽件用以屏蔽第一组讯号端子与第二组讯号端子。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胶芯座包含有一第一座体及一第二座体,该第二座体可拆卸地组装于该第一座体上,该第一接地件安装于该第一座体上,该第二接地件安装于该第二座体上,且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共同夹固该屏蔽件。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一接地本体以及一第一抵接部。该第一接地本体安装于该第一座体之一侧上,其中该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该第一接地本体,该第一抵接部突出于该第一接地本体,该第一抵接部抵接于该第二外壳,以使该第一接地本体电性连接于该第二外壳。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二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二接地本体以及一第二抵接部。该第二接地本体安装于该第二座体远离该第一接地本体之一侧上,其中该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该第二接地本体,该第二抵接部突出于该第二接地本体,该第二抵接部抵接于该第二外壳,以使该第二接地本体电性连接于该第二外壳。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接地件另包含有一第一嵌爪,其突伸于该第一接地本体且嵌入于该第一座体,且该第二接地件另包含有一第二嵌爪,其突伸于该第二接地本体且嵌入于该第二座体。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屏蔽件包含有一本体、一卡固结构、一接地部以及一固定部,该卡固结构延伸于该本体且用以卡固于一插头电连接器,该接地部延伸于该本体相对该卡固结构之一侧且用以耦接于一电路板,该固定部突伸于该本体且位于该卡固结构与该接地部之间,该固定部用以固定于该电路板。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插座电连接器另包含有一第一外壳,且该第一外壳另包含有一壳体以及一焊接部,该壳体以雷射焊接的方式固定该第二外壳,该焊接部突伸于该壳体且嵌固于一电路板。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外壳另包含有一第一卡合结构,其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卡设于该第二外壳。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端子模组、一第二端子模组、一第二外壳以及一第一接地件。该第一端子模组包含一第一座体、一第一组讯号端子以及两个第一插座接地端子,该第一组讯号端子固持在该第一座体,该两个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与该第一组讯号端子并排,固持在该第一座体,并分别设置在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之两侧。该第二端子模组包含一第二座体、一第二组讯号端子以及两个第二插座接地端子,该第二座体与该第一座体组装成一胶芯座,该第二组讯号端子固持在该第二座体,该两个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并排,固持在该第二座体,并分别设置在该第二组讯号端子之两侧。该第二外壳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收容该第一端子模组与该第二端子模组,该第一接地件设置在该胶芯座之一第一侧,且位于该胶芯座与该第二外壳之间,该第一接地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分别具有至少两对差分讯号端子对,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之至少两对差分讯号端子对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之至少两对差分讯号端子以该插头电连接器之前后方向为枢轴旋转180度相互对称。
[00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一抵接部使插座外壳、第一接地件及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彼此相互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另利用第二连接结构及第二抵接部使插座外壳、第二接地件及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亦彼此相互电性连接,以减少插座电连接器在传输高频讯号时的电磁杂讯干扰,进而提升插座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性能或高速传输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更利用屏蔽件设置于第一组讯号端子与第二组讯号端子之间,以在第一组讯号端子与第二组讯号端子之间形成屏蔽,进而避免第一组讯号端子与第二组讯号端子间产生干扰及串音的问题。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的外观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在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与对应的插头电连接器的爆炸剖面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与对应的插头电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剖面示意图。
[00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31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33]符号说明
[0034]5000插头电连接器
[0035]3000、3000’、3000 ’ ’插座电连接器
[0036]I插座外壳
[0037]10上侧壁
[0038]11下侧壁
[0039]12第一外壳
[0040]120壳体[0041 ]121焊接部
[0042]122第一^合结构
[0043]123第一^Nf 结构
[0044]124第二卡合结构
[0045]125通孔
[0046]126限位结构
[0047]13第二外壳
[0048]130容置空间
[0049]131插接口
[0050]2胶芯座
[0051 ]2A第一端子模组
[0052]20第一侧
[0053]21第二侧
[0054]22第一座体
[0055]221第一基部
[0056]222第一舌部
[0057]223限位槽
[0058]2B第二端子模组
[0059]23第二座体
[0060]231第二基部[0061 ]232第二舌部
[0062]3A、3B、3A,、3B,、3A,,、3B,, 第一插座接地端子
[0063]4A、4B、4A’、4B’、4A’,、4B’’ 第二插座接地端子
[0064]5第一接地件
[0065]50第一接地本体
[0066]51第一嵌爪
[0067]52第一抵接部
[0068]6第二接地件
[0069]60第二接地本体
[0070]61第二嵌爪
[0071]62第二抵接部
[0072]7A、7B、7A,、7B,、7A,,、7B,, 第一连接结构
[0073]8A、8B、8A’、8B’、8A’,、8B’’ 第二连接结构
[0074]9第一组讯号端子
[0075]A第二组讯号端子
[0076]B屏蔽件
[0077]BO本体
[0078]BI卡固结构
[0079]B2接地部
[0080]B3固定部
[0081]C电路板
[0082]D插头外壳
[0083]E屏蔽板
[0084]El弹性卡勾
[0085]F第四屏蔽件
[0086]G第五屏蔽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87]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一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插座电连接器3000在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插座电连接器3000包含有一插座外壳(receptacle shell) I n一第一端子模组(first terminal module)2A、一第二端子模组(second terminal module)2B、一第一接地件(first shielding member)5、一第二接地件(second shielding member)6以及一屏蔽件(third shielding member)B。第一端子模组2A包含有一第一座体(first insulator)22、两个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以及第一组讯号端子9,两个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以及第一组讯号端子9固持于第一座体22。第一座体22包含有一第一基部(first base port1n)221 以及一第一舌部(first tongue port1n)222,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的固定部以及第一组讯号端子9的固定部固持于第一座体22,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的平板部以及第一组讯号端子9的平板部沿插座电连接器3000之前后方向自固定部向前延伸,且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的尾部以及第一组讯号端子9的尾部沿插座电连接器3000之前后方向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的尾部以及第一组讯号端子9的尾部为平贴式(SMT type)。
[0088]第二端子模组2B包含有一第二座体(second insulator)23、两个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以及第二组讯号端子A,两个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以及第二组讯号端子A固持于第二座体23。第二座体23包含有一第二基部(second base port1n)231以及一第二舌部(second tongue port1n)232,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的固定部以及第二组讯号端子A的固定部固持于第二座体23,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的平板部以及第二组讯号端子A的平板部沿插座电连接器3000之前后方向自固定部向前延伸,且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的尾部以及第二组讯号端子A的尾部沿垂直于插座电连接器3000之前后方向自固定部向下延伸,为针脚式(DIP type)。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与第一组讯号端子9可以以插入成型(insert-molded)或是组装方式固持于第一座体22,且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亦可以以插入成型或是组装方式固持于第二座体23。
[0089]此外,第一座体22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二座体23上,且当第一座体22组装于第二座体23上时,第一座体22与第二座体23可共同夹固一屏蔽件B,以使屏蔽件B设置于第一座体22与第二座体23之间,其中第一座体22与第二座体23可组装以形成一胶芯座2,胶芯座2具有第一侧20及相反于第一侧20的一第二侧21,即第一侧20系位于第一座体22上,且第二侧21系位于第二座体23上。在本实施例中,是将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以插入成型(insert-molded)固持于第二座体23后,形成具有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的平板部以及第二组讯号端子A平板部之第二舌部232之第一侧20之平面,再将第一座体22组装于第二座体23上。
[0090]请参阅图1至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插座外壳I环绕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30,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第一组讯号端子9、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第一端子模组2A以及第二端子模组2B均设置于容置空间130内,且第一端子模组2A的第一座体22的第一基部22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2B的第二座体23的第二基部231结合于插座外壳I。另外,第一接地件5包含有一第一接地本体50以及一对第一嵌爪51。第一接地本体50为一阶梯形状,包含固定于第一座体22之水平段与垂直段以及固定于第一舌部222之水平段,以符合第一座体22与第一舌部222所形成之阶梯结构。第一接地件5的第一接地本体50是安装于胶芯座2的第一座体22的一侧(即第一侧20)上,第一嵌爪51自阶梯形状之第一接地本体50之水平段朝向第一座体22突伸,当第一接地件5安装于第一座体22上时,第一嵌爪51可用以嵌入于第一座体22,以将第一接地本体50固定于第一座体22上。
[0091]此外,第二接地件6包含有一第二接地本体60以及一第二嵌爪61,第二接地件6的第二接地本体60是安装于胶芯座2之第二座体23远离第一接地本体50的一侧(即第二侧21)上。第二接地本体60亦为阶梯形状,包含固定于第二座体23之水平段与垂直段以及固定于第二舌部232之水平段,以符合第二座体23与第二舌部232所形成之阶梯结构。第二嵌爪61自阶梯形状之第二接地本体60之水平段朝向第二座体23突伸,当第二接地件6安装于第二座体23上时,第二嵌爪61可用以嵌入于第二座体23,以将第二接地本体60固定于第二座体23上。
[0092]除此之外,第一接地件5另包含两个第一连接结构7A、7B以及第二接地件6包含两个第二连接结构8A、8B,第一连接结构7A、7B自第一接地件5的第一接地本体50之两侧朝向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方向突伸出,且第一连接结构7A、7B可与第一接地件5—体成型。第二连接结构8A、8B自第二接地件6的第二接地本体60之两侧朝向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方向突伸出,第二连接结构8A、8B可与第二接地件6—体成型。
[0093]值得一提的是,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系位在第一组讯号端子9的两侧,而第一连接结构7A、7B是对应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而设置于第一接地件5的第一接地本体50的侧边的位置,即第一连接结构7A、7B系设计对应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的位置,因此当第一接地件5安装于胶芯座2的第一座体22上时,第一连接结构7A、7B可穿过胶芯座2的第一舌部222上之通孔并抵接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以使第一接地件5以机械接触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7A、7B可为一弹臂(spring arm),其连接于第一接地件5的第一接地本体50。换句话说,当第一接地件5安装于胶芯座2的第一座体22上时,该弹臂(即第一连接结构7A、7B)可弹性抵接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以使第一接地件5电性连接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
[0094]如此一来,第一接地件5便可电性连接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以使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讯号端子(即第一组讯号端子9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与插座外壳I于高频传输时所产生的杂讯可被第一接地件5进一步电性导接至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从而使第一接地件5上的该杂讯接地而消除,以减少插座电连接器3000在传输高频讯号时的杂讯干扰,进而提升插座电连接器3000在高频的传输性能或高速的传输性能。于实务上,第一连接结构7A、7B可为形成突伸之与第一接地件5上之弹性元件,或是第一连接结构7A、7B亦可与第一接地件5以冲压的方式为一体成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
[0095]同理,于此实施例中,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系位在第二组讯号端子A的两侧,而第二连接结构8A、8B是对应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的位置而设置于第二接地件6的第二接地本体60的侧边的位置,即第二连接结构8A、8B系设计对应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的位置,因此当第二接地件6安装于胶芯座2的第二座体23上时,第二连接结构8A、8B可穿过胶芯座2的第二舌部232之通孔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连接第二接地件6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于此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8A、8B可为一弹臂(spring arm),其连接于第二接地件6的第二接地本体60。换句话说,当第二接地件6安装于胶芯座2的第二座体23上时,该弹臂(SP第二连接结构8A、8B)可弹性抵接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以使第二接地件6电性连接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
[0096]如此一来,第二接地件6便可电性连接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以使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讯号端子(即第一组讯号端子9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与插座外壳I于高频传输时所产生的杂讯可被第二接地件6进一步电性导接至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从而使第二接地件6上的该杂讯接地而消除,以减少插座电连接器3000在传输高频讯号时的杂讯干扰,进而提升插座电连接器3000在高频传输性能或高速传输性能。于实务上,第二连接结构8A、8B可为形成突伸出第二接地件6上之弹性元件,或是第二连接结构8A、8B亦可与第二接地件6以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
[0097]除此之外,第一接地件5另包含有一第一抵接部52,其突出于固定于第一座体22之第一接地本体50之水平段,且第二接地件6另包含有一第二抵接部62,其突出于固定于第二座体23之第二接地本体60之水平段。第一抵接部52可用以抵接于插座外壳I,以使第一接地件5的第一接地本体50电性连接于插座外壳I;第二抵接部62可用以抵接于插座外壳I,以使第二接地件6的第二接地本体60电性连接于插座外壳I。藉此,第一抵接部52便可进一步将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讯号端子(即第一组讯号端子9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于高频传输或高速传输时于插座外壳I所引起的电磁杂讯干扰经由第一接地本体50导接至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且第二抵接部62亦可进一步将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讯号端子于高频传输或高速传输时于插座外壳I所引起的电磁杂讯干扰经由第二接地本体60导接至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从而使插座外壳I上的该杂讯经由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接地而消除,以进一步提升插座电连接器3000在高频传输性能或高速传输性能。
[0098]请参阅图1至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3000与对应的一插头电连接器5000的爆炸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插座外壳I包含有一第一外壳12以及一第二外壳13,第二外壳13固设于第一外壳12上。另外,第一外壳12包含有一壳体120以及一焊接部121,焊接部121突伸于壳体120。于此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外壳12可另包含有复数第一卡合结构122(第一卡合结构122可例如为一冲压结构),其形成于壳体120之顶面上,第二外壳13可另包含有一第一卡槽结构123,其形成于第二外壳13之顶面,第一卡合结构122
可用以卡设于第二外壳13之第--槽结构123,以进一步将壳体120固定于第二外壳13上。
此外,于此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外壳12可另包含有复数第二卡合结构124(第二卡合结构124可例如为一冲压往壳体120内形成凸点结构),其形成于壳体120之两侧面上,第二外壳13可另包含有通孔125,第二卡合结构124可用以卡设于第二外壳13之通孔125,以进一步将壳体120固定于第二外壳13上。最后再以雷射焊接或是激光焊接的方式将壳体120固定于第二外壳13,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
[0099]另外,焊接部121可用以嵌固于一电路板C,以使壳体120固定于电路板C,藉此插座外壳I的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便可共同被固设于电路板C上。进一步地,第二外壳13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130以及一插接口 131,容置空间130可用以容置胶芯座2且经由插接口131连通于第二外壳13的外部。第二外壳13之顶面另外包含有复数限位结构126,限位结构126可利用冲压第二外壳13之顶面形成。第一座体22之第一基部(first base port1n)221另包含有复数限位槽223,其对应第二外壳13之复数限位结构126,当胶芯座2经由插接口131组装于第二外壳13之容置空间130,限位结构126卡合限位槽223,因此限位胶芯座2之位置。
[0100]藉此插头电连接器5000便可经由插接口 131插设于容置空间130内。当插头电连接器5000经由插接口 131插设于容置空间130内时,第一接地本体50固定于第一舌部222之水平段与第二接地本体60固定于第二舌部232之水平段分别以机械接触的方式连接于插头电连接器5000之一第四屏蔽件F之弹性部以及一第五屏蔽件G。藉此,第一接地本体50与第二接地本体60便可将将插头电连接器5000的一插头外壳D与插座外壳I导接至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地端,以增加接地效果。
[0101]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接地件5设置于胶芯座2的第一侧20上,即第一接地件5是位在插座外壳I的一上侧壁10与胶芯座2的第一座体22之间,第一连接结构7A、7B设置于第一接地件5上。第二接地件6设置于胶芯座2的第二侧21上,即第二接地件6是位在插座外壳I的一下侧壁11与胶芯座2的第二座体23之间,第二连接结构8A、8B设置于第二接地件6上。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第一连接结构7A、7B、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以及第二连接结构8A、8B的数量可不侷限于此实施例图式所绘示,例如插座电连接器3000亦可仅包含有一个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一个第一连接结构或是一个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及一个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设计,上述任一结构设计均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畴内。
[0102]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3000与对应的插头电连接器5000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剖面示意图。如图2、图3以及图6所示,第一组讯号端子9分别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同一排排列,第二组讯号端子A分别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同一排排列,亦即第一组讯号端子9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系同排排列于胶芯座2的第一侧20,第二组讯号端子A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系同排排列于胶芯座2的第二侧21。此外,于此实施例中,插座电连接器3000为一通用序列汇流排Type-C(UniversalSerial Bus Type-C,USB Type-C)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一组讯号端子9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由插座电连接器4000之插接口 131前视,其上排端子排列以及脚位定义由左自右分别为差分讯号端子对(TXI +,TX1-)、电源端子(Vbus )、定位端子(CCI)、差分讯号端子对(D+,D-)、辅助讯号端子(SBUl)、电源端子(Vbus)、差分讯号端子对(RX2_,RX2+),其下排端子排列以及脚位定义由左自右分别为差分讯号端子对(RXl + ,RX1-)、电源端子(Vbus)、辅助讯号端子(SBU2)、差分讯号端子对(D_,D+)、定位端子(CC2)、电源端子(Vbus)、差分讯号端子对(TX2-,TX2+)。差分讯号端子对(RX2+,RX2-)、差分讯号端子对(TX1-,TX1 + )、差分讯号端子对(TX2+,丁乂2-)、差分讯号端子对(1?1-,1?1 + )分别可以提供符合1^8 3.0或是1^83.1传输讯号之插座电连接器的讯号端子。差分讯号端子对(D-,D+)可以提供符合USB 2.0传输讯号之讯号端子。
[0?03]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Α、3Β、第一组讯号端子9之差分讯号端子对(ΤΧ1 +,ΤΧ1_)、差分讯号端子对(D+,D_)与差分讯号端子对(RX2_,RX2+)、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以及第二组讯号端子A之之差分讯号端子对(RX1+,RX1-)、差分讯号端子对(D-,D+)与差分讯号端子对(TX2-,TX2+)排列以及脚位定义(pin assignment)系以插座电连接器3000之前后方向为枢轴旋转180度相互对称。换言之,第一组讯号端子9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分别具有至少三对差分讯号端子对,第一组讯号端子9之至少三对差分讯号端子对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之至少三对差分讯号端子以该插头电连接器之前后方向为枢轴旋转180度相互对称。且差分讯号端子对(1^(2+,1^(2-)与差分讯号端子对(1^(1+,1^(1-)可以相互相容沟通,差分讯号端子对(TX1+,TX1_)与差分讯号端子对(TX2+,TX2_)可以相互相容沟通。对应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3000之插头电连接器5000的端子排列以及脚位定义(P inassignment)也是以插头电连接器5000之前后方向为枢轴旋转180度相互对称。因此,插座电连接器3000无论是正插插头电连接器5000或是旋转180度反插插头电连接器5000,均可以使插座电连接器3000以及其对应插接之插头电连接器5000仍可正常传输讯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接地件5与第二接地件6可分别为该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一电磁干扰屏蔽片(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member,EMI shielding member),且屏蔽件B可为该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一屏蔽板(shielding plate)。该电磁干扰屏蔽片(即第一接地件5与第二接地件6)系设置在该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即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胶芯座2的上下两侧,且该屏蔽板(即屏蔽件B)系包覆于该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内位于该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讯号端子(即第一组讯号端子9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之间,用以减少上下两排讯号端子之间因为高频讯号或是高速传输讯号所产生之电磁干扰。
[0104]当该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即插座电连接器3000)传输高频讯号时,该电磁干扰屏蔽片(即第一接地件5与第二接地件6)可用以屏蔽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讯号端子(即第一组讯号端子9与第二组讯号端子A)与插座外壳1,该屏蔽板(即屏蔽件B)可用以屏蔽该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讯号端子间之电磁干扰,使该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讯号端子彼此之间不互相干扰。如此一来,该电磁干扰屏蔽片与该屏蔽板便可用以减少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在高频传输讯号时的杂讯干扰,进而提升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以及插头电连接器间高频传输性能,从而使親接于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之电子元件(例如手机、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数位电视等)以及耦接于USB Type-C插头电连接器之电子元件均可正常工作。
[0105]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7A、7B系设置于第一接地件5上,且第二连接结构8A、8B系设置于第二接地件6上。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胶芯座2的第一座体22与第二座体23可用来共同夹固屏蔽件B,且屏蔽件B包含有一本体BO、一卡固结构B1、一接地部B2以及一固定部B3。卡固结构BI延伸于本体B0,接地部B2延伸于本体BO相对卡固结构BI之一侧,且固定部B3突伸于本体BO且位于卡固结构BI与接地部B2之间。固定部B3用以固定于电路板C,且接地部B2用以耦接于电路板C的地端,以使屏蔽件B的本体BO电性连接于电路板C的地端。
[0106]此外,当插头电连接器5000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3000时,卡固结构BI可用以卡固于插头电连接器5000的一屏蔽板E的一弹性卡勾El,藉此卡固结构BI除了可用以固定插头电连接器5000与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插接外,其更可使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屏蔽件B的本体BO电性连接于插头电连接器5000的屏蔽板E。如此一来,当插头电连接器5000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3000时,插头电连接器5000与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接地路径(grounding path)可彼此连接,以增加接地效果。
[0107]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爆炸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以及图8所示,插座电连接器3000 ’与上述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主要不同处在于,插座电连接器3000 ’的一第一连接结构7A’、7B’及一第二连接结构8A’、8B ’分别为一突起,且第一连接结构7A’、7B ’可与第一接地件5—体成型,第二连接结构8A’、8B’可与第二接地件6—体成型。第一连接结构7A ’、7B ’突出于第一接地件5上且抵接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 ’、3B ’,以使第一接地件5电性连接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3B’。第二连接结构8A’、8B’突出于第二接地件6上且抵接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以使第二接地件6电性连接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4B’。而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之元件,其具有相同之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
[0108]请参阅图9以及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一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爆炸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3000 ’ ’的剖面示意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插座电连接器3000’’与上述插座电连接器3000的主要不同处在于,插座电连接器3000’ ’的一第一连接结构7A’ ’、7B’ ’及一第二连接结构8A’ ’、8B’ ’分别为一端子折弯结构,且第一连接结构7A’ ’、7B’ ’突出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 ’、3B’ ’且可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 ’、3B’ ’ 一体成型。第一连接结构7A’ ’、7B’ ’抵接于第一接地件5,以使第一接地件5电性连接于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A’ ’、3B’ ’第二连接结构8A’ ’、8B’ ’突出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 ’、4B’ ’且可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 ’、4B’ ’一体成型,第二连接结构8A’ ’、8B’ ’抵接于第二接地件6,以使第二接地件6电性连接于第二插座接地端子4A’ ’、4B’ ’。而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之元件,其具有相同之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
[0109]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一抵接部使插座外壳、第一接地件及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彼此相互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另利用第二连接结构及第二抵接部使插座外壳、第二接地件及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亦彼此相互电性连接,以减少插座电连接器在传输高频讯号时的电磁杂讯干扰,进而提升插座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性能或高速传输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更利用屏蔽件设置于第一组讯号端子与第二组讯号端子之间,以在第一组讯号端子与第二组讯号端子之间形成屏蔽,进而避免第一组讯号端子与第二组讯号端子间产生干扰及串音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之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含:一胶芯座、一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一第二外壳以及一第一接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胶芯座,其设置于该插座外壳内且具有一第一侧; 所述一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其包覆于该胶芯座内; 所述一第二外壳,其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胶芯座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以及 所述一第一接地件,设置于该胶芯座之该第一侧上且位于该胶芯座与该第二外壳之间,该第一接地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一接地件且接触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以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一突起或一弹臂,且该第一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一接地件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且接触于该第一接地件,以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一端子折弯结构,且该第一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座具有相反于该第一侧之一第二侧,且该插座电连接器另包含有: 一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其包覆于该胶芯座内且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相对;以及 一第二接地件,其设置于该胶芯座之该第二侧上且位于该胶芯座与该第二外壳之间,该第二接地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二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二接地件且接触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以使该第二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一突起或一弹臂,且该第二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二接地件一体成型。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包含有一第二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且接触于该第二接地件,以使该第二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一端子折弯结构,且该第二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一体成型。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 一第一组讯号端子,其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呈并排排列; 一第二组讯号端子,其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呈并排排列;以及 一屏蔽件,其设置于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之间,该屏蔽件用以屏蔽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座包含有一第一座体及一第二座体,该第二座体可拆卸地组装于该第一座体上,该第一接地件安装于该第一座体上,该第二接地件安装于该第二座体上,且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共同夹固该屏蔽件。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一接地本体,其安装于该第一座体之一侧上;以及 一第一抵接部,其突出于该第一接地本体,该第一抵接部抵接于该第二外壳,以使该第一接地本体电性连接于该第二外壳。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二接地本体,其安装于该第二座体远离该第一接地本体之一侧上;以及 一第二抵接部,其突出于该第二接地本体,该第二抵接部抵接于该第二外壳,以使该第二接地本体电性连接于该第二外壳。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件另包含有一第一嵌爪,其突伸于该第一接地本体且嵌入于该第一座体,且该第二接地件另包含有一第二嵌爪,其突伸于该第二接地本体且嵌入于该第二座体。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含有: 一本体; 一卡固结构,其延伸于该本体且用以卡固于一插头电连接器; 一接地部,其延伸于该本体相对该卡固结构之一侧且用以耦接于一电路板;以及一固定部,其突伸于该本体且位于该卡固结构与该接地部之间,该固定部用以固定于该电路板。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第一外壳,且该第一外壳包含有: 一壳体,其以雷射焊接的方式固定该第二外壳;以及 一焊接部,其突伸于该壳体且嵌固于一电路板。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另包含有一第合结构,其形成于该壳体上且卡设于该第二外壳。17.—种插座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端子模组、一第二端子模组、一第二外壳及一第一接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第一端子模组,包含: 一第一座体; 一第一组讯号端子,固持在该第一座体;以及 两个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与该第一组讯号端子并排,固持在该第一座体,并分别设置在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之两侧; 所述一第二端子模组,包含: 一第二座体,与该第一座体组装成一胶芯座; 一第二组讯号端子,固持在该第二座体;以及 两个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并排,固持在该第二座体,并分别设置在该第二组讯号端子之两侧;以及 所述一第二外壳,其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收容该第一端子模组与该第二端子模组;以及 所述一第一接地件,设置在该胶芯座之一第一侧,且位于该胶芯座与该第二外壳之间,该第一接地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外壳,且该包含有: 一壳体,其以雷射焊接的方式固定该第二外壳;以及 一焊接部,其突伸于该壳体且嵌固于一电路板。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讯号端子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分别具有至少两对差分讯号端子对,该第一组讯号端子之至少两对差分讯号端子对与该第二组讯号端子之至少两对差分讯号端子以插接之前后方向为枢轴旋转180度相互对称。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一接地件且接触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以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一突起或一弹臂,且该第一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一接地件一体成型。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接地端子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且接触于该第一接地件,以使该第一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一端子折弯结构,且该第一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一插座接地端子一体成型。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第二接地件,设置在相对于该胶芯座之该第一侧之一第二侧,且位于该胶芯座与该插座外壳之间,该第二接地件以机械接触的方式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件包含有一第二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二接地件且接触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以使该第二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一突起或一弹臂,且该第二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一接地件一体成型。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包含有一第二连接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且接触于该第二接地件,以使该第二接地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一端子折弯结构,且该第二连接结构系与该第二插座接地端子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H01R13/6585GK205488834SQ20152091808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8日
【发明人】高雅芬, 蔡侑伦, 侯斌元, 廖崇甫, 陈茂胜
【申请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