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837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基材、覆盖在所述极片基材上的活性材料;所述极片基材上设置有与其导电连接的第一极耳,所述极片基材上还设置有与其导电连接的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焊接一个极耳的普通卷绕电池的倍率放电问题,在不减少容量的前提下上,提升了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
【专利说明】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的比功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以及无污染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地应用于通讯、数码等领域,同时锂离子电池向更高能量、更大电流的方向发展。现在制作锂离子电池较为普遍的方式之一是采用卷绕式的方式,目前的卷绕式制造方式是将正负极极片的极耳焊接在集流体的一端,然后连接到电池的壳体上。在电池充放电时仅通过极耳连接集流体,普通极片只焊接有一个极耳,同时电池内阻相对偏高,大电流放电性能较差,不利于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不能达到高倍率的放电要求,限制了该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和高功率电池上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提升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极片。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基材、覆盖在所述极片基材上的活性材料;所述极片基材上设置有与其导电连接的第一极耳,所述极片基材上还设置有与其导电连接的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极耳沿所述极片基材的宽度方向焊接在所述极片基材的一端,并从所述极片基材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突出。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极片基材为一体成型,并从所述极片基材的宽度方向向外突出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的焊接处及所述第二极耳上均未涂覆所述活性材料;并且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在所述极片基材的同一侧突出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极片基材为铝质箔材的集流体,所述第一极耳为铝质金属带,所述第二极耳为铝质极耳。
[0009]优选地,所述极片基材为铜质箔材的集流体,所述第一极耳为镍质金属带,所述第二极耳为铜质极耳。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卷绕成型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为上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
[0011]优选地,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第一极耳在同一侧,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第二极耳同在另一侧。
[0012]优选地,所述正极片的极片基材为铝质箔材的集流体,所述正极片的第一极耳为铝质金属带,所述正极片的第二极耳为铝质极耳;所述正极片的活性材料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导电碳粉。
[0013]优选地,所述负极片的极片基材为铜质箔材的集流体,所述负极片的第一极耳为镍质金属带,所述负极片的第二极耳为铜质极耳;所述负极片的活性材料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导电碳粉。
[001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原有一个极耳的极片上增加一个极耳,且两个极耳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在电池放充电过程中,增加了电子通道,缩短了电子行程,降低了欧姆阻抗,改善了焊接一个极耳的普通卷绕电池的倍率放电问题,在不减少容量的前提下上,提升了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A是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在充放电过程电子移动方向示意图;
[0018]图2B是普通锂离子电池极片在充放电过程电子移动方向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基材2、覆盖在极片基材2上的活性材料;极片基材2上设置有与其导电连接的第一极耳I;极片基材2上还设置有与其导电连接的第二极耳3,第一极耳I与第二极耳3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0022]第一极耳I沿极片基材2的宽度方向焊接在极片基材2的一端,并从极片基材2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突出。第一极耳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极片基材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极耳还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等其他焊接方式焊接在极片基材上,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限制。
[0023]第二极耳3与极片基材2为一体成型,并从极片基材2的宽度方向向外突出设置。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极耳也可以是焊接在极片基材上的。
[0024]进一步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在极片基材2的同一侧突出设置。其中,活性材料涂覆在极片基材的表面,第一极耳I的焊接处及第二极耳3上均未涂覆活性材料。
[0025]极片为正极片或负极片。其中,当极片为正极片时,极片基材2为铝质箔材的集流体,第一极耳I为铝质金属带,第二极耳3为铝质极耳。正极片的活性材料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导电碳粉,锂离子正极材料可为钴酸锂、磷酸铁锂或镍钴锰三元材料;
[0026]当极片为负极片时,极片基材2为铜质箔材的集流体,第一极耳I优选地为镍质金属带,第二极耳3为铜质极耳。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负极片的第一极耳I也可为铜质金属带。负极片的活性材料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导电碳粉,锂离子负极材料可为石墨,焦炭等炭素材料或者钛酸锂等化合物材料。
[002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普通卷绕极片基础上,增加第二极耳,在电池放充电过程中,增加了电子通道,缩短了电子行程(如图2A),与普通焊接一个极耳的极片相比(如图2B),降低了欧姆阻抗,改善了焊接一个极耳的普通卷绕电池的倍率放电问题,在不减少容量的前提下上,提升了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注:图2A和图2B中,实线箭头为放电时电子移动方向,虚线箭头为充电时电子移动方向。)
[00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如图3所示。锂离子电池包括卷绕成型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为上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
[0029]卷绕极片时,使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第一极耳在同一侧,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第二极耳同在另一侧。
[0030]其中,正极片的极片基材为铝质箔材的集流体,正极片的第一极耳为铝质金属带,正极片的第二极耳为铝质极耳;正极片的活性材料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导电碳粉。
[0031]负极片的极片基材为铜质箔材的集流体,负极片的第一极耳为镍质金属带,负极片的第二极耳为铜质极耳;负极片的活性材料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导电碳粉。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负极片的第一极耳也可为铜质金属带。
[0032]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与负极片通过引入锂离子电池的隔膜,进行卷绕,最终为如图3所示的结构;然后通过超声波焊接等一系列工艺,制作出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0033]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基材(2)、覆盖在所述极片基材(2)上的活性材料;所述极片基材(2)上设置有与其导电连接的第一极耳(I);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基材(2)上还设置有与其导电连接的第二极耳(3),所述第一极耳(I)与所述第二极耳(3)之间相隔一定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I)沿所述极片基材(2)的宽度方向焊接在所述极片基材(2)的一端,并从所述极片基材(2)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3)与所述极片基材(2)为一体成型,并从所述极片基材(2)的宽度方向向外突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I)的焊接处及所述第二极耳(3)上均未涂覆所述活性材料;并且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在所述极片基材(2)的同一侧突出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基材(2)为铝质箔材的集流体,所述第一极耳(I)为铝质金属带,所述第二极耳(3)为铝质极耳。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基材(2)为铜质箔材的集流体,所述第一极耳(I)为镍质金属带,所述第二极耳(3)为铜质极耳。7.—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卷绕成型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第一极耳在同一侧,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的第二极耳同在另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极片基材为铝质箔材的集流体,所述正极片的第一极耳为铝质金属带,所述正极片的第二极耳为铝质极耳;所述正极片的活性材料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导电碳粉。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的极片基材为铜质箔材的集流体,所述负极片的第一极耳为镍质金属带,所述负极片的第二极耳为铜质极耳;所述负极片的活性材料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导电碳粉。
【文档编号】H01M10/0525GK205543045SQ20162007538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李向东, 袁卉军, 钟智勇, 龙翔
【申请人】深圳市倍特力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