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灭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9000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灭弧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内部的触头组件、设置在接触器壳体内部的触头支持上的接触桥组件,以及设置在接触器壳体内部与触头组件和接触桥组件配合的灭弧件;灭弧件成U型结构,无栅片且设有第一跑弧窗口,U型结构的灭弧件包括底部的第一侧板和分别位于第二侧板两侧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接触桥组件的动触点从灭弧件第一侧板相对一侧的开口伸入灭弧件内部,在触头支持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在灭弧件的内部完成与触头组件的静触点的分合;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跑弧窗口。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灭弧装置通过U型结构的灭弧件进行灭弧,无需栅片并在灭弧件上设置跑弧窗口,实现对电弧的引导和释放。
【专利说明】
接触器灭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接触器在断开电路时,触点之间往往会产生能量集中、温度很高的电弧放电现象,并伴随有升温膨胀的电离空气,有可能会烧坏触头和触头附近的其它部件。因此,需要在接触器内部设置专用的灭弧装置,用以引导并熄灭电弧,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现有的接触器一般采用栅片灭弧室结构,利用电流自然过零时的近阴极效应和栅片的冷却作用灭弧,但是该灭弧装置结构复杂,生产装配效率较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灭弧性能好、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的接触器灭弧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内部的触头组件2、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内部的触头支持3上的接触桥组件31,以及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内部与触头组件2和接触桥组件31配合的灭弧件4;灭弧件4成U型结构,无栅片且设有第一跑弧窗口 411,U型结构的灭弧件4包括底部的第一侧板41和分别位于第二侧板42两侧的第二侧板42和第三侧板43,所述接触桥组件31的动触点311从灭弧件4第一侧板41相对一侧的开口伸入灭弧件4内部,在触头支持3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在灭弧件4的内部完成与触头组件2的静触点211的分合;所述第一侧板41上设有第一跑弧窗口 411。
[0006]优选的,所述触头组件2“U”形的金属结构,包括设有静触点211的静触头21和与静触头21连接的触头接线片22,静触头21的一端弯折与触头接线片22错层连接形成台阶结构以使静触点211置于灭弧件4内。
[0007]优选的,在所述灭弧件4的第一侧板41底部居中位置,设有与触头组件2的台阶结构相配合的静触头槽412,将静触头21罩在灭弧件4内。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I的侧壁上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411位置相应的第二跑弧窗口 12。
[0009]优选的,所述灭弧件4的第一侧板41的底部上的静触头槽412为居中对称的两级台阶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跑弧窗设置在灭弧件4的第一侧板41的顶部居中位置上。
[0011]优选的,所述接触器灭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壳体I两侧的两个独立的接线盒5,所述接线盒5上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 411位置相应的第三跑弧窗口 511。
[0012]优选的,每个接线盒5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接线座安装柱51,每个接线座安装柱51内部设有一组接线座52,触头组件2的触头接线片22与接线座52连接;所述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上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 411位置相应的第三跑弧窗口 511,所述第三跑弧窗口 511垂直贯通接线座安装柱51。
[0013]优选的,所述接线盒5的多个接线座安装柱51之间设有安装间隙,接线盒5通过安装间隙上的卡槽与接触器壳体I内的间隔凸筋卡扣连接;在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底部设有开口 512,所述接线座52从开口 512处装入接线座安装柱51内;开口的两边设有弹性的防止接线座52掉出的接线座凸起513;所述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顶部设有用于插入螺丝刀以接线的操作口 514;接线座安装柱51与壳体I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触头组件2的触头接线片22接线用的接线口 515。
[0014]优选的,所述接触器壳体I包括顶部的盖板11,接触器壳体I内部设有安装灭弧件4的接触室,在盖板11上设有固定凸筋111,灭弧件4安装到接触室内后,盖板11与接触器壳体I固定连接,固定凸筋压在灭弧件4上。
[0015]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灭弧装置通过在接触桥组件的动触点和触头组件的静触点外部设置灭弧件进行灭弧,无需栅片并在灭弧件上设置跑弧窗口,实现对电弧的引导和释放,将电弧和电弧产生的热空气通过跑弧窗口排出。同时在壳体侧板和接线盒上对应设有跑弧窗口,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灭弧装置不仅灭弧性能优越、运行安全稳定,而且结构简单,非常易于生产和装配。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灭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灭弧装置的触头组件的主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灭弧装置的灭弧件的主视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灭弧装置的灭弧件的俯视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灭弧装置的接线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1至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灭弧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灭弧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2]如图1所示,一种接触器灭弧装置的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内部的触头组件2、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内部的触头支持3上的接触桥组件31、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内部与触头组件2和接触桥组件31配合使用的多个灭弧件4,还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两侧的两个独立的接线盒5。所述接触桥组件31在触头支持3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并在灭弧件4的内部完成与触头组件2的分合。如图1所示,是三相交流接触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壳体I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接触室,每个接触室内设有一个灭弧件4,每个灭弧件4内均伸入一个触头组件2的静触点211,触头支持3上设有三个接触桥组件31,每个接触桥组件31的两端均设有伸入灭弧件4内的动触点311,所述接触桥组件31在触头支持3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并在灭弧件4的内部完成与触头组件2的分合。本实施例所述接触器灭弧装置也同样适用于三相四线制的交流接触器,只需要设置八组灭弧结构即可,此外也可以不采用接线盒的结构,直接将接线装置设于壳体I内。
[0023]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灭弧件4成U型结构,无栅片且设有第一跑弧窗口411,U型结构的灭弧件4包括底部的第一侧板41和分别位于第二侧板42两侧的第二侧板42和第三侧板43,所述接触桥组件31的动触点311从灭弧件4第一侧板41相对一侧的开口伸入灭弧件4内部,在触头支持3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在灭弧件4的内部完成与触头组件2的静触点211的分合;所述第一侧板41上设有第一跑弧窗口 411。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灭弧装置通过无需栅片且设有跑弧窗口的灭弧件进行灭弧,实现对电弧的引导和释放,将电弧和电弧产生的热空气通过跑弧窗口排出。
[0024]具体的,灭弧件4由3个矩形的侧板组成,第一侧板41位于第二侧板42和第三侧板43中间,且与第二侧板42及第三侧板43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第二侧板42和第三侧板43为平行的镜像对称结构。所述第一侧板41的顶部居中位置设有矩形的第一跑弧窗口 411。进一步,在所述壳体I两侧的侧壁上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 411位置相应的第二跑弧窗口 12,所述第二跑弧窗口 12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跑弧窗口 411匹配,电弧可在灭弧件4的引导下,经第一跑弧窗口 411和第二跑弧窗口 12释放到断路器壳体I的外部。所述灭弧件4第一侧板41底部居中位置,设有与触头组件2的台阶结构相配合的静触头槽412,所述静触头槽412为居中对称的两级台阶结构,可以将静触头21和触头接线片22靠近“U”形折弯的部分罩在灭弧件4内,提升对电弧的引导效果和灭弧能力。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触头组件2为“U”形的金属结构,包括设有静触点211的静触头21和与静触头21连接的触头接线片22。静触头21的一端弯折与触头接线片22错层连接形成台阶结构以使静触点211置于灭弧件4内。触头接线片22中部与壳体I的固定连接,触头接线片22的另一端与接线座连接。静触头21的宽度小于触头接线片的宽度,以便于和灭弧件4下部的静触头槽412配合。静触头21和触头接线片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固定连接的独立的元件。
[0026]如图1所示,壳体中部设有一个触头支持3,触头支持3上对应静触头21的位置设有三个接触桥组件31,接触桥组件31的两端均设有与两侧触头组件2的静触点211配合的动触点311。所述接触桥组件31的每个动触点311均从一个灭弧件4第一侧板41相对一侧的开口伸入灭弧件4内部,接触桥组件31的动触点311在触头支持3的驱动下,在灭弧室4内部上下移动,完成与静触头21的静触点211的分合,实现接触器的分断和接通。
[0027]如图1和图5所示,壳体I的两侧设有两个独立的接线盒5,所述接线盒5上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411位置相应的第三跑弧窗口511。每个接线盒5包括三个并排设置的接线座安装柱51,每个接线座安装柱51内部设有一组接线座52,触头组件2的触头接线片22与接线座52连接,通过接线柱52可实现外部导线与壳体I内部触头组件2的触头接线片22的电连接与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上还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411和壳体I上的第二跑弧窗口 12位置相应的第三跑弧窗口 511,所述第三跑弧窗口 511垂直贯通接线座安装柱51,其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跑弧窗口 411和第二跑弧窗口 12相匹配,其作用是将由第一跑弧窗口 411和第二跑弧窗口 12释放出的电弧和热空气进一步排放到断路器外部。所述接线盒5的多个接线座安装柱51之间设有安装间隙,接线盒5通过安装间隙上的卡槽与接触器壳体I内的间隔凸筋卡扣连接;在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底部设有开口 512,所述接线座52从开口 512处装入接线座安装柱51内;开口的两边设有弹性的接线座凸起513可防止接线座52掉出接线座安装柱51。所述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顶部还设有用于插入螺丝刀等工具以接线的操作口 514;接线座安装柱51与壳体I相邻的侧壁上设有接线口515,用以插入外部导线和触头接线片22并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
[0028]如图1所示,所述接触器壳体I还包括顶部的盖板11,接触器壳体I内部设有安装灭弧件4的接触室,在盖板11上设有固定凸筋111,灭弧件4安装到接触室内后,盖板11与接触器壳体I固定连接,固定凸筋压在灭弧件4上,实现灭弧件4的安装固定,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002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1)内部的触头组件(2)、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内部的触头支持(3)上的接触桥组件(31),以及设置在接触器壳体(I)内部与触头组件(2)和接触桥组件(31)配合的灭弧件(4);灭弧件(4)成U型结构,无栅片且设有第一跑弧窗口(411),U型结构的灭弧件(4)包括底部的第一侧板(41)和分别位于第二侧板(42)两侧的第二侧板(42)和第三侧板(43),所述接触桥组件(31)的动触点(311)从灭弧件(4)第一侧板(41)相对一侧的开口伸入灭弧件(4)内部,在触头支持(3)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在灭弧件(4)的内部完成与触头组件(2)的静触点(211)的分合;所述第一侧板(41)上设有第一跑弧窗口(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组件(2)“U”形的金属结构,包括设有静触点(211)的静触头(21)和与静触头(21)连接的触头接线片(22),静触头(21)的一端弯折与触头接线片(22)错层连接形成台阶结构以使静触点(211)置于灭弧件⑷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灭弧件(4)的第一侧板(41)底部居中位置,设有与触头组件(2)的台阶结构相配合的静触头槽(412),将静触头(21)罩在灭弧件(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侧壁上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 411)位置相应的第二跑弧窗口( 1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件(4)的第一侧板(41)的底部上的静触头槽(412)为居中对称的两级台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跑弧窗设置在灭弧件(4)的第一侧板(41)的顶部居中位置上。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灭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壳体(I)两侧的两个独立的接线盒(5),所述接线盒(5)上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411)位置相应的第三跑弧窗口( 51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接线盒(5)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接线座安装柱(51),每个接线座安装柱(51)内部设有一组接线座(52),触头组件(2)的触头接线片(22)与接线座(52)连接;所述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上设有与灭弧件(4)的第一跑弧窗口(411)位置相应的第三跑弧窗口(511),所述第三跑弧窗口(511)垂直贯通接线座安装柱(5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5)的多个接线座安装柱(51)之间设有安装间隙,接线盒(5)通过安装间隙上的卡槽与接触器壳体(I)内的间隔凸筋卡扣连接;在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底部设有开口(512),所述接线座(52)从开口(512)处装入接线座安装柱(51)内;开口的两边设有弹性的防止接线座(52)掉出的接线座凸起(513);所述接线盒(5)的接线座安装柱(51)顶部设有用于插入螺丝刀以接线的操作口(514);接线座安装柱(51)与壳体(I)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触头组件(2)的触头接线片(22)接线用的接线口(51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壳体(I)包括顶部的盖板(11),接触器壳体(I)内部设有安装灭弧件(4)的接触室,在盖板(11)上设有固定凸筋(111),灭弧件(4)安装到接触室内后,盖板(11)与接触器壳体(I)固定连接,固定凸筋压 在灭弧件(4)上。
【文档编号】H01H50/54GK205564578SQ201521084114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发明人】杨宇, 舒东旭, 肖体锋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