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干变低压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5999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干变低压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干变低压引线结构,直线形中性点铜排和π形中性点铜排横向设置,且π形中性点铜排位于直线形中性点铜排的前面,直线形中性点铜排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分别固定在a相低压线圈、b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的尾端,π形中性点铜排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a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的尾端,低压0相引出点位于π形中性点铜排的中部。该结构对提高干式变压器低压相电阻平衡率,降低不平衡率效果显著。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干变低压引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变低压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单台干式变压器的容量越来越大,单台容量甚至达到了 5000KVA,干变的容量越大,低压直流电阻的平衡越来越困难,不平衡率甚至达到了10%以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要求值。为了保证直流电阻的平衡率,通过加大中性点铜排的传统方法越来越困难,代价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平衡率的干变低压引线结构,其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a相低压线圈、b相低压线圈、c相低压线圈、直线形中性点铜排和形中性点铜排,直线形中性点铜排和η形中性点铜排横向设置,且η形中性点铜排位于直线形中性点铜排的前面,直线形中性点铜排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分别固定在a相低压线圈、b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的尾端,形中性点铜排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a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的尾端,低压O相引出点位于形中性点铜排的中部。
[0004]直线形中性点铜排,将a、b、c三相低压线圈的尾端连接在一起,形中性点铜排将低压线圈a、c相尾端连接在一起,形中性点铜排与b相低压线圈尾端不连接,低压O相引出点位于形中性点铜排的中部,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低压相直流电阻的平衡率,降低相直流电阻的不平衡率。
【附图说明】
[0005]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0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08]如图1和图2所示,直线形中性点铜排4和形中性点铜排5横向设置,且形中性点铜排5位于直线形中性点铜排4的前面,直线形中性点铜排4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分别固定在a相低压线圈1、b相低压线圈2和c相低压线圈3的尾端,将a、b、c三相低压线圈的尾端X、y、z连接在一起η形中性点铜排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a相低压线圈I和c相低压线圈3的尾端,将低压线圈a、c相尾端x、z连接在一起,低压O相引出点位于形中性点铜排5的中部。
[0009]不平衡率的验算:设低压线圈的直流电阻为:R;铜排的导电率为:P;铜排的截面积为S;a、c相直流电阻为:Rao =Rco=R+0.75 (pL/S) ;b相直流电阻为:Rbo=R+ (PL/S);最大不平衡率为:(Rb0— Ra0)* 100%/ (Rao+ Rbo+ Rc0)=0.25*(pL/S)*100%/(3R+2.5 (pL/S))。
[0010]与传统的采用一根直线形中性点铜排,连接a/b/c三相,铜排截面增大一倍比较:
[0011]①传统中性点O相位置放置在a相线圈左侧,并尽量靠近a相;②传统不平衡率为:(PL/S)*100%/((3R+ (pL/S))。
[0012]通过以上对比,低压相直流电阻不平衡率仅为传统的1/4,该结构对提高干式变压器低压相电阻平衡率,降低不平衡率效果显著。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干变低压引线结构,包括a相低压线圈、b相低压线圈、c相低压线圈、直线形中性点铜排和η形中性点铜排,其特征在于:直线形中性点铜排和η形中性点铜排横向设置,且形中性点铜排位于直线形中性点铜排的前面,直线形中性点铜排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分别固定在a相低压线圈、b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的尾端,形中性点铜排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a相低压线圈和c相低压线圈的尾端,低压O相引出点位于形中性点铜排的中部。
【文档编号】H01F27/28GK205645472SQ20162039357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董世华, 闵德朋, 刘太康, 林超, 李波, 张安军
【申请人】山东长洲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