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660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式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能够最小化高频信号损失。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的特征在于天线部一体化连接于时序控制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不仅可以使大小实现小型化,而且远离身体配置天线部,最小化连接器的个数,从而具有能够最小化高频信号损失的优点。
【专利说明】
可穿戴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可穿戴式装置(wearable device)是指作为眼镜、表、衣服等形态,使用者可以无拒绝感地如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地穿戴,具有语音乃至视频通话、信息的输入输出、数据存储功能等的便携设备。
[0003]可穿戴式装置随着其功能的多样化,具有照片或视频拍摄、音乐或视频文件的播放、游戏、广播接收等复杂的功能,为了体现这种复杂的功能,在硬件或软件方面正在进行着多种尝试。
[0004]另外,可穿戴式装置在被认为是个人便携用的同时,应用了用于表现使用者个性的多样的设计。
[0005]如上所述,实现多种功能并且携带方便,强调设计性层面,最近,可穿戴式装置呈现逐渐小型化的趁势。
[0006]最近,提出了变更天线的位置而使可穿戴式装置小型化的方案,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1-0006999号(2011.01.21)中公开了“手表型便携终端”。
[0007]“手表型便携终端”包括形成得两端能够借助于带子而连接的壳体、内置于这种壳体的天线,天线包括:第一导电体,其配置于壳体的内侧面,形成得能够连接于信号供电部;第二导电体,其与第一导电体隔开配置,使得能够与这种第一导电体发生电耦合,形成得能够连接于地线供电部。
[0008]但是,这种“手表型便携终端”也独立地制造天线并安装,因而不仅在可穿戴式装置小型化方面存在局限,而且由于天线与身体接近,因而高频信号受到身体影响,存在信号损失增加的问题。
[0009]另外,高频信号在通过利用连接器连接的主板、高频线路、天线而传送的同时,存在信号损失或噪声增加的问题。
[0010]作为所述【背景技术】而说明的事项,只用于增进对本实用新型背景的理解,不得认定为属于所属技术的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以往技术。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064669号(2011.01.21)
【实用新型内容】
[0014]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大小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使高频信号损失实现最小化的可穿戴式装置。
[0015]旨在达成这种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的特征在于,天线部一体化连接于时序控制板。
[001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时序控制板包括:传送部,其接收并传送输入信号;及板部,其连接于所述传送部而接收数据;所述天线部连接于所述传送部而接收高频信号。
[0017]所述传送部包括与主板连接的输入部、连接所述输入部与所述天线部的高频线路、以及连接所述输入部与板部的数据线路,所述板部包括与所述数据线路连接的输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数据线路上的元件部,所述可穿戴式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输出部的显示面板。
[0018]所述数据线路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入部并相互隔着恒定间隔而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数据线路和第二数据线路,所述高频线路包括第一高频线路和第二高频线路,所述第一高频线路和第二高频线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入部,隔着所述数据线路而平行地配置,且另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折弯延长,连接于所述天线部;所述天线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高频线路的另一端的第一天线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高频线路另一端的第二天线部。
[0019]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部及第二天线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高频线路及第二高频线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天线部及第二天线部的另一端隔着所述板部而相互平行地配置。
[0020]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高频线路底面及表面的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上的第一地线及第二地线,所述天线部是所述高频线路、所述第一电介体、所述第二电介体延长而形成的。
[0021]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高频线路底面及表面的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上的第一地线及第二地线,所述天线部是所述高频线路、所述第一电介体延长而形成的。
[002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高频线路底面及表面的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上的第一地线及第二地线,所述天线部由所述高频线路延长而形成的。
[002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部还包括粘合片,所述粘合片附着于供显示面板附着的壳体一面。
[0024]从根据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更加明确。
[0025]在此之前,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单词不得解释为通常的、词典的意义,应立足于设计人为了以最佳方法说明其自身的实用新型而可以适宜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只解释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意义和概念。
[0026]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27]根据以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的可穿戴式装置,不仅可以使大小实现小型化,而且把远离身体配置天线部,最小化连接器的个数,从而具有能够最小化高频信号损失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的一部分构成的结合状态的图。
[0030]图3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部分的时序控制板与天线部的图。
[0031]图4(a)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部分的传送部及天线部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0032]图4(b)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部分的传送部及天线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0033]图4(c)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部分的传送部及天线部的又一实施例的图。
[0034]符号说明
[0035]10—传送部,12 —输入部,14 一高频线路,14a—第一高频线路,14b—第二高频线路,16—数据线路,16a—第一数据线路,16b—第二数据线路,20 —板部,22—兀件部,24 —输出部,TC一上部壳体,BC—下部壳体,A—天线部,Al —第一天线部,A2—第二天线部,C一时序控制板,D—显不面板,M—主板,B—电池,El—第一电介体,E2—第二电介体,Gl—第一地线,G2 —第二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从与附图相关联的以下详细说明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定的优点及新特征将更加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对各图的构成要素赋予参照符号方面,限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表示于不同的图上,也尽可能使得具有相同的符号。另外,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样的构成要素,但所述构成要素不由所述术语所限定。所述术语只用于把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它构成要素的目的。另外,在说明本实用新型方面,当判断认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要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0037]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38]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包括上部壳体TC、下部壳体BC、显示面板D、时序控制板C、主板M及电池B、系带部(图中未示出)。
[0039]上部壳体TC及下部壳体BC形成可穿戴式装置的外形,内置所述的显示面板D、时序控制板C、电池B。这种上部壳体TC及下部壳体BC可以由各种材质形成,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这考虑设计者的意图及使用环境而决定。
[0040]在上部壳体TC底面配置有显示面板D,在这种显示面板D底面配置有时序控制板C,在时序控制板C的底面分别依次配置有主板M、电池B、下部壳体Be。
[0041 ]在下部壳体BC的两侧,分别结合有系带部。即,系带部以下部壳体BC为基准,在下部壳体BC两侧延长形成,形成得可供使用者穿戴。
[0042]另外,为了把显示面板D附着、固定于上部壳体TC底面,优选在上部壳体TC底面附着、固定粘合片。
[004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的特征在于,天线部A—体化于时序控制板C。
[0044]以往天线一般与可穿戴式装置独立地制造,设置于可穿戴式装置的上部壳体TC、下部壳体BC的内侧面或两侧面。因此,不仅可穿戴式装置的体积增加,而且由于受到身体的影响,存在高频信号受到身体的影响而损失等多种问题。
[0045]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使天线部A—体化于时序控制板C,使可穿戴式装置的体积减小,从而符合制品小型化的趋势,最小化身体的影响,从而使高频信号损失实现最小化。
[0046]这种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的时序控制板C包括传送部10、天线部A及板部
20 ο
[0047]传送部10包括与主板M连接的输入部12、连接输入部12和天线部A的高频线路14、连接输入部12和板部20的数据线路16。
[0048]另外,板部20包括与数据线路16连接的输出部24、设置于数据线路16上的元件部22,输出部24连接于显示面板D。元件部22使得能够实现显示面板D的时序控制,输出部24可以是用于钎焊的图案或连接器,当与显示面板D连接时,也可以另外通过驱动IC而间接连接或直接连接。在直接连接时,可以把驱动IC设置于元件部22与输出部24之间。
[0049]另一方面,数据线路16可以包括一端连接于输入部12并相互隔着恒定间隔而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数据线路16a和第二数据线路16b,由多个。另外,高频线路14包括第一高频线路14a及第二高频线路14b,所述第一高频线路14a及第二高频线路14b—端连接于输入部12,把数据线路16置于其间而平行地配置,另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折弯延长,连接于天线部A。
[0050]天线部A包括连接于第一高频线路14a的另一端的第一天线部Al、连接于第二高频线路14b的另一端的第二天线部A2。
[0051]第一天线部Al及第二天线部A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高频线路14a及第二高频线路14b的另一端,第一天线部Al及第二天线部A2的另一端可以把板部20置于其间并相互平行地配置,这种第一天线部Al及第二天线部A2可以附着于上部壳体TC的底面,也可以利用粘合片等(图中未示出)等而与上部壳体TC附着、固定。
[0052]另一方面,如图4(a)、图4(b)、图4(c)所示,传送部10的高频线路14与天线部A可以设计成多样形态的结构,使传送部10的结构选择性地延长,从而实现图案化。
[0053]如图4(a)所示,在传送部10的高频线路14底面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介体El及第二电介体E2,在这种第一电介体El及第二电介体E2上,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地线Gl及第二地线G2。
[0054]另外,天线部A可以由所述高频线路14、第一电介体El及第二电介体E2延长形成。
[0055]如图4(b)所示,传送部10如上所述,可以设计成包括高频线路14、第一电介体E1、第二电介体E2、第一地线Gl及第二地线G2,天线部A可以从所述的结构剥离第二电介体E2,只由高频线路14及第一电介体El形成。
[0056]如图4(c)所示,天线部A也可以从传送部10只延长高频线路14而形成。
[0057]下面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的信号传递过程。
[0058]从主板M通过输入部12输入信号后,高频信号沿着高频线路14传送到天线部AJi据信号沿着数据线路16移动,沿着数据线路16传送的数据信号经元件部22及输出部24,显示于显示面板D。
[0059]如上所述,如果使天线部A—体化于时序控制板C,那么,不仅可以使可穿戴式装置的大小实现小型化,而且,与以往相比,天线部远离身体,减少需要的连接器的个数,具有能够最小化高频信号损失的优点。
[0060]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这只用于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装置的技术思想内,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变形或改良,这是不g而喻的。
[0061]本实用新型的单纯的变形乃至变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领域,根据附带的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将会明确。
【主权项】
1.一种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天线部一体化连接于时序控制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序控制板包括: 传送部,其接收并传送输入信号;及 板部,其连接于所述传送部而接收数据; 所述天线部连接于所述传送部而接收高频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部包括与主板连接的输入部、连接所述输入部与所述天线部的高频线路、以及连接所述输入部与插件板部的数据线路, 所述板部包括与所述数据线路连接的输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数据线路上的元件部, 所述可穿戴式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输出部的显示面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线路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入部并相互隔着恒定间隔而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数据线路和第二数据线路, 所述尚频线路包括第一尚频线路和第一.尚频线路,所述第一尚频线路和第一.尚频线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入部,隔着所述数据线路而平行地配置,且另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折弯延长,连接于所述天线部, 所述天线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高频线路的另一端的第一天线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高频线路另一端的第二天线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部及第二天线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高频线路及第二高频线路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天线部及第二天线部的另一端隔着所述板部而相互平行地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高频线路底面及表面的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上的第一地线及第二地线, 所述天线部是所述高频线路、所述第一电介体、所述第二电介体延长而形成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高频线路底面及表面的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上的第一地线及第二地线, 所述天线部是所述高频线路、所述第一电介体延长而形成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高频线路底面及表面的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介体及第二电介体上的第一地线及第二地线, 所述天线部是所述高频线路延长而形成的。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穿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部还包括粘合片,所述粘合片附着于供显示面板附着的壳体的一面。
【文档编号】H01Q1/24GK205646123SQ20162044340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6日
【发明人】金益洙, 金相弼, 赵炳勋, 李多涓, 丘璜燮, 金铉济, 郑熙锡
【申请人】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