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自动循环接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802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自动循环接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自动循环接触开关,包括驱动轴、偏心轮、杠杆、移动支点、支点滑槽、触头滑槽、连杆、滑动触头和固定触头,驱动轴与偏心轮的一侧连接,偏心轮的另一侧与杠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杠杆的中部设置有滑槽,移动支点的上端与杠杆的滑槽内活动连接,移动支点的下端设置于支点滑槽内,杠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动触头转动连接,滑动触头位于触头滑槽内,固定触头位于滑动触头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动力装置使驱动轴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使杠杆上下运动,进而使滑动触头在触头滑槽内运动,从而使滑动触头和固定触头有规律的进行接触,接触灵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专利说明】
一种电力自动循环接触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开关,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自动循环接触开关。
【背景技术】
[0002]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但现有技术中,电力开关大多是人工控制,尤其是需要间歇性打开关闭的开关,采用电磁接触器等,容易接触不良,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力自动循环接触开关。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轴、偏心轮、杠杆、移动支点、支点滑槽、触头滑槽、连杆、滑动触头和固定触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偏心轮的一侧连接,所述偏心轮的另一侧与所述杠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杠杆的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移动支点的上端与所述杠杆的滑槽内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支点的下端设置于所述支点滑槽内,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触头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触头位于所述触头滑槽内,所述固定触头位于所述滑动触头的一侧。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力自动循环接触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动力装置使驱动轴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使杠杆上下运动,进而使滑动触头在触头滑槽内运动,从而使滑动触头和固定触头有规律的进行接触,接触灵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驱动轴、2-偏心轮、3-杠杆、4-移动支点、5-支点滑槽、6_触头滑槽、7_连杆、8-滑动触头、9-固定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轴1、偏心轮2、杠杆3、移动支点4、支点滑槽5、触头滑槽6、连杆7、滑动触头8和固定触头9,驱动轴I与偏心轮2的一侧连接,偏心轮2的另一侧与杠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杠杆3的中部设置有滑槽,移动支点4的上端与杠杆3的滑槽内活动连接,移动支点4的下端设置于支点滑槽5内,杠杆3的另一端与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杆7的另一端与滑动触头8转动连接,滑动触头8位于触头滑槽6内,固定触头9位于滑动触头8的一侧。
[001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电力自动循环接触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偏心轮、杠杆、移动支点、支点滑槽、触头滑槽、连杆、滑动触头和固定触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偏心轮的一侧连接,所述偏心轮的另一侧与所述杠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杠杆的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移动支点的上端与所述杠杆的滑槽内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支点的下端设置于所述支点滑槽内,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触头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触头位于所述触头滑槽内,所述固定触头位于所述滑动触头的一侧。
【文档编号】H01H3/42GK205680574SQ201620596018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公开号201620596018.7, CN 201620596018, CN 205680574 U, CN 205680574U, CN-U-205680574, CN201620596018, CN201620596018.7, CN205680574 U, CN205680574U
【发明人】杨川, 范朝波, 赵亮, 詹昕, 周鹏, 邓国军, 李博, 孙叶旭
【申请人】杨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