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体光电效应发电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6365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体光电效应发电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新的发电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动体光电效应发电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使动能转化为电能,主要是通过运动的磁场作用于导体增加电磁感应中的电磁相互作用所实现的。然而,自从人们发现光电效应这一物理现象以来,仅是围绕通过光线照射光电材料产生感生电流的物理机制,来研制由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光电池。
本发明的目的和原理是进一步利用机械运动的光源作用于光电池,以此通过增加光电效应中的光电相互作用,即遵循于光电效应的物理机制,结合于使动能通过电磁感应转化为电能的机械运动形式,使动能通过光电效应转化为电能而实现一种新的发电技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机械运动形式而实施的一种动体光电效应发电技术在发电机的定子上面,相对于利用转子形成动体光源的作用,安装有若干个光电池。为增大光照的面积,可以使光电池之间相对于转子上面由弧形镜作用的光照方向,构成适当的夹角。发电机的转子是通过轴两端的轴承,配合于轴承端盖穿过定子中心与定子进行联接,利用外力托动其旋转保持的与定子的相对运动关系。在转子的轴上面设置有输电环,通过轴承端盖上面的电刷配合于输电环,给发光管供电来保证转子上面若干个弧形镜内的发光管,在围绕轴心旋转时,发射出来的大部分光线能够照射在光电池上面,其目的通过动体光电效应来增强对光电池的作用,使之产生更强的感生电流,以此使动能通过光电效应转化为电能而实现一种新的发电技术。
下面给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动体光电效应发电技术原理机示意主视图;附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见附图1~2,图中1为轴承端盖Ⅰ;2为电刷;3为驱动轴;4为轴承Ⅰ;5为轴承Ⅱ;6为轴承端盖Ⅱ;7为输电环;8为定子;9为光电池;10为转子;11为发光管;12为弧形镜。在驱动轴3上面安装有输电环7、发光管11、弧形镜12和两端的轴承4和5,从而构成转子10。在定子8上面安装有若干个光电池9,为增大光照的面积,可以使光电池9之间相对于转子10上面由弧形镜12作用的光照方向,构成适当的夹角D。转子10通过驱动轴3两端的轴承4和5,配合于轴承端盖1和6穿过定子8中心与定子8进行联接。当利用外力通过驱动轴3,托动转子10高速旋转与定子8保持相对运动时,发光管11,通过电刷2配合于输电环7供电,使其在弧形镜12内发光,随之转子10的高速旋转,使定子8上面的光电池9受到动体光电效应的作用,其目的通过动体光电效应来增强对光电池9的作用,使之产生更强的感生电流,以此使动能通过光电效应转化为电能而实现一种新的发电技术。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发电技术,即是一种动体光电效应发电技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利用机械运动的光源作用于光电池,以此通过增加光电效应中的光电相互作用,即遵循于光电效应的物理机制,结合于使动能通过电磁感应转化为电能的机械运动形式,使动能通过光电效应转化为电能而实现的一种新的发电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体光电效应发电技术,其机械运动形式在发电机的定子(8)上面,相对于利用转子(10)形成动体光源的作用,安装有若干个光电池(9)。为增大光照的面积,可以使光电池(9)之间相对于转子(10)上面由弧形镜(12)作用的光照方向,构成适当的夹角(D)。发电机的转子(10)是通过驱动轴(3)两端的轴承(4和5),配合于轴承端盖(1和6)穿过定子(8)中心与定子(8)进行联接,利用外力托动其旋转保持与定子(8)的相对运动关系。在转子(10)的驱动轴(3)上面设置有输电环(7),通过轴承端盖(6)上面的电刷(2)配合于输电环(7),给发光管(11)供电来保证转子(10)上面若干个弧形镜(12)内的发光管(11),在围绕驱动轴(3)的轴心旋转时,发射出来的大部分光线能够照射在光电池(9)上面,其目的通过动体光电效应来增强对光电池(9)的作用,使之产生更强的感生电流,以此使动能通过光电效应转化为电能而实现的一种新的发电技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发电技术,即是一种动体光电效应发电技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利用机械运动的光源作用于光电池,以此通过增加光电效应中的光电相互作用,即遵循于光电效应的物理机制,结合于使动能通过电磁感应转化为电能的机械运动形式,使动能通过光电效应转化为电能而实现的一种新的发电技术。
文档编号H02N6/00GK1304207SQ0010010
公开日2001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启山 申请人:李启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