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771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装入开关机构内的引出式电器进行插入·引出操作用的引出装置图8是譬如实开昭48-43913号公报中公开的传统引出式装置的立体图。图中,1是断路器,2是贯通断路器1的台车而可转动的螺纹杆,3是设置在靠开关机构一侧的螺帽,4是与螺纹杆2配合、使螺纹杆2转动的手柄。
在将断路器插入开关机构时,使螺纹杆2与螺帽3抵接并转动手柄4以使螺纹杆2转动,将螺纹杆2旋入螺帽3中。螺帽3固定在开关机构(未图示)上,故随着螺纹杆2的转动,断路器1被引入开关机构内。在使螺纹杆2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螺帽3在图8中相对地向左移动,故断路器1就从开关机构1引出。
传统的螺纹驱动方式引出装置是根据断路器的纵深尺寸或从开关机构的断路位置到连接位置的距离来决定螺纹杆的必要长度,故必须有对应各种尺寸的断路器的多种螺纹杆。另外,由于螺纹杆大大地向断路器的深处伸出,故在制造工厂、安装场所或运输时都要占据很大空间。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何种尺寸的断路器都能用通用构件对应的引出装置。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设置在开关机构内部的引出装置。
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开闭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操作的安全引出装置。第4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简单结构可靠地检测开闭器的开闭状态的开闭状态检测装置。第5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单地实现与开闭状态检测装置之间的连动动作的快门(shutter)。第6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组装的引出装置。
本发明的引出装置具有能够以沿着电器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的螺纹杆;与前述电器卡合、同时与前述螺纹杆螺合、并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沿引出式电器的插入及引出方向移动、对电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的螺帽。
另外,本发明具有支承在电器容纳室的底部、能够以沿着电器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的螺纹杆;将前述电器的下部在插入·引出方向卡合固定、同时与前述螺纹杆螺合、并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沿引出式电器的插入及引出方向移动、对前述电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的螺帽。
另外,本发明具有能够以沿着开闭器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的螺纹杆;与开闭器卡合、同时与前述螺纹杆螺合、并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沿引出式开闭器的插入及引出方向移动、对开闭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的螺帽;对开闭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将螺纹杆的驱动操作部前面闭锁、同时一侧与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卡合、只有在前述开闭检测装置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才能移动到将螺纹杆驱动操作部的前面打开的位置的快门。
另外,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具有联锁构件和联锁杆,联锁构件安装在开闭器上且在开闭器的开路·闭路各位置之间移动,联锁杆具有与螺纹杆平行且可转动的轴、与该轴同时转动且与联锁构件卡合并对开闭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臂状检测部、及设在轴的一端且对检测状态进行输出的臂状输出部。
另外,快门在螺纹杆的驱动操作部的前面沿与螺纹杆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滑动自如,在向打开驱动操作部的前面的方向移动时,一侧与设在开闭状态检测装置的联锁杆的显示部前端的滚子卡合,使联锁杆向与开闭器的联锁构件抵接的方向转动。
另外,螺纹杆、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和快门在共用的基座上构成一个单元。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开关机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断路器室内断路器引出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从图2的引出状态转向插入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B-B方向看的剖视俯视图。
图5是在图4的状态下安装操作手柄后的剖视俯视图。
图6是从图3的C-C方向看的局部主视图,表示断路器闭路、快门关闭的状态。
图7是表示图6中断路器开路、快门即将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传统断路器引出装置的立体图。
实施形态1图1~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引出装置。图1表示开关机构内装入引出式断路器后的状态,5是箱体,6是容纳沿图面纵深方向的母线7的母线室,8是容纳电缆9及切断开关10的电缆室,11是容纳断路器1的断路器室,11a是断路器室11的底板。断路器1能从图1所示的连接位置移动到向左偏移A距离的断路位置。当然,在对断路器1进行检查时,有时要用工具(未图示)将其进一步向左引出到开关机构外部。12是安装在断路器1的主电路端子前端的触头,与母线侧端子13及切断开关侧端子14连接。当断路器11被引出到断路位置时,触子12就成为脱离端子13、14的状态。
图2表示断路器处于断路位置的状态,图3表示处于连接位置的状态。图中,15是设置在断路器1下部的箱形台车框架,16是安装在台车框架12两侧的移动用车轮,17是螺纹杆,18是安装在断路器室11底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前述螺纹杆17的支承构件,19是以螺合状态装在前述螺纹杆17上的螺帽,20是在与前述螺帽19的凸起部19a之间夹持前述台车框架的状态下用螺栓21安装到前述螺帽19上的固定片,22是表示使卡合部与在前述螺纹杆17的一侧形成的截面六角形状的驱动操作部17a结合后的状态的操作手柄,23是覆盖驱动操作部17a的前面的快门,24是筒状挡块,安装在螺纹杆17的外周,与螺纹杆17之间为非固定状态,当螺帽19向右移动时与螺帽19抵接,阻止其继续向右移动。
25是安装在断路器1主体上可上下移动的联锁销,即联锁构件,在断路器1处于闭路状态时保持在下降到下方的状态,不能向上方移动。这样,螺纹杆17只是转动,使螺帽19可移动,以将断路器向插入·引出方向驱动,因此,无论断路器1的台车框架15大小如何,只须根据插入·引出行程来决定螺纹杆17的尺寸即可,故无须库存多种尺寸的螺纹杆,且便于生产。另外,由于螺纹杆17采用安装到开关机构一侧的结构,故使用断路器单品时,螺纹杆17也不会从断路器1向外部伸出,可缩小断路器1的占有空间,在制造工厂·安装现场保管时,以及运输时能有效利用空间。还有,由于引出装置安装在断路器室11的底板上,且将断路器1的台车框架15的下侧卡合固定,故只要将引出装置载放在底板11a上即可,便于安装。另外,由于只是用螺帽19将台车框架15卡合固定,故几乎不须对台车框架进行加工,可简化结构。
图4是从B-B方向看图3的侧视剖视图。图中,26是截面为“コ”字形的断路器位置保持构件,上部设有与断路器1的联锁销25卡合的方孔。方孔26a是在断路器1的连接位置上的卡合孔,方孔26b是在断路位置上的卡合孔。27是与螺纹杆17平行且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承构件18上的轴,27a、27b是从前述轴27沿直角方向伸出的臂,与轴27-体转动,同时在方孔26a、26b的下方与联锁销25抵接,作为对断路器1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部。27c是安装在轴27一端、与轴27一体转动的臂,在其前端部设有可转动的滚子27d。臂27c具有将臂27a、27b检测的断路器1开闭状态的信号取出到外部的功能,故作为输出部。另外,轴27~滚子27d的组装体称为联锁杆。28是安装在轴27外周的扭转弹簧,对轴27向逆时针方向施力。由轴27、臂27a~27c、滚子27d及扭转弹簧28组成的组件称为开闭状态检测装置29。快门23与螺纹杆17及轴27一端的槽部卡合,并可沿图4中左右方向滑动。快门23的左端与滚子27卡合,右端被拉伸弹簧28向右施力,通常保持在闭锁状态。通过这样将开闭状态检测装置29与快门23组合,可用简单的结构得到动作可靠的开闭检测装置。
图5是表示在图4中使快门23向左滑动、使手柄22的卡合部与螺纹杆17的驱动操作部17a结合的状态局部俯视剖视图。
图6是在图3中从C-C方向看的主视图。图中,在快门23上设有横长的长孔23a,该长孔23a安装在螺纹杆17及轴27的端部,且可左右滑动。在图6中,断路器1为闭路状态,联锁销25向下方下降。为了进行该断路器1的引出·插入操作,必须使快门23向左滑动,使长孔23a右端的大径孔23b位于螺纹杆17的正面,将手柄22的卡合部穿过该大径孔23而插入并与驱动操作部结合。然而如图6所示,如果要使快门23向左滑动,就要将与快门23的倾斜部23c抵接的滚子27d向上推,但滚子27d、臂(输出部)27c、轴27、臂(检测部)27a、27b由于臂(检测部)27a、27b的前端与联锁销25的前端抵接,不能以轴27为中心进一步顺时针旋转,结果是不能使快门23向左滑动。因此,不能对引出装置进行操作。
图7表示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联锁销向上方移动。因此一旦对快门23向左驱动,倾斜部23c就将滚子27d向上推,由于轴27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与滚子27连动的臂(检测部)27a、27b的前端可向上方移动,故快门23将滚子27d后向左滑动。结果,长孔23a的大径孔23b来到螺纹杆17的正面,故可将手柄22的卡合部穿过该大径孔23b插入并与驱动操作部17a结合。该图7表示大径孔23b即将来到螺纹杆17正面的状态。
一旦使该手柄22向右或向左(引出·插入的规定方向)旋转,螺纹杆17即旋转,与该螺纹杆17螺合的螺帽19向断路器室1的前方或纵深方向移动。这时,螺帽19的凸起部19a和固定片20夹持着断路器1的台车框架15的下部,故由于螺帽19的移动,断路器1也向引出方向(跟前方向)或插入方向(纵深方向)移动。然后,一旦将操作手柄22拔出,快门23就由于拉伸弹簧28的作用而向右移动,将螺纹杆17的前端闭锁。
实施形态2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作为引出式电器,是以断路器为例说明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断路器,对包括负荷开闭器、接触器、接地开闭器在内的所有开闭器,都可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1同样的效果。
实施形态3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作为引出式电器,是以断路器为例说明的,但不言而喻,只要是通过插入·引出而与主电路接离的,则即使对无开闭功能的变压器、电容器、仪用变量器等电器也能适用。在这种场合,由于无须确认电器的开闭状态,故不必设置开闭状态检测装置,而必须代之以主电路的通电状态检测装置来对通电状态进行确认,以便在无负荷的状态下进行插入·引出。
实施形态4实施形态1是将支承构件18设在断路器室11的底板11a上,但如图4中用D表示的范围所示,通过将螺纹杆17、支承构件18、快门23、位置保持构件26、开闭状态检测装置29置于一个基座(宽度为D)上构成单元并载放于底板11a上,可增加在开关机构外进行的作业比率、简化开关机构内的组装作业,机构内组装往往是组装工期延长的原因。另外,当将开闭状态检测装置29另外接地时,也可只安装螺纹杆17和支承构件18构成一个单元。
实施形态5上述例子是将引出装置安装在断路器1的下部,当然引出装置的安装位置也可以是断路器的侧部或中间部位。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效果。
由于设有螺纹杆和螺帽,该螺纹杆能够以沿着电器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转动,该螺帽与螺纹杆螺合,且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沿引出式电器的插入及引出方向移动,以对电器进行驱动,故可得到能适应任何尺寸的电器的引出装置。
另外,由于设有螺纹杆和螺帽,该螺纹杆能够以沿着电器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转动地支承在电器容纳部的底部,该螺帽在前述电器的与螺纹杆螺合,且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对电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故可得到容易设置在开关机构内的引出装置。
另外,由于设有可转动地支承的螺纹杆、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将开闭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的螺帽、对开闭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只在开闭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才能将螺纹杆的驱动操作部的前面打开的快门,故可得到能够对开闭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操作的安全的引出装置。
又由于设有在开闭器的开路·闭路位置之间移动的联锁构件和由联锁杆构成的开闭状态检测装置,故可得到结构简单、能可靠检测开闭器的开闭状态的开闭状态检测装置。
又由于设有可在与螺纹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自如滑动的快门,当将驱动操作部的前面打开时,一侧与设在开闭状态检测装置的联锁杆输出部前端的滚子卡合,使联锁杆向与开闭器的联锁构件抵接的方向转动,故可得到能简单地实现与开闭状态检测装置间的连动操作的快门。
又由于将螺纹杆、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及快门设在共用的基座上构成一个单元,故可得到便于组装的引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在开关机构的箱体内、能够以沿着电器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的螺纹杆;与所述电器卡合、同时与所述螺纹杆螺合、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沿引出式电器的插入及引出方向移动、对电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的螺帽。
2.一种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在开关机构的电器容纳室底部、能够以沿着所述电器的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的螺纹杆;将所述引出式电器的下部在所述电器的插入·引出方向卡合固定、同时与所述螺纹杆螺合、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沿引出式电器的插入及引出方向移动、对所述电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的螺帽。
3.一种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在开关机构的箱体内、能够以沿着引出式开闭器的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的螺纹杆;与所述引出式开闭器卡合、同时与所述螺纹杆螺合、由于该螺纹杆的转动而沿引出式开闭器的插入及引出方向移动、对所述开闭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的螺帽;对所述开闭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将所述螺纹杆的驱动操作部的前面闭锁、同时一侧与所述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卡合、只有在所述开闭检测装置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才能移动到将所述螺纹杆的驱动操作部的前面打开的位置的快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具有联锁构件和联锁杆,所述联锁构件安装在开闭器上且在开闭器的开路·闭路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联锁杆具有与螺纹杆平行且可转动的轴、与该轴同时转动且与所述联锁构件卡合并对开闭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臂状检测部、及设在轴的一端且对检测状态进行输出的臂状输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快门在螺纹杆的驱动操作部的前面沿与螺纹杆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滑动自如,在向打开驱动操作部的前面的方向移动时,一侧与设在开闭状态检测装置的联锁杆的显示部前端的滚子卡合,使所述联锁杆向与开闭器的联锁构件抵接的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螺纹杆、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和快门在共用的基座上构成一个单元。
全文摘要
一种引出式电器的引出装置,在开关机构的引出式电器容纳部的底部,可转动地支承着具有沿着电器的引出方向延伸的轴心的螺纹杆,在该螺纹杆上螺合着与电器的下部卡合的螺帽,通过转动螺纹杆而使螺帽移动,对电器向插入或引出方向驱动。本发明的引出装置不受各种引出式电器的大小制约,可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电器。
文档编号H02B11/167GK1282129SQ0012171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7日
发明者七田浩一, 矢野知孝, 山地祐一, 关谷卓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