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层应力分散交联电缆终端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接头,适于在10-35千伏的交联电缆的户内、户外终端应用。
电缆端部在与变压器、配电设备、分支设备连接时,往往需要剥离外护套、内护套等,为防接后电场集中,产生高压击穿及闪络,对电缆终端头的电场分散,绝缘性能等有一系列要求。现有技术是将类似喇叭状的应力锥作为镶件,外面复合一层绝缘层,该绝缘层的外表面有的直接注橡(塑)成间隔环状凸的“雨裙”,以增加外爬电距离,减少外爬电,有的是绝缘层本身外表面光滑,再在其光滑的外表面外套上“雨裙”层。因此,电学界称之为“雨裙”的可以与绝缘层一体,也可以单独制作,套在绝缘层外,这种复合应力锥交联电缆终端头,充分利用其喇喇叭口的几何形状来分散电场,对屏蔽层端部集中的电场分散效果显著,但这种喇叭形应力锥对整段屏蔽层剥离处的电场分散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不用喇叭状应力锥作镶件,改用管状的介电层作镶件,外面复合一层绝缘层,“雨裙”连体或分体在绝缘层外,这种复合的交联电缆终端头的优点是对整段屏蔽剥离处的电场有良好的分散效果,但其不足之处是对集中于屏蔽层端部的电场分散效果不及前者。两种复合方式所得的终端头,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难以两全其美。可见,现有技术中非此即彼的结构,造成了非此即彼的电场分散效果。这两种终端头,都只靠一层结构来分散应力(电场),总体上说,都存在应力分散不足的缺点。
本发明创造的任务是用两者兼容的结构来实现两全其美的电场分散效果,即用两层结构来分散电场。经检索,目前尚无发现此类设想的报导,也未见这类产品的问世。
完成上述任务的方法是整体制成类管状物,其最外层的绝缘层中有一段应有间隔的圆环状凸起的雨裙,以解决雨水淋时,增加外爬电距离,减少外爬电问题。这一雨裙段可以与整个绝缘层制成一体,也可以绝缘层为管形,外面套上雨裙的分体式,终端头的中心部是空管,以通芯线,绝缘层内由外向内依次复合有介电层与应力层。应力层的喇叭口向内。
为制作与安装方便,雨裙可以制成单独的套状;终端头不带雨裙段内复合有介电层与应力层;介电层的长度超过应力层的长度。
附图
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创造行业中将不同的制作工艺与安装方式,分成预制式终端头、热缩式终端头、冷缩式终端头,本方案对上述三类均适用。绝缘层2用硅橡胶、乙丙橡胶、绝缘聚乙烯制作,介电层3用橡胶或绝缘聚乙烯内加上氧化锌、碳酸钡等原料,介电常数为8-30;应力层4是用橡胶或塑料中加上碳黑和金属粉末等,电阻率为102-106欧姆·厘米。它们具有半导电性能,无论选用硅橡胶、乙丙橡胶,还是绝缘聚乙烯作基料,则要求绝缘层、介电层、应力层的基料必须一致。各层先是应力层4单独按模子注橡(塑)制作,再将其作镶件套在介电层3模子再注橡(塑)成双层物,再以双层物作镶件套放在终端头模子上注橡(塑)绝缘层2来实现。一般要求空管5的内径13-45(单位mm,下同),应力层4呈喇叭状,称之为应力锥,喇叭口向内,应力锥壁厚0.5-4,长度40-100,喇叭口倾角约20°,应力锥的内外壁要求光滑,特别是两端,尤应圆弧连接,光滑过渡,以有效分散电场。介电层3的厚度2-10,终端头的总长度60-500,因产品系列化,各层尺寸的合理范围还可伸缩,以上是本行业技术人员熟悉的。
本方案将介电层3与应力层4兼容,复合在一起,有显著的双层应力分散效果,无论从工艺、理论上都是可行的,产品经测试,无论是电缆屏蔽层端部的集中电场,还是整段屏蔽层剥离处的电场,分散效果都十分良好,而且对绝缘层的厚度可以减小,节约原料成本。
本终端头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电场分散性能好,耐(电)压性好,使用寿命长,可节省绝缘层材料成本,安装尺寸精度要求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应力分散交联电缆终端头,整体呈类管状物,其最外层为带有部分间隔环状凸的雨裙(1)的绝缘层(2),中心部为通芯线的空管(5),其特征是绝缘层(2)内由外向内依次复合有介电层(3)和喇叭口向内的应力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是所说的雨裙(1)为绝缘层(2)外的套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是所说的复合在内的介电层(3)与应力层(4)在该终端头基本不带雨裙段。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是介电层(3)的长度大于应力层(4)的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双层应力分散交联电缆终端头,为类管状物,外层是带有部分间隔环状凸的雨裙的绝缘层,中心部是通芯线的空管,绝缘层内由外向内依次复合有介电层与应力层。本实用新型适用于10—35千伏交联电缆的户内、户外终端接头,其独特的双层应力分散层的结构,使该产品具有电场分散性能好、耐压性好、使用寿命长、节省硅橡胶等绝缘材料和安装尺寸精度要求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而新颖的交联电缆终端头。
文档编号H02G15/02GK2449399SQ0025545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9日
发明者佘晓峰 申请人:佘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