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及燃料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780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机及燃料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与换向器接触的电刷的电动机。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同时具有电动机和将燃料升压的泵部的燃料泵。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壳部件内设置将燃料升压的泵部和驱动该泵部的电机部并一体地构成的燃料泵。
如US6326716 B1(JP-A-2000-312458)、JP-U-5-95183及US6952066B2所记载,电机具备电枢、对向电枢供给的电流进行整流的换向器、与换向器接触并供给电力的电刷、以及将电刷向换向器按压的弹性部件等。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的线圈状主体部、和将主体部的弹性变形力向电刷传递的臂部。并且,从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将主体部相对于电刷偏置设置,使电机在轴向小型化。
为了使燃料泵的轴向长度小型化,考虑在燃料泵的电机部中采用如上所述的、将弹性部件的主体部偏置配置的结构。但是当采用该偏置配置时,为了确保主体部的配置空间的燃料泵在径向上大型化。
图16A为示出JP-U-5-95183中的弹性部件93及托架831的形状的剖面图。如该图16A所示,托架831形成为在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图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在筒内部可移动地保持电刷81。此外,弹性部件93具有设置在托架831的筒外侧的主体部932、以及设置在形成于托架831上的取出孔833中并从主体部932向托架831的筒内部延伸的臂部933。
但是,在图16A的以往的结构中,取出孔833形成于托架831中位于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相反侧的壁部832上。在本结构中随着换向器60的旋转电刷81受到来自换向器60的摩擦力,由于该摩擦力电刷81向托架831内倾斜。因此,电刷81的上方部分中与上述壁部832相对的壁部相对面801被向壁部832按压。但是,在上述壁部832上形成有取出孔833,降低了电刷81的壁部相对面801的受压面积。(参照图16A的XVIB向视图的图16B)在此情况下,壁部相对面801中被按压向壁部832的部分(图16B中的斜线所示的部分802)由于磨耗而损伤。
在JP-U-5-95183中,记载有朝着将电刷向换向器按压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从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电刷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主体部、和与电刷抵触并将主体部的弹性变形力向电刷传递的臂部。
如图23所示,以往,一般使臂部933与电刷81的轴中心L1的位置抵接,并将电刷81向换向器60垂直地按压。
由于换向器60由多个换向器片形成并且各换向器片与电刷81接触,因此向电枢供给的电流被断续。在此情况下,在电刷81与旋转的换向器60的接触被解除时,在电刷81与换向器60之间容易产生伴随残留电流的放电。并且,当在电刷81与换向器60之间产生放电时,电刷81及换向器60会电气磨耗并缩短寿命。
根据电刷81相对于换向器60的按压状态,在电刷81与换向器60之间产生的放电发生变化。具体地为,电刷81与换向器60之间的放电,在向电刷81中作为与换向器60的接触开始侧的部分的进入侧接触部分81a按压时减少,而在向作为与换向器60的接触解除侧的部分的解除侧接触部分81b按压时增加。
在图23所示的以往的一般的结构中,如上所述使臂部933与电刷81的轴中心L1抵接是放电增加的原因。即,臂部933与电刷81抵接的抵接位置(受力点位置)P1,随着电刷81的磨耗在图23的双点划线K2所示的轨迹上移动,并从电刷81的轴中心位置向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移动。其结果,电刷81中解除侧接触部分81b被按压到换向器60,电刷81与换向器60之间的放电增加,导致电刷81及换向器60的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轴向及径向的小型化并存的燃料泵。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为提供降低电刷的磨耗损伤的电动机及燃料泵。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为提供降低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放电的电动机及燃料泵。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燃料泵具有下述要素。
·内部具有燃料通路,并具有燃料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壳部件。
·配置在上述燃料通路中,将燃料从上述吸入口吸入并向上述排出口压力输送的泵部。
·配置在位于上述燃料通路中上述泵部下游侧的电机收纳通路中,旋转并驱动上述泵部的电枢。
·配置在上述电机收纳通路中,将向上述电枢供给的电流整流的换向器。
·配置在位于上述燃料通路中上述电机收纳通路下游侧的电刷收纳通路中,与上述换向器接触并供给电力的正极电刷及负极电刷。
·配置在上述电刷收纳通路中,将上述正极电刷向上述换向器按压的正极侧弹性部件,以及将上述负极电刷向上述换向器按压的负极侧弹性部件。
·将上述燃料通路间隔为上述电机收纳通路和上述电刷收纳通路,并且具有使燃料从上述电机收纳通路通过到上述电刷收纳通路的燃料通过孔的间隔部件。
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具有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电刷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正极侧主体部、和将上述正极侧主体部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正极电刷传递的正极侧臂部。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具有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电刷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负极侧主体部、和将上述负极侧主体部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负极电刷传递的负极侧臂部。上述燃料通过孔,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位于上述正极侧主体部和上述负极侧主体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燃料泵具有下述要素。
·内部具有燃料通路,并具有燃料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壳部件。
·配置在上述燃料通路中,将燃料从上述吸入口吸入并向上述排出口压力输送的泵部。
·配置在位于上述燃料通路中上述泵部下游侧的电机收纳通路中,旋转并驱动上述泵部的电枢。
·配置在上述电机收纳通路中,将向上述电枢供给的电流整流的换向器。
·配置在位于上述燃料通路中上述电机收纳通路下游侧的电刷收纳通路中,与上述换向器接触并供给电力的正极电刷及负极电刷。
·配置在上述电刷收纳通路中,将上述正极电刷向上述换向器按压的正极侧弹性部件,以及将上述负极电刷向上述换向器按压的负极侧弹性部件。
·将上述燃料通路间隔为上述电机收纳通路和上述电刷收纳通路,并且具有使燃料从上述电机收纳通路通过到上述电刷收纳通路的燃料通过孔的间隔部件。
·被供给电源的正极侧端子及负极侧端子。
·电连接在上述正极侧端子及上述正极电刷上,降低电噪声的正极侧扼流线圈。
·电连接在上述负极侧端子及上述负极电刷上,降低电噪声的负极侧扼流线圈。
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具有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电刷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正极侧主体部、和将上述正极侧主体部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正极电刷传递的正极侧臂部。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具有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电刷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负极侧主体部、和将上述负极侧主体部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负极电刷传递的负极侧臂部。上述正极侧扼流线圈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电刷位于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的相反侧。上述负极侧扼流线圈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电刷位于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的相反侧。上述正极侧端子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侧扼流线圈位于上述正极电刷的相反侧。上述负极侧端子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侧扼流线圈位于上述负极电刷的相反侧。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电动机具有下述要素。
·电枢。
·将向上述电枢供给的电流整流的换向器。
·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对上述换向器进行接触的电刷。
·为在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筒状,在筒内部将上述电刷可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地保持的托架。
·在将上述电刷向上述换向器按压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配置在上述托架的筒外侧并弹性变形的主体部。上述弹性部件具有配置在形成于上述托架上的取出孔中、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托架的筒内部延伸的臂部。上述取出孔形成在上述托架中位于上述换向器的径向的外周侧或者内周侧的壁部上。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电动机具有下述要素。
·电枢。
·将向上述电枢供给的电流整流的换向器。
·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轴方向对上述换向器进行接触的正极电刷及负极电刷。
·为在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筒状,在筒内部将上述正极电刷可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地保持的正极侧托架。
·为在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筒状,在筒内部将上述负极电刷可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地保持的负极侧托架。
·在将上述正极电刷向上述换向器按压的方向施力的正极侧弹性部件。
·在将上述负极电刷向上述换向器按压的方向施力的负极侧弹性部件。
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具有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配置在上述正极侧托架的筒外侧并弹性变形的正极侧主体部。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具有配置在形成于上述正极侧托架上的正极侧取出孔中、并从上述正极侧主体部向上述正极侧托架的筒内部延伸的正极侧臂部。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具有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配置在上述负极侧托架的筒外侧并弹性变形的负极侧主体部。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具有配置在形成于上述负极侧托架上的负极侧取出孔中、并从上述负极侧主体部向上述负极侧托架的筒内部延伸的负极侧臂部。形成于上述正极侧托架上的正极侧取出孔,形成在上述正极侧托架中位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的壁部上。形成于负极侧托架上的负极侧取出孔,形成在上述负极侧托架中位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的壁部上。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电动机具有下述要素。
·电枢。
·将向上述电枢供给的电流整流的换向器。
·与上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
·将上述电刷向上述换向器按压的弹性部件。
弹性部件具有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电刷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主体部。弹性部件具有与上述电刷抵接并将上述主体部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电刷传递的的臂部。上述臂部按压上述电刷的受力点位置,位于相对于上述电刷的轴中心与上述换向器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相反侧。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剖面图。
图2为表示将排出侧盖从燃料泵取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III向视图。
图4为示出负极电刷的配置的图1的放大图。
图5为示出负极电刷的配置的图4的放大图。
图6为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7为第3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8为第4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9为第5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10A为图9的放大图,图10B为图10A的XB向视图。
图11为第6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12为第7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13为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剖面图。
图14为第9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15为第10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16A为示出以往的电刷、弹性部件及托架的侧视图,图16B为图16A的XVIB向视图。
图17为第11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18A为图17的XVIIIA向视图,图18B为图17的XVIIIB向视图。
图19A为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正极电刷的配置的侧视图,图19B为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负极电刷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20为第13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21为第14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22为第15实施方式的燃料泵的俯视图。
图23为表示以往技术的电刷的配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燃料泵10为安装在例如车辆等的燃料箱内部的箱内式的泵。燃料泵10将燃料箱内部的燃料向发动机供给。燃料泵10具有将吸入的燃料升压的泵部20、和驱动泵部20的电机部30。电机部30为带电刷的直流电机。燃料泵1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壳体11。在壳体11的内壁面上在周向环状地设置有永久磁铁12。在永久磁铁12的内周侧在环状的永久磁铁12的同心圆上配置有电枢31。
泵部20具有配置在罩主体21及罩盖22之间的叶轮23等。罩主体21及罩盖22形成大致C字状的泵流路24。在罩主体21与罩盖22之间可旋转地收纳着叶轮23。罩主体21及罩盖22例如通过铝的压铸成形而形成。
罩主体21通过在壳体11的轴向上压入一端部侧来固定。在罩主体21的中央部设有轴承25。罩盖22在被覆盖在罩主体21上的状态下,通过凿密等固定在壳体11的一个端部上。电枢31的轴32的一个端部通过轴承25在径向上被可旋转地支持。轴32的另一个端部通过轴承27在径向上被可旋转地支持。
罩盖22具有吸入燃料的吸入口28。当周缘部具有叶片槽的叶轮23在泵流路24中旋转时,未图示的燃料箱内部的燃料被从吸入口28吸入泵流路24中。被吸入泵流路24中的燃料通过叶轮23的旋转被升压,并向电机部30的泵室33排出。
在壳体11的另一端部、即与罩主体21及罩盖22相反侧,设有电机罩40及排出侧盖50。电机罩40夹在排出侧盖50和壳体11之间。排出侧盖50通过凿密固定在壳体11上。另外,“壳体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壳体11、罩盖22及排出侧盖50构成。
如图3所示,排出侧盖50具有燃料排出部52及连接器53。
燃料排出部52如图1所示,具有燃料通路51及调压阀54。燃料通路51通过调压阀54的阀部件55开关。当燃料泵10的内部的燃料压力变得比规定值大时,阀部件55开放燃料通路51。然后,通过泵部20升压的燃料,从燃料排出部52的排出口57通过连接在该排出口57上的未图示的配管向燃料泵10的外部供给。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器53具有正极侧端子561及负极侧端子562。
如图1所示,在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可旋转地收纳有电枢31。电枢31具有铁芯34和卷绕在铁芯34的外周的线圈35。换向器60形成为圆板状,在图1中设置在电枢31的上方。即,换向器60设置在与电枢31的泵部20相反侧。换向器60与由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91、92按压的电刷81、82接触。另外,电刷81表示正极电刷、电刷82表示负极电刷,并弹簧91表示正极侧弹簧、弹簧92表示负极侧弹簧。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弹簧91、92的图示。
如图2所示,正极侧扼流线圈71与正极侧端子561及正极电刷81电连接,降低电源供给开始时产生的电噪声。同样地,负极侧扼流线圈72与负极侧端子562及负极电刷82电连接,降低电源供给开始时产生的电噪声。此外,两个扼流线圈71、72分别具有铁芯711、721和卷绕在铁芯711、721周围的线圈712、722。
正极侧扼流线圈71与正极侧端子561通过导电部件611连接。此外,正极侧扼流线圈71与正极电刷81通过导电部件621及正极侧尾缆(pigtail)631连接。同样地,负极侧扼流线圈72与负极侧端子562通过导电部件612连接。此外,负极侧扼流线圈72与负极电刷82通过导电部件622及负极侧尾缆632连接。
另外,尾缆631、632具有挠性,为可追随电刷81、82向轴向的移动地变形的导电部件。
并且,从未图示的电源向端子561、562供给的电力,如图2所示顺序经由导电部件611、612、扼流线圈71、72、导电部件621、622、尾缆631、632、电刷81、82、换向器60,向电枢31的线圈35供给。当通过供给的电力使电枢31旋转时,叶轮23与电枢31的轴32一同旋转。此外,当电枢31旋转时,换向器60也与其一同旋转。此时,换向器60维持与电刷81、82的接触并进行旋转。
当叶轮23与电枢31的轴32一同旋转时,燃料被从吸入口28吸入泵流路24中。吸入到泵流路24中的燃料从叶轮23的各叶片槽接受运动能量,并从泵流路24向泵室33排出。被排出到泵室33的燃料经由电枢31的周围及燃料通路51,从排出口57向燃料泵10的外部供给。
以下,对排出侧盖50的内部空间中的电刷81、82、弹簧91、92、扼流线圈71、72及端子561、562的配置及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4、图5及图2所示,电刷81、82、弹簧91、92、扼流线圈71、72及端子561、562等,被保持在作为电机罩40的一部分的间隔部件41的排出口57侧。
间隔部件41将壳部件11、22、50内部的燃料通路间隔为如图1所示的电机收纳通路411和电刷收纳通路412。
此外,在间隔部件41上形成有连通电机收纳通路411和电刷收纳通路412的燃料通过孔413。由此,电机收纳通路411内的燃料从燃料通过孔413向电刷收纳通路412排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刷收纳通路412相当于由排出侧盖50和间隔部件41包围的空间。在该电刷收纳通路412中收纳有电刷81、82、弹簧91、92、扼流线圈71、72、端子561、562、导电部件611、612、621、622及尾缆631、632等。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机收纳通路411相当于由电机罩40、壳体11及罩主体21包围的空间。在该电机收纳通路411中收纳有换向器60、电枢31及永久磁铁12等。
两电刷81、82分别被收纳在电刷托架811、821的内部。电刷托架811、821为在轴向延伸的筒形状,由树脂与间隔部件41一体地形成。
此外,正极电刷81被可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地保持在正极侧托架811的内部,负极电刷82被可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地保持在负极侧托架821的内部。
正极侧弹簧91具有形成为线圈状并弹性变形的正极侧主体部912、和与正极电刷81的上端接触并将正极侧主体部912的弹性变形力向正极电刷81传递的正极侧臂部913。并且,正极侧主体部912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在图1的II向视中)相对于正极电刷81偏置配置。即,在图2中,正极侧主体部912相对于正极电刷81向右侧错开地配置。另外,正极侧主体部912由位于线圈内部的轴部件911保持。
负极侧弹簧92为与正极侧弹簧91同样的结构,具有负极侧主体部922和负极侧臂部923,负极侧主体部922相对于负极电刷82偏置配置。负极侧主体部922由位于线圈内部的轴部件921保持。另外,两轴部件911、921由树脂与间隔部件41一体地形成。此外,两主体部912、922的线圈中心被配置在向图2的上下的方向上。
而且,形成在间隔部件41上的燃料通过孔413,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位于正极侧主体部912与负极侧主体部922之间。此外,燃料通过孔431从旋转轴方向看,如与燃料排出部52的排出口57重叠地配置(参照图1)。此外,排出口57从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该旋转轴中心偏置配置(参照图3及图1)。
正极侧扼流线圈71及负极侧扼流线圈72,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将正极电刷81的轴心与负极电刷82的轴心连接的假想线L1(参照图2),配置在燃料通过孔413的相反侧。
此外,正极侧端子561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正极侧扼流线圈71配置在燃料通过孔413的相反侧,负极侧端子562从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负极侧扼流线圈72配置在燃料通过孔413的相反侧。
此外,两扼流线圈71、72配置在铁芯711、721的中心向图2的上下的方向上。
如图2所示,相对于假想线L1在燃料通过孔413的相反侧,从图2的左侧开始顺序并列地配置有正极侧端子561、正极侧扼流线圈71及正极电刷81。同样地,从图2的左侧开始顺序并列地配置有负极侧端子562、负极侧扼流线圈72及负极电刷82。
此外,如图4所示,两弹簧91、92的主体部912、922、两端子561、562、两扼流线圈71、72及两电刷81、82,在旋转轴径向上配置在重叠的位置上。
并且,两弹簧91、92、两端子561、562、两扼流线圈71、72及两电刷81、82,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分别相对于将该旋转轴中心和燃料通过孔413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L2(参照图2)对称地配置。另外,两电刷81、82也相对于旋转轴中心对称地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两弹簧91、92的主体部912、922相对于电刷81、82偏置配置,并在中心轴方向上配置在重叠的位置上。由此能够使燃料泵10在轴向(图1的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此外,使间隔部件41的燃料通过孔413位于弹簧91、92的两主体部912、922之间。由此能够有效地确保两主体部912、922的配置空间,并能够使燃料泵10在径向上小型化。此外,使燃料通过孔413位于两主体部912、922之间。由此能够确保燃料通过孔413的面积较大。因此,能够降低通过燃料通过孔413的燃料的压力损失,可提高燃料泵10的排出效率。
此外,将燃料排出部52的排出口57相对于旋转轴中心偏置配置。因此,随着电枢31及叶轮23的旋转要使燃料泵10围绕旋转轴中心旋转(自转)的力,能够由连接在排出口57的未图示的配管支持。由此,作为对于燃料泵10的自转的支持部件能够利用连接在排出口57上的配管。
此外,间隔部件41的燃料通过孔413,从旋转轴方向看与燃料排出部52的排出口57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在从燃料通过孔413至排出口57为止的燃料流通路径中降低燃料的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提高燃料泵10的排出效率。
此外,两扼流线圈71、72及两端子561、562,从旋转轴方向看配置在燃料通过孔413的相反侧。因此,能够避免从燃料通过孔413排出的燃料与这些扼流线圈71、72及端子561、562直接碰撞。由此能够在从燃料通过孔413至排出口57为止的燃料流通路径中降低燃料的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提高燃料泵10的排出效率。
此外,能够避免燃料中包含的电刷81、82的磨耗粉等猛烈碰撞两扼流线圈71、72及两端子561、562。由此能够抑制两扼流线圈71、72及两端子561、562的损伤。
此外,由于从旋转轴方向看,正极侧端子561、正极侧扼流线圈71及正极电刷81被顺序并列地配置,因此能够避免作为用于将它们电气串联连接的电气配线的导电部件611、621的长度、在燃料泵10的径向上变得过长。同样地,对于作为负极侧的电气配线的导电部件621、622,也能够避免在燃料泵10的径向上变得过长。从而,能够使燃料泵10在径向上小型化。
(第2实施方式)在图6所示的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间隔部件41上形成有多个燃料通过孔413、414、415。图6中附加斜线的部分表示三个燃料通过孔413、414、415。燃料通过孔413位于弹簧91、92的两主体部912、922之间。
燃料通过孔414位于正极侧主体部912的下方。燃料通过孔415位于负极侧主体部922的下方。
由此,能够进一步较大地确保燃料通过孔413的总面积。因此能够降低通过燃料通过孔413的燃料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燃料泵10的排出效率。
(第3实施方式)在图7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二个燃料通过孔413、416相对于假想线L1对称地配置。此外,正极侧弹簧91及负极侧扼流线圈72,相对于假想线L1配置在与第1实施方式中正极侧弹簧91及负极侧扼流线圈72的位置对称的位置上。
燃料通过孔413、416位于弹簧91、92的两主体部912、922之间。更具体地为,燃料通过孔413、416位于假想线L3和假想线L4之间,假想线L3为从正极侧主体部912的端部向相对于轴部件911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假想线L4为从负极侧主体部922的端部向相对于轴部件921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第4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燃料泵使第3实施方式的燃料通过孔413、416在接近旋转轴中心的位置上错开。此外,相对于第3实施方式中的燃料通过孔413、416的形状为大致圆形,本实施方式中的燃料通过孔413、416的形状为,沿扼流线圈71、72的线圈712、722的外周形状的形状,且沿轴承27的外周形状的形状。
(第5实施方式)图9、10A、10B所示的正极侧主体部912及负极侧主体部922,为卷在轴部件911、921各自上的扭簧。在此,将正极侧主体部912及负极侧主体部922中位于换向器60的旋转径向外侧的一端称为结合端部912a、922a,另一端称为臂引出部912b、922b。另外,轴部件911、921相对于假想线L1平行地延伸,相当于“正极侧支柱”、“负极侧支柱”。此外,轴部件911、921与间隔部件41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结合端部912a、922a结合在轴部件911、921中间隔部件41的径向外侧的前端上,臂引出部912b、922b与正极侧臂部913及负极侧臂部923连接。
也就是说,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臂引出部912b、922b位于正极侧主体部912及负极侧主体部922中换向器60的旋转径向的外侧,扭簧从内侧向外侧卷绕,与此相对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臂引出921b、922b位于径向内侧,扭簧从外侧向内侧卷绕。
臂引出部912b、922b位于轴部件911、921的上侧。此外,在轴部件911、921的根部分,具有向该轴部件911、921的径向突出,并从图9的纸面内侧到外侧与臂引出部912b、922b抵接的倾斜矫正部921a。
图10A、10B示出了负极侧弹簧92侧的倾斜矫正部921a。图10A、10B中的点划线表示弹簧92的中心线。此外,图中的斜线表示倾斜矫正部921a。另外,由于正极侧弹簧91侧的倾斜矫正部与倾斜矫正部921a为相同结构,以下省略说明。
如该图10A、10B所示,仅位于负极主体部922中最内侧的最后一圈,即仅负极侧主体部922中的臂引出部922b,位于倾斜矫正部921a上。
此外,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在构成电刷托架811、821的正极侧导向壁811a及负极侧导向壁821a中、与正极侧主体部912及负极侧主体部922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的正极侧槽811b及负极侧槽821b。并且,正极侧臂部913及负极侧臂部923分别配置在正极侧槽811b和负极侧槽821b中。因此,与第1~第4实施方式相比,能够缩短臂部913、923的长度。
在此,如图9及图10A所示,臂部913、923具有弯曲部913a、923a,臂部913、923中按压电刷81、82的位置与臂部引出部912b、922b的位置错开。在本结构中,由于来自设在臂部913、923上的电刷81、82的反作用力,在臂部913、923上产生扭矩,从而旋转力围绕图9中的轴L5、L6地作用在主体部912、922上。结果,使主体部912、922向臂引出部912b、922b与轴部件911、921抵接的方向倾斜。并且,当主体部912、922如此地倾斜时,臂部913、923按压电刷81、82的力的方向(图9中的箭头P所示的方向)从电刷81、82的移动方向错开。由此,变得不能将电刷81、82相对于换向器60垂直地按压,电刷81、82与换向器60的接触变得不稳定。
相对于此,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矫正部921a形成在轴部件911、921上,因此主体部912、922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倾斜。因此,能够将电刷81、82相对于换向器60垂直地按压,能够使电刷81、82与换向器60的接触稳定。
(第6实施方式)在图11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中,在轴部件911、921的前端设置有防脱部件91a、92a。通过该防脱部件91a、92a,主体部912、922的结合端部912a、922a与轴部件911、921的结合难以分离,能够抑制主体部912、922从轴部件911、912脱离。
另外,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臂引出部912b、922b位于正极侧主体部912及负极侧主体部922中换向器60的旋转径向内侧,扭簧从外侧向内侧卷绕,对此在本第6实施方式中,臂引出部912b、922b位于径向的外侧,并且扭簧从内侧向外侧卷绕。
(第7实施方式)在图12所示的第7实施方式中,正极侧槽811b及负极侧槽821b形成在导向壁811a、811b中与主体部912、主体部922相对的面上。此外,臂引出部912a、912b位于径向的外侧,扭簧从内侧向外侧卷绕。此外,正极侧弹簧91及负极侧扼流线圈2,被配置在相对于假想线L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正极侧弹簧91及负极侧扼流线圈72的位置对称的位置上。
(第8实施方式)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从燃料通过孔413流入电刷收纳通路412内的燃料,在电刷收纳通路412内未被导向地流入燃料排出部52,并从排出口57排出。因此,电刷收纳通路412内的燃料的压力损失增大。
对此,在图13所示的第8实施方式中,在间隔部件41上设置有将燃料从燃料通过孔413引导到燃料排出部52的配管部件41a。因此,能够减小电刷收纳通路412内的燃料的压力损失。
(第9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两托架811、821从旋转轴方向看为大致梯形。在托架811、821中位于换向器60的径向外周侧的壁部812、822上,分别形成有正极侧取出孔831及负极侧取出孔823。使这两个取出孔813、823与图16B所示的取出孔833的形状相同,为从壁部812、822的上端向下方在轴向上切口的槽形状。
图14中的带斜线的部分表示电刷托架811、821的上端部分,而不是由剖面线所表示的剖面。
并且,在正极侧取出孔813中配置有正极侧臂部913及正极侧尾缆631。即,正极侧臂部913及正极侧尾缆631从正极侧托架811的内部向燃料泵10的径向外侧、通过取出孔813地伸出。
在负极侧取出孔823中配置有负极侧臂部923及负极侧尾缆632。即,负极侧臂部923及负极侧尾缆632从负极侧托架821的内部向燃料泵10的径向外侧、通过取出孔823地伸出。
另外,如图4B所示,两弹簧91、92的主体部912、922、两端子561、562、两扼流线圈71、72及两电刷81、82,在旋转轴径向上配置在重叠的位置上。
两弹簧91、92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两电刷81、82配置在两端子561、562及两扼流线圈71、72的相反侧。两电刷81、82相对于旋转轴中心对称地配置。
在此,将位于托架811、821中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相反侧的部分称为壁部814、824(参照图14),将电刷81、82上方部分中与壁部814、824相对的面称为壁部相对面801、802。并且,如图4B及图5所示,当随着换向器60的旋转电刷81、82接受来自换向器60的摩擦力,由于该摩擦力电刷81、82向托架81、821内倾斜时(参照图5),壁部相对面801、802被按压到上述壁部814、824(参照图14)。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配置有弹簧91、92的臂部913、923的托架811、821的取出孔813、823,形成在托架811、821中位于换向器60的径向外周侧的壁部812、822上。因此,即使随着换向器60的旋转电刷81、82向托架811、821内倾斜,电刷81、82被向壁部814、824按压,取出孔813、823也不位于该壁部814、824上。因此,在电刷81、82被向托架811、821按压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电刷81、82相对于托架811、821的受压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因随着换向器60的旋转、电刷81、82被按压到托架811、821引起的电刷81、82的磨耗损伤。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尾缆631、632配置在取出孔813、823中。因此,由尾缆631、632与臂部913、923共用取出孔813、823。因此与将尾缆用取出孔与配置臂部913、923的取出孔813、823分别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托架811、821的结构。
此外,取出孔813、823形成在托架811、821中位于换向器60的径向外周侧的壁部812、822上。因此与在托架811、821内周侧形成取出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正极侧尾缆631和负极侧尾缆632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降低正极侧尾缆631与负极侧尾缆632接触并短路的可能性。
(第10实施方式)在图1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分别独立地设置有尾缆用取出孔813、823和臂部用取出孔816、826。使尾缆用取出孔813、823与第9实施方式相同,形成在壁部812、822上,为从壁部812、822的上端向下方在轴向上切口的槽形状。
臂部用正极侧取出孔816形成在正极侧托架811中位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的壁部815上。臂部用负极侧取出孔826形成在负极侧托架821中位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的壁部825上。这些臂部用取出孔816、826的形状为从壁部815、825的上端向下方在轴向上切口的槽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正极侧弹簧91配置在与形成有臂部用正极侧取出孔816的壁部815相对的位置上。按照该配置,将正极侧扼流线圈71配置在相对于正极电刷81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相反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配置有弹簧91、92的臂部913、923的托架811、821的取出孔816、826,形成在托架811、821中位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的壁部815、825上。因此,即使随着换向器60的旋转电刷81、82向托架811、821内倾斜,电刷81、82被向壁部814、824按压,取出孔813、823也不位于该壁部814、824上。因此,在电刷81、82被向托架811、821按压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电刷81、82相对于托架811、821的受压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因随着换向器60的旋转、电刷81、82被按压到托架811、821引起的电刷81、82的磨耗损伤。
取出孔813、816、823、826不限定于从壁部812、815、822、825的上端切口的槽形状,例如也可为孔形状。
取出孔813、823也可不形成在托架811、821中位于换向器60的径向外周侧的壁部812、822上,而形成在位于径向内周侧的壁部上。由此,与第9实施方式同样,在电刷81、82被向托架811、821按压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电刷81、82相对于托架811、821的受压面积。
电刷81、82及托架811、821并不限于在旋转轴方向看的大致梯形,也可为矩形、圆形。
尾缆631、632不限于从托架811、821的内部向外部在旋转径向伸出的结构。也可为使尾缆631、632在轴向(图4B的上下方向)伸出,并不配置在取出孔813、823中地从托架811、821内部向外部引出。
(第11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两端子561、562及两扼流线圈71、72配置在相对于假想线K1的两主体部912、922的相反侧。
此外,如图4所示,两弹簧91、92的主体部912、922、两端子561、562、两扼流线圈71、72及两电刷81、82,在旋转轴径向上配置在重叠的位置上。由此,能够使燃料泵10在轴向(图4的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如图17及图18A、18B所示,两臂部913、923的前端形成将线材弯曲构成的抵接部914、924。更具体地为,抵接部914、924向使与电刷81、82接触侧为凸的方向弯曲。此外,接触部914、924弯曲以便使抵接部914、924的弯曲端部向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即,在图17的A向视中,正极侧的抵接部914逆时针旋转地弯曲,在图17的B向视中,负极侧的抵接部924逆时针旋转地弯曲。
此外,如图18A、18B所示,在作为电刷81、82的上端部分的、弹簧91、92的抵接部914、924抵接的部分,形成有倾斜面81c、82c。倾斜面81c、82c倾斜的方向为,越靠近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图18A、18B的右侧)轴向的全长越短的方向。
如图18A所示,正极侧臂部913按压正极电刷81的倾斜面81c的受力点位置P1,相对于包含正极电刷81的轴中心L1和换向器60的旋转轴中心O的平面、位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相反侧。此外,如图18B所示,负极侧臂部923按压负极电刷82的倾斜面82c的受力点位置P2,相对于包含负极电刷82的轴中心L2、位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相反侧。
此外,电刷81、82未磨耗的状态(图18A、18B所示的状态)的受力点位置P1、P2,位于比线圈中心点P3、P4更靠换向器60的相反侧(图18A、18B的上侧)。
如图17所示,两电刷81、82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旋转轴中心O对称地配置。当设通过旋转轴中心O并通过两电刷81、82的轴中心L1、L2(参照图18A、18B)的假想线为K1时,两弹簧91、92的主体部912、922相对于假想线K1配置在相同侧。
如图17所示,在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的情况下,配置两主体部912、922,以便使从正极侧主体部912的线圈中心点P3至假想线K1的距离、与从负极侧主体部922的线圈中心点P4至假想线K1的距离为相同长度。从旋转轴方向看的正极侧臂913的长度L3(参照图18A)被设定为比负极侧臂部923的长度L4(参照图18B)短。由此,如上所述的两受力点位置P1、P2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相反侧。
在此,将电刷81、82与换向器60接触的面中、位于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图18A、18B的左侧)并开始与旋转的换向器60接触的部分,称为进入侧接触部分81a、82a,将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图18A、18B的右侧)并解除与旋转的换向器60接触的部分,称为解除侧接触部分81b、82b。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旋转的换向器60与电刷81、82的接触被解除时,在电刷81、82与换向器60之间存在随着残留电流产生放电的情况。当使将电刷81、82的进入侧接触部分81a、82a按压到换向器60的力、比将解除侧接触部分81b、82b按压到换向器60的力大时,这种放电减小。这是由于在电刷81、82与换向器60之间流动的电流,在电刷81、82被较强地按压到换向器60、电阻降低的部分较多地流动。
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臂部913、923按压电刷81、82的受力点位置P1、P2,相对于电刷81、82的轴中心L1、L2位于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
因此,电刷81、82被按压到换向器60的程度为,进入侧接触部分81a、82a变得比解除侧接触部分81b、82b大。其结果,在进入则接触部分81a、82a中与解除侧接触部分81b、82b相比电流较多地流动,在换向器60与电刷81、82的接触被解除时的解除侧接触部分81b、82b与换向器60之间的残留电流减少。从而,能够抑制上述的放电,能够延长电刷81、82及换向器60的寿命。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刷81、82中与弹簧91、92的抵接部914、924抵接的部分形成倾斜面81c、82c。这些倾斜面81c、82c倾斜的方向为,越靠近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轴向全长越短的方向。
由此,作用在受力点位置P1、P2上的按压力,通过倾斜面81c、82c向与电刷81、82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倾斜地作用。其结果,电刷81、82被向换向器60按压的程度,在进入侧接触部分81a、82a变得比解除侧接触部分81b、82b大。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刷81、82与换向器60之间的放电,能够进一步延长电刷81、82及换向器60的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按压电刷的受力点位置,相对于电刷的轴中心位于与换向器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因此,即使随着电刷的磨耗上述受力点位置向换向器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移动,该受力点位置与图21所示的以往结构相比仍位于与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因此,能够抑制电刷被向解除侧按压的情况。结果,能够降低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放电,能够延长电刷及换向器的寿命。
(第12实施方式)在图19A、19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废除倾斜面81c、82c。使电刷81、82中与抵接部914、924抵接的部分,为相对于电刷81、82的轴中心L1、L2大致垂直地展开的平面81d、82d。
与第11实施方式同样,臂部913、923按压电刷81、82的受力点位置P1、P2,相对于电刷81、82的轴中心L1、L2位于与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因此,能够与第11实施方式同样地减少在解除侧接触部分81b、82b与换向器60之间的残留电流,能够延长电刷81、82及换向器60的寿命。
(第13实施方式)在图2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使两臂部913、923的长度为相同长度。通过使两主体部912、922为与第11实施方式不同的配置,使两受力点位置P1、P2位于与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
在从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的情况下,将两电刷81、82相对于旋转轴中心O对称地配置。将两主体部912、922配置在相对于假想线K1的相同侧,使两臂部913、923的长度为相同长度。配置两主体部912、922,以便使从正极侧主体部912的线圈中心点P3到假想线K1的距离L5、比从负极侧主体部922的线圈中心点P4到假想线K1的距离L6长。由此,如上所述两受力点位置P1、P2位于与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
(第14实施方式)在如图21所示的第14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部件的正极侧弹簧95及负极侧弹簧96的形状与第11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第14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11、621及尾缆631、632等部件的形状与第11实施方式不同,但实质的功能相同。在第14实施方式中,设通过旋转轴中心O的直线为假想直线Lx,将该假想直线Lx作为对称轴,将正极电刷81与负极电刷82对称地配置。
正极侧弹簧95卷绕在轴部件951上。正极侧弹簧95具有卷绕在轴部件951上的正极侧主体部952。正极侧弹簧95从轴部件951的轴向的两端部卷绕到轴向的中央部,正极侧臂部953从该中央部向正极电刷81侧突出。同样地,负极侧弹簧96卷绕在轴部件961上。负极侧弹簧96具有卷绕在轴部件961上的负极侧主体部962。负极侧弹簧96从轴部件961的轴向的两端部卷绕到轴向的中央部,负极侧臂部963从该中央部向负极电刷82侧突出。这样,正极侧弹簧95的正极侧主体部952及负极侧弹簧96的负极侧主体部962与假想直线Lx垂直地配置。
正极侧弹簧95的正极侧臂部953从正极侧主体部952的轴向中央部向正极侧电刷81侧突出。正极侧臂部953的与正极侧主体部952相反侧的端部与正极电刷81接触。正极侧主体部952的轴向中央部、正极侧臂部953突出并延伸的方向、以及正极侧臂部953与正极电刷81接触的接点954,大致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负极侧弹簧96的负极侧臂部963从负极侧主体部962的轴向中央部向负极电刷82侧突出。负极侧臂部963的与负极侧主体部962相反侧的端部与负极电刷82接触。负极侧主体部962的轴向的中央部、负极侧臂部963突出并延伸的方向、以及负极侧臂部963与负极电刷82接触的接点964,大致被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在第14实施方式中,正极侧托架811除具有正极侧尾缆631可向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槽之外,在与正极侧弹簧95相对的壁部上还具有正极侧臂部953可向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槽。同样,负极侧托架821除具有负极侧尾缆632可向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槽之外,在与负极侧弹簧96相对的壁部上还具有负极侧臂部963可向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槽。
在第14实施方式中,正极侧臂部953从正极侧弹簧95的轴向中央部突出,负极侧臂部963从负极侧弹簧96的轴向中央部突出。因此,正极侧弹簧95的正极侧臂部953的取出部、正极侧臂部953以及正极侧臂部953与正极电刷81的接点954,被配置在大致同一直线上。并且,负极侧弹簧96的负极侧臂部963的取出部、负极侧臂部963以及负极侧臂部963与负极电刷82的接点964,被配置在大致同一直线上。由此,正极侧弹簧95或者负极侧弹簧96在中途不形成弯曲部分,与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可靠地接触。其结果,正极侧弹簧95的按压力向使正极电刷81移动方向即旋转轴方向施加,负极侧弹簧96的按压力向负极电刷82移动方向施加。由此,降低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的相对于旋转轴的倾斜。因而,能够使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与换向器60可靠地滑动。结果,能够降低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的磨耗。
(第15实施方式)在如图22所示的第15实施方式中,作为弹簧部件的正极侧弹簧97及负极侧弹簧98的形状与第1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14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第15实施方式中,设通过旋转轴中心O的直线为假想直线Lx,将该假想直线Lx作为对称轴,正极电刷81与负极电刷82对称地配置。
此外,在第15实施方式中,电机罩40的间隔部件41在包含假想直线Lx的位置上具有燃料通过孔413。此外,间隔部件41具有将燃料通过孔413包含在内侧、区分正极电刷81和负极电刷82之间的壁部417。壁部417将燃料通过孔413包含在内侧,并向与换向器60相反侧突出。
正极侧弹簧97卷绕在轴部件971上。正极侧弹簧97具有卷绕在轴部件971上的正极侧主体部972。正极侧弹簧97在轴部件971的轴向上从与壁部417相反侧向壁部417侧卷绕,并从壁部417的端部将正极侧臂部973引出。正极侧臂部973被从正极侧主体部972向正极电刷81侧引出,并且向正极侧主体部972的轴向弯折。并且,正极侧臂部973在正极侧主体部972的轴向中央部附近,进一步向正极电刷81侧弯折,端部与正极电刷81接触。即,正极侧弹簧97的正极侧臂部973从正极侧主体部972取出后,从正极侧主体部972的轴向中央部向正极电刷81侧突出。正极侧臂部973的与正极侧主体部972相反侧的端部与正极电刷81接触。
负极侧弹簧98卷绕在轴部件981上。负极侧弹簧98具有卷绕在轴部件981上的负极侧主体部982。负极侧弹簧98在轴部件981的轴向上从与壁部417相反侧向壁部417侧卷绕,并从壁部417侧的端部将负极侧臂部983引出。负极侧臂部983被从负极侧主体部982向负极电刷82侧引出,并且向负极侧主体部982的轴向弯折。并且,负极侧臂部983在负极侧主体部982的轴向中央部附近进一步向负极电刷82侧弯折,端部与负极电刷82接触。即,负极侧弹簧98的负极侧臂部983从负极侧主体部982取出后,从负极侧主体部982的轴向中央部向负极电刷82侧突出。负极侧臂部983的与负极侧主体部982相反侧的端部与负极电刷82接触。
在第15实施方式中,正极侧托架811除具有正极侧尾缆631可向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槽之外,在与正极侧弹簧97相对的壁部上还具有正极侧臂部973可向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槽。同样,负极侧托架821除具有负极侧尾缆632可向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槽之外,在与负极侧弹簧98相对的壁部上还具有负极侧臂部983可向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槽。
在第15实施方式中,正极侧弹簧97及负极侧弹簧98都是通过间隔部件41的壁部417侧的端部与壁部417接触而被限制。因此,即使将正极侧臂部973及负极侧臂部983在中途弯曲地弯折,正极侧主体部972及负极侧主体部982也由壁部417限制扭曲。其结果,正极侧弹簧97的按压力经由正极侧臂部973向正极电刷81的移动方向即旋转轴方向施加,负极侧弹簧98的按压力经由负极侧臂部983向负极电刷82的移动方向施加。由此,降低了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相对于旋转轴的倾斜。因而,可使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与换向器60可靠地滑动,能够降低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的磨耗。
在第15实施方式中,壁部417为了设置燃料通过孔413,从间隔部件41向与换向器60相反侧立起地形成。因此,通过将预先设置在间隔部件41上的壁部417用于正极侧弹簧97及负极侧弹簧98的扭曲的限制,可不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能够稳定地确保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的按压力。
在上述的第14实施方式中以从各弹簧95、96的轴向中央部取出各臂部953、963为例子,在第15实施方式中以从各弹簧97、98的壁部417侧的端部取出各臂部973、983并在中央部弯折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其中,通过设定弹簧的形状以便使弹簧的臂部的取出部分、臂部和电刷接触的受力点部分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能够降低由于弹簧的扭曲的电刷的倾斜。因而,并不限定于第14实施方式或第15实施方式的例子,也可任意地设定弹簧及臂部的形状。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刷81、82的受力点位置P1、P2位于比线圈中心点P3、P4更靠换向器60的相反侧(图18A、18B的上侧)。或者也可使受力点位置P1、P2位于比线圈中心点P3、P4更靠换向器60侧(图18A、18B的下侧)。
上述电动机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泵部20的电机单体。
这样,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用于各种实施形式。例如,可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特征的结构分别任意地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泵,其特征为,具有壳部件(11、22、50),内部具有燃料通路(51),并具有燃料的吸入口(28)及排出口(57);泵部(20),配置在上述燃料通路(51)中,将燃料从上述吸入口(28)吸入并向上述排出口(57)压力输送;电枢(31),配置在位于上述燃料通路(51)中上述泵部(20)下游侧的电机收纳通路(411)中,旋转并驱动上述泵部(20);换向器(60),配置在上述电机收纳通路(411)中,对供给上述电枢(31)的电流进行整流;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配置在位于上述燃料通路(51)中上述电机收纳通路(411)下游侧的电刷收纳通路(412)中,与上述换向器(60)接触并供给电力;配置在上述电刷收纳通路(412)中,将上述正极电刷(81)向上述换向器(60)按压的正极侧弹性部件(91),以及将上述负极电刷(82)向上述换向器(60)按压的负极侧弹性部件(92);间隔部件(41),将上述燃料通路(51)间隔为上述电机收纳通路(411)和上述电刷收纳通路(412),并且具有使燃料从上述电机收纳通路(411)通过到上述电刷收纳通路(412)的燃料通过孔(413、416),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91)具有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电刷(81)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正极侧主体部(912);和将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正极电刷(81)传递的正极侧臂部(913),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92)具有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电刷(82)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负极侧主体部(922);和将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负极电刷(82)传递的负极侧臂部(923),上述燃料通过孔(413、416)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位于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和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上述壳部件(11、22、50)的上述排出口(57)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该旋转轴中心偏置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上述间隔部件(41)的上述燃料通过孔(413、416)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与上述排出口(57)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还具有向上述正极电刷(81)供给电源的正极侧端子(561);向上述负极电刷(82)供给电源的负极侧端子(562),上述正极侧端子(561)及上述负极侧端子(562)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将上述正极电刷(81)和上述负极电刷(82)连接的假想线,位于上述燃料通过孔(413、416)的相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还具有电连接在上述正极电刷(81)上,降低电噪声的正极侧扼流线圈(71);电连接在上述负极电刷(82)上,降低电噪声的负极侧扼流线圈(72),上述正极侧扼流线圈(71)及上述负极侧扼流线圈(72)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将上述正极电刷(81)和上述负极电刷(82)连接的假想线,位于上述燃料通过孔(413、416)的相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的燃料泵,其特征为,还具有向上述正极电刷(81)供给电源的正极侧端子(561);向上述负极电刷(82)供给电源的负极侧端子(562),上述正极侧端子(561)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侧扼流线圈(71)位于上述燃料通过孔(413、416)的相反侧,上述负极侧端子(562)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侧扼流线圈(72)位于上述燃料通过孔(413、416)的相反侧。
7.一种燃料泵,其特征为,具有壳部件(11、22、50),内部具有燃料通路(51),并具有燃料的吸入口(28)及排出口(57);泵部(20),配置在上述燃料通路(51)中,将燃料从上述吸入口(28)吸入并向上述排出口(57)压力输送;电枢(31),配置在位于上述燃料通路(51)中上述泵部(20)下游侧的电机收纳通路(411)中,旋转并驱动上述泵部(20);换向器(60),配置在上述电机收纳通路(411)中,对供给上述电枢(31)的电流进行整流;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配置在位于上述燃料通路(51)中上述电机收纳通路(411)下游侧的电刷收纳通路(412)中,与上述换向器(60)接触并供给电力;配置在上述电刷收纳通路(412)中,将上述正极电刷(81)向上述换向器(60)按压的正极侧弹性部件(91),以及将上述负极电刷(82)向上述换向器(60)按压的负极侧弹性部件(92);间隔部件(41),将上述燃料通路(51)间隔为上述电机收纳通路(411)和上述电刷收纳通路(412),并且具有使燃料从上述电机收纳通路(411)通过到上述电刷收纳通路(412)的燃料通过孔(413、416);被供给电源的正极侧端子(561)及负极侧端子(562);电连接在上述正极侧端子(561)及上述正极电刷(81)上,降低电噪声的正极侧扼流线圈(71);电连接在上述负极侧端子(562)及上述负极电刷(82)上,降低电噪声的负极侧扼流线圈(72),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91)具有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电刷(81)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正极侧主体部(912);和将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正极电刷(81)传递的正极侧臂部(913),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92)具有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电刷(82)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负极侧主体部(922);和将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负极电刷(82)传递的负极侧臂部(923),上述正极侧扼流线圈(71)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电刷(81)位于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91)的相反侧,上述负极侧扼流线圈(72)从上述换向器(61)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电刷(82)位于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92)的相反侧,上述正极侧端子(561)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正极侧扼流线圈(71)位于上述正极电刷(81)的相反侧,上述负极侧端子(562)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负极侧扼流线圈(72)位于上述负极电刷(82)的相反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7任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还具有相对于上述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伸的正极侧支柱(911);相对于上述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伸的负极侧支柱(921),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为分别卷绕在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上述负极侧支柱(921)上的扭簧,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中位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径向的外侧的一端,分别与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上述负极侧支柱(921)结合,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中位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径向的中心侧的另一端,与上述正极侧臂部(913)及上述负极侧臂部(92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上述负极侧支柱(921)设置在上述间隔部件(4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还具有将上述正极电刷(81)向旋转轴方向引导,并且形成有向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正极侧槽(811b)的正极侧导向壁(811a);将上述负极电刷(82)向旋转轴方向引导,并且形成有向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负极侧槽(821b)的负极侧导向壁(821a),上述正极侧臂部(913)及上述负极侧臂部(923)分别位于上述正极侧槽(811b)以及上述负极侧槽(821b)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上述正极侧槽(811b)设置在上述正极侧导向壁(811a)中与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相对的面上;上述负极侧槽(812b)设置在上述负极侧导向壁(821a)中与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相对的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在上述正极侧支柱(911)的前端上设置有固定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的上述一端的防脱部件(91a),在上述负极侧支柱(921)的前端上设置有固定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的上述一端的防脱部件(92a)。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7任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还具有相对于上述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伸的正极侧支柱(911);相对于上述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伸的负极侧支柱(921),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为分别卷绕在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上述负极侧支柱(921)上的扭簧;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的一端,分别与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上述负极侧支柱(921)结合;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正极侧臂部(913)及上述负极侧臂部(923)连接;在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上述负极侧支柱(921)的前端上,设置有固定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的上述一端的防脱部件(91a、92a)。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7任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还具有相对于上述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伸的正极侧支柱(911);相对于上述旋转轴方向垂直地延伸的负极侧支柱(921),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为,分别卷绕在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上述负极侧支柱(921)上的扭簧,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的一端,分别与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负极侧支柱(921)结合,另一端与上述正极侧臂部(913)及上述负极侧臂部(923)连接;上述正极侧支柱(911)及上述负极侧支柱(921)具有倾斜矫正部(921a),其向相应支柱的径向突出,并从径向内侧与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及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的上述另一端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7任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为,上述间隔部件(41)具有将燃料从上述燃料通过孔(413、416)引导至上述排出口(57)的配管部件(41a)。
16.一种电动机,其特征为,具有电枢(31);换向器(60),对供给上述电枢(31)的电流进行整流;电刷(81、82),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接触上述换向器(60);托架(811、821),为在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筒状,并在筒内部将上述电刷(81、82)可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地保持;弹性部件(91、92),在将上述电刷(81、82)向上述换向器(60)按压的方向施力,上述弹性部件(91、92)具有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配置在上述托架(811、821)的筒外侧并弹性变形的主体部(912、922),上述弹性部件(91、92)具有臂部(913、923),配置在形成于上述托架(811、821)上的取出孔(813、823)中,并从上述主体部(912、922)向上述托架(811、821)的筒内部延伸,上述取出孔(813、823)形成在位于上述托架(811、821)中上述换向器(60)的径向的外周侧或者内周侧的壁部(812、822)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还具有与上述电刷(81、82)连接并供给电力的尾缆(631、632),上述尾缆(631、632)位于上述取出孔(813、823)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上述电刷(81、82)及上述托架(811、821)在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上多个并列地配置,上述取出孔(813、823)形成在上述托架(811、821)中位于上述换向器(60)的径向的外周侧的壁部(812、822)上。
19.一种燃料泵,其特征为,具有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的电动机;通过上述电枢(31)的旋转驱动并将吸入的燃料升压的泵部(20),电动机与泵部(20)一体地连接。
20.一种电动机,其特征为,具有电枢(31);换向器(60),对供给上述电枢(31)的电流进行整流;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接触上述换向器(60);正极侧托架(811),为在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筒状,在筒内部将上述正极电刷(81)可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地保持;负极侧托架(821),为在上述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筒状,在筒内部将上述负极电刷(82)可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地保持;正极侧弹性部件(91),在将上述正极电刷(81)向上述换向器(60)按压的方向上施力;负极侧弹性部件(92),在将上述负极电刷(82)向上述换向器(60)按压的方向上施力,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91)具有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配置在上述正极侧托架(811)的筒外侧并弹性变形的正极侧主体部(912),上述正极侧弹性部件(91)具有正极侧臂部(913),其配置在形成于上述正极侧托架(811)上的正极侧取出孔(813)中,并从上述正极侧主体部(912)向上述正极侧托架(811)的筒内部延伸,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92)具有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配置在上述负极侧托架(821)的筒外侧并弹性变形的负极侧主体部(922),上述负极侧弹性部件(92)具有负极侧臂部(923),其配置在形成于上述负极侧托架(821)上的负极侧取出孔(823)中,并从上述负极侧主体部(922)向上述负极侧托架(821)的筒内部延伸,形成在上述正极侧托架(811)上的正极侧取出孔(813),形成在上述正极侧托架(811)中位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的壁部(815)上,形成于上述负极侧托架(821)上的负极侧取出孔(823),形成在上述负极侧托架(821)中位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前进侧的壁部(825)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还具有与上述正极电刷(81)连接并供给电力的正极侧尾缆(631);与上述负极电刷(82)连接并供给电力的负极侧尾缆(632),上述正极侧尾缆(631)配置在上述正极侧取出孔(831)中,上述负极侧尾缆(632)配置在上述负极侧取出孔(832)中。
22.一种燃料泵,其特征为,具有权利要求20至21任一项的电动机;通过上述电枢(31)的旋转驱动并将吸入的燃料升压的泵部(20),电动机与泵部(20)一体地连接。
23.一种电动机,其特征为,具有电枢(31);换向器(60),对供给上述电枢(31)的电流进行整流;与上述换向器(60)接触的电刷(81、82);弹性部件(91、92),将上述电刷(81、82)向上述换向器(60)按压,弹性部件(91、92)具有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上述电刷(81、82)偏置配置并弹性变形的主体部(912、922),弹性部件(91、92)具有与上述电刷(81、82)抵接并将上述主体部(912、922)的弹性变形力向上述电刷(81、82)传递的臂部(913、923),上述臂部(913、923)按压上述电刷(81、82)的受力点位置(P1、P2),相对于上述电刷(81、82)的轴中心(L1、L2)位于与上述换向器(60)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相反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上述电刷(81、82)在与上述换向器(60)相反侧的端部上,具有越靠近上述旋转方向前进侧轴向的全长越短的倾斜面(81c、82c),上述受力点位置(P1、P2)位于上述倾斜面(81c、82c)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上述电刷(81、82)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该旋转轴中心对称地配置多个,上述弹性部件(91、92)对于上述电刷(81、82)被分别设置,从上述主体部(912、922)到上述受力点位置(P1、P2)的上述臂部(913、923)的长度,在各个上述弹性部件(91、92)被设定为不同的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上述电刷(81、82)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相对于该旋转轴中心对称地配置多个,上述弹性部件(91、92)对于上述电刷(81、82)被分别设置,上述主体部(912、922)被配置为,从该主体部(912、922)的轴中心到上述电刷(81、82)的轴中心的距离(L5、L6),在各个上述弹性部件(91、92)成为不同长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上述电刷(81、82)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将通过该旋转轴中心的假想直线作为对称轴对称地配置多个,上述弹性部件(95、96)对于上述电刷(81、82)被分别设置,上述臂部(953、963)从上述弹性部件(95、96)中与上述假想直线垂直的轴向的中央部向上述电刷(81、82)侧突出。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上述弹性部件(95、96)的轴向的中央部、上述臂部(953、963)及上述电刷(81、82)的中心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还具有电机罩(40),该电机罩在上述电枢(31)的上述换向器(60)侧与上述换向器(60)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并将上述电刷(81、82)可移动地保持,上述电刷(81、82)从上述旋转轴方向看,以通过该旋转轴中心的假想直线为对称轴、夹持包含的壁部(417)地对称地在上述电机罩(40)上配置多个,上述弹性部件(97、98)夹持上述壁部(417),对于上述电刷(81、82)被分别设置,上述臂部(973、983)在上述弹性部件(97、98)中从上述壁部侧的端部向上述弹性部件(97、98)的轴向的中央部弯曲,且从上述弹性部件(97、98)的轴向中央部向上述电刷(81、82)侧突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为,上述弹性部件(97、98)的上述臂部侧的端部与上述壁部(417)相接。
31.一种燃料泵,其特征为,具有权利要求23或24任一项的电动机;通过上述电枢(31)的旋转驱动并将吸入的燃料升压的泵部(20),电动机与泵部(20)一体地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燃料泵,具有与换向器接触并供给电力的正极电刷(81)及负极电刷(82);将正极电刷(81)向换向器按压的正极侧弹簧(91),以及将负极电刷(82)向换向器按压的负极侧弹簧(92);具有使燃料从电机收纳通路通过到电刷收纳通路的燃料通过孔(413)的间隔部件(41)。并且,正极侧弹簧(91)相对于正极电刷(81)偏置配置,并且负极侧弹簧(92)相对于负极电刷(82)偏置设置。并且,形成于间隔部件(41)上的燃料通过孔(413)从旋转轴方向看配置在两弹簧(91、92)之间。
文档编号H02K5/14GK101078387SQ200710105138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4日
发明者清濑显三, 诸户清规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