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659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安装在汽车前端两侧,为驾驶员提供后视视野,其镜片角度可根据驾驶员不同的身高和需求进行调节。镜片角度调节分为电动和手动两种,目前中高档车所配置的都是带电动调节功能的后视镜。汽车后视镜电动转向系统是安装在外后视镜内部,根据外部输入电动的对后视镜的镜面角度进行调节的系统。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电动转向系统均采用双电机来进行后视镜的镜面角度调节。如国外的专利号为US5701211的"汽车视镜调节齿轮装置"、专利号为WO00/69683的"汽车后视镜支撑板机动偏转装置"、专利号为DE20017163U1的"汽车后视镜偏转装置夹紧带方案"等,国内专利号为CN1273330C的"用于尤其用来放置汽车后视镜的支撑板的机动偏转装置"、专利号为CN1088433C的"汽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传动机构"等。这些专利在传动机构的处理上各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原理都是建立在两个电机的基础之上。其原理是在控制过程中,一电机控制镜片的内外方向的角度调节,另一电机控制镜片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调节。这些双电机方案由于双电机的存在,产品重量和体积均较大,难以满足日益演进的后视镜外观造型的需求。同时,电机在后视镜电动转向系统占主要成本,双电机方案势必带来较高的产品成本,直接影响后视镜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的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中固定在基座上的电机的转轴上设有蜗杆,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和主驱动轮同轴;所述传动装置由两个位于所述主驱动轮两侧、结构相同的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构成,每一传动装置中,固定在基座上的贴合滑轮与所述主驱动轮在同一平面,与所述贴合滑轮同轴的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与所述蜗轮为一体的齿轮与设置于基座上的齿条相啮合;还包括动力切换装置,切换臂的运动中心与所述主驱动轮同轴,所述切换臂的一端设有电磁线圈,另一端设有回位弹簧,在所述切换臂的运动中心与回位弹簧之间设有与所述主驱动轮在同一平面的阻尼滑轮,所述电磁线圈的一侧设有永久磁铁。所述阻尼滑轮与所述主驱动轮相贴合。所述主驱动轮与所述贴合滑轮通过皮带相连。动力切换装置能够在不同的控制信号输入下,能动的实现动力切换,使电机产生的动力按不同的方向要求传输到第一或第二传动装置中,从而实现对后视镜镜片上下和左右的分别调节。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正向信号使电磁线圈产生正向电磁力,从而驱动切换臂绕运动中心逆时针转动,带动另一端的阻尼滑轮在主驱动轮上滚动至第一传动装置相贴合。此时,主驱动轮和阻尼滑轮贴合,而且阻尼滑轮和第一传动装置中贴合滑轮相贴合,由此使动力可经过动力切换装置传递至第一传动装置中。当输入信号反向时,电磁线圈产生反向电磁力,驱动切换臂绕运动中心顺时针转动,带动另一端的阻尼滑轮在主驱动轮上滚动至第二传动装置相贴合,此时,主驱动轮和阻尼滑轮贴合,而且阻尼滑轮和第二传动装置中贴合滑轮相贴合,由此使动力可经过动力切换装置传递至第二传动装置中。回位弹簧安装在切换臂的末端,当输入信号停止时,电磁力消失,装置在回位弹簧的带动下返回中间位置,使第一、第二传动装置和主驱动轮脱离连接,此时用户可以手动的对视镜进行调节而不对内部结构产生损坏。第一和第二传动装置通过滑轮、齿轮、蜗轮、蜗杆、齿轮、齿条将动力传输到镜片角度调节板上,最终通过齿条带动镜片角度调节板上来实现镜片的角度调节。第一和第二传动装置仅安装位置不同,其所属部件采用相同设计,可以互换。其内部工作原理为当动力切换装置转动至第一或第二传动装置时,动力切换装置的阻尼滑轮和传动系统中的贴合滑轮发生接触,通过摩擦力带动其同轴的蜗杆转动,动力经蜗杆传递到蜗轮,从而带动与其一体垂直方向的齿轮,最后由该齿轮驱动齿条纵向运动带动镜片角度调节板上来实现镜片的角度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仅使用一个电机来实现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的电动转向,完成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调节。在驱动装置中,蜗杆安装在电机轴上,将电机产生的动力通过与之配合的蜗轮转化成图示平面方向的转动。蜗轮和主驱动轮是一体的结构,蜗轮和主驱动轮同心同转速,最终实现将电机的输出动力进行方向变换转换成主驱动轮所在平面的转动。这样可以减少转向系统的厚度和尺寸,使之适合后视镜内的空间约束。当没有输入信号时,电机静止,动力切换装置的电磁力消失,在回位弹簧的带动下返回中间位置,使第一、第二传动装置和主驱动轮脱离连接,此时用户可以手动的对视镜进行调节而不对内部结构产生联动损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歩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后视镜电动转向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转向系统位于后视镜控制系统的执行端,负责将电信号转换成机械动力,驱动镜片按输入信号进行角度调节。根据附图l,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转向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动力切换装置、第一和第二传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l、蜗杆2、蜗轮3、主驱动轮4。动力切换装置包括阻尼滑轮5、永久磁铁8、电磁线圈6、回位弹簧9和切换臂7。回位弹簧9的一端固定在基座的支座10上。第一传动装置包括贴合滑轮ll、蜗杆12、蜗轮13、齿轮14和齿条15。第二传动装置包括贴合滑轮16、蜗杆17、蜗轮18、齿轮19和齿条20。根据附图2,当用户按下"上"控制按钮时,控制器将输出两个信号输出正向信号给电机l,另一正向信号给电磁线圈6。通电后电磁线圈6产生正向磁场和周围永久磁铁8相互作用产生正向电磁力,从而驱动切换臂7绕运动中心逆时针转动,带动另一端的阻尼滑轮5在主驱动轮4上滚动至第一传动装置的贴合滑轮11相贴合,使动力可经过动力切换装置传递至第一传动装置中。阻尼滑轮5通过摩擦力带动贴合滑轮11转动带动其一体的蜗杆12转动,蜗杆12和蜗轮13啮合使动力垂直转向从而带动齿轮14转动,最终齿轮14带动连接至镜片角度调节板的齿条15向下运动。齿条15向下运动可以带动镜片角度调节板向上翻转,从而达到向上调节的目的。当用户按下"下"控制按钮时,控制器将输出两个信号输出反向信号给电机l,另一正向信号给电磁线圈6。通电后电磁线圈6产生正向磁场和周围永久磁铁8相互作用产生正向电磁力,从而驱动切换臂7绕运动中心逆时针转动,带动另一端的阻尼滑轮5在主驱动轮4上滚动至第一传动装置的贴合滑轮ll相贴合,使动力可经过动力切换装置传递至第一传动装置中。阻尼滑轮5通过摩擦力带动贴合滑轮11转动带动其一体的蜗杆12转动,蜗杆12和蜗轮13啮合使动力垂直转向从而带动齿轮14转动,最终齿轮14带动连接至镜片角度调节板的齿条15向上运动。齿条15向上运动可以带动镜片角度调节板向下翻转,从而达到向下调节的目的。当用户按下"左"控制按钮时,控制器将输出两个信号输出正向信号给电机l,另一负向信号给电磁线圈6。通电后电磁线圈6产生负正向磁场和周围永久磁铁8相互作用产生负向电磁力,从而驱动切换臂7绕运动中心顺时针转动,带动另一端的阻尼滑轮5在主驱动轮4上滚动至第二传动装置的贴合滑轮16相贴合,并且同时贴合滑轮16,使动力可经过切换装置传递至第二传动系统中。阻尼滑轮5通过摩擦力带动滑轮16转动带动其一体的蜗杆17转动,蜗杆17和蜗轮18啮合使动力垂直转向,从而带动齿轮19转动,最终齿轮19带动连接至镜片角度调节板的齿条20向上运动。齿条20向上运动可以带动镜片角度调节板向左翻转,从而达到向左调节的目的。当用户按下"右"控制按钮时,控制器将输出两个信号输出负向信号给电机l,另一负向信号给电磁线圈6。通电后电磁线圈6产生负正向磁场和周围永久磁铁8相互作用产生负向电磁力,从而驱动切换臂7绕运动中心顺时针转动,带动另一端的阻尼滑轮5在主驱动轮上滚动至第二传动系统的滑轮16相贴合,使动力可经过动力切换装置传递至第二传动装置中。阻尼滑轮5通过摩擦力带动贴合滑轮16转动带动其一体的蜗杆17转动,蜗杆17和蜗轮18啮合使动力垂直转向,从而带动齿轮19转动,最终齿轮19带动连接至镜片角度调节板的齿条20向下运动。齿条20向下运动可以带动镜片角度调节板向右翻转,从而达到向右调节的目的。调节过程中,该实例的控制信号和输出信号关系如表l所示表l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图<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上述实施例可作如下变化在上述实施例中,动力切换装置往复运动由电磁力控制,通过三个滑轮间的滚动摩擦来进行动力传递。主驱动滑轮和第一或第二动力传递系统的滑轮可以采用较松散的皮带连接,当动力切换装置由电磁力控制运动至一侧第一或第二传动系统侧时,将该侧皮带压紧从而使主驱动轮带动该侧滑轮转动,而另一侧保持皮带的松散,从而达到动力切换的目的。此外,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的对应关系有表l所示。然而,由于齿轮、齿条、切换臂的角度和方向配合变化,可以产生不对应的输出关系。如,增加一齿轮传递就可改变输出的方向。其关键在于通过动力切换装置产生电磁力对动力进行切换,达到单电机控制多方向的目的。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权利要求1、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中固定在基座上的电机的转轴上设有蜗杆,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和主驱动轮同轴;所述传动装置由两个位于所述主驱动轮两侧、结构相同的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构成,每一传动装置中,固定在基座上的贴合滑轮与所述主驱动轮在同一平面,与所述贴合滑轮同轴的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与所述蜗轮为一体的齿轮与设置于基座上的齿条相啮合;还包括动力切换装置,切换臂的运动中心与所述主驱动轮同轴,所述切换臂的一端设有电磁线圈,另一端设有回位弹簧,在所述切换臂的运动中心与回位弹簧之间设有与所述主驱动轮在同一平面的阻尼滑轮,所述电磁线圈的一侧设有永久磁铁。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滑轮与所述主驱动轮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轮与所述贴合滑轮通过皮带相连。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角度调节系统。它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中固定在基座上的电机的转轴上设有蜗杆,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和主驱动轮同轴;所述传动装置由两个位于所述主驱动轮两侧、结构相同的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构成,每一传动装置中,固定在基座上的贴合滑轮与所述主驱动轮在同一平面,与所述贴合滑轮同轴的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与所述蜗轮为一体的齿轮与设置于基座上的齿条相啮合;还包括动力切换装置,切换臂的运动中心与所述主驱动轮同轴,所述切换臂的一端设有电磁线圈,另一端设有回位弹簧,在所述切换臂的运动中心与回位弹簧之间设有与所述主驱动轮在同一平面的阻尼滑轮,所述电磁线圈的一侧设有永久磁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双电机的存在,产品重量和体积均较大,难以满足日益演进的后视镜外观造型的问题。文档编号H02K7/10GK201075777SQ20072014417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发明者王燕文,萌邵,军骆申请人: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