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307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装置,特别涉及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发电装置,上述第一
基板包括第一电极,上述第二基板包括以与第一电极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电极。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设置有包括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和包括以与第一电极相对的 方式配置的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的驻极体发电装置。 日本特表2005-529574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驻极体发电装置包括可动部和固 定部,在可动部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电极,在固定部设置有由保持电荷的驻极体材料形成 的电极。分别设置在可动部和固定部的电极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并且,可动部以被弹簧 部件夹持的方式被支承。并且构成为,在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在平行方向上振动时,在相对 电极间产生静电感应而进行发电。 但是,上述日本特表2005-529574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驻极体发电装置中,可 动部由于被弹簧部件支承,因此存在不仅在与配置电极的面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也在与该 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因为不能够将分别设置于可动部和固定部的电 极间的距离总是保持一定,所以存在在电极间起作用的静电力发生变化,发电时得到的发 电量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得到稳定的发 电量的发电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发电装置包括在一个表面设置有第一 电极的第一基板;包括以与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侧的第一电极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电极 的第二基板;和在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侧或者另一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的滑动机构, 该滑动机构抑制第一基板在与第一基板的配置有第一电极的面正交的第一方向上移动,并 且以使第一基板在沿着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的第二方向上能够相对于第二基板相对移动 的方式保持第一基板。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Y方向看图l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从X方向看图l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固定部的上侧基板除去后的平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发电动作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固定部的上侧基板除去后的平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发电动作的平面图。 图10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固定部的上侧基板除去后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的滑动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 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100。 如图1 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100,具有固定部1和能够
相对于固定部1在X方向上滑动移动的可动部2。固定部1包括上侧基板la、下侧基板lb、
相互相对的侧壁部lc和ld、以及侧壁部le和lf 。其中,上侧基板la和下侧基板lb分别
为本发明的"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的一个例子。另外,X方向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向"
的一个例子。 可动部2包括板部件2a ;分别配置在板部件2a的一个表面侧和另一个表面侧, 构成为能够与板部件2a —同整体地移动的可动基板2b和2c。其中,可动基板2b和2c为 本发明的"第一基板"的一个例子。另外,在可动基板2b和2c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半永 久地保持一定的电荷的驻极体3和4。驻极体3为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部分" 的一个例子,并且,驻极体4为"第四电极"的一个例子。在驻极体3和4的表面,分别配置 有在Y方向上延伸、且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沿着X方向配置有多个的保护(guard)电极5a和 5b。保护电极5和5b被接地。 在固定部1的上侧基板la,形成有集电电极6和7。同样地,在下侧基板lb形成 有集电电极8和9。集电电极6和7具有在与可动基板2b的驻极体3之间通过静电感应 而使电荷感应的功能,并且,集电电极8和9具有在与可动基板2c的驻极体4之间通过静 电感应而使电荷感应的功能。另夕卜,集电电极6和7,由具有使电荷感应的功能的电极部6a 和7a ;以及使各电极部6a彼此之间和7a彼此之间相互连结的连结部6b和7b构成。同样 地,集电电极8和9,由电极部8a和9a ;以及连结部8b和9b构成(参照图4)。另外,各个 连接部6b、7b、8b和9b具有将在各个电极部6a、7a、8a和9a分别被感应的电荷供给到负载 (未图示)的功能。其中,集电电极6为本发明的"第二电极"的一个例子,并且,电极部6a 为本发明的"第二电极部分"。另外,集电电极7为本发明的"第五电极"的一个例子,并且, 集电电极8和9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三电极"的一个例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俯视观察时,在可动基板2b,以夹着配置有驻极体3和保护 电极5a的区域的方式,设置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槽部10。同样地,在可动基板2c,以 夹着配置有驻极体4和保护电极5b的区域的方式,设置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槽部11。在固定部1的上侧基板la,在与可动基板2b的槽部IO相对的位置,分别以在X方向上延伸 的方式设置有槽部12。同样地,在固定部1的下侧基板lb,在与可动基板2c的槽部11相 对的位置,分别以在X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槽部13。其中,可动部2的槽部10和11, 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一个例子,并且,固定部1的上侧基板la的 槽部12和下侧基板lb的槽部13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三槽部"和"第四槽部"的一个例子。
以分别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可动基板2b的槽部10和上侧基板la的槽部12、以及可 动基板2c的槽部11和下侧基板lb的槽部13,在俯视观察时,分别设置在相互重叠于同一 线上的位置。另外,在可动基板2b的槽部10与上侧基板la的槽部12之间、和在可动基板 2c的槽部11与下侧基板lb的槽部13之间,分别配置有球轴承14。由此,可动部2,通过各 球轴承14,以在被固定部1的上侧基板la和下侧基板lb夹持的状态下能够沿X方向(各 槽部所延伸的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即,通过可动部2的槽部10和11、上侧基板 la的槽部12、下侧基板lb的槽部13、球轴承14,构成用于使可动部2相对于固定部1在X 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滑动机构。 另外,在俯视观察时,在可动基板2b的槽部10的X方向的中央侧的端部,设置有 用于限制球轴承14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10a,槽部IO成为以限制部10a为分界,槽部分在 X方向上被分离为2部分的结构。同样地,在可动基板2c的槽部11的可动基板2b的中央 侧的端部也设置有限制部lla。并且,在被分离的各个槽部10和11设置有球轴承14。根 据以上的结构,构成为各球轴承14仅能够移动从槽部10的限制部10a到相反侧的端部的 距离D,其结果是,构成为可动部2在X方向上仅能够滑动移动距离D。其中,限制部10a和 lla分别为本发明的"移动限制部"的一个例子。 另外,可动部2以通过上侧基板la和下侧基板lb经由球轴承14从Z方向被夹持 的方式被保持,由此形成可动部2在Z方向上的移动被抑制的结构。其中,Z方向为本发明 的"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 从各槽部10、ll、12和13的底部至开口端部的深度Ll具有约130iim的大小。另 外,各槽部10U1、12和13分别以随着从底部向开口端部去而宽度变大的方式构成。具体 而言,开口端部间的宽度W具有约350 ii m的大小,并且,球轴承14具有约300 y m的直径, 各槽部10、11、12和13各自的开口端部间的大小构成为比球轴承14的直径大。另外,各槽 部10U1、12和13的底部,以具有比球轴承14的直径小的宽度,且与球轴承14接触的方式 构成。 在固定部1的侧壁部lc和ld,分别设置有弹簧部件15和16,该弹簧部件15和16 阻挡在固定部1内滑动移动的可动部2,并且对可动部2施加从侧壁部lc和ld远离的方向 (朝向中央部分的方向)的弹性力。 接着,参照图2和图5,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100的发电动作进 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在可动部2在固定部1内静止的状态下,在相对的驻极体3与集 电电极6和7之间、以及在驻极体4与集电电极8和9之间分别产生静电感应,由此集电电 极6、7、8和9上感应有电荷。然后,如图5所示,通过使发电装置IOO在X方向上振动,可 动部2沿各槽部10、 11、 12和13在X方向上滑动移动。此时,驻极体3和4相对于集电电 极6、7、8和9平行移动,由此通过静电感应在各集电电极被感应的电荷量发生变动。其结
6果是,与电荷量的变化量相应地产生电位差从而进行发电。其中,上述的"平行移动"也包 括驻极体3和4与集电电极6、7、8和9以相互不接触的程度大致平行地移动的情况。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由槽部10、 11 、 12和13以及配置在各槽部10、 11 、 12和13的球轴承14构成的滑动机构设置在可动部2的两面,将可动部2以能够在X方向 上滑动移动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将可动部2的驻极体3和4与固定部1的集电电极6、7、 8和9的在Z方向上的距离总是保持一定,同时能够使可动部2在X方向上振动,因此能够 获得稳定的发电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利用上侧基板la和下侧基板lb经由球轴承14从Z 方向夹持可动部2的方式保持可动部2,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可动部2在Z方向上的移动。 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相互相对的驻极体3与集电电极6和7、以及驻极体4与集电电极8和 9接触而导致的电路短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相互相对的槽部10与槽部12、以及槽部11与槽部12 之间配置球轴承14,由此能够利用配置在各槽部间的球轴承14减小可动部2滑动移动时的 阻力。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分别设置于可动基板2b和2c的槽部10和槽部11 ,设 置有用于限制可动部2相对于固定部1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10a和lla,由此,例如在使装 置主体振动时,在比所希望的振动能量大的振动能量传递到可动部2的情况下,利用限制 部10a和lla限制球轴承14的移动,因此,结果能够限制可动部2的移动范围。由此,即使 所希望的振动能量以上的能量传递到可动部2,也能够抑制发电装置100的破损。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槽部10、11、12和13分别以随着从底部向开口端 部去而宽度变大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开口端部间的宽度W比球轴承14的直径L2大的方式 构成,由此能够在各槽部10U1、12和13的底部保持球轴承14,并且能够在包括各槽部10、 11、12和13的内侧面的开口端部附近设置相对于球轴承14的游隙区域。由此,在发电装置 100在X方向以外的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能够吸收从X方向以外施加于可动部2的冲击,因 此能够抑制发电装置100的故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利用驻极体3以及集电电极6和7进行发电的发电部 分设置在可动部2的一个表面侧(可动基板2b侧),并且将由驻极体4以及集电电极8和 9构成的另一个发电部分设置在另一个表面侧(可动基板2c侧),由此与仅在一个表面侧 设置有发电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增加发电量。另外,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可动部2 的两面配置驻极体3和4,在可动部2的一个表面侧以驻极体3 (可动基板2b侧)与集电电 极6和7 (上侧基板lb侧)相互吸引的方式产生静电力,另一方面,在可动部2的另一表面 侧,也以驻极体4 (可动基板2c侧)与集电电极8和9 (下侧基板lc侧)相互吸引的方式 产生静电力。由此,在可动部2,相互为相反方向的这些静电力彼此抵消,因此能够减小由静 电力引起的作用于可动部2的摩擦力。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增加发电量。另外,由于施加 于可动部2的上述的静电力相互抵消,由此能够减小施加于发电装置IOO整体的内部应力, 因此能够抑制发电装置100的破损。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以下的理由而能够总是获得高发电量。S卩,在仅通 过弹簧支承可动部的现有的发电装置中,根据弹簧的弹簧常数与可动部的重量的关系而存 在特定的共振频率,共振频率以外的频率下的振动中可动部的可动量变小,因此,仅能够获得较低的发电量。而且,为了牢固地支承可动部,需要更加硬的弹簧(弹簧常数高的弹簧), 因此存在例如仅能够适合100Hz以上的高频率的情况。相对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动 部2通过球轴承14被能够滑动移动地支承,因此,无论弹簧常数和可动部2的重量的关系 如何,都能够总是获得高发电量。另外,在该情况下,能够任意地选择不支承可动部2的弹 簧部件15和16的弹簧常数,通过选择振动能量源、具有对应于使用状况的弹簧常数的弹簧 部件15和16,能够得到能够容易地获得高发电量的发电装置100。进一步,通过采用如上 结构,能够应对在现有的发电装置中较困难应对的例如人的自然运动即低频率(约10Hz以 下)的振动。(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200。发电装置200与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100的结构不同,采用仅在可动基板2c与下侧基板lb之间进行 发电的结构。也就是说,采用利用驻极体4以及集电电极8和9进行发电的结构。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200的其它结构和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 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仅在相对于固定部1滑动移动的可动部2的可动基 板2c配置驻极体4,并且仅在固定部1的下侧基板lb配置集电电极8和9。在采用这样的 结构的情况下,可动部2在向Z方向的移动被抑制的同时在X方向上滑动移动,因此与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获得稳定的发电量。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 图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300进行说明。在发电 装置300中,如图7和图8所示,可动基板2b的槽部301中X方向侧的各个端部301a,分别 形成为具有比球轴承14的直径大的直径的球型形状。具体而言,球轴承14的直径L2(参 照图3)为约300 ii m,相对于此,槽部301的两侧的端部301a的球型形状部分的直径L3为 约450 ii m。同样地,可动基板2c的槽部302中X方向侧的各个端部302a也形成为具有约 450iim的直径的球型形状。 另外,如图9所示,在可动部2滑动移动到固定部1的侧壁部lc或者侧壁部ld的 附近时,各球轴承14分别以分别嵌入槽部301的端部301a和槽部302的端部302a、并且能 够沿着球型形状部的内缘侧旋转的方式构成。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300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可动基板2b的槽部301的端部301a和可动基板 2c的槽部302的端部302a分别形成为具有比球轴承14的直径L2大的直径L3的球型形 状,由此,能够使端部301a和302a作为球轴承14的游隙区域起作用。另外,这时,在可动 部2从固定部1的端部向相反方向的端部去时,端部301a和302a的球型形状的内缘部分 作为球轴承14的引导部起作用,能够将球轴承14从端部30la和302a引导至槽部301和 302侧。由此,与例如将各端部形成为矩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球轴承14在端部301a 和302a部分的卡挂,于是能够使可动部2更加稳定地振动。通过上述内容,能够获得更加 稳定的发电量。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8[OO52](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400进行说明。发电装置 400中,在可动基板2b,沿着Y方向并列地各形成有三个在X方向上延伸且包含限制部401a 的槽部401。在3个并列形成的各槽部401间,分别配置有驻极体3a。同样地,在可动基板 2c,沿着Y方向并列地各形成有三个在X方向上延伸且包含限制部402a的槽部402。在各 槽部402间,分别配置有驻极体4a。另外,在固定部1的上侧基板la和下侧基板lb,沿着Y 方向并列地分别形成有3个槽部403和404,使得在俯视观察时,与可动部2的槽部401和 402重叠于同一线上。在上侧基板la的槽部403间和下侧基板lb的槽部404间,分别配置 有具有梳齿形状的集电电极405和406。另外,在分别相对的槽部401与槽部403之间、和 槽部402与槽部404之间,各配置有1个球轴承14。 此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400的其它结构和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 同。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可动部2的槽部401和402、固定部1的槽部403 和404分别以沿Y方向并列的方式配置有3个,并且在各个相互相对的槽部的每一个配置 有球轴承14,由此能够利用更多的球轴承14支承可动部2。从而能够使可动部2更加稳定 地动作,因此相应地能够获得稳定的发电量。 此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 图13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500进行说明。在
第五实施方式中,与设置有由球轴承和槽部构成的滑动机构的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对于设置有滑动部沿着导轨部移动的滑动机构的发电装置5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发电装置500中,如图11所示,包括具有上侧框体501a、下侧框体501b、侧壁
部501c和501b的作为固定部的框体501 ;和以能够在框体501的内部滑动移动的方式配
置的滑动机构502。侧壁部501c由上部侧壁部501e和下部侧壁部501f构成。另外,侧壁
部501d由上部侧壁部501g和下部侧壁部501h构成。 如图12和图13所示,滑动机构502由导轨部502a、滑动部502b和球轴承502c构 成。导轨部502a以在箭头X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在滑动部502b形成有槽部 502d,导轨部502a以被槽部502d覆盖的方式配置。在导轨部502a的外侧面与槽部502d 的内侧面502e之间分别各配置有2个球轴承502c。 在导轨部502b的与下侧框体501b相对侧的表面,配置有与滑动部502b —体地滑 动移动的可动基板503。在可动基板503的表面,形成有多个驻极体504。在导轨部502a的 两端部分,分别配置有支承部件502f ,并且各支承部件502f被固定地安装在上部框体501a 的背面侧。由此,滑动部502b构成为能够沿着导轨部502a在箭头X方向上直线地移动。另 外,在下侧框体501b的表面,配置有下侧基板lb,并且在下侧基板lb的表面配置有具有梳 齿形状的集电电极505。 在下侧基板lb的表面上设置有止动部件506。止动部件506具有抑制可动基板1 的驻极体504相对于固定部1的集电电极505接近至规定距离以上的距离的功能。止动部 件506,在下侧基板lb的表面上的没有设置集电电极505的端部分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 有多个,并且以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上部侧壁部501e与下部侧壁部501f之间、和上部侧壁部501g与下部侧壁部 501h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物501i和501 j。另外,上部侧壁部501e和501g的长度,构成 为与从上部框体501a的背面到滑动部502b的配置下侧基板lb的面的长度(L4)相等。由 此,在改变驻极体504的膜厚和下侧基板lb的厚度时,能够通过与它们的厚度的改变量相 应地调整间隔物501 i和50lj的厚度,而将驻极体504与集电电极505间的间隔保持为一 定。另外,能够仅通过间隔物501i和501 j的厚度的调整而调整驻极体504与集电电极505 间的间隔。 此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滑动部502b能够沿着导轨部502a在X方向上滑 动移动的方式构成滑动机构,且在滑动部502b的表面配置下侧基板lb,由此能够抑制驻极 体504与集电电极505接近至规定的距离以上的距离,因此能够获得稳定的发电量。
另外,通过在固定部1设置止动部件506,能够抑制驻极体504与集电电极505接 近至规定的距离以上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由于驻极体504与集电电极505的接触而导致 的电路间短路。 此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全部的内容都仅是例示,并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定性的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还包括在与权 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 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可动部侧设置驻极体且在固定部 侧设置集电电极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可动部侧设置集电电极且在 固定部侧设置驻极体。 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设置弹簧部件的例子,该弹簧部件用 于使滑动移动的可动部被阻挡于固定部的侧壁部附近,并且对可动部施加朝向固定部的中 央部的方向的弹性力,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橡胶部件等的弹簧部件 以外的弹性部件。 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由槽部和配置在槽部上的球轴承构
成滑动机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球轴承以外的滑动机构。在该情
况下,例如可以考虑使用将在X方向上延伸的凹状的槽部和凸状的导轨部设置于固定部和
可动部,并且使槽部与导轨部卡合从而能够在X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有配置有球轴承的槽部的开口端
部间的宽度的大小比球轴承的直径大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只要是能
够将球轴承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槽部间的程度,则上述宽度可以比球轴承的直径
小,也可以是同等程度。 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槽部随着从底部向开口端部去 而宽度变大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槽部的宽度的大小也可以是一定的。 另外,也可以是与球轴承的形状相匹配的圆形。 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各槽部分割为2部分并且分别各 设置有1个限制部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各槽部分割为3部分以上并 且各设置有2个以上的限制部。由此,例如通过在被分割为3部分的各槽部分别配置球轴承,与将各槽部分割为2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稳定地动作。进一步,通过将槽部分割 为适当的数量,能够获得更高的发电量。这是因为,能够抑制例如由于过度地分割槽部而导 致的可动部的可动量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在固定部的侧壁部安装弹簧部
件,在可动部与弹簧部件接触时对可动部施加朝向固定部的中央部分的方向的弹性力的例
子,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在可动部通过球轴承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承的状态
下,也可以将弹簧部件的一个端部安装在固定部并且将另一端部安装在可动部。 另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Y方向上并列地形成3个槽部的例子,但
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在Y方向上并列地形成4个以上的槽部。 另外,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由上部侧壁部和下部侧壁部这2个侧壁部
构成侧壁部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由1个侧壁部构成。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固定部的下侧基板的表面上设置多个止动部
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设置有至少l个以上即可。另外,也可以将止动部件
设置在上述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中。
1权利要求
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个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3)的第一基板(2b、2c);包括以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电极(6)的第二基板(1a);和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侧或者另一个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的滑动机构(10、11、12、13、14),其中所述滑动机构构成为,抑制所述第一基板在与配置所述第一电极的面正交的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并且以使所述第一基板能够在沿着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基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三基板(lb), 所述滑动机构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侧和另一个表面侧这两侧配置的球轴承(14),所述第一基板隔着所述球轴承被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夹持,并以能够移动的 方式被保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在所述球轴承之外,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侧以在所述第 二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能够移动地配置有所述球轴承的第一槽部(10);和在所述第 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侧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能够移动地配置有所述球 轴承的第二槽部(11)。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中的至少一个槽部,还包含用于限制所述球轴承 的移动范围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移动限制部(10a、lla)。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的槽部以随着从底部向开口端部去而宽度变大的方式构成。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的槽部的开口端部的宽度比所述球轴承的直径大。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侧的所述第一槽部相对的位置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第三槽部(12),所述第三基板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侧的所述第二槽部相对的位置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第四槽部(13)。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方向为所 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移动的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一槽部,在俯视观察时,以夹着所述第一电极的方式 配置有多个。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槽部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端部(60a)具有大致球型形状,该球 型形状具有比所述球轴承大的直径。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槽部,在俯视观察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沿着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有3个以上。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三基板,所述第三基板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相对的一侧的面形成的第三电极(8、9),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侧设置的第四电极(4)。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为驻极体,另一个电极为集电电极。
1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三基板,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三基板的至少一个导轨部(502a);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与配置有第一电极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被所述导轨部保持并且沿着所述导轨部滑动移动的滑动部(502b);和配置在所述导轨部与所述滑动部之间的球轴承。
1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为驻极体,另一个电极为集电电极。
1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配置有多个的第一电极部分(3),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的所述第二基板配置有多个的第二电极部分(6a),该发电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地滑动移动时,所述第一电 极部分跨过多个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地进行移动,由此进行发电。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连结所述多个第二电极部分的连结部(6b),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连结部和与所述连结部连结的所述多个第二电极部分,形成为 梳齿状。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在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的面配置的、并且形成为梳齿状的第五电极(7),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按照相互的梳齿状的部分交替相邻的方式配置。
1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三基板, 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为被固定配置的固定部(1),所述第一基板为可动部(2),其构成为,利用所述滑动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1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基板施加所述第二方向的弹性力的弹簧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100)包括在一个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3)的第一基板(2b、2c);包括以与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侧的第一电极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电极(6)的第二基板(1a);和在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侧或者另一个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的滑动机构(10、11、12、13和14),其中,滑动机构构成为,抑制第一基板在第一方向(Z方向)上移动,并且以使第一基板能够在第二方向(X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基板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第一基板。
文档编号H02N1/06GK101785175SQ20088010424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5日
发明者平野均, 成瀬阳子, 松原直辉, 泉诚, 马渕胜司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