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式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2362阅读:18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摇式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手摇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用电设备如手机或电子显微镜中的充电电池包一般都是用市电来进行 充电,手机使用者经常会在无电源场合如野外使用,又同时遇到电池用尽的情况,这 时由于没有电源,就不能给电池包进行充电,就不能用手机进行商务洽谈或其它信息 传递,就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还有使用充电电池包的显微镜,在电池包无 电的状态下就无法正常工作,同时如又遇到停电状况的发生,那么显微镜就无法正常 工作,这时解决的方法主要为采用普通的干电池代替充电电池包,使用干电池势必会 影响环境,而且又不利于节约能源。
综上所述,现有的充电电池在离开交流电源时,大多无法对充电电池进行有效的 充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无需交流电 源可手摇发电的手摇式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将摇柄内藏的手摇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发电效果好而且 结构紧凑的手摇式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手摇式充电器, 包括有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被充电电器进行充电的发电设备,该发电设备与 设于壳体外部并能与被充电电器连接的输出线相连,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还包括有 一摇柄及由摇柄带动旋转的传动轴,其中传动轴插设于壳体上,摇柄位于壳体外部并 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与发电设备的输入轴之间通过一增速齿轮组相连。
为解决前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上述的摇柄由柄体和摇把组成,摇把设置设置在柄 体的一端,所述的柄体与传动轴之间通过轴销可转动连接,在壳体的一个侧壁处设有 供摇把容置的凹部,在柄体翻转到与壳体贴合状态下,所述的摇把容置在所述的凹部 内。由于摇柄整体大致呈L形,故在使用状态下摇把是朝外设置,这样该充电器在未使用状态下手柄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包装运输及存放,而且由于摇把部位外露,易被 外界物体碰撞而损坏。而本摇柄结构中的柄体与传动轴之间为可转动连接,使用时将 柄体翻转,使摇把朝上,便可转动手柄,使用结束后,反向翻转柄体,使摇把朝下柄 体与外壳贴合,同时摇把容置在外壳侧部的凹部内,避免摇把被外界碰撞而损坏,而 且由于摇把内藏,减少充电器的占用空间,方便包装运输及存放。
为解决前述第三个技术问题,上述的增速齿轮组包括主动大齿轮、第一从动双联 齿轮、第二从动双联齿轮和第三从动双联齿轮,其中,主动大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并 能随传动轴一起旋转,第二从动双联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传动轴上,而第一从动 双联齿轮和第三从动双联齿轮则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位于壳体内的安装轴上,所述的主 动大齿轮与第一从动双联齿轮的小齿部啮合,第一从动双联齿轮的大齿部与第二从动 双联齿轮的小齿部啮合,第二从动双联齿轮的大齿部与第三从动双联齿轮的小齿部啮 合,最后,第三从动双联齿轮的大齿部与发电设备的输入轴上的小齿轮啮合。该增速 齿轮组为四级增速,故其传动效率高、发电效果好。再有主动大齿轮与第二从动双联 齿轮安装在同一传动轴上,而第一从动双联齿轮和第三从动双联齿轮同时安装在另一 安装轴上,因此该增速齿轮组涉及的四个齿轮结构安装紧凑,节省空间,同时确保良 好的从动效率。
上述的壳体由上壳和下壳对合而成,上壳和下壳采用卡扣的方式扣合在一起。 为便于组装,上述的增速齿轮组组装在一变速箱体内,而该变速箱体则容置在壳
体内。组装时先将增速齿轮组安装在变速箱体内,然后将该变速箱体安装在外壳内即
可,组装方便快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充电器工作时只需转动手柄,通过 增速齿轮组带动发电设备的输入轴高速旋转,继而带动发电设备发电,最后通过输出 线对被充电电器进行充电,也即通过手摇便可对充电电器进行充电,该充电方式节能 环保,而且适合在无交流电源的情况下对充电电器进行充电,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壳和下壳卡扣连接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l、 2、 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手摇式充电器,包括有壳体l,壳体l一般为塑料件,壳体1由上壳11和下壳12对合而成,壳体l内部形成容置空腔,上壳11和下壳12采用卡扣的方式扣合在一起,我 们可以在上壳ll三个侧壁上设置向外弹性卡扣lll,弹性卡扣lll的外端面为斜面,相 应,下壳12侧壁上设有共弹性卡扣111卡设的卡口121,在上壳11和下壳12合拢状态 下,上壳11的弹性卡扣111被挤压随后卡入下壳12的卡口121内,最终将上壳ll和下壳 12连接在一起。
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被充电电器进行充电的发电设备2,充电设备2为现有技 术,可在市场上购买到,该发电设备2与设于壳体1外部并能与被充电电器连接的输出 线14相连,输出线14与发电设备2连接的方式为常规充电器设置方式。
该充电器还包括有一摇柄3及由摇柄3带动旋转的传动轴4,摇柄3位于壳体1外部, 其中传动轴4插设于壳体1上,传动轴4的一端部分露出外壳1,摇柄3由柄体31和摇把32 组成,摇把32设置在柄体31的一端,柄体31与传动轴4之间通过轴销5可转动连接,在 壳体1的一个侧壁处设有供摇把32容置的凹部13,在柄体31翻转到与壳体1贴合状态 下,摇把32容置在凹部13内,而在柄体31往另外反向翻转,即摇把32朝外,则为工作 状态,此时可手握摇把32转动柄体31。
传动轴4与发电设备2的输入轴21之间通过一增速齿轮组相连,增速齿轮组组装在 一变速箱体15内,而该变速箱体15则容置在壳体1内。
其中,增速齿轮组包括主动大齿轮6、第一从动双联齿轮7、第二从动双联齿轮8和 第三从动双联齿轮9,其中,主动大齿轮6安装在传动轴4上并能随传动轴4一起旋转, 第二从动双联齿轮8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传动轴4上,而第一从动双联齿轮7和第三从动 双联齿轮9则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位于壳体1内的安装轴10上,所述的主动大 齿轮6与第一 从动双联齿轮7的小齿部啮合,第一从动双联齿轮7的大齿部与第二从动双联齿轮8的小 齿部啮合,第二从动双联齿轮8的大齿部与第三从动双联齿轮9的小齿部啮合,最后, 第三从动双联齿轮9的大齿部与发电设备2的输入轴21上的小齿轮22啮合。
该充电器工作时只需转动手柄3,通过增速齿轮组带动发电设备的输入轴4高速旋 转,继而带动发电设备2发电,最后通过输出线14对被充电电器进行充电;充电结束 后,反向翻转柄体31,使摇把32朝下,柄体31与外壳1贴合,同时摇把32容置在外壳1 侧部的凹部13内,即可存放。该充电器特别适合给电子显微镜中的充电电池充电。
权利要求1、一种手摇式充电器,包括有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被充电电器进行充电的发电设备(2),该发电设备(2)与设于壳体(1)外部并能与被充电电器连接的输出线(14)相连,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还包括有一摇柄(3)及由摇柄(3)带动旋转的传动轴(4),其中传动轴(4)插设于壳体(1)上,摇柄(3)位于壳体(1)外部并与传动轴(4)相连,传动轴(4)与发电设备(2)的输入轴(21)之间通过一增速齿轮组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摇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柄(3)由柄体(31) 和摇把(32)组成,摇把(32)设置在柄体(31)的一端,所述的柄体(31)与传动轴(4)之间通 过轴销(5)可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一个侧壁处设有供摇把(32)容置的凹部(13),在柄体 (31)翻转到与壳体(1)贴合状态下,所述的摇把(32)容置在所述的凹部(13)内。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摇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速齿轮组包括主 动大齿轮(6)、第一从动双联齿轮(7)、第二从动双联齿轮(8)和第三从动双联齿轮(9),其 中,主动大齿轮(6)安装在传动轴(4)上并能随传动轴(4)一起旋转,第二从动双联齿轮(8) 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传动轴(4)上,而第一从动双联齿轮(7)和第三从动双联齿轮(9)则可 转动地安装在一位于壳体(l)内的安装轴(10)上,所述的主动大齿轮(6)与第一从动双联 齿轮(7)的小齿部啮合,第一从动双联齿轮(7)的大齿部与第二从动双联齿轮(8)的小齿部 啮合,第二从动双联齿轮(8)的大齿部与第三从动双联齿轮(9)的小齿部啮合,最后,第 三从动双联齿轮(9)的大齿部与发电设备(2)的输入轴(21)上的小齿轮(22)啮合。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手摇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l)由上 壳(11)和下壳(12)对合而成,上壳(11)和下壳(12)采用卡扣的方式扣合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手摇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速齿轮组 组装在一变速箱体(15)内,而该变速箱体(15)则容置在壳体(1)内。
专利摘要一种手摇式充电器,包括有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被充电电器进行充电的发电设备(2),发电设备(2)与设于壳体(1)外部并能与被充电电器连接的输出线(14)相连,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还包括有一摇柄(3)及由摇柄(3)带动旋转的传动轴(4),其中传动轴(4)插设于壳体(1)上,摇柄(3)位于壳体(1)外部并与传动轴(4)相连,传动轴(4)与发电设备(2)的输入轴(21)之间通过一增速齿轮组相连。该充电器工作时只需转动手柄,通过增速齿轮组带动发电设备的输入轴高速旋转,带动发电设备发电,最后通过输出线对被充电电器进行充电,该充电方式节能环保,而且适合在无交流电源的情况下对充电电器进行充电,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H02K7/18GK201378773SQ2009201137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3日
发明者孔燕波 申请人:孔燕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