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线布设装置以及电线布设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机动车的车体和自由滑动地设于该车体的滑动体对电线进行布设 的电线布设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机动车上,有时在作为车体的乘员室的地板上设置作为自由滑动的滑动 体的车座。另外,在上述车座上,有时安装检测乘员是否落座的落座传感器等电子设备。为 此,在上述的机动车上,为了连接安装在上述车座上的电子设备和固定在上述地板侧的电 子设备,使用跨上述地板和上述车座进行电线布设的各种电线布设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 O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线布设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 的分解图。图10是沿着图8中E-E线的剖视图。图1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一对电线布设装 置向车体搭载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到图10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电线布设装置201,是跨作为车体的机动车的乘员 室的地板202和作为在该地板202沿箭头K2自由滑动地设置的滑动体的车座203对电线 250进行布设的装置。该电线布设装置201具有连接安装于地板202侧的电子设备和安 装于车座203的电子设备的上述电线250 ;收纳电线250的壳体205 ;设于该壳体205内的 导轨211 ;在导轨211上与车座203联动地移动的第一护罩206 ;和第二护罩230。上述壳体205,通过相互重叠由厚的板金构成的下部壳体209及上部壳体210面 设置成筒状。该壳体205在下部壳体209的底壁209a(参照图10)与地板202抵接的状态 下用螺栓212等安装在地板202上。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在下部壳体209上,以底壁 209a的一部分向上部壳体210侧凸出的方式锻造形成的限定部290与下部壳体209呈一体 地设置。该限定部290通过划分壳体205内的空间,将该壳体205内的电线250的布设路 径限定成为U字形。另外,在壳体205,设置有用于把第一护罩206从壳体205内导向壳体 205外部的、沿箭头K2延伸的狭槽225 (参照图10)。另外,在该狭槽225的旁边,安装用于 防止异物从狭槽225进入的模制件207。另外,上述壳体205设于车座203的下部,另外,如图10所示隐藏于垫块2 的下 部,由于有时由上述机动车的乘员向地板202朝箭头F2方向踩踏,所以,为了防止踩踏时壳 体205发生变形或破损,或是增加壳体205的板厚的厚度,或是在上部壳体210的顶壁IOa 设置沿箭头K2交替设置有凹部243和凸部242的加强筋形状,或是把壳体205的多处用螺 栓紧固在地板202上等等,从而实现该壳体205的刚性提高。上述电线250的中间部收纳在壳体205内,由上述的限定部290布设成U字形。另 外,靠近车座203的端部保持在第一护罩206,且从壳体205内通过狭槽225导向壳体205 的外部、即车座203侧。另外,电线250的地板202侧的端部从壳体205的一个端部20 导出到壳体205的外部。另外,图9中的附图标记204是保护电线250的波纹管。另外,上述第二护罩230安装在车座203上,且利用绳件与上述的第一护罩206连结。这样的电线布设装置201如图11所示安装在地板202上,在机动车的助手座侧的 车座203布设电线250。另外,在上述机动车的驾驶座侧的车座203布设电线250的电线布 设装置201,,其壳体205设计成与电线布设装置201沿机动车的宽度方向H2呈线对称的形 状。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第2006-359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的电线布设装置201和电线布设装置201’的壳体205彼此是设置有与下部 壳体209 —体成形的限定部290或由凹部243和凸部242构成的加强筋形状等的构成,尽 管沿机动车的宽度方向H2相互呈线对称的形状,但因为各自是沿车座203的滑动方向剖面 形状不恒定的构成,所以,相互不能共用同一形状的壳体205。即,不能使电线布设装置201 的壳体205旋转180度而作为电线布设装置201,的壳体205使用。为此,需要电线布设装 置201的壳体205用的模具和电线布设装置201,的壳体205用的模具这两种专用模具,存 在生产成本变高的问题。进而,如上所述,由于上述的电线布设装置201的壳体205和电线布设装置201, 的壳体205不能沿车座203的滑动方向使剖面形状恒定,所以,不能利用生产率高的辊成形 或挤压成形等制造这些壳体205,存在不得不由生产成本高的压力成形进行制造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对设于机动车右侧及左侧的多个滑动体分别布 设电线的多个电线布设装置之间共用壳体的电线布设装置以及电线布设装置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电线布设装置,其具有对跨机 动车的车体和自由滑动地设置在该车体上的滑动体布设的电线的中间部进行收纳并安装 在上述车体的壳体、在保持上述电线的状态下在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导轨上与上述滑动体联 动地移动的滑块、配置在上述壳体内并通过划分该壳体内部来限定该壳体内的上述电线的 布设路径的限定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形成为剖面形状沿上述滑动体的滑动方向恒 定的筒状,另外,上述限定部件与上述壳体分开形成。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 内的上述滑动方向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这两个部位设置可安装上述限定部件的限定 部件安装部。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定部件形成为相对于与上述滑动方向正交的通过该限定部件的中心的假想平面呈 面对称的形状。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一方面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在与上述车体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底壁和与该底壁相向的顶 壁,进而还具有分别安装在该壳体的两端部的、具有与上述顶壁的上述底壁侧的内表面抵 接的顶壁抵接部和与上述车体抵接的车体抵接部的一对罩。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电线布设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线布设装置具 有收纳电线的壳体、在保持上述电线的状态下在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导轨上移动的滑块、和 配置在上述壳体内并通过划分该壳体内部而限定该壳体内的上述电线的布设路径的限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壳体形成为剖面形状沿上述滑块的滑动方向恒定的筒状,把上述 限定部件与上述壳体分开制造,将上述壳体内的上述限定部件的安装位置沿上述滑动方向 进行适当变更地进行安装。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限定部件与壳体分开形成,所以,可把上述 壳体的形状形成为剖面形状沿上述滑动体的滑动方向恒定的筒状,为此,在对设于机动车 的右侧及左侧的多个滑动体分别布设电线的多个电线布设装置之间,能够使右侧的电线布 设装置的壳体旋转180度而作为左侧的电线布设装置的壳体使用。另外,可以用辊成形或 挤压成形等的生产率高的加工方法制造该壳体。其结果,可以降低上述电线布设装置的成 本,同时可降低上述壳体的生产成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在上述壳体内的上述滑动方向的一个端部 和另一个端部这两个部位设置可安装上述限定部件的限定部件安装部,所以,在对设于机 动车的右侧及左侧的多个滑动体分别布设电线的多个电线布设装置之间,不必在各个壳体 上另外设置限定部件安装部,为此,可以进一步降低上述壳体的生产成本。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上述限定部件形成为相对于与上述滑动方 向正交的通过该限定部件的中心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所以,在对设于机动车的右 侧及左侧的多个滑动体分别布设电线的多个电线布设装置之间,不仅可共用上述壳体,也 可共用限定部件。为此,可进一步降低上述电线布设装置的成本。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上述壳体具有在与上述车体之间隔开间隔 配置的底壁和与该底壁相向的顶壁,进而还具有分别安装在该壳体的两端部的、具有与上 述顶壁的上述底壁侧的内表面抵接的顶壁抵接部和与上述车体抵接的车体抵接部的一对 罩,所以,在上述壳体受到踩踏等而在该壳体上从顶壁向底壁施加有负荷时,上述罩成为支 承,上述负荷不会作用在底壁,而是经由该罩传到车体,为此,在上述壳体产生的应力变小。 由此,可以使用没有设置在现有技术结构的壳体中由压力加工设置的用于提高刚性的加强 筋形状(即由压力加工形成的凹凸)、而是由辊成形或挤压成形等的生产率高的加工方法 制造的壳体和一对罩,确保充分承担上述负荷的刚性。另外,由于也可以使上述壳体的板厚 变薄,所以,可减轻上述壳体的重量并削减材料费用。另外,由于可以把用于防止上述壳体 因上述负荷变形的螺栓紧固部位设置得比现有技术的壳体少,所以,该壳体的设计自由度 不受制限,可以减少螺栓的紧固工时。进而,由于在安装壳体的车体的表面,即使在由车种 不同而具有形状分别不同的凹凸的情况下,上述壳体也在与车体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所 以,不必与上述凹凸吻合地设计该壳体的底壁,只要仅使罩的车体抵接部与上述凹凸吻合 地进行设计即可,所以,可使上述壳体在不同的车种之间共用。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该电线布设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电线布设装置 具有收纳电线的壳体、在保持上述电线的状态下在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导轨上移动的滑块、 和配置在上述壳体内并通过划分该壳体内部而限定该壳体内的上述电线的布设路径的限 定部件,在该电线布设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由于使上述壳体形成为剖面形状沿上述滑块的 滑动方向恒定的筒状,把上述限定部件与上述壳体分开形成,将上述壳体内的上述限定部 件的安装位置沿上述滑动方向适当变更而加以安装,所以,在对设于机动车的右侧及左侧 的多个滑动体分别布设电线的多个电线布设装置之间,可以使右侧的电线布设装置的壳体 旋转180度而作为左侧的电线布设装置的壳体加以使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线布设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拆除了上部壳体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构成图1中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罩和壳体的分解图。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对电线布设装置向车体搭载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线布设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分解图。图10是沿图8中的E-E线的剖视图。图1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一对电线布设装置向车体搭载的状态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1’ 电线布设装置,2:地板(车体),3:车座(滑动体),5:壳体,5a:—个端部, 5b 另一个端部,6、6,:第一护罩(滑块),9a:底壁,IOa 顶壁,11 导轨,50 电线,51、52 限 定部件安装部,60、60’、70、70’ 罩,61d、6k、163 车体抵接部,90 限定部件,164 顶壁抵接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线布设装置及电线布设装 置的制造方法。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线布设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 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拆下了上部壳体的 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 俯视图。图6是构成图1中所示的电线布设装置的罩和壳体的分解图。图7是说明本发明 的一对电线布设装置向车体搭载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1到图5所示,本发明的电线布设装置1,跨作为车体的机动车的乘员室的地 板2和在该地板2沿箭头K自由滑动地设置的作为滑动体的车座3,布设电线50。另外,箭 头K呈沿上述机动车的前后方向的直线状。在上述车座3上,安装检测乘员是否落座在车座3的落座传感器或检测落座在车 座3的乘员是否系上安全带的安全带传感器等的电子设备。上述电线布设装置1具有多个电线50 ;收纳多个电线50的中间部的收纳体100 ; 分别安装在收纳体100的壳体5的一个端部fe及另一个端部恥而把壳体5固定在地板2 上的一对托架65、75 ;设在壳体5内的限定部件90 ;设在壳体5内的导轨11 ;安装在壳体5 上的多个模制件托架8 ;安装在壳体5上的一对模制件7a、7b ;在导轨11上与车座3联动移 动的作为滑块的第一护罩6和第二护罩30。上述多个电线50分别是具有导电性的芯线和绝缘性的覆盖部的所谓覆盖电线。 这些电线50连接安装在车座3的上述电子设备和安装在地板2侧的E⑶(Electronic Control Unit)等的电子设备。另外,这些电线50相互成束地穿通到波纹管4(参照图3)内。波纹管4由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设置成蛇腹状的筒状,通过在内侧穿通多个电线50,保 护这些电线50。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收纳体100具有从纵向的一个端部如导出电线50的筒 状的壳体5 ;安装在该壳体5的一个端部fe的罩60 ;安装在该壳体的另一个端部恥的罩 70。另外,上述壳体5具有下部壳体9 ;以与该下部壳体9重叠的状态利用螺栓12等与下 部壳体9固定的上部壳体10。上述下部壳体9由板金构成,纵向与箭头K平行的平面形状设置成矩形。S卩,下部 壳体9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机动车的宽度方向H(参照图6及图7。)平行。如图4及图5所 示,该下部壳体9具有与地板2隔开间隙地配置在该地板2上的平板状的底壁9a ;从位于 该底壁9a的乘员室的内侧(相当于图4中的右侧)的边立设、在导轨11及上部壳体10的 后述的内边IOf之间构成狭槽25的内边壁9b ;从位于底壁9a的乘员室的外侧(相当于图 4中的左侧)的边立设的第二外边壁9e ;与该第二外边壁9e的离开底壁9a的上端相连、向 乘员室的外侧以平板状延伸的外边9c ;设于底壁9a的靠乘员室内侧的部分、与后述的导轨 11的底板部Ila重叠地安装该导轨11的导轨安装部9d。另外,底壁9a、内边壁9b、第二外 边壁9e、外边9c和导轨安装部9d的纵向与上述的箭头K平行。上述狭槽25是连通壳体5内外的间隙,沿壳体5及导轨11的纵向即箭头K呈直 线状延伸。狭槽25是用于把第一护罩6的后述的电线收纳部15从壳体5内向壳体5的外 部即车座3引导的间隙。上述第二外边壁9e设置成随着从底壁9a离开而缓缓地向接近车座3的方向弯曲 的曲面状。上述外边9c设置成其面方向与底壁9a的面方向平行,与后述的上部壳体的外 边IOc重叠。上述导轨安装部9d比底壁9a的其他部位更向车座3突出,沿导轨11及下部 壳体9的纵向呈直线状延伸。另外,导轨安装部9d的表面设置成平坦。进而,如图3所示,在上述底壁9a,沿底壁9a的纵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贯通 该底壁9a的平面形状为圆形的通孔9f。在这些多个通孔9f穿通后述的限定部件90的各 圆柱部9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设置六个上述通孔9f。由这些通孔9f中的位于壳体5的 一个端部fe侧的三个通孔9f构成一个限定部件安装部51。另外,由位于壳体5的另一个 端部恥侧的三个通孔9f构成另一个限定部件安装部52。上述上部壳体10由板金构成,纵向与箭头K平行的平面形状设置成矩形。S卩,上 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与上述机动车的宽度方向平行。该上部壳体10具有与上述底壁9a 隔开间隔地配置成与该底壁9a平行即与底壁9a相向的平板状的顶壁10a;从该顶壁IOa的 位于乘员室侧位置的边立设的立设壁IOe ;与该立设壁IOe的离开顶壁IOa的上端相连、向 乘员室的内侧呈平板状延伸的上壁IOb ;位于顶壁IOa的乘员室的外侧、与上述外边9c重 叠的外边IOc ;设置在上壁10b、与后述的模制件托架8重叠并安装该模制件托架8的模制 件安装部10d。另外,顶壁10a、立设壁10e、上壁10b、外边IOc和模制件安装部IOd的纵向 与上述的箭头K平行。上述顶壁IOa配置在与下部壳体的底壁9a中与设置有通孔9f的部分相向的位 置。上述立设壁IOe配置在壳体5的宽度方向的大体中央部。另外,立设壁IOe的上述上 端与下部壳体9的内边壁9b的上端高度相等。另外,上述“高度”是指沿着从地板2朝向 车座3的方向T(参照图6)的位置。另外,上述上壁IOb的乘员室内侧的内边IOf与下部壳体9的内边壁9b隔开间隔。上述外边IOc设置成平板状,设置成其面方向与顶壁IOa的 面方向平行。上述模制件安装部IOd比上壁IOb的其他部位更向车座3突出,沿上部壳体 10的纵向呈直线状延伸。另外,模制件安装部IOd的表面设置成平坦。上述的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9通过用螺栓12等固定相互重叠的外边9c和外 边IOc而相互安装,构成筒状的壳体5。另外,如图1所示,该壳体5通过将分别安装在纵向 的两个端部fe、5b的一对托架65、75用螺栓12等固定在地板2上,在底壁9a与地板2之 间隔开间隔的状态下安装在该地板2上。另外,在组装了下部壳体9和上部壳体10的状态 下,下部壳体9、上部壳体10和导轨11的纵向相互平行,同时与上述的箭头K平行。进而,上述的上部壳体10和下部壳体9分别用众所周知的辊成形或挤压成形等, 设置剖面形状沿车座3的滑动方向、即第一护罩6的滑动方向恒定的长尺寸结构物,该长尺 寸结构物被切断成规定的长度,且通过冲切而设置用于穿通螺栓12的孔等。另外,上述辊 成形,是指通过把带板状的板金依次通过连续排列的多对成形辊之间,使其沿该成形辊的 表面形状进行变形,加工成圆筒状或方筒状等的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加工方法。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把壳体5的内侧空间中的比导轨安装部9d靠近狭槽25侧的 部分称为电线移动空间40,把比导轨安装部9d更离开狭槽25侧的部分称为电线收纳空间 41。上述的壳体5允许电线50在电线移动空间40内与第一护罩6成为一体地与车座3联 动移动,在电线空间41内收纳由波纹管4覆盖的电线50。上述罩60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6所示,具有前端部61c与位于壳体5的一个端 部fe的开口部101嵌合、且后端部61b定位于开口部101的外侧即一个端部fe的沿箭头 K的外侧的嵌入部61 ;经由铰链与该嵌入部61的后端部61b连结、在与前端部61c之间夹 着下部壳体9的板部64 ;与嵌入部61相连、与下部壳体9的外边9c的底壁9a侧的表面重 叠、安装在上述外边9c的连续设置部60c。上述嵌入部61具有顶面6la、和设在与该顶面61a相向的位置并在壳体5固定于 地板2的状态下位于地板2上而与该地板2抵接的底面61d。另外,将上述顶面61a中的、 在前端部61c嵌合在开口部101的状态下与上部壳体10的顶壁IOa的底壁9a侧的内表面 抵接的部分称为“顶壁抵接部”,标注附图标记164。另外,将上述顶面61a中的、在前端部 61c嵌合在开口部101的状态下定位在开口部101的外侧并与托架65重叠的部分称为“托 架抵接部”,标注附图标记165。另外,在罩60的嵌入部61,设置有从顶面61a向底面61d侧即地板2侧凹入地形 成、从前端部61c延伸到后端部61b的槽62。该槽62对在内侧收纳电线50的波纹管4进 行定位,把收纳在壳体5内的波纹管4即电线50导出至壳体5外部。另外,导出至壳体5 外部的电线50与安装在上述地板2侧的ECU等的电子设备连接。上述板部64具有从前端部61c侧的边部向顶面61a立设成板状的一对锁定爪 64a、64b。这对锁定爪64a、64b沿与箭头K正交的宽度方向H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这对 锁定爪64a、64b分别,在穿通于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在下部壳体9的底壁9a上的一对安装 孔9g (在图6只表示一个)内的状态下,与在前端部61c相互隔开间隔设置的一对锁定承 受部60a、60b卡合。另外,板部64在壳体5固定在地板2上的状态下,位于离开顶面61a 侧的底面6 定位在地板2上而与该地板2抵接。上述连续设置部60c具有由以下部件设置成方筒状的围挡部60d 与下部壳体9的外边9c重叠的顶面160、从该顶面160沿宽度方向H相互隔开间隔地呈板状突出的一对 板状部161、连结这对板状部161的从顶面160离开侧的端部彼此的连结部162。该围挡部 60d在罩60安装在一个端部fe时,在其内侧接收下部壳体9的安装片109,且其内表面与 安装片109的外表面紧密接触,由此安装在外边9c上。上述安装片109,是指从外边9c的 沿箭头K的端部(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9j沿着箭头K向下部壳体9的外侧以板 状延伸的部分。另外,安装在外边9c的围挡部60d定位在上部壳体10的外边IOc的切口 部110内。上述切口部110,是指从位于外边IOc的乘员室外侧的边部IOj向内边IOf切 下该外边9c的一部分设置的部分。另外,连续设置部60c在壳体5固定在地板2上的状态 下,位于离开顶面160侧的底面163定位在地板2上而与该地板2抵接。上述的底面61d、底面6 和底面163构成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车体抵接部”。上述罩70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3等所示,除了没有设置上述槽62以外,成为与 上述的罩60相同的构成。上述的一对罩60、70通过分别安装在壳体5的端部5ajb上,可 以防止异物进入到壳体5内以及防止电线50露出到壳体5外。上述一对托架65、75由对板金进行压力加工而得到,如图3所示,在上部壳体10 的顶壁IOa的底壁9a侧的内表面分别具有由焊接等安装的一个端部66、76 ;安装在地板 2上的另一个端部68、78 ;位于上述一个端部66、76和上述另一个端部68、78之间的中间部 67、77。上述另一个端部68、78,是具有重叠在地板2的表面上的平坦的部分、在该部分设有 用于穿通螺栓12的孔68a、78a的构成。另外,上述中间部67、77与上述的罩60、70的托架 抵接部165重叠。为此,在托架65、75上施加负荷时,由于托架抵接部165成为支承,所以, 可防止托架65、75变形。另外,这些托架65、75如图3中所示,实际上一个端部66、76预先 安装在上部壳体10上。如图3所示,上述限定部件90从壳体5的一个端部fe设置到该壳体5的纵向的中 央。该限定部件90由合成树脂等构成,与壳体5分开地形成。另外,限定部件90具有纵 向与箭头K平行的四棱柱状的棱柱部91 ;从该棱柱部91的底面91a突出成圆柱状的多个圆 柱部92 ;设在棱柱部91的侧面91b、缠绕在波纹管4的外周而固定该波纹管4的多个电线 固定部9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三个上述圆柱部92,设置两个上述电线固定部93。 上述棱柱部9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与从壳体5的底壁9a到上壁IOb的距离相等。另外,上 述“高度方向的尺寸”,是指构成棱柱部91的面中的、从有圆柱部92突出的底面91a到与该 底面91a相向的顶面91c的尺寸。上述多个圆柱部92沿棱柱部91的纵向相互隔开间隔。 这些圆柱部92的直径比通孔9f的直径稍小。进而,限定部件90形成为相对于与箭头K方 向正交的通过该限定部件90中心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上述的限定部件90如图4及图5所示,在棱柱部91的底面91a与下部壳体9的 底壁9a抵接、各圆柱部92从上述的限定部件安装部51的各通孔9f向壳体5外突出的状 态下,利用螺栓12等固定在下部壳体9,配置该下部壳体9的底壁9a和上部壳体10的顶壁 IOa之间。这样,限定部件90组装在壳体5上,进而在壳体5安装在地板上的状态下,棱柱 部91的顶面91c与顶壁IOa抵接,棱柱部91的底面91a与底壁9a抵接,圆柱部92从通孔 9f向壳体5外突出,该圆柱部92的下表面92a与地板2抵接。这样的限定部件90把上述的电线收纳空间41划分为靠近电线移动空间40的第 一空间46和离开电线移动空间40的第二空间47。这些第一空间46和第二空间47在壳体5的另一个端部恥相互连结。在上述第二空间47,收纳波纹管4及电线50的靠近地板 2的部分。另外,在上述第一空间46,收纳从上述第二空间47穿通壳体5的另一个端部恥 内的波纹管4及电线50的靠近车座3的部分。S卩,限定部件90通过划分壳体5内部,把该 壳体5内的电线50的布设路径限定为U字形。上述导轨11由板金构成,设置成与下部壳体9分开。如图4所示,该导轨11的平 面形状形成为纵向与箭头K平行的矩形。另外,导轨11具有平板状的底板部11a、和从该 底板部Ila的宽度方向(与箭头K正交的方向)的两边立设的一对钩壁lib。上述底板部 Ila重叠在导轨安装部9d的平坦表面上,用焊接等方法固定在该导轨安装部9d。上述一对 钩壁lib在从底板部Ila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相互平行地立设成直线状以后,朝相互接近的 方向与底板部Ila平行地延伸,剖面形状形成为钩状。如图4所示,上述导轨11配置与上述狭槽25沿导轨11的宽度方向错开位置的位 置上。另外,导轨11及导轨安装部9d把壳体5的内侧空间区分为靠近狭槽25的电线移动 空间40和离开狭槽25侧的电线收纳空间41。进而,导轨11与同该导轨11相向的上部壳 体10的上壁IOb的内表面的间隔D比波纹管4的外径R小。上述多个模制件托架8分别设置成平板状。这些多个模制件托架8沿模制件安装 部IOd的纵向相互隔开间隔,安装在模制件安装部IOd的表面上。另外,模制件托架8与箭 头K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设置成比模制件安装部IOd的宽度大,其两端部配置成比模制件安 装部IOd的两端部更靠外侧。这样的模制件托架8安装模制件7a的后述的固定部20。上述一对模制件7a、7b分别由合成树脂构成为板状,以纵向与箭头K平行的朝向 安装在壳体5上。另外,这对模制件7a、7b沿与地板2的表面平行且与箭头K正交的方向 相互隔开间隔配置,把狭槽25定位于相互之间。该狭槽25穿通第一护罩6的后述的电线 收纳部15。即,一对模制件7a、7b把电线收纳部15定位在相互之间。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一对模制件7a、7b具体地具有与壳体5重叠的平板状的 主体部16、和从该主体部16立设且与第一护罩6的电线收纳部15接触的自由弹性变形的 接触片17。这对模制件7a、7b的接触片17覆盖上部壳体10的内边IOf和下部壳体9的内 边壁9b之间、即狭槽25,防止在这之间进入异物等。另外,上述一对模制件7a、7b中的位于乘员室外侧一个模制件7a,进而还具有安 装在上述模制件托架8上的固定部20。该固定部20具有从主体部16立设的一对立设部 沈、和从该立设部沈的离开主体部16侧的边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部27。上述一对立设部沈沿模制件托架8的宽度方向(与箭头K正交的方向)相互隔 开间隔配置,从主体部16向上部壳体10相互平行地立设。这对立设部沈在相互之间定位 模制件安装部IOd和模制件托架8。上述一对延伸部27从立设部沈的上述边沿上部壳体 10的上壁IOb的表面延伸。另外,上述的立设部沈和延伸部27沿箭头K呈直线状延伸。如图2中的单点划线所示,上述的模制件7a通过相对于上部壳体10沿箭头K滑 动,从位于上部壳体10的箭头K的一端的模制件托架8向位于另一端的模制件托架8,按顺 序在该模制件托架8的两端部和上部壳体10之间定位延伸部27,且把该模制件托架8的两 端部定位于延伸部27和主体部16之间。这样,模制件7a安装在上部壳体10即壳体5上。 另外,另一个模制件7b用双面胶带等安装在下部壳体9的内边壁%。上述第一护罩6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及图4所示,具有滑动部13、管固定部14和电线收纳部15。上述滑动部13从电线收纳部15向下方突出,收纳在导轨11内而沿该 导轨11的纵向自由滑动地由导轨11支承。即,第一护罩6设置成沿导轨11的纵向自由滑 动。上述管固定部14固定波纹管4的端部。上述电线收纳部15设置成筒状,一端与上述 管固定部14相连。另外,电线收纳部15在滑动部13自由滑动地由导轨11支承时,另一端 通过上述狭槽25从壳体5向车座3侧突出。该电线收纳部15使从波纹管4的端部导出的 电线50通过内侧,把该电线50从壳体5导向车座3。另外,在电线收纳部15设置固定电线 50的电线固定部15a。上述第二护罩30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及图4所示,具有把从电线收纳部15搭 过来的电线50定位在内侧的第二电线收纳部31、和安装在车座3上的凸缘部32。在上述 第二电线收纳部31设置固定电线50的电线固定部31a。另外,在上述的第一护罩6和第二护罩30的凸缘部32搭挂绳件19。为此,第一护 罩6设置成沿导轨11的纵向即箭头K自由移动,且设置成通过由上述绳件19从第二护罩 即车座3拉伸,可与车座3联动地沿箭头K移动。另外,在上述的电线布设装置1的模制件7a和上部壳体10、即壳体5之间,压入铺 设在地板2上的垫块28的端部。另外,垫块28的端部固定在模制件7a和上部壳体10中 的至少一方上。如图7所示,上述的电线布设装置1安装在地板2上,对机动车助手座侧的车座3 布设电线50。另外,对上述机动车的驾驶席侧的车座3布设电线50的电线布设装置1’,设 计成壳体5及限定部件90与电线布设装置1沿机动车的宽度方向H呈线对称的形状。艮口, 该电线布设装置1’的壳体5的限定部件90安装在图7中的电线布设装置1的壳体5的限 定部件安装部52,另外,该壳体5旋转了 180度。这样,在本发明中,可以将电线布设装置1 的壳体5和电线布设装置1’的壳体5共用化。也可以将限定部件90、波纹管4、一对模制 件7a、7b、导轨11共用化。为了制造上述电线布设装置1和电线布设装置1’,由上述的辊成形或挤压成形 等,形成剖面形状沿车座3的滑动方向、即第一护罩6的滑动方向恒定的长尺寸结构物,把 该长尺寸结构物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同时,冲压出用于穿通螺栓12的孔或六个通孔9f等, 制造下部壳体9和上部壳体10。另外,根据机动车的右侧用还是左侧用,把与壳体5分开制 造的限定部件90安装在二个限定部件安装部51、52中的任一个上。另外,根据机动车的右 侧用还是左侧用,把其他的部件安装在下部壳体9,使上部壳体10与该下部壳体9重叠,用 螺栓12固定两者,完成电线布设装置1和电线布设装置1’。在本发明中,由于限定部件90与壳体5分开形成,所以,可把壳体5的形状形成为 剖面形状沿车座3的滑动方向恒定的筒状,为此,在分别对设于机动车的右侧及左侧的多 个车座3布设电线50的多个电线布设装置1、1’之间可以将壳体5共用化。另外,可以用 辊成形或挤压成形等的生产率高的加工方法制造该壳体5。因此,可以降低电线布设装置 1、1’的成本,同时可降低壳体5的生产成本。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壳体5内的一个端部fe和另一个端部恥这两个部位设 置限定部件安装部51、52,所以,在多个电线布设装置1、1’之间,不必在各个壳体5另外设 置限定部件安装部51、52,为此,可降低壳体5的生产成本。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限定部件90形成为相对于与车座3的滑动方向正交的通
11过该限定部件90的中心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所以,在多个电线布设装置1、1’之 间,不仅可共用壳体5,也可共用限定部件90,为此,可进一步降低电线布设装置1、1’的成本。 另外,上述的电线布设装置1、1’设置在车座3的下部,另外,隐藏在垫块28的下 方(参照图4),所以,存在由上述机动车的乘员向图4的箭头F方向踩踏的可能性。
在这一点上,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沿箭头F方向在上部壳体10从顶壁IOa向底壁 9a施加负荷时,罩60、60’、70、70’和限定部件90成为支承,上述负荷不会作用在底壁9a而 是传递到地板2上,所以,在壳体5产生的应力变小。由此,即使不设置在现有技术结构的壳 体中由压力加工设置的用于提高刚性的加强筋形状(即压力加工形成的凹凸),也可以使 用由辊成形或挤压成形等的生产率高的加工方法制造的壳体5和一对罩60、60’、70、70’, 能够确保可以充分承担上述负荷的刚性。另外,由于也可以使壳体5的板厚变薄,所以,可 减轻壳体5的重量并削减材料费用。另外,由于可以把用于防止壳体5因上述负荷变形的 螺栓紧固部位设置得比现有技术的壳体少,所以,该壳体的设计自由度不受限制,可以减少 螺栓12的紧固工时。进而,即使在安装壳体5的地板2的表面上因车种不同而具有分别不同形状的凹 凸(参照图4及图5的附图标记2a)的情况下,由于壳体5在与地板2之间隔开间隔配置, 所以,不必与上述凹凸吻合地设计该壳体5的底壁如,只要仅使罩60、60’、70、70’的底面 61d、底面64c、底面163与上述凹凸吻合地进行设计即可,所以,可将壳体5在不同的车种之 间共用化。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壳体5由下部壳体9和上部壳体10这两个部件构成, 但在本发明中,壳体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了本发明的代表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方 式。即,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型来加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线布设装置,该电线布设装置具有壳体、滑块和限定部件,所述壳体收纳电线 的中间部并安装在机动车的车体上,该电线跨所述车体和自由滑动地设置在该车体上的滑 动体进行布设,所述滑块在保持所述电线的状态下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导轨上与所述滑动 体联动地移动,所述限定部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划分该壳体内部来限定该壳体内的 所述电线的布设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为剖面形状沿所述滑动体的滑动方向恒定的筒状,而且,所述限定部件 与所述壳体分开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滑动方向的 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这两个部位,设置有能够安装所述限定部件的限定部件安装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部件形成为相对于与 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通过该限定部件的中心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在与 所述车体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底壁和与该底壁相向的顶壁,进而还具有分别安装在该壳 体的两个端部上的一对罩,所述罩具有与所述顶壁的所述底壁侧的内表面抵接的顶壁抵接 部和与所述车体抵接的车体抵接部。
5.一种电线布设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线布设装置具有收纳电线的壳体、在保持所 述电线的状态下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导轨上移动的滑块、和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划分 该壳体内部来限定该壳体内的所述电线的布设路径的限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壳体形成为剖面形状沿着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恒定的筒状,将所述限定部件与所述壳体分开制造,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对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限定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适当变更地加以安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将电线分别布设到设于机动车右侧及左侧的多个滑动体上的多个电线布设装置之间共用壳体的电线布设装置。电线布设装置(1)具有将安装在机动车的地板(2)上的电子设备和安装在车座(3)上的电子设备连接起来的电线(50);收纳电线(50)的中间部的壳体(5);在安装到壳体(5)内的导轨上在保持电线(50)的状态下与车座(3)联动地移动的滑块;配置在壳体(5)内且通过划分该壳体(5)内部来限定该壳体(5)内的电线(50)的布设路径的限定部件(90)。壳体(5)通过辊成形等形成为剖面形状沿车座(3)的滑动方向恒定的筒状,限定部件(90)与壳体(5)分开形成。
文档编号H02G11/00GK102067398SQ20098012361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9日
发明者关野司, 加藤伸次, 寺田友康, 长谷川省悟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