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充电电路,特别是一种可使充电电池在其正负极正接或反接至直流电源时均能正常充电的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一种传统充电电路包括一充电器及一充电电池,所述充电器具有与交流电源相连的电源插头及用于输出直流低压电源的正负输出接口,充电时,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充电器的正输出接口相连,充电电池的负极与所述充电器的负输出接口相连,所述充电器即可开始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若所述充电电池的正负极与所述充电器的正负输出接口接反,即无法对充电电池进行正常充电,且易烧坏充电电池。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使充电电池在其正负极正接或反接时均能正常充电的充电电路。一种充电电路,包括一直流电源及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相连的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及所述充电电池之间的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一正输出端相连的第一输入端、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一负输出端相连的第二输入端、一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其中一极相连的第一输出端及一与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的另一极相连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切换电路使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相连,使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相连。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充电电路利用一连接于直流电源及充电电池之间的切换电路使充电电池在其正负极/负正极对应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时均能正常充电,无需担心充电电池充电时的正负极接反被烧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充电电路的组成图。图2是图1中充电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其中充电电池正接至切换电路。图3是图2中充电电池反接至切换电路时的电路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直流电源10切换电路20充电电池30第一晶体管 Ql第二晶体管 Q2第三晶体管 Q3
第四晶体管 Q4电阻Rl R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本发明充电电路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直流电源10、一切换电路20及一充电电池30。所述直流电源10包括一正输出端及一负输出端,所述切换电路20包括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10的负输出端及正输出端相连的输入端A、B,所述切换电路20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30的正负极/负正极相连的输出端C、D。所述切换电路20可使所述充电电池30的正负极无论正接(充电电池30的正负极分别与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C、D 相连时)或反接(充电电池30的正负极分别与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D、C相连时),均能正常充电。请参阅图2,所述切换电路20包括一第一晶体管Q1、一第二晶体管Q2 —第三晶体管Q3、一第四晶体管Q4及电阻Rl R4,其中第一晶体管Ql及第三晶体管Q3均为NPN型的三极管,第二晶体管Q2及第四晶体管Q4均为PNP型的三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l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C,集电极与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D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10的负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D,集电极与所述切换电路20输出端C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10的正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D,集电极与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C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10的负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C,集电极与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D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10的正输出端相连。当所述充电电池30的正极与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C相连,负极与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D相连(正接)时,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基极电压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 Ql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电压为低电平,第二晶体管Q2也处于导通状态;而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电压为低电平,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基极电压为高电平, 第三晶体管Q3及第四晶体管Q4均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电流可自所述直流电源10的正输出端经过所述第二晶体管Q2流向所述充电电池30的正极,再由所述充电电池30的负极经过所述第一晶体管Ql流向所述直流电源10的负输出端,如此,可完成对所述充电电池30 的充电。请参阅图3,当所述充电电池30的正极与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D相连,负极与所述切换电路20的输出端C相连(反接)时,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电压为高电平, 第三晶体管Q3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基极电压为低电平,第四晶体管Q4也处于导通状态;而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基极电压为低电平,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电压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Ql及第二晶体管Q2均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电流可自所述直流电源 10的正输出端经过所述第四晶体管Q4流向所述充电电池30的正极,再由所述充电电池30 的负极经过所述第三晶体管Q3流向所述直流电源10的负输出端,如此,亦可完成对所述充电电池30的充电。在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分别组成两组开关,在充电电池30正接时,第一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在充电电池30反接时,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均能使充电电池30连接至直流电源10,且使充电电池30无论正接或反接时其正负极均能正确的连接至直流电源10的正负输出端,因而充电电池30无论正接或反接时均能正常充电。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领域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电路,包括一直流电源及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相连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及所述充电电池之间的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一正输出端相连的第一输入端、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一负输出端相连的第二输入端、一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其中一极相连的第一输出端及一与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的另一极相连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切换电路使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相连,使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一第一组开关元件及一第二组开关元件,所述第一组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组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开关元件在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时导通,所述第二组开关元件在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正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时导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开关元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及所述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集电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集电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开关元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及所述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第三晶体管及一第四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集电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集电极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
全文摘要
一种充电电路,包括一直流电源及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相连的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及所述充电电池之间的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一正输出端相连的第一输入端、一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一负输出端相连的第二输入端、一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其中一极相连的第一输出端及一与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的另一极相连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切换电路使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相连,使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相连。本发明充电电路可使充电电池在其正负极正接或反接至直流电源时均能正常充电。
文档编号H02J7/00GK102545280SQ20101059154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6日
发明者谢杏平, 谢玲玉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