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轮可移动的平衡受力型放线滑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571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滑轮可移动的平衡受力型放线滑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轮可移 动的平衡受力型放线滑车。
背景技术
士SOO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采用六分裂导线,由于导线截面大,现有一台牵引机 牵引六根导线牵引力不够,因此大部分施工单位采用“2X ( 一牵三)”展放方式(即两台牵 引机同步进行“一牵三”展放方式)。现有的“一牵三”放线滑轮采用五轮布置(一个钢丝 绳轮4,四个导线轮对称布置于钢丝绳轮两侧),放线时只使用其中三个导线轮7,余下一个 滑轮5起平衡作用。由于钢丝绳轮一侧布置两根导线,另一侧布置一根导线,因此导线的重 力将导致放线滑车受力失衡;相应的牵引走板也是一侧布置两根导线,另一侧布置一根导 线,受力不平衡。因此通用“一牵三”放线滑车及牵引走板在导线展放过程中容易倾斜、翻 转,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如图1所示,现有的通用“一牵三”放线滑车包括悬挂连接件1,滑车挂板2,滑车 支架3,钢丝绳轮4,平衡配重轮5,滑车轴6,导线轮7,这种放线滑车布置有三个导线轮7, 两个布置在滑车轴6的左侧(即放线滑车的左侧),第三个布置在滑车轴6的右侧(即放线 滑车的右侧),三根导线通过三个导线滑轮向前展放时,滑车左侧受力大于右侧,滑车将向 左侧翻转。因此这种通用“一牵三”放线滑车在导线展放过程中将会出现滑车翻转,从而导 致导线缠绕,不能够继续展放。申请号为200820110353. 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不对称放线滑车,主 要包括挂板、支架、钢丝绳轮、导线轮、固定在支架上的支撑轴及配套轴承,所述钢丝绳轮和 导线轮可绕所述支承轴自由转动,在支架上位于钢丝绳轮和导线轮上方连接所述挂板,在 所述挂板上设有两个或三个悬挂孔。使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刚性或柔性连接件将不对称放 线滑车悬挂于施工线段内的每基杆塔上。上述滑车虽然考虑到了导线展放过程中的不平衡力问题,通过两根或两根以上连 接件保持平衡,但是现场施工时大部分铁塔滑车都是通过直接挂在悬垂绝缘子串下,因此 不能够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吊点悬挂,若只用一个吊点悬挂上述滑车,滑车将受力失衡导 致翻转。为此,迫切的需要开发出一款在导线展放各个过程中滑车自身受力始终平衡、无需 依靠外加连接件限制滑车转动、无论单点悬挂还是多点悬挂都不会产生翻转现象的放线滑 车。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放线滑车在 导线展放过程中受力不平衡、放线滑车翻转及导线互相缠绕的滑轮可移动的平衡受力型放 线滑车。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导轮可移动的平衡受力型放线滑车,包括挂板、支架、滑轮及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车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包括活动式钢丝绳轮、活动式导 线轮和固定式导线轮,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活动式导线轮和固定式导线轮可绕滑车轴自 由转动,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及活动式导线轮可沿滑车轴进行滑动,在支架上位于所述活 动式钢丝绳轮、活动式导线轮和固定式导线轮的上方连接有挂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滑轮包括一个活动式钢丝绳轮、一个活动式 导线轮和偶数个固定式导线轮,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位于滑车轴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式 导线轮置于活动式钢丝绳轮的两侧,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与位于其一侧的固定式导线轮之 间设有活动式导线轮,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与位于其另一侧的固定式导线轮之间具有可容 纳一个活动式钢丝绳轮的空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及活动式导线轮的内孔 处均设有滑轮轴套,所述滑轮轴套与滑车轴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间隙配合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在所述滑 轮轴套上设有方形导向槽,在所述滑车轴上设有方形导向梁,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梁相配合 实现活动式钢丝绳轮及活动式导线轮在滑车轴上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中心处设有一定位凸点, 所述导向梁的侧壁上均布有三个定位凹点,所述定位凸点与定位凹点相配合实现活动式钢 丝绳轮及活动式导线轮在滑车轴上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放线滑车在初始状态时,活动式钢丝绳轮位于滑车中间位置(即位 于滑车轴的中间位置),牵引绳通过活动式钢丝绳轮牵引走板向前展放,牵引绳作用于滑车 的力位于滑车中心,放线滑车受力平衡;当牵引绳及牵引走板通过滑车后,活动式导线轮被 牵引走板上的导向推动梁推动到滑车中间位置(即滑车轴的中间位置),牵引走板牵引的 三根导线沿放线滑车中间的活动式导线轮和两侧对称布置的固定式导线轮向前运动,三根 导线作用于放线滑车的力沿放线滑车中心对称分布,因此放线滑车受力平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线滑车的滑轮采用固定式和活动 式相配合的结构,使得该放线滑车在使用时可达到受力平衡,克服了现有放线滑车展放导 线时受力不平衡,施工中易造成放线滑车翻转、导线互相缠绕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放线滑 车可保证导线展放全过程中放线滑车始终受力平衡,方便了现场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用“一牵三”放线滑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悬挂连接件, 2-滑车挂板,3-滑车支架,4-钢丝绳轮,5-平衡配重轮,6-滑车轴,7-导线轮;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线滑车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线滑车的侧视图;图4为滑轮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左侧为滑轮轴套主视图,右侧为滑轮轴套侧 视图;图5为滑车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左侧为滑车轴主视图,右侧为滑车轴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线滑车与牵引走板配合使用的布置关系图;其中,21-悬挂连接件,22-挂板,23-支架,24-活动式钢丝绳轮,25-活动式导线 轮,26-滑车轴,27-固定式导线轮,41-导向槽,42-定位凸点,51-导向梁,52-定位凹点;[0021]28-导向支撑梁,29-导向推动梁,30-走板本体,31-牵引绳连接孔,32-导线连接 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一牵三”形式的放线滑车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滑轮可移动的平衡受力 型放线滑车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2、图3所示,本例所述放线滑车主要包括悬挂连接件21,挂板22,支架23,滑 车轴26、一个活动式钢丝绳轮24,一个活动式导线轮25及两个固定式导线轮27,滑车轴26 固定在支架23的中部,在支架上、位于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24、活动式导线轮25和固定式 导线轮27的上方连接有挂板22,挂板22上设置有悬挂连接件21,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24、 活动式导线轮25和固定式导线轮27可绕滑车轴26自由转动,活动式钢丝绳轮24和活动 式导线轮25还可沿滑车轴进行滑动。该放线滑车设置有五个滑轮位置,其中一个滑轮位置空置,另外四个滑轮位置分 别设有套接于滑车轴26上的一个活动式钢丝绳轮24、一个活动式导线轮25和两个固定式 导线轮27,活动式钢丝绳轮24位于滑车轴的中间位置(即滑车的中间位置),活动式导线 轮25位于活动式钢丝绳轮24的左侧、与其对称的右侧设有一个滑轮空位,该空位可容纳一 个活动式钢丝绳轮24。活动式钢丝绳轮24可沿滑车轴26移动到空位,活动式导线轮25可 沿滑车轴26移动到滑车轴的中间位置(即滑车的中间位置),两个固定式导线轮27对称布 置于滑轮位置的最外侧,这两个固定式导线轮在滑车轴26上的位置不能移动。为了使活动式钢丝绳轮24及活动式导线轮25沿滑车轴26灵活的移动且减小活 动式钢丝绳轮24及活动式导线轮25与滑车轴之间的摩擦力,最好在活动式钢丝绳轮24及 活动式导线轮25的内孔处各安装一个如图4所示的滑轮轴套,该滑轮轴套的形状与活动式 钢丝绳轮24及活动式导线轮25的内孔形状相适应,该滑轮轴套上设置有方形导向槽41,导 向槽41的侧壁中心处设置有一定位凸点42。如图5所示,在滑车轴26上设置有方形导向梁51,该导向梁设在滑车轴中间位置、 其长度为三个滑轮位置的总和,导向梁51的侧壁上均布有三个定位凹点52,每个定位凹点 的位置分别与滑轮轴套上的定位凸点42相对应。所述滑轮轴套和滑车轴26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活动式钢丝绳轮24和活动式导线 轮25通过滑轮轴套的导向槽41与滑车轴26的导向梁51配合导向移动,活动式钢丝绳轮 24和活动式导线轮25通过滑轮轴套的定位凸点42与滑车轴的定位凹点52配合定位。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牵三”型放线滑车与牵引走板配合使用的布 置关系图,牵引走板的结构主要包括导向支撑梁28,导向推动梁29,走板本体30,牵引绳连 接孔31和导线连接孔32。牵引走板的三个导线连接孔32平衡布置,一个布置于走板本体30尾部中心,另外 两个对称布置于走板本体30尾部两侧、其位置与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线滑车的两个固定式 导线轮27位置相对应。三个导线连接孔32平衡布置,牵引走板无需设置平衡锤。牵引绳 连接孔31与尾部中心布置的导线连接孔32布置在同一轴线上。导向支撑梁28位于走板本体30的下方且与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线滑车的两个固定 式导线轮7的位置相对应,其形状与固定式导线轮27的槽形相配合,其高度为将走板本体30支撑起脱离滑轮的接触。两个导向推动梁29位于走板本体30的下面,两个导向推动梁29的前端起始位置 分别对应所要推动的活动式钢丝绳轮24和活动式导线轮25的边缘位置,当牵引走板通过 放线滑车时开始推动活动式钢丝绳轮24和活动式导线轮25向右移动一个滑轮宽度S距 离,两个导向推动梁29的后端终止位置分别对应移动一个滑轮宽度S距离后的活动式钢丝 绳轮24、活动式导线轮25的的边缘位置,导向推动梁29的形状为一条拟合过渡曲线。牵引走板的三个导线连接孔32平衡布置于牵引走板尾部,牵引绳连接孔31与中 心位置的导线连接孔32布置在同一轴线上。导线连接孔32、牵引绳连接孔31沿走板本体 30平衡布置,保证牵引绳牵引三根导线时牵引走板沿中心轴线受力平衡。导线展放具体实施中,初始状态时牵引绳从放线滑车的活动式钢丝绳轮24中通 过,牵引绳连接牵引走板,牵引走板连接三根导线向前展放,此时活动式钢丝绳轮24通过 滑轮轴套的定位凸点42,定位于滑车轴中间位置的定位凹点52处;活动式导线轮25定位 于滑车轴左侧位置的定位凹点52处。活动式钢丝绳轮24此时处于放线滑车中间位置,因 此牵引绳对滑车的作用力位于放线滑车中间位置,放线滑车受力平衡。牵引走板通过放线滑车的过程当牵引走板走上滑车时,走板上的导向支撑梁28 与放线滑车两端的固定式导线轮27接触,支撑起牵引走板及导线的压力,放线滑车的活动 式钢丝绳轮24和活动式导线轮25此时处于空载状态,随着牵引走板继续沿固定式导线轮 27向前行走,活动式钢丝绳轮24和活动式导线轮25被牵引走板上的导向推动梁29从定位 凹点52中推出并向右侧移动,当牵引走板走过放线滑车时,活动式钢丝绳轮24和活动式导 线轮25被向右移动一个轮宽S距离,置于相应位置的定位凹点52中,此时活动式钢丝绳轮 24定位于滑车轴右侧位置的定位凹点52处,活动式导线轮25定位于滑车轴中间位置的定 位凹点52处,活动式导线轮25左侧的滑轮位置空置。此时三个导线轮位置对称布置于放线滑车,随着继续牵引,三根导线沿三个对称 平衡布置的导线轮向前展放,放线滑车及牵引走板依然受力平衡。本例的具体实施过程表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线滑车在展放的全过程中,包括 牵引绳通过放线滑车,导线通过滑车的各工况,放线滑车及牵引走板均受力平衡,不会产生 放线滑车或牵引走板倾斜、翻转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线滑车并不限制于一牵三形式,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一牵五(即包括一个活动式钢丝绳轮24、一个活动式导线轮25和四个固 定式导线轮27)、一牵七(即包括一个活动式钢丝绳轮24、一个活动式导线轮25和四个固 定式导线轮27)等多种形式。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 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滑轮可移动的平衡受力型放线滑车,包括挂板(22)、支架(23)、滑轮及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车轴(26),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包括活动式钢丝绳轮(24)、活动式导线轮(25)和固定式导线轮(27),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24)、活动式导线轮(25)和固定式导线轮(27)可绕滑车轴(26)自由转动,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24)及活动式导线轮(25)可沿滑车轴(26)进行滑动,在支架上位于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24)、活动式导线轮(25)和固定式导线轮(27)的上方连接有挂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包括一个活动式钢丝绳轮 (24)、一个活动式导线轮(25)和偶数个固定式导线轮(27),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24)位于 滑车轴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式导线轮(27)置于活动式钢丝绳轮(24)的两侧,所述活动式 钢丝绳轮(24)与位于其一侧的固定式导线轮(27)之间设有活动式导线轮(25),所述活动 式钢丝绳轮(24)与位于其另一侧的固定式导线轮(27)之间具有可容纳一个活动式钢丝绳 轮的空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24)及活 动式导线轮(25)的内孔处均设有滑轮轴套,所述滑轮轴套与滑车轴(26)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轴套上设有方形导向槽 (41),所述滑车轴(26)上设有方形导向梁(51),所述导向槽(41)与导向梁(51)相配合实 现活动式钢丝绳轮(24)及活动式导线轮(25)在滑车轴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1)的侧壁中心处设有 一定位凸点(42),所述导向梁(51)的侧壁上均布有三个定位凹点(52),所述定位凸点(42) 与定位凹点(52)相配合实现活动式钢丝绳轮(24)及活动式导线轮(25)在滑车轴上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保证导线对称布置、滑车及走板平衡受力的滑轮可移动的平衡受力型放线滑车。该放线滑车包括挂板、支架、滑轮及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车轴,所述滑轮包括活动式钢丝绳轮、活动式导线轮和固定式导线轮,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活动式导线轮和固定式导线轮可绕滑车轴自由转动,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及活动式导线轮可沿滑车轴进行滑动,在支架上位于所述活动式钢丝绳轮、活动式导线轮和固定式导线轮的上方连接有挂板。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线滑车克服了现有放线滑车在展放导线时受力不平衡,施工中容易造成牵引走板、放线滑车倾斜、翻转及导线相互缠绕的缺陷,方便了现场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文档编号H02G1/02GK201674155SQ20102011781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3日
发明者温超, 缪谦 申请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